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明十三陵的昭陵怎么样
- 李世民昭陵为什么没人知道在哪
- 清朝的陵寝还有哪些未被打开
-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葬有多少妃子和皇后如何评价
- 李世民墓:“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是什么
- 昭陵六骏的名字
- 昭陵建成“山陵”防盗效果好吗李世民墓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
- 昭陵墓简介是怎样的
- 昭陵六骏中的两个是在国外吗
- 沈阳市北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明十三陵的昭陵怎么样
去十三陵的时候,昭陵正在维修不开放。只去看了定陵和长陵。明十三陵的结构布置都差不多,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长陵是规模最大的,定陵是十三陵里面唯一挖开地宫的。多说无益,放几个实拍视频看看,仅供参考。
朱棣的长陵
视频加载中...万历皇帝的定陵
视频加载中...明十三陵的神道
视频加载中...李世民昭陵为什么没人知道在哪
唐太宗死后被葬在昭陵。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城礼泉县烟霞乡的九峻山。昭陵地宫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地宫,也是我国所有帝王陵墓陪葬墓最多的一个地宫。
唐朝之前的秦汉时期,统治者采用的葬制多是积土为陵,也就是在地宫上堆积起高大的封土堆。而昭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依山而建,开唐朝皇陵“因山为陵”的先例。唐太宗为什么会一反秦汉的先例而独树一帜昵?他为什么又会把自己的陵墓所在地选在九峻山呢?
一些史籍记载,唐太宗之所以依山为陵,是因为他最心爱的皇后——文德皇后临死前的遗嘱。文德皇后是一位非常崇尚节俭的皇后,深得李世民的尊重,她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临死前,她对李世民说希望死后能将自己的葬礼办得俭薄一些,最好是依山为陵,不需要另外起坟。于是,唐太宗便遵照文德皇后的遗愿,把九峻山开凿成地宫,作为文德皇后和自己死后的安身之地。
这种说法似乎牵强,有些不符合帝王的心理状态。真正的事实是,早在文德皇后患重病之前,唐太宗就已经大兴土木在九峻山修建自己的陵墓了。
文德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在为她撰写的碑文上说:皇帝是一国的主人,以天下为家,天下的所有东西都归皇帝一人所有。那么,皇帝死后就没有必要把众多金银财宝带到陵墓中来显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九峻山修建自己的地宫,里面不会陪葬任何金银财宝,只是用最普通的土木葬具葬身就可以了。这样,那些盗墓贼就不会来盗掘陵墓了,地宫就可以永远不受到破坏,自己的遗体也不会有被开棺抛尸的危险。
按照唐太宗的说辞,昭陵地宫里没有稀世珍宝。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碑文上的这些话只不过是唐太宗为了掩人耳目而故意那么说的。所谓的不藏金银,不过是为了麻痹盗墓贼,让盗墓贼对昭陵死心而已。唐太宗依山为陵并大肆标榜薄葬的真正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地宫像秦汉众多帝王的地富那样被大肆盗掘。
唐太宗花费多年营建的昭陵地宫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和阎立本两兄弟精心设计的。为了开凿地宫,工匠们在山上驾设了专用的栈道,有400米跑道那么长,直到唐太宗被葬入地富后才被拆除。
昭陵地宫规模庞大,深225米,把当年美国著名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大楼放进去,连楼顶都不会露出来。地富有五道石门,正中间是正寝,也就是停放唐太宗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有很多石床,床上有丰富而珍贵的陪葬品。为了使地宫能够与外界隔绝,防止盗墓贼盗墓,唐太宗的棺椁被葬入地宫后,人们就用3000块大石砌上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的门。这些石块每一块都至少有一头大象那么重,石与石之间用错缝法相互铆住,加起来就有6000吨重,盗墓贼若不是有强大的人力作后盾,很难进入地宫。
为了与地宫相配套,唐太宗还命人在地宫的外面建造了雄伟的地面建筑。因此,工匠们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围绕墙垣,四角建立楼阁,设立玄武门、朱雀门。因为整个陵墓是依山而建,因此地表凸凹不平,往来不便。为了把地面建筑与地下建筑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匠人又在它们之间修建了迂回曲折的栈道。杜甫称这些栈道为“陵寝盘空曲”,颇有些“空中花园”的味道。
21世纪初,考古学家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已经损毁的地宫上面的宫城结构进行了勘测,初步掌握了里面的情况。昭陵地宫的钻探调查是我国全面钻探调查的第一座唐代帝陵,除了采用我国考古界传统的钻探方法外,还用了德国先进的测地雷达和磁力探测技术进行探测,两次探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调查结果显示,寝宫的宫城呈长方形,最外面是3米厚的城墙,东西宽238米、南北长达301米。宫城内的建筑共有3组,基本呈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最北端的建筑形状近似不规则的“凸”字形,最南端的基本呈哑铃状,中间为东西向的长条建筑。
宫城的司马门内列置了14国君主、贵族的石刻像:突厥王颉利可汗、突厥王突利可汗、突厥王阿史那社尔、突厥贵族李思摩、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回纥首领薛延陀、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身毒王阿那顺、高昌王、焉耆王、于阗王、吐谷浑王等。
这些国王、贵族都曾经在唐太宗在位期间与唐朝有过恩怨纠葛,后来基本都为唐太宗的人格魅力以及唐朝的强大武力所折服,最终选择归顺大唐帝国,拥戴唐朝皇帝为“天可汗”。唐太宗将它们的雕像摆在昭陵,在表示了对他们的重视与亲近的同时,内心深处是否还有炫耀“武功”的意思呢?
