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奎:圣洁的果洛,天神的家园(三、四)_雪山_藏族_阿尼玛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每天发布·或诗或文

用作者的诗意·填补生活的空白

审核/ 编辑: 圣湖雅韵

03

在果洛甘德的日子里,我感受到藏族同袍善良的心灵。在前往下藏科寺、龙恩寺及雪山牧业的路上,那些藏族同袍给我及我的友人一次次触动和一次次感动的是虔诚。

这里,人们对雪山的虔诚,对河流的虔诚,对草原的虔诚,对生灵的虔诚。

在前往雪山牧业的路上,在张部长的建议下,我们几个人怀着撞运气的心态去雪豹出没的地方去看岩羊(可惜由于时间久的原因,地名没有记住)。

“昨天,南京几个高校的教授前来考察,但未能达成心愿,连雪豹、岩羊的影子都没看到。但我相信,今天你们一定会见到雪豹和岩羊的……”一路上,张部长给我们打气。

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我们虔诚的心打动了上苍,就在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老远就看见了一大群岩羊悠闲在散步、觅食。于是,张老师拿出照相机,拉长焦距寻找雪豹。果然,在镜头中,在一个陡峭的石崖上卧着一只雪豹。

也许是闻到了陌生的气味,还是我们的说话声惊动了雪豹,一转眼,雪豹从镜头里消失了。看着远处的岩羊,我和史老师试探着往前走了几步。孰想,岩羊警惕地知网,且向上坡上跑去。

在山坡上,一块凸出来的巨石上,一个僧人盘腿坐着,而岩羊却悠闲在在他的身边走来走去,毫无害怕的样子。

这一情形在我们看来,人与动物是那么的和谐。一直以来,我经常听到藏族友人说牧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故事。那天那位僧人与岩羊和谐共处的画面,印证了一切。在雪域高原,藏族民众不仅信佛拜神,也祭拜山川万物。所以,他们从不敢对自己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起歹念,行恶性。果洛藏族同袍亦然。

展开全文

这种虔诚,这种和谐,在之后走访海北州、海南州时也出现过。记得在海晏县走访时,在一个私人草场里,一群牛羊与野生的黄羊围栏的草场地共生,而草场主人却坐在不远处的帐篷前,他并没有野生黄羊抢食牧草而生气……

看着这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感受着藏族同袍对雪山、对河流、对草原、对生灵的虔诚,对康德墓碑上的那句名言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上,亦在我心中。

在藏族同袍的心中,佛自在心中。因为万物皆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莫不如此。因为,在藏族同袍心中,“天果洛,地果洛”他们居住的家园——果洛,就是天神的家园。

在果洛草原走访的日子里,在藏族同袍的身上,总有着不同于其它地方人们的热情。他们不会拐弯抹角。在空旷的草原上,一家几口人守着一群牛羊,在我们看来,那是多么的孤独,多么地无趣,可是等你跟他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丝毫没有孤单、孤独、无趣的感觉。这种心态,在2021年我与张先生等人走访全省脱贫攻坚及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外资项目时,再度被他们的心态所触动。

在于他们的交谈中,他给你传达过来的不是孤单、无趣,而是浓浓的实在感、满足感。在交谈中,却映照出我们这些来自农业区、或来自喧嚣的城市人的不足和空虚。

如果用现在的一个时髦词汇来形容,那或许就是“正能量”。负能量的东西在他们身上早已消解了。在雪域高原,他们不能被负能量所打败,他们必须正能量起来,这样才能生存得更好,是他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在青海高原,人们相信藏族同袍的虔诚。因为他们不同于其他地方人们所谓的“虔诚”。他们对佛教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虽然他们的肤色,与农业区、城市里的人们的肤色不同,那是一种被高原晒黑了的肤色。别以为那是他们的底色。不,不是,绝对不是,在那黑黝黝底色的后面,还有一种淹死,那种颜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04

神说:给我留一块净土吧。于是乎,阿尼玛卿雪山便锁住了千年时光。

在甘德感受格萨尔史诗文化的日子里,我与友人在张部长的带领下走向阿尼玛卿雪山。中午一点半,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站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的大道边,望着眼前雄伟的阿尼玛卿雪山,我听见风儿在咏唱。

