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名将沈庆之,为何不得善终?为刘宋工作50年,没早点退休_南朝_蛮夷_平定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曾经大摆宴席,宴请手下重臣吃饭。大家都知道沈庆之不识字,但是那张嘴别提多利索了,所以纷纷要求沈庆之作诗一首,打算嘲讽一番。

结果沈庆之却张口就来:

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

大家听了这首诗,纷纷拍手叫好,没想到沈庆之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有如此才学。一代名将沈庆之,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口中所提到的幸运、盛世,将会直接将自己送走。

一、沈庆之活了80岁,一生跟过5位帝王混。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其实也只有59年的寿命。而沈庆之作为南朝宋国的一代名将,却活了80岁,可见这位老兄见证了南朝宋国从兴起到衰败的绝大多数过程。

准确来说,沈庆之应该是东晋人士。他打小就很能打,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一点办法都没有。当时东晋遭逢孙恩之乱,乱军四处烧杀抢掠,到了沈庆之他们这儿,遭到了老沈家的强烈抵抗,别看平日里自己人尔虞我诈,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人。

可惜孙恩之乱过后,沈庆之并没有立刻走上军旅生涯,而是为了生计,在家耕种了4年之久。由此可见,古代很多牛逼的人物,都是从最底层干起来的,那些刚步入职场的小年轻们,请你们充满希望!

4年以后,30岁的甚至感觉这日子一眼看到头,似乎没意思。所以他就投奔了自己的哥哥沈敞之,在襄阳,沈庆之得到了征虏将军赵伦的认可,从此成为了一名军人。

从30岁开始,一直到80岁,沈庆之这一生,先后辅佐过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孝武帝刘骏、宋前废帝刘子业等五位皇帝,真可谓是国之柱石了。

二、击败蛮夷,沈庆之自此扬名天下。沈庆之长期跟着赵伯符后面干活,一直到了45岁的时候,由于赵伯符身体不行了,这才转而跟随了南朝名将檀道济。

檀道济可谓是沈庆之的大恩人,过去的15年军旅生涯中,赵伯符虽然对沈庆之也不错,可在他手底下干活,完全没有升迁的机会,只能按部就班地向上走。

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再过几年都能领上退休金去公园打太极了,你说沈庆之急不急?好在檀道济救了沈庆之,他向宋文帝刘义隆大力推荐沈庆之的忠勇,因此沈庆之直接被任命为禁军领队。

禁军领队只是一个台阶,进入了刘义隆的视线,那一切都有可能了。因此沈庆之不久之后转任正员将军,坐镇钱塘,好歹主政一方了。

57岁那年,沈庆之飞黄腾达的机会终于来了,虽说晚了点,但总比不来要强得多。当时蛮族在雍州境内屡次动乱,因此沈庆之得到了平定蛮夷的重任。

沈庆之水平太高了,憋了27年,总算有机会施展拳脚了。沈庆之一口气就俘虏了数万蛮夷,平息了这场叛乱。

立功以后,自然是升官加爵,沈庆之不仅成了武陵王刘骏的中兵参军,同时兼任南东平太守。刘骏坐镇雍州的时候,再次遇到了蛮夷叛乱,这回猛男沈庆之又来了,一口气俘虏了10万蛮夷,吓得蛮夷躲进山中,不敢再出来。

似乎打蛮夷攒经验成了沈庆之最顺手的工作,64岁那年,沈庆之再次击败雍州的蛮夷叛乱,这回又俘虏了5万多蛮夷。直接奠定了沈庆之名将的地位。

三、平息内乱,沈庆之立功无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的这首词,讲述的就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时的情景。

很显然,刘义隆的北伐是失败的,尤其是第二次北伐,直接导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差点灭了南朝宋国。而为数不多反对北伐的人里,就有沈庆之的影子。

可惜沈庆之当时说话还不算数,所以只能听刘义隆的调遣。不过在北伐军失利的情况下,沈庆之能够准确分析情况,没有盲目地听从刘义隆的瞎指挥,最终保住了彭城。此后又顺利地将彭城流民迁徙到了南京六合。

刘义隆第三次北伐时,沈庆之依旧极力反对,可惜依旧没能劝阻。结果刘义隆依旧无功而返,自此南朝的实力损耗严重,再也无力和北魏一较高下了。

而沈庆之却在此期间,陆续平定了五水蛮,手握豫州、荆州、雍州等地的所有兵马,逐渐成为了南朝核心将领之一。可惜南朝的混乱即将来临,沈庆之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第一,平定刘劭。

刘义隆在皇位上坐了30年,可把他的太子刘劭给熬坏了。于是刘劭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果断杀父弑君,自己坐上了皇位。