李世民的所有陪葬品中,昭陵六骏石屏最有代表性,是闪耀在昭陵地宫上的耀眼钻石
“六骏”,顾名思义,就是六匹骏马,分别叫作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马和白蹄乌。唐太宗为什么要把战马作为自己最重要的陪葬品呢?原来,它们是跟随唐太宗征战沙场多年的骠勇的战马,为李世民最终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爱马,重感情,因此让人为自己骑过的战马塑像,带入地宫,永远陪伴自己,同时也是为了炫耀他一生的功绩,告诉后世子孙记住他当年创业的艰难。
石屏上雕刻的这六匹战马,据说当年是由唐朝最著名的画家阎立本亲自作画之后,由技艺精湛的石刻匠人仿照画面雕刻在石屏上制作而成的。石屏左上角和右上角都有唐太宗亲题的诗句,并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洵亲自书写在上面。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战马各个英姿飒爽,姿态生动,神韵充沛,造型优美雄骏,每一匹都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人们甚至赋予它们很多传奇色彩。
据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时候,唐军和叛军在潼关展开大战。开始时,叛军在强大的兵马数量优势下占据了上风,唐军眼看就要被叛军包围。就在这时,天空中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狂风过后,不知从哪里杀出来一支黄旗招展的队伍。黄旗军与叛军很快就打成了一团。在黄旗军的帮助下,唐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沙石又漫天飞舞起来,转眼之间,黄旗军消失了。后来,守卫昭陵的官员报告说,潼关大战的那天,昭陵也发生了与潼关类似的情形。由此,人们猜测很可能是李世民率领昭陵六骏前来助战。
遗憾的是,昭陵六骏因为盗墓而被破坏了,飒露紫和拳毛马被打碎后偷运到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的四匹战马也被打碎,险些被文物贩子盗运到外国。幸亏被及时发现,现在被珍藏在陕西省博物馆。盗墓贼一心发财而毁我国宝的行为,令人不禁切齿痛恨。
唐末,西起干县、东到蒲城的崇山峻岭上分布着有唐一代的19个皇帝的陵墓(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一陵),号称关中十八陵,只有唐昭宗李晔的“和陵”和唐哀帝李枧的“温陵”没有选在这里。气势恢宏的陵墓,渗透着百姓们的血汗和智慧。令人痛惜的是,除了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外,其他每一座皇陵包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都被一个人所盗。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因盗墓而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节度使温韬。
温韬,原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祖籍华原(今陕西耀县),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据说,温韬生下来时刚好有匪星在昭陵所在地区的嵯峨山(位于昭陵所在地九峻山之东,现泾阳县西北)殒落。于是,有擅长卜算的人说此地要出生一个盗贼,并将为害大唐皇陵。无论传说是真是假,这个温韬真的在数年后给唐代的皇陵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五代时,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他趁战乱,在其任期内将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盗掘。唯一幸免于难的乾陵,要感谢奇异的天象。温韬盗掘唐陵的时候,只有乾陵不能靠近,一靠近就风雨大作。温韬怕遭报应,只好放过乾陵。《新五代史·温韬传》就记载说:温韬镇守长安7年,悉数发掘了在其管辖境内的每一座唐陵,掠夺其中所藏的珍宝。唐太宗的昭陵原本非常牢固,也被温韬攻破了。他从墓道进入地宫,发现地宫中的建筑格局与人间一样,中间是寝宫,东西厢摆放着石床,床上石箱子里有个铁匣,收藏着唐太宗时期的古书、名人字画。其中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留下的墨宝,笔迹还跟新的一样。温韬悉取昭陵珍宝。这些珍宝因此渐渐流传到民间。
清朝的陵寝还有哪些未被打开
清朝皇陵共分为三处,分别是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和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以及位于山海关外的关外三陵,这其中清东陵被盗挖最惨,基本全部被打开了,清西陵和关外三陵保存比较完好,下面就说说为何清东陵被打开的比较多,还有就是清西陵和关外三陵为何保存得比较完整。
清东陵被盗得非常惨,地宫基本都被打开
