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怎么死的(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_包拯_包公_展昭

本文目录

  •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
  • 历史上在包拯死后,展昭的结局如何呢
  • 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看看包拯临终前说了啥
  • 都知道包青天,他老婆是谁包拯是怎么死的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人)。宋朝仁宗时考中进士,从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做起,最终官至三司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再改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梳密使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中,包拯有个嫂娘,因为包拯家世清贫,生下未满月,母亲病故。嫂子就把他放在自己儿子的摇篮里,喂包拯奶,喂儿子包勉粥,将其抚养成人,并聘请恩师,教诲他一举成名。包拯对嫂子始终十分感恩,尊称为“嫂娘”。其实,这个只是个戏剧传说罢了。

而历史上,包拯中进士时,父母都健在。按照《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包拯最初被任命为建昌县知县,因为父母年迈,就没有去赴任。“得监和州税,”改做和州税局的官员,“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就没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过了几年,父母都过世了,在长辈的劝说下,才去做了天长知县。可见包拯家一点不贫穷,应该是比较富有殷实的家庭。

包拯为官比较清廉,这个跟宋朝的“高薪养廉”政策有关,而且包拯家里不缺钱,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包拯不贪。包拯在坐镇开封府时的年薪,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数额大概在千万年薪以上。包拯有朝廷拨给的2000亩土地,如果放到现在,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当然,整个宋朝政府的官员薪俸都很高,但是整个宋朝朝廷还是贪污腐败成风,所以,“高薪养廉”基本上就是胡扯。

包拯曾作为监察御史,建言加强练兵,整治贪腐。辞去该职后,还曾出使过辽国,回来后上奏折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雁门关就属代州管辖,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包拯在做三司户部副使时,免除了向百姓征收造船木材和河桥竹索赋税的重税;并让百姓耕种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地,大概有农田一万五千顷;包拯还废除了解州盐法;并且积极供给宋辽边境守军的军粮,这让包拯有了比较好的声望基础。后来包拯,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建言请求废除苛刻的行为,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

大家最熟悉的包拯的官职,龙图阁大学士,正式名称是“龙图阁直学士”,在1052年担任,由此有了“包龙图”的称号。后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被贬官到池州(今安徽池州)做知州,惨吧,这年是1055年。第二年,就是1056年,包拯复职,并且权知开封府,戏剧中的“倒坐南衙包龙图”正式登场。这时候包拯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包拯在开封府时,改革了诉讼制度。开封府旧制,凡是告状者,都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可以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冤屈者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了这一弊端,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因此,才有了戏剧中“包黑子”的形象,刚正清廉,正直不阿。当然,上古神器三口铡刀应该是不存在的。

包拯此后主要作为言官,给皇帝提建议,弹劾不法的大臣。包拯曾建言宋仁宗立太子,因为包拯无子,而且年事已高,仁宗倒是很高兴包拯提出这个建议。包拯和宋代大才子欧阳修同朝为官,欧阳修是个大才子,但是破坏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见谁啃谁的主,包拯就被啃过,曾对仁宗说包拯弹劾前三司使是为了自己去担任这个职务,让包拯只能在家避嫌了好久。欧阳修对包拯的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只是转折了一下“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也是包拯的一个方面吧。

对包拯的整体评价,不敢妄加评议,还是引用宋史吧,“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翻译一下就是,包拯性格正直,憎恶官吏苛杂刻薄,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非常憎恨恶行,但从来没有不用忠恕之道来推行政务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衣服、器物、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包拯去世后,为了纪念包拯,在开封修建了包拯祠, 后来全国多地为了纪念包拯,都有修建包公祠,可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历史上的包拯和戏剧中的包拯,所做事迹虽然不同,戏剧多为杜撰,但是整体的性格、秉性和行为方式却是一致的,“包黑子”是确确实实的名符其实。

历史上在包拯死后,展昭的结局如何呢

说到包拯,我想大家都对那个额头有个月亮,满脸黑乎乎的包黑炭再熟悉不过了。93版包青天的电视剧也是所向披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刻画的十分到位,包拯断案如神,清正廉明,铁面无私,从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最为吸引我的还是那个武功了得,身手敏捷,英姿飒爽的展昭。

