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的名字从何而来?陕西礼泉有个昭陵吗昭陵门前有六匹马就是昭陵六骏,它们背后有故事吗_昭陵_平定_太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昭陵 昭陵 平定 太宗

本文目录

  • 昭陵的名字从何而来
  • 陕西礼泉有个昭陵吗昭陵门前有六匹马就是昭陵六骏,它们背后有故事吗
  • 昭陵六骏中为什么只有一位人物伴像
  • 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什么个来历什么个结局

昭陵的名字从何而来

唐昭陵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

到了唐朝时,陵墓多以皇帝的尊号、谥号来命名。尊号就是光辉闪耀的赞美词语,谥号就是皇帝死后由礼部大臣依据其一生功德而作的一字评论。唐代帝陵大致都依据此两号而名帝陵,如唐高祖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等都是依据两号而得名的。

到了唐朝时,陵墓多以皇帝的尊号、谥号来命名。尊号就是光辉闪耀的赞美词语,谥号就是皇帝死后由礼部大臣依据其一生功德而作的一字评论。唐代帝陵大致都依据此两号而名帝陵,如唐高祖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等都是依据两号而得名的。

唐太宗于公元649年7月10日,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其尊号为“文武大圣皇帝”,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

到了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太宗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太宗皇帝为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太宗皇帝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太宗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著有《武德律》《贞观律》《贞观政要》等;他戎马一生,建国立邦、开疆拓土、治世太平、护卫社稷、文治武略,开启贞观之治,使初唐走向了强胜。

昭陵的陵名,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解释。古代谥法解释“昭”字说:“圣文周达曰昭,昭德有功曰昭。”古代谥法也有谥曰顺、贞、献等美好的字眼。

根据唐代帝王陵墓如献陵、贞陵、泰陵等选取吉利、祥顺、平和等美好字眼的做法来看,昭陵的定名,显然也是选取了一个“集帝王之气”和“文治武功”之歌功颂德的美好字眼。当然,依据唐太宗的丰功伟绩、文学才华以及对大唐社稷做出的贡献,当时起名“昭陵”,也有“昭示后人、与之看齐”之意。

陕西礼泉有个昭陵吗昭陵门前有六匹马就是昭陵六骏,它们背后有故事吗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之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公里,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昭陵六骏”就是昭陵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六匹石刻骏马浮雕像,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据记载,昭陵六骏为李世民征战平天下时用过的战马,也记录了唐初到兴盛时期的历史事件。李世民为立过战功的骏马题词赞美,并将它刻在石碑上和自己永葬在一起,可见李世民对曾为建立唐王朝做出牺牲的仁人志士的崇敬和爱戴。

“昭陵六骏”名字分别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马呙”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飒露紫”色紫胭,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guā)”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什伐赤是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南败窦建德时的坐骑。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中为什么只有一位人物伴像

祝大家新春快乐!

谢谢邀请,李世民的昭陵祭坛前,东西两侧立有六块青石骏马浮雕,李世民当年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就命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青石凿刻而成,以纪念他亲身经历的几场重大战役和他所骑的六匹骏马,这六块浮雕分别是:

东侧首位是“特勒骠”,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骑,李世民骑着它一昼夜狂追200多里,交战数十回合,三天人没解甲、马未卸鞍,成功收复太原和河东失地,这匹战马七次让李世民化险为夷,是六骏中唯一一匹没有中箭的战马,最受李世民的喜欢,被立为六骏之首。 东侧第二位是‘’青骓”,是一匹苍白杂色的骏马,为李世民在虎牢关大捷平定窦建德时所骑,这匹马身中五箭。 东侧第三位是“什伐赤”,是一匹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是李世民在虎牢关大捷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所骑的另一匹马,它的臀部也中了五箭。 西侧第三位是“白蹄乌”,全身纯黑、四蹄俱白,是李世民争夺关东平定薛仁杲是所骑,李世民骑着白蹄乌身先士卒,一昼夜奔驰200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西侧第二位是“拳毛騧”,是李世民最后一场战争平定闼时所骑,它身中九箭,说明当时战斗的激烈。 西侧第一位是“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除王世充时所骑,它前胸中有一箭,也是六骏中唯一一个刻有人物的浮雕。 这个人叫丘行恭,出身于将门世家,他骁勇绝伦,善于骑射,曾和哥哥一起聚集兵马一万余人反隋,后来降唐,随李世民四处征战。

据史书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在洛阳决战,在夺取洛阳邙山一战中,李世民骑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实情,他率领数十骑兵,冲出阵地与敌交战,李世民杀得性起,就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一支流箭射中了“飒露紫”的前胸,情况万分危急,正在这紧要关头,丘行恭冲到跟前,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无虚发,敌人不敢上前,然后丘行恭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拔箭,并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了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杀敌多人,终于成功突围。

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救驾有功特地将他刻了上去,这块石刻反映的正是丘行恭单枪匹马勇救李世民脱线的故事。


只可惜这块“飒露紫”和另一块“拳毛騧”被无良古董商卢芹斋于1914年以12.5万美元卖给了美国人毕死博,现存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逃过一劫的其他四块石刻则存放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什么个来历什么个结局

李世民的昭陵六骏指的是其陵墓祭坛前的六匹骏马的浮雕,六匹骏马分别是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 特勒骠.拳毛騧,六匹骏马其实是太宗李世民赫赫功绩的体现,太宗李世民在一统天下的战争中,曾亲自参与并指挥了灭薛举父子平定陇西的浅水原之战,灭刘武周宋金刚平定河东的柏壁之战,灭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关中的洛阳、虎牢之战,灭刘黑闼平定河北的洺水之战,正是这些战役奠定了唐朝一统天下之势,而这六匹骏马分别参与了这几次重大的战争。

首先是大唐开过第一战—浅水原之战,太宗坐骑是白蹄乌,此战中,李世民正是这匹宝马载着太宗在黄土高原上追杀敌军200多里地,从而取得了胜利。

公元619年灭刘武周宋金刚,平定河东的柏壁之战开始。李世民此战中乘坐骏马特勒骠两日不食、三日不解甲,一日八战,八战八捷,一路狂追尉迟敬德等人,逼迫其投降。

柏壁之战结束后,紧接着灭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关中的洛阳、虎牢之战开打。李世民在此战役中分别乘坐了什伐赤、飒露紫、青骓三匹宝马,这三匹宝马可谓各有千秋,正式它们的出色发挥让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一举奠定了胜利。

公元622年,洛水之战开始,这是对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此战中李世民的坐骑是拳毛騧。此战中拳毛騧身中9箭,可见战争进行的残酷。

总之,李世民的陵墓前昭陵六骏是对其功绩的一种宣扬,也是对自己文治武功的一种彪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