清东陵被盗还是源于民国时期,在1928年夏天,民国军阀孙殿英以防备匪患进行军事演习的名义率军入驻河北遵化马兰峪一带,而这附近正是清东陵所在地。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共计安葬有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五座陵寝。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他最先打开的是康熙的景陵,但是由于景陵地宫渗水非常严重,因此孙殿英放弃了进入景陵地宫。
之后孙殿英就把主意打到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之后孙殿英用火药炸开了裕陵地宫,随即将乾隆的裕陵盗挖一空,紧接着又将慈禧的定东陵也盗挖一空。
孙殿英并没有继续盗挖清东陵其他皇陵,主要在于乾隆和慈禧生前太过于奢侈,墓中陪葬品极其丰富,据传孙殿英光盗挖裕陵和定东陵两处陵寝宝物就运了30多辆骡马车,因此这些宝物就足够了,所以孙殿英没有继续再盗挖其他陵寝。
孙殿英虽然没有盗挖其他的皇陵,但是到了抗日战争之后,当地周边的土匪王绍义联合曾经的日伪情报队长张尽忠还有清东陵护陵人后裔穆树轩二次盗挖了清东陵。
王绍义、张尽忠、穆树轩等人主要盗挖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以及同治的惠陵,毕竟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几乎被孙殿英盗空,而其他的妃嫔陵寝也都无所幸免被这群山匪所光顾。
清东陵唯一没有被打开的陵寝就是顺治的孝陵,顺治的孝陵之所以没有被人打开主要在于他生前提倡简葬,而且顺治由于笃信佛教,再加上女真族死后火化的旧制,顺治在死后是先被火化才下葬。
因此顺治的陵寝内应该非常寒酸,只有他和两位皇后的骨灰盒,几乎是没有多少陪葬品的,顺治生前提倡的简葬也让他死后躲过了一劫。
而孙殿英盗墓时,主要盗挖了生前奢侈成性比较出名的乾隆和慈禧,他认为二人生前最为奢侈,死后必定陪葬品极为丰富,所以盗挖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寝。
孙殿英当时也想盗挖康熙的景陵,但由于地宫积水只得放弃,这也给王绍义等山匪留下了财路,王绍义等人就是盗挖了康熙景陵获得了不少陪葬品。
其实王绍义和张尽忠本来的想法是直接将清东陵全部盗挖一遍,但是同伙内的穆树轩是清东陵守陵人后裔,他熟知祖辈传下来的消息,知道顺治生前提倡简葬,并且是火化后才下葬,所以墓中陪葬品应该不多。因此他建议盗墓团伙跳过顺治的孝陵,不必为没有多少陪葬品的孝陵费时费力了。也是这样顺治的孝陵才得以幸免。
清东陵被盗之后地宫内损坏严重,主要就以康熙的景陵和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损坏最厉害。
乾隆的裕陵内陪葬有他的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五位后妃,孙殿英的匪兵肆意搜寻地宫中的宝贝,把乾隆和他的五位后妃棺椁全部整的凌乱,乾隆的遗体和五位后妃遗体被随意丢在地上。
据记载当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尸身百余年未腐坏,结果由于孙殿英等人恶意盗墓,尸身最终被毁。而乾隆和五位后妃尸骨被扔在一旁混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来是谁的遗骨,可以说乾隆遗体下场非常凄惨。
康熙的景陵地宫也是堪比乾隆,景陵地宫内共葬有康熙和他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十三子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王绍义等人盗挖的景陵也是如孙殿英一般,只顾着疯狂搜寻陪葬品,将康熙和五位后妃的遗体随意丢弃,就这样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相比较之下慈禧还比康熙和乾隆的待遇好一些,毕竟定东陵墓葬中只有她一人,不过慈禧棺内陪葬品和慈禧身上的宝物基本都被盗走,定东陵地宫也遭到了不同程度损坏。
清西陵保存十分完好,只有光绪的崇陵地宫被打开
相比清东陵被盗得惨不忍睹,清西陵则要保存的比较完整了,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中共葬有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四座帝王陵寝。
这四座帝陵中只有光绪的崇陵于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盗挖,这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贼似乎对光绪的崇陵内部构造很了解,他们没有像孙殿英盗挖乾隆的裕陵那样用炸药炸开石门,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了石门内的自来石,他们进入崇陵熟门熟路,仿佛这座陵寝是他们修建的一般。
于是光绪和他的妻子隆裕太后仅封墓20多年就被这伙人“打扰”了,光绪墓中的陪葬品其实并不丰厚,但依旧被洗劫一空,其中最珍贵的就是玉册和宝玺。
据后来民间传说,这伙盗墓贼将光绪墓中的陪葬品售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然后他们却用销赃得来的钱财购买了近千套军用棉服。