这是雪域高原初秋时节的阿尼玛卿雪山。瓦蓝的天空下,几朵白云悠然飘荡,皑皑白雪的阿尼玛卿雪山直插云霄。山下,一条小河静静地流着,穿过草原,向远方流淌。河水是幽幽的蓝,冷冷的清。看一眼足以滤掉浑浊的杂念和莫名的烦恼。水流是阿尼玛卿雪山的冰雪融化而成,沁骨地冷。

看着高耸入云的阿尼玛卿雪山,脑海深处浮现出一幅金光四射的阿尼玛卿雪山巨幅照片里。这幅照片是友人晁生林先生先生历经千辛万苦拍摄的。作为青海日报摄影部主任,晁先生拍摄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照片。

透过那幅剧照,我深切地感受到晁先生看到阿尼玛卿在一片云雾缭绕中光芒四射时的心情:心在颤抖,眼睛开始湿润——

因为那一刻,当光焰万丈的羲和之车轰隆隆飞驰而来,早已迫不及待的晨光,瞬间,就把阿尼玛卿雪山那雄雄健健的山峰,每一粒大大小小的石子、每一棵粗粗细细的灌木与小树、每一枚宽宽窄窄的草叶,全都照射得金亮金亮的——像诗,像拉伊,像雪域高原民间故事和传说。雄浑壮丽,庄重宁静。

在雪域高原,在天神的家园——天上果洛,阿尼玛卿是一座不可侵犯的神山,同时也是一个神圣不可亵渎的神。

在藏语安多方言中,“阿尼”的意思是祖父。据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位叫“阿尼”的老祖父叫沃戴贡杰。和很多民间传说一样,果洛地方原来妖魔横行。而拯救了这片大地,使人们脱离苦海的正是来自远方的英雄。在果洛,这位英雄就是有八个儿子的沃戴贡杰。他派出儿子征服远方。等到妖氛肃清,他们一家也就定居于此,这个家族自认而然就成为了部族的集体记忆,他的故事开始代代相传。并且在这种没有固定文本的口传故事中,时时刻刻被改写,终于,祖先成为了神。

当沃戴贡杰的部落人口增长,在辽阔的草原上星罗棋布,分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分支,这个部族需要一个具有象征意义上的具象的中心。在雪域高原上,这样的具象中心只能是一所雄伟的雪山。在果洛,便是玛卿雪山。于是乎,口传故事中越来越来了不起的祖先——沃戴贡杰,终于与雪山稳固超拔的形象合二为一了。

就这样,山神的故事便产生了。大地,因为阿尼玛卿雪山而汇聚。星散在雪域大地上游牧或家耕的人群,因为山神的信仰而凝聚在一起了。

横跨青海、四川、甘肃和宁夏四省区的阿尼玛卿雪山,雄伟博大。它位于青海果洛州玛沁县境内,主峰玛卿岗日海拔高度6282米,终年积雪。当地的藏族民众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亦称“斯巴乔贝拉干”,也就是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

阿尼玛卿雪山作为“博卡瓦间贡”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的一座,他与冈仁波齐、梅里、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作为雪域高原的主神,阿尼玛卿雪山是佛苯二教的守护神,是藏族民众心中证的十地的菩萨,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每年都有大批朝圣者前去拜谒。

传说中阿尼玛卿山神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九男九女共十八个儿女,有亲族三百六十位,还有一千五百名忠勇卫士和侍从,而守护黄河源头的雅拉达泽峰就是他的次子。

据张部长介绍,由于阿尼玛卿在众神世界的崇高地位,一年四季,朝山的人流从未间断。他们大多从一个叫册奈堪德的地方启程。尔后,按顺时针方向绕阿尼玛卿一圈一圈地叩拜。据说,阿尼玛卿山神的属相是马,所以,每逢马年来朝拜的人更多。