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历史人物,剧中的包拯也是根据历史形象的写照,可展昭“南侠”却只是出自著名的《三侠五义》文学作品的人物,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号人还有待考证,但展昭的故事却不断流传至今。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缘分,展昭和包拯的第一次相遇就救了包拯,当时包拯赶着进京考试,不料却遭歹人追杀,这时恰巧被展昭遇上,便出手救了他,包拯就在这么一个凶险的环境下跟展昭相识了。之后,俩人结伴而行的路上,展昭多次将包拯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或许是为了报恩,包拯向皇上推荐展昭,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也就成了包拯的贴身护卫。

人生来终有一死,那么包拯死了以后,展昭为何不知所踪了?是死是活?这引起了很多人们的猜测。

其一、展昭是受皇上亲封的御前侍卫,就算是包拯死了,他也是朝廷的人,理所应当回到朝廷为皇上效力。

其二、展昭为官之前是一个江湖人士,有一个妻子,叫丁月华。展昭很有可能在包拯死后辞官带着妻子浪迹天涯了。

其三、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一个朝代,像展昭这样江湖武士的人不会得到朝廷重用。

其四、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展昭在为官之前是一个江湖人,肯定很容易跟人结下梁子,更别说跟在包拯身边破案的时候了,这前前后后都是得罪人的活。包拯在世前,对他有所忌惮也说得过去,可铁面无私的包拯死了,靠山没了,仇家哪有不找上来的道理,就算展昭武功再高,也不能以一敌众。展昭若想平静过完后半生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看看包拯临终前说了啥

70和80后的小伙伴可能都看过《包青天》这部电视剧,对这部剧的插曲也必然熟悉:“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投,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里面的江湖豪杰来相投,指的应该就是包公身边的最强护卫南侠展昭。

包公和展昭肝胆相照,倾心相交,一路互相护持,上演了一段难得的佳话。包公病逝,对身边挚交好汉,又是救命恩人的展昭,又是如何安排的呢?展昭最后的结局如何?

包公和展昭的故事出自于清代小说家石玉昆所著的公案类小说《三侠五义》及续作《小五义》中,讲述了包公早期的经历及断案经过,展昭等好汉与包公一起与各类贪官污吏斗争的故事。

包公与展昭虽然名为上下级,其实有着过命般的交情,对包公来说,展昭不只是属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是他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

包公从小就聪明过人,教他的先生对包公异常喜爱。包公十四岁时,眼见包家还不让包公参加科举,先生直接对包家说他自己可以出资让包公外出赶考。结果包公14岁考上生员,16岁考上秀才,接着就进京参加考试。

包公带着家仆包兴前往汴京参加考试,路过一个镇子时,在酒店遇到一个道士,道士被人迫害,遇到展昭伸出了援手帮忙。包公与展昭的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儿发生。随后包公与包兴因为错过了宿头,正好看到一处寺庙,名为“护国金龙寺”,包公决定就在此借宿。

结果这个寺庙却是一个凶险之地,原主持被他的两名徒弟杀害,这两人霸占金龙寺,抢劫杀人无恶不作,包公主仆二人也成了下手的目标。眼见寺门被反锁,主仆二人逃走无路,危急之时,展昭从天而降,救了包公和包兴。

此时的包公只有不到二十岁,展昭已经二十多岁,年纪至少也比包公大了三岁或以上,包公对展昭感激有加,明言必有后报。

此后包公在进士试考试中排名二十三,被安排前往定远县做了县令。在此期间包公巧断乌盆案,名声大噪,几年后被调回开封府担任府尹。在此期间,包公再次遇到展昭,展昭出面示警,帮助包公避过了对头的一次刺杀。

包公知道展昭武功高强,又有一副侠肝义胆,因此极力向仁宗皇帝推荐展昭。展昭在仁宗面前展示了自己高明的暗器功夫和轻功技巧,仁宗感叹展昭身手灵活,如同他养的御猫一般,原本绰号南侠的展昭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御猫的封号。