这显然不能服众嘛!因此刘义隆的另一个儿子刘骏果断起兵讨伐刘劭,刘骏便是沈庆之的老领导。刘骏手里的军队,实际上掌握在沈庆之手里。

沈庆之对刘骏十分忠心,他果断放弃了刘劭的招揽,选择跟随刘骏一起讨伐刘劭。平定刘劭的过程异常顺利,刘劭就跟个呆子一样,除了弑君似乎没有其他成绩可言。

在沈庆之的帮助下,刘骏攻入建康,终于称帝。而沈庆之因为有拥立之功,被任命为都督南兖豫徐兖四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晋封南昌县公,可谓是一波肥,这一年沈庆之已经68岁了。

第二,平定刘义宣。

刘义宣是刘义隆的弟弟,也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当初刘劭弑君的时候,是刘义宣第一个站出来要讨伐刘劭的。

结果却让侄子刘骏做了皇帝,刘义宣心里很不爽啊,在掌握了荆州兵权以后,刘义宣果断联合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一起起兵攻打建康。

这可把刚登基的刘骏给吓坏了,哭着喊着让沈庆之前来平叛。沈庆之分析形势以后,决定先北上灭了比较靠近自己的鲁爽。

沈庆之出马,一切都很顺利,薛安都灭了鲁爽,沈庆之则攻入了寿阳,顺利平息了鲁爽的叛乱。此后沈庆之又将鲁爽的脑袋送到了刘义宣军中,吓得刘义宣和臧质面如死灰。

士气低落的刘义宣叛军,没多久便被平定了下去。沈庆之的功劳过大,直接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改封始兴郡公。

这个时候的沈庆之已经70岁了,不仅没领到退休金,却还要继续给老刘家打工。他这心里累啊,所以多次辞职以后,终于得以回家养老。

第三,平定刘诞。

你以为退休以后的沈庆之,就真的可以安享晚年了吗?当然不是,刘宋的内乱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已,属于沈庆之的时代,远没有过去。

仅仅过了4年时间,刘骏急急忙忙地又跑来找沈庆之了:老沈啊,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反啦!你还能动不?要不再帮我一次?

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沈庆之,已经74岁了,他伸了个懒腰,二话不说披上了战甲。这回他是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出战的,绝对是南朝最牛逼的武将了。

为了防止刘诞逃亡北魏,沈庆之在攻打广陵之前,先在广陵城北驻扎了一部分军队,切断了他北上之路。结果还没打,刘诞就打算跑路,可惜无处可逃,只好再次回到广陵城。

结果沈庆之把广陵城围了3个月时间,过了雨季以后,一举杀入,轻而易举地灭了刘诞。当时刘骏对这次叛乱很生气,打算屠城,好在沈庆之多次劝阻,这才作罢。不过广陵城也是很惨,身高不足5尺的男子才能存活,而女子则被赏赐给了军队。经过这一战,沈庆之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

结局:不得善终,沈庆之犯了什么错?年纪大了以后,沈庆之本就不想管事儿。70岁的时候他就想着退休了,结果又被孝武帝刘骏给拉出来平叛。

如今到了79岁,沈庆之更是什么都不想管了。可惜宋孝武帝刘骏此时驾崩了,沈庆之成为了顾命大臣,负责辅佐幼主刘子业。

这看似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实则充满了凶险。刘子业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残暴不仁,奢侈无度,因此另一位顾命大臣柳元景便打算废了刘子业,改立刘义恭为帝。

本来沈庆之对这事儿也不反感,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能管什么呢?可听到要立刘义恭为帝,沈庆之不淡定了。为啥?因为他跟刘义恭之间有仇啊!

结果沈庆之就犯糊涂了,他果断向刘子业举报这帮人的行为,最终导致刘义恭、柳元景等人全部被诛杀。

你以为刘子业会信任你吗?由于沈庆之多次劝谏,导致刘子业很不耐烦。看样子真的不能管事儿了,这一年他80岁了,主动回家休养。

可惜刘子业依旧没打算放过他,因为沈庆之总是来劝谏,导致刘子业很不爽,于是刘子业便让沈庆之的侄子沈攸之将其杀害。最终沈庆之是被沈攸之用被子给捂死的。

可怜沈庆之一生为刘宋王朝奉献了50年,期间平定了无数战乱,结果却因为劝谏而被杀。当初他就不应该出山,70岁回家养老难道不香吗?尤其是74岁平定叛乱以后,沈庆之却又跑出来做事了,你说这不是没事儿给自己添堵嘛!

参考资料:《宋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