白起到吴起,李牧到乐毅,陈轸讲了画蛇添足的故事,昭阳撤兵了!_楚国_魏国_齐国

楚国的将领昭阳统帅着楚国的军队,勇猛地打败了魏军,并且绞杀了魏国的将领,而且还攻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可以说,楚国的军队士气高涨,昭阳也是志得意满,一派春风得意马蹄急得意的心情,乘着这大好的局面,昭阳想进攻齐国。

陈轸作为齐国人,看着桑梓有难,于情于理,都要伸出援助之手。

面对志在必得的楚军,陈轸是如何打消了昭阳的锐气,从而说服了昭阳,放弃了进攻齐国的想法呢?

其实,陈轸能够说服昭阳,是有效地利用了个人动机和集团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撬动了昭阳勇猛作战的积极的态度。

因为陈轸讲的例子,也是很鲜明的,寓意也是很深的。

那就是画蛇添足的故事。

昭阳是一位很有作为,也很厉害的将领。他绞杀了魏国的将领,还得了魏国的八座城池,回到楚国以后,就可以官拜上柱国,爵封上执圭。

陈轸面对昭阳取得这样骄人的战绩,除了祝贺意外,更多的是让他自省。

陈轸一针见血地问昭阳,比上柱国更为最贵的官职是什么 ?

展开全文

昭阳回答地很肯定,那就是令尹了。

上柱国是最高的武将,上执圭是最高的爵位,而令尹是楚国最最尊贵的爵位,比上执圭还高一个级别,而且在楚国只能设一个。

陈轸提问这个问题是很绝妙的,他引发昭阳去主动的思考,从而实现自己说服昭阳的目的。通俗地说就是给昭阳下套。

“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战国策·齐策二》

于是陈轸给昭阳讲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祭祀的人,祭祀完毕,赏给了随从一杯酒。

这杯酒的量,一个人喝绰绰有余,几个人一起喝,是肯定不够的。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就是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杯酒就归谁所有。于是,大家一致相应。

其中的一个人画得特别的娴熟,不一会就画好了,于是就拿起酒杯准备喝酒。他看见别人都在画,感觉还未尽兴,于是,又开始蛇画上脚。

结果是脚还没有画好,另外一个人已经将蛇画好了,一把夺过酒杯,一饮而尽。

因为蛇本来是没有脚的,给蛇画脚的人,却没有喝到酒!

而将军已经打败了魏军,绞杀了魏军的将领,而且还攻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你的兵力还没有被削弱,又想攻打齐国,齐国是十分害怕你的。

但是,您如果攻打齐国,同时也为您埋下了一个可怕的隐患!

如果,您攻打齐国侥幸取得了胜利,您的官位已经不可能再升了。因为楚国不可能设两个令尹。更有甚者,会引起令尹的嫉妒。

譬如白起到吴起,李牧到乐毅了,能够做到善终,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更何况您凭着现在骄人的战绩,足以可以扬名立万了,但是如果你不适可而止,就会无形之中招致杀身之祸,到手的爵位将会归其他人所有,就如同画蛇添足啊!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战国策·齐策二》

昭阳感觉陈轸分析的很有道理,便撤兵走了。

昭阳抱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有着积极的上进心和远大的抱负,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可取的,但是没有学会审时度势,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知进不知止,只顾向前看,不左右看看,下场往往是会很悲惨的。

参考文献:《战国策·齐策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