在前往阿尼玛卿雪山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到一个藏族汉子,他从头到脚都裹着一身泥浆,像是裹着一袭土红色的袈裟。他们朝天空举起了一双双凝结着泥浆的手臂,然后俯身扑向大地,这承载着信仰的躯体,仿佛在泥泞的路上测出生命的深度。那硌着骨头的石头,那额头磕在地上的刺骨的冷硬,是我无法感知的。但是,他丝毫没有感到地面的冰冷,磕罢一个长头,慢慢站了起来,仰起头,双手合十,又一次俯身扑向大地……

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感受到文化的精神和力量。这里距离天堂似乎只隔了一扇薄薄的门。藏族同袍日复一日的诵经,年复一年的朝拜。他们活着的事情似乎就是放牧和念经,而宗教情怀是他们一生中最高最美的境界和理想。

在雪域高原,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阿尼玛卿雪山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寄魂山。每年都有朝圣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前往虔诚朝拜。据传环阿尼玛卿雪山绕山一周,可消除前世今生罪孽,其功德相当于念诵十三亿遍“六字真言”。每逢阿尼玛卿雪山本命年藏历马年,国内外信徒都会纷至沓来,转山祈福。

在果洛地区,有关阿尼玛卿的传说太多了,当地居民认为,阿尼玛卿雪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是沃德的第四个儿子。沃德为了保卫苍生,在藏区斩妖除魔,百姓们都对他十分爱戴,后来他的四儿子也成为了这样一个正义的人,百姓修建九层白玉琼楼表达对二人的敬佩,后来这座楼变成了阿尼玛卿山神。甚至还有传说道阿尼玛卿地下是空的,是另一个地下城。

《格萨尔王传》中,称赞阿尼玛卿是“战神”,甚至还有人说格萨尔是阿尼玛卿和龙女果萨拉姆之子,种种迹象都能看出来阿尼玛卿在藏区地位之高……

在果洛,不论是刚仁波切,还是阿尼玛卿、梅里雪山、年保玉则……都住着众神,所以,果洛在当地人心中,是天神的殿堂,天神的家园。在他们看来,年保玉则的父亲是众山之王刚仁波切,母亲是玛旁雍措,舅舅是阿尼玛卿,外公为夏扎拉则,侄子是念青唐古拉……

在当地居民看来,阿尼玛卿不仅是一座神山,它也有生命,具有人格的魅力。它不仅是人和生灵万物的家园,也是天神的家园,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对于众天神而言,阿尼玛卿就是一定洁白的帐篷。

这顶帐篷,在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几十亿年里,云如烟灯,星辰如灯——

“看星吗/我的星/愿我是苍穹/以无数的眼睛看你/……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

● 王祥奎,七十年代中生于青海,西宁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宁画院顾问,青海作家协会、青海电视电影协会、青海散文报告协会会员,民盟青海省委参政议政智库专家,青海省花儿研究会理事,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散见于《光明日报》《人民政协》《青海日报》《河南日报》《作家选刊》《西部散文选刊》《青海湖》《雪莲》等报刊。

《作家文学》杂志青海创作基地团队

《现代作家文学》 微刊编辑团队

【现代作家文学】文学期刊团队

●选稿杂志:【现代作家文学】杂志【 河湟】杂志【作家文学】杂志【荒原春】杂志

●投稿须知:发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所有作品作者必须校对到无误再投稿,错字(含标点)超过5处的主编有权拒绝编辑。作品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文责自负。一稿多投超过2次停用该作者稿件。投稿后15天内未刊发的,自行处理。如有自愿打赏,用于平台维护,部分链接会加广告,补贴手机、网络流量,不理解的请勿投稿。

◆名誉顾问:李成虎 古明川 董守和 依凝

◆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 程启宏

◆主编: 严丽珺

◆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杨春兰

◆特约副主编兼评论嘉宾:王瑄 张维春 雷萍 杨艳萍 胡朝阳 乔宪俊 梅常青 任永贵 任剑锋 邹朝霞 侯进元 闫永红 星丽花 宋会兵 史晓玲(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摄影师: 王芳

图片文字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总编微信号

现代作家文学

作者的创作基地

读者的良师益友

选择我们没有错

➩没错,下一个上稿的就是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