展昭被封为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协助开封府尹包公办案,展昭也因此和公孙策、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成为包公的左膀右臂,一起惩奸除恶。

小说中的包公被皇帝赐了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其中龙头铡专铡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贪官污吏,狗头铡则铡流氓恶霸、奸佞小人。展昭的南侠之名江湖闻名,是包公手中对付作奸犯作的江湖恶霸的大杀器。

展昭后来和投靠开封府的陷空岛五鼠一起协助包公屡破大案,也协助钦差大臣颜查散侦破了襄阳王谋反一案,立了无数大功。

包公清廉耿直,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绝不容情,甚至还诛杀了太师庞吉的儿子庞昱,以及一位皇亲。这些人都有无数爪牙,作为江湖上仅次于北侠欧阳春的第二高手,包公身边的最强力量,展昭自然是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

除了对付贪官污吏之外,开封府还将一部分精力放到了对付江湖败类身上。侠以武犯禁,拥有武力的江湖人大多是桀骜不驯,一言不和就动手动刀,展昭就成了开封府对付这类人的尖刀。江湖人和官府人天然是对立的,展昭也因此难容于江湖。

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并没有真正写完,在白玉堂身死铜网阵后整部书就戛然而止,对展昭的结局也并没有作出交待。后来单田芳以三侠五义为基础,续写了一系列的作品,作为前作中的书胆,展昭虽然地位大降,甚至沦为了开封府看大门的,后来对他的结局总算有了个简单的交待。

包公在六十多岁时病逝,年龄比包公还要大的展昭自然也到了英雄迟暮的时候。包公病逝前,对展昭这个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老兄弟自然也要妥善安排。包公深知他一生树敌太多,他在世后深得圣宠还能护着展昭,一旦他离世,不懂官场之道的展昭势必要成为他之前敌人发泄怒火的对象。而辞去开封府职务,失去官身,此前展昭此得罪的江湖人也会找展昭的麻烦。

所以包公在逝世前郑重地交代展昭,嘱托他在自己离世后整整归隐,找个安稳的地方安度晚年。展昭自然是信包公的,处理完包公的后事后悄无声息地消失,也算是善始善终。

都知道包青天,他老婆是谁包拯是怎么死的

大名鼎鼎的“包青天”不仅活耀在民间传说与戏曲舞台上,在《宋史》当中,依旧有血有肉,为官如此,日常生活也不例外。外界很少知道,包拯先后娶过三位老婆,这几个女人也过着“青天背后”的苦日子。

包拯(999-1062年7月3日),北宋庐州人,今属合肥市。他属于“天圣”年间的进士。他曾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与河北路“转运使”。随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接下来,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很快,又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随后,他“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也就是1061年,继任“枢密副使”,可惜,好景不长,他居然死在官位上,末了,获得“孝肃”的谥号。在北宋历史上,包拯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包青天”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其实,《宋史》并未记载包拯的详细家庭资料,直到1973年,新出土了“包公墓”,获得了很多珍贵的文物记载。原来,“包青天”也拥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先后娶过三位妻子,分别是:张氏、董氏和媵孙氏。所谓“媵”,指随嫁之侍婢,其实,等于名正言顺的“妾侍”。

第一个老婆“李氏”,属于包拯的原配,可惜,很早她就去世了。

第二个老婆“董氏”,生下长子——包繶。成年之后,包繶也去政坛奔波,他先后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令人遗憾的是,包繶寿命不长,居然死在了包拯前边。

第三个老婆“孙氏”,生一子“包绶”,孩子长到五岁时,包拯悄然去世了,后来,崔氏把包绶养大。包绶成年之后开始从政,先后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

的确很幸运,“包青天”先后留下了两份珍贵的骨血。包拯出身于官宦家庭。28岁考上了进士。直到36岁才当上了知县之类的小官。38岁,才有机会担任起知州的职务。毋庸置疑,他身边那三位老婆,都过着清淡而贫穷的生活,就像“清官册”当中的描述,与丈夫一样,清如水、明如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