照这种情形推断,似乎盗墓贼又能和当时的军队扯啥关系,但至少这伙盗墓贼要比较讲究,不像孙殿英那般盗墓只为了自己发财,他们却是拿盗墓所得的钱财用来购买军需物资,按照当时的情形,这批军用物资很有可能是用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伙盗墓贼也算是盗亦有道了。
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的崇陵被光顾过之外,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到现今为止都是保存完好,地宫封土没有被破坏过。
不过雍正的泰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险些被考古发掘,当时河北省文物局在进行巡查时,发现了泰陵地宫上面有盗洞,因此怀疑清泰陵被盗了,于是紧急上报了国家文物局,请求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清泰陵进行抢救式考古发掘。
可是再之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发现清泰陵的盗洞只有两米多深,只是表面的封土被破坏了,里面的封土还是完好,这说明很可能曾经有盗墓贼打过清泰陵的主意,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最终没能成功,因此清泰陵还是保存完好的古墓。
这样一来就引起了考古界的争议,因为当时国家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曾经主动发掘过明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结果由于考古技术并不完善,导致了明定陵被发掘后很多文物出土后就风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国家自此之后立下规定,不主动发掘古墓,只在发现被盗后进行抢救式发掘。
因此当时考古界对于发掘还是不发掘清泰陵存有很大争议,这件事被当时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所知道,夏鼐先生知道以当时国内的考古技术,如果真的打开清泰陵那将还会重复上演明定陵的考古悲剧,对文物是一大损失,所以与其发掘出来被损毁,不如将它长留地下,于是夏鼐先生赶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叫停了对清泰陵的考古发掘。
最后在夏鼐先生的努力下,国家叫停了对清泰陵的考古发掘,并将清泰陵地宫的封土重新封好,这也使得清泰陵至今还没有被打开,依旧完好的保存。
其实清西陵中的陵寝基本保存完好主要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比清东陵更加隐蔽,清西陵在雍正建陵时当地都没有多少住户,雍正几乎没怎么花钱就把这些住户全部迁走了,可以说当地几乎是人迹罕至。直到雍正的清泰陵建完,才陆续入住了八旗护陵子弟。
再者就是在民国时期当地周围没有驻军,大大减少了军方盗墓的概率,而民间盗墓贼力量不够,除非像王绍义、张尽忠这些山匪成群结队手中还有武器敢明目张胆去盗墓,即便像他们这样的山匪,还得需要穆树轩这样的护陵人后裔帮助才能顺利盗墓,因此一般民间盗墓贼实力不足也不能盗挖这些帝陵,所以清西陵才保存得比较完好。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清西陵的皇帝普遍墓葬规格相比清东陵的皇帝都比较简陋一些。雍正算是清朝历史上比较勤俭的皇帝了,尤其是近现代人都非常推崇雍正的勤俭治国。
嘉庆在历史上口碑也算是比较简朴,当然嘉庆是属于实在没办法才简朴的,他老爹乾隆六下江南,十全武功,早把国库掏空了,虽然后来嘉庆整死了大贪官和珅,抄没和珅家产赚了一波,但是和珅的家产也不够他花多久,尤其是他执政时期清朝国力已经是江河日下,因此嘉庆是不得不简朴。
道光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抠门皇帝,他接手时中国已经是东方睡狮了,国力衰退,国库空虚,这也练就了道光一生抠门的性格。
据记载道光怕总洗衣服把衣服洗坏了费钱,几乎是一个月换一次衣服,才让人洗一次衣服,而且道光的龙袍坏了他也不换,只让打上补丁继续穿。因此当时众朝臣为了讨好道光纷纷在朝服上打上补丁,于是大家脑补一下道光每天上朝开朝会,上面坐着穿补丁衣服的领导,下面站着一群穿补丁衣服的下属,这像不像召开丐帮大会。
而且道光的陵寝慕陵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为寒酸的陵寝,就是因为道光在陵寝的地面建筑上特意命人削减了许多建筑,所以显得十分寒酸。不过别看道光陵寝地面建筑看起来很寒酸,但是道光的慕陵却算是清朝历代帝王陵寝花费最高的,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道光的陵寝最初定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范围内,陵寝都已经修建好了,结果出现了渗水问题,于是道光改变主意,命人在清西陵重新修建了陵寝,由于之前已经修建好了陵寝,这回在拆了重修,等于花了两份钱,所以抠门的道光十分心疼,特意命人在清西陵修建时把原来的地面建筑削减了很多,因此道光的慕陵虽然地面建筑看起来很寒酸,可却是清朝皇陵中花费最高的陵寝。
而清西陵中最后埋葬的一位皇帝就是光绪,其实光绪的墓葬也很简陋,毕竟他死的时候清朝几乎已经快亡国了,而且光绪本人也不是奢侈之人。只不过他很不幸的被那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者盯上了,但是这些盗墓者从光绪的崇陵中盗走的宝物也并不多,远比不上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定东陵中的宝物。
所以说清西陵之所以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保存完好,就因这三位帝王相对清东陵那些皇帝都比较简朴,死后也都是简葬,因此再加上之前那些因素才让这三座帝陵保存完好。
关外三陵保存十分完整,地宫都没有被打开
除了清西陵保存完整,还有就是埋葬爱新觉罗氏先祖的关外三陵也都是保存的非常完好无缺。
清朝的关外三陵分别指的是埋葬在爱新觉罗氏老家赫图阿拉的祖先一辈的永陵和埋葬在盛京沈阳的努尔哈赤的清福陵以及皇太极的清昭陵。
这关外三陵保存的都是非常完好,努尔哈赤的清福陵还曾经在民国时期遭到过雷击被毁了一小部分地面建筑之外,其余包括地宫在内都保存完好。埋葬爱新觉罗氏祖先的清永陵是有些年久失修,不过大体都非常完好。皇太极的清昭陵保存的最为完善,清昭陵也是目前清代皇陵中保存最完整的皇陵。
关外三陵之所以保存完好,主要也在于简葬。清永陵不用说埋葬的都是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当时努尔哈赤还只是称霸关外的土皇帝,加上清永陵中埋葬的爱新觉罗氏的先人都是遵循着女真族旧制火葬,墓葬内只有骨灰盒,没有太多的陪葬品,根本也不会引起外界盗墓的想法。
同样努尔哈赤去世时还属于后金,清朝没有统一天下,墓葬也比较简单,而且努尔哈赤也遵循女真族旧制在死后火葬,墓中应该也只有骨灰盒,因此陪葬品不会太多,属于简葬,这样也不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
皇太极去世时虽然已经改国号为清朝,但是也只是关外的土皇帝,并没有真正的入主中原,虽然皇太极是按照汉人的墓葬形式进行了土葬,但是皇太极时期也没有厚葬的风俗习惯,因此皇太极虽然是土葬,但墓中陪葬品应该也不多,也不太可能引起盗墓贼的关注。
除了关外三陵都基本是简葬不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这个因素之外,就是清朝灭亡之后关外东北一直是由张作霖统治,当时张作霖的东北军对清朝皇陵还是加以了保护,张作霖为人比较讲究,没有对关外三陵进行军方盗挖。
后来日本人入侵东北,在东北扶持清末帝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此更得对溥仪祖先的陵寝进行保护,所以关外三陵在民国时期才得以妥善保存下来。
写在最后
所以综上所述,清朝皇陵中爱新觉罗氏的祖陵永陵、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顺治的孝陵、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都保存完好,地宫都没有被打开,而清东陵中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和清西陵光绪的崇陵都被盗毁严重,地宫大门都是被打开的。
其实造成清东陵被盗挖十分严重,主要还在于乾隆和慈禧生前过于奢侈,二人的陵寝引起了孙殿英的惦记,孙殿英首盗清东陵,他盗挖之后由于用盗来的宝物贿赂了民国政府要员得以逍遥法外,也让后来的人对盗挖清东陵垂涎欲滴。
清西陵和关外三陵以及顺治的孝陵都属于简葬风格,因此才能得以保存完善。相比之下厚葬之风真是不可取,否则就像乾隆和慈禧一般死后都难得安宁。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葬有多少妃子和皇后如何评价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死后自然要风光大葬。按照他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寝要完全效仿汉高祖刘帮的长陵,务从丰厚。大学问家虞世南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秦汉墓葬劳民伤财,又容易被盗墓贼抛尸露骨;他建议象尧帝那样因山而陵,不藏金玉,并在陵外立碑予以说明。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故,将其临时安厝在新凿的石室内,正式开始在九嵕山营建昭陵,唐太宗下旨,死后要与长孙皇后合葬,把昭陵定为自已最后的归宿。从贞观十年起到贞观二十三年埋葬唐太宗止,陵墓历经13年才算基本完成。昭陵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海拨1188米,比那掘地为穴的覆斗形秦陵汉墓不知要气派多少倍。
首葬文德皇后长孙氏第二年二月,唐太宗制《九嵕山卜陵昭》,号召文武大臣及皇亲国戚死后陪葬昭陵。不久又下发新诏书,允许子孙从父祖而葬昭陵,“其父祖陪葬,子孙欲来从葬者,亦宜听允。”。
由于堪舆师都说九嵕山风水绝佳,加上世人皆以陪葬唐太宗为荣,致使陵区规模空前广大。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到开元29年(公元743年),陵区建设历经107年,围墙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是历代规模最大、陪葬最多的天下第一陵。
经过考古学家勘探,陪葬墓有193座,并且多为夫妻合葬墓,人数近300人。唐太宗生前后宫佳丽众多,其宗旨要求“务从丰厚”,到底有没有活人殉葬了?答案是否定的,昭陵葬有皇后一人,妃嫔7人,都是自然死亡后下葬的。这一点说明他是一个开明的仁君。不过,他不要求活人殉葬,倒是有两个人志愿为他殉葬。一个是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愿过去为他当侍卫;还有一个是徐婕妤徐惠。徐婕妤进宫时和武则天一样是五品才人,她聪明好学,经常为李世民提一些好的建议:如对内不大修宫殿,戒绝奢侈;对外不穷兵黩武,伤害民力。因此深受太宗喜爱,很快由才人升为二品充容。唐太宗驾崩后,徐婕妤感念李世民抬爱,愿随他而去。史书记载:“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寑,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24,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徐惠死后,唐高宗将这位庶母另辟石室安葬,加封贤妃名号。
陪葬的七位妃嫔中有一位燕德妃,燕德妃血统高贵。她的爷爷名燕荣,曾任大隋十二卫大将军,权倾朝野;父亲也是官位显赫;外公乃是大隋威填一方的观王杨雄,母亲--王爷之女,何等尊崇;燕德妃13岁进宫,生有李贞和李嚣两个儿子。李贞封越王,李嚣封江王,李嚣不幸早夭。李世民驾崩后,燕德妃随李贞去了封地越国。燕德妃一生最大的荣耀,是主持泰山封禅终献仪式。当然这里面离不开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抬举。
玄宗皇帝有个杨贵妃,是天下人尽皆知的美女杨玉环。太宗皇帝也有个贵妃姓杨,人称赵太妃杨氏,是隋朝皇室成员,唐太宗生前就以结姻弘农杨氏为荣。赵太妃生赵王李福,李福曾过继给伯父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太宗皇帝对李福在食邑和钱财方面格外照顾。太宗过世后,赵太妃杨氏去了儿子的封地赵国,杨贵妃善终后陪葬昭陵。
在太宗皇帝的妃嫔中,韦贵妃是二婚。她的原配是李珉,李珉被隋炀帝杀死后,带着女儿于8年后被李世民收入宫中。太宗皇帝爱屋及乌,封韦贵妃女儿为定襄县主。韦贵妃生前不是贵妃等级,贵妃称号为葬昭陵之前加封。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韦贵妃墓的发掘,发现一个惊人问题。通过对其骸骨的测量,竟有180多厘米,那么韦贵妃年青时当有190厘米。难怪唐太宗对二婚的大美女情有独钟。
陪葬昭陵的另外三位妃嫔,贤妃郑氏、昭容韦尼子(韦贵妃堂妹)、郑国夫人,在此就不一一细表。从昭陵陪葬墓离主墓的远近,可以看出跟唐太宗的亲疏关系,七位妃嫔无一例外都出自士家大族,或者书香门第。她们的墓地离主墓元宫最近,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尊崇地位。不得不佩服唐太宗的御下绝技,生前让这些皇后妃嫔的家族为他卖命,死了也要让这些门阀大户效忠李唐王室。
李世民墓:“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是什么
昭陵六骏,说的是六匹马
那要说到昭陵六骏中的马,就要先说到昭陵:
在我国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历史当中,众多的帝王当中,昭陵是面积最大的一个
更是陪葬墓最多的一个
不光是在唐朝是很出名的陵墓,在历史上都是头一号的,昭陵的主人就是李世民的墓
历史记载:
在当时李世民知道自己大概快要死了,就摒弃当时身边的所有的人,把要成为帝王的太子李治留下
告诉李治,自己死后,要把王羲之的兰亭真迹跟自己一起放到自己的陵墓中
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事,就是李世民曾经命人在自己的陵墓当中雕刻自己生前心爱的六匹马
最后到自己的陵墓中来陪伴自己
那这六匹马到底是哪六匹呢?
飒露紫
青骓
什伐赤
特勒骠
拳毛缠
白蹄乌
其中白蹄乌是很有特色的一匹马,全身都是黑色,唯独只有蹄是白色的。
那来看看这六匹马:
飒露紫
这匹马颜色更是奇特,竟然是纯紫色的,那必然是好看的一匹马
当时李世民在于王世充对战的时候,没办法,这2军也是相持不下,李世民就要深夜刺探军情,看看能否找出破绽,就带着自己身边最精锐的10名士兵,骑着飒露紫去敌方那了
可谓是杀出一条血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结果是大胜,但可惜的是在这场战争当中,敌方射箭射中飒露紫,中箭死了。
青骓
这匹马的颜色也是奇特,颜色都是杂乱的,白色为主
当时李世民骑着青骓在好窦建德虎牢关打仗时
李世民是要冲锋陷阵的一个人,冲进了地方的军营,这就不对劲了,这时地方的军营竟然都是唐军的旗帜,搞的一时没缓过来,就这在个时候乱了,然后这匹马也是中了5箭死了。
什伐赤
这马也是好看的一匹马,纯色马
和前面的一匹马是一样的,只不过这匹马不是不是李世民骑的,而是窦建德骑的。
但最终也是在虎牢关作战的时候,中箭死了。
特勒骠
这又是一匹有意思的马。
这匹马最开始的时候是出现在公元619年
李世民骑着特勒骠跟宋金对战
这2军对峙,怎么办呢?
李世民就骑着特勒骠绕后,最后杀的宋军溃不成军
胜利当然属于李世民,收复了当时的山西大片土地。
拳毛缠
这匹马也是战死的
在李世民与刘黑闼对战的时候,又是被箭给射死的。
这匹马可以说是矫捷的很,但最终还是死了。
白蹄乌
当时李世民在和薛仁坨发动战争的时候,此时薛仁坨已经是处于下风了,李世民决定一举拿下,杀死薛仁坨的全部人
当然了,肯定要有带头的
李世民便骑着白蹄乌,身先士卒,开始追击薛仁虔的军队,这一追就是昼夜不停的追着200多里
最终薛仁虔实在是不行了,便带着率残部投降了。
可惜的是,白蹄乌这个时候,因为长途奔跑,这一连就昼夜不停200里,一命呜呼,真的是精疲力竭而死。
总结:
了解过历史的你,肯定要知道,李世民是一个很爱马的人,为什么死后陵墓里要有这昭陵六骏呢,因为这是陪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几匹马。
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在自己继承帝位以后,还专门在宫廷中,修建了马院,专门用来驯养自己的战马。
不知道你最喜欢哪一匹马呢?大概是紫色的最为让我喜欢了。
(完)
期待你关注我,喜欢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昭陵六骏的名字
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建成“山陵”防盗效果好吗李世民墓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这是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之际留下的遗言,李世民尊重长孙皇后的选择,并且也认同之前虞世南提出的依山为陵的俭葬制度可以让盗墓贼少光顾点的观点。于是李世民就在九嵕山开建昭陵,这将是他和长孙皇后的安息之地。
昭陵是大唐第一座依山为陵的陵墓,之前唐高祖的献陵还是堆土为陵。李世民对于自己的陵寝格外的关心,为了不至于被后世打扰,他做了很多安排,在长孙皇后下葬之后,李世民撰写碑文,其中写道:
“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用意自然是想断了盗墓者的挖掘心思,但是这毕竟是帝王陵墓,即便李世民真的不放金银财宝,而只是字画书籍等,后世谁又会真的相信呢?
过了不到三百年,昭陵就被盗了,盗墓者就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盗墓贼温韬,温韬将关中十八唐帝陵都问候了个遍,其中进入昭陵的事情就被记载在两五代史中,当时就是乾陵是温韬想进而始终进不去的。这是李世民始料未及的。
昭陵地面上的东西也遭到了破坏,昭陵祭坛的东西两边曾各三座石刻骏马浮雕像,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为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騧。这六匹马可不是一般的马,它们都是唐初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战马。
白蹄乌:纯黑色骏马,四蹄为白色。曾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仁杲。薛仁杲割据陇西,是薛举的儿子,薛举本来实力强悍,一度大败唐军,却在618年猝然病逝,其后薛仁杲继承父志。不久,李世民率大军征讨薛仁杲,经过两个多月的僵持后,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这一战中李世民所骑的战马就是白蹄乌。
特勒骠:黄马白喙,毛色黄里透白。曾跟随李世民平定征讨宋金刚。宋金刚依附于刘武周,并建议刘武周南下取太原,于是和唐军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619年冬天,李世民奉命征讨刘武周和宋金刚,在这一战中,尉迟敬德降唐,第二年,刘武周和宋金刚大败双双逃往突厥,都被突厥杀死。当时李世民所骑的战马就是特勒骠。
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此三匹马曾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和窦建德。其中飒露紫的前胸中了一箭,丘行恭在帮它拔箭。620年开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所到之处各地纷纷投降,王世充的洛阳城成了一座孤城,不得不求救于窦建德,窦建德在吞并孟海公之后支援王世充,结果李世民把这两个割据势力一起灭了。此战中,李世民骑了三匹战马。
拳毛騧:黑嘴黄马,毛作旋转状。此马曾跟随李世民平刘黑闼叛乱,身中九箭。621年,李渊下令处死窦建德,不久,窦建德的旧部以刘黑闼为首反叛,徐圆朗也起兵响应,他们很快就攻占了大部分原来占有的地盘。622年,李世民率军平叛,刘黑闼带着一千余人逃亡突厥。李世民回师,这一战中,勇将罗士信被刘黑闼所杀。此战中李世民所骑的就是拳毛騧。
现今,飒露紫和拳毛騧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个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昭陵墓简介是怎样的
昭陵位于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太宗从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死后就开始营建昭陵,贞观二十三年完成,历时达13年。唐代皇帝的陵寝摒弃了秦汉时期掘土而葬的方式,而是沿用了魏晋和南朝以来流行的办法,选择风水极佳的天然山峰,凿开山的中部作为墓室,从外观上看山峰挺拔,气势压人,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冢如秦始皇陵——在形式上也稍逊了一筹。而开创唐代帝王依山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的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这位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皇帝生前显赫无比,号称“天可汗”,死后他的陵墓也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
昭陵居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帝王陵墓
九宗(嵕)山: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距离西安80多公里,山势突兀,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等山峰遥相对峙。主峰海拔1188米,为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所在地。在山的主峰周围有九条巨型山脉与之交汇,高耸突兀,气势不凡,那九支山脉依次向远处延绵伸展,像九条巨龙奔腾而去,又像是九条巨龙遥向主峰为拱礼拜。而古代把山梁称为“宗”,因而得名“九宗山”。站在峰顶,极目远眺,一种浩渺洪荒唯我独尊的气势油然而生,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九宗山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形状,最奇特的是,从东北方向看,它呈一种卧虎的形状,就像老百姓所说的“藏龙卧虎”的山势,而九宗山主峰颇为神奇: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很像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号称“笔架山”。
九宗山不仅山势雄魂壮美,更因其是唐王李世民的陵山闻名于世。在巍峨壮丽的九宗山主峰之下,即是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陵寝—昭陵,其周长60多公里,面积30万多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礼泉人又称之为唐王陵。昭陵是李世民亲自选定的陵寝,也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相传为唐太宗登基后,有一次去九宗山狩猎,立即被它奇特的山势所吸引,这种虎踞渭北,气掩关中的山势与他帝王的胸怀产生了共鸣,想把自己融合在这座山里,但是当时只是准备作为陵寝,还没有定下来,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促成了他的决心,那就是,文德皇后长孙氏的病逝。文德皇后长孙氏在贞观十年病故前,有个遗愿,就是去世以后,要丧葬从简,不占农田依山而葬,不砌坟茔,不置棺椁,这正好和唐太宗早期的想法产生了共鸣,并且十分感动,作为一个皇后贤内助,是如此的热爱他的百姓,于是从贞观十年开始,开始作为陵寝开始建设。李世民是中国历代帝王中首位提出“以山为陵”的君主,昭陵的选址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昭陵六骏中的两个是在国外吗
你好,我是渊源历史小课堂,很高兴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是的,有两个被当时的古董商卢芹斋以12.5万美元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他四个被收藏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馆。
何为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骑过的六匹马做的浮雕石刻,分别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唐太宗李世民自从太原起兵,就一直征战疆场,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昭陵六骏就是为了纪念与他征战沙场的六匹马,李世民令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其兄阎立德雕刻而成,李世民还亲自为每匹战马写了四言赞辞,并由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这六匹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每匹马都是有来历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特勒骠
石刻上的“特勒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属突厥名马。这种马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即汉代著名的“汗血马”,也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寻觅的神奇骏马之一。
什伐赤
石刻上的“什伐赤“,凌空飞奔,身中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它是一匹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一匹坐骑。
拳毛騧
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是六骏里中箭最多的,也说明战斗很激烈。
白蹄乌
石刻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他的身体是纯黑色,四蹄是白色的,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青骓
石刻上的“青骓“是李世民在虎牢关大捷中骑的一批马,它是一匹苍白杂色骏马。此马快如闪电,李世民骑上青骓马,亲率精锐骑兵直入敌阵20余里,打跨窦建德十几万大军。此战中青骓身中五箭(前边一箭,后面四箭),都是迎面射来的,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
飒露紫
石刻上的“飒露紫”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
可惜的是,1914年,六骏浮雕中保存最好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被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1918年,文物贩子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昭陵当地民众发现,拦了下来。也就是说,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昭陵六骏有“飒露紫”和“拳毛騧”是复制品,另外四幅虽然是正品,却是被拼接起来的。
沈阳市北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谢邀。
清昭陵,因在沈阳城北郊又称北陵。
清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突然发病死于清宁宫东暖阁,终年52岁,灵柩停放在崇政殿。
由皇叔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大清皇位,是清朝第二代皇帝。第二年改元顺治。
因为皇太极生前曾选定了北郊一地作为自己的陵园,全朝举哀三天,诸贝勒大臣与皇帝亲祭,到九月二十一日,便把皇太极灵柩安葬在尚未完工的陵内。十月,顺治帝依例为皇太极上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考文皇帝‘’,庙号太宗,陵为昭陵。
满族先世葬俗是死后举行火葬,皇太极死后火化,则考有其事。因此,昭陵所葬应为皇太极骨灰。
昭陵占地面积大于福陵(东陵,努尔哈赤陵寝),因是平地筑陵,便堆土为山。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顺治六年(1649)四月,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死于北京,终年51岁。第二年二月,灵柩运至盛京,与皇太极合葬。
后来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昭陵进行了不断的扩建、增建。
在林木葱郁、古松参天的陵园内,更显陵寝庄严肃穆、宏伟,颇具皇家陵园气势。
2004年7月1日,清昭陵与沈阳故宫、福陵和抚顺永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