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图片(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_刘裕_北伐_南朝

本文目录

  • 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类北伐中,哪一次成果最大
  • 如何用“金戈铁马”原创一首藏头诗
  • 历史上有哪些为挽留爱情而作的诗词歌赋
  • 南朝四帝: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齐高帝萧道成,宋齐梁陈三武一高南朝四帝哪个能力最强
  • 上联:金戈铁马拾山河,如何对下联

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公元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但北宋并非历史上第一个以宋为国号的王朝, 500 多年前便早已有之,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又称刘宋,刘裕便是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在北方大金铁剂的压制下苟延残喘,无所作为,一腔热血的辛弃疾便只能“想当年,金戈铁马”。这个“当年”便是指南朝刘宋时期,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便是刘裕的小字,辛弃疾怀古之地京口便是刘裕的出生地。

刘裕小名“寄奴”,赵匡胤小名“香孩儿”,这等钢铁直男,竟也有如此随性柔媚之名,着实令人意外。

(汉高祖刘邦)

刘裕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世孙,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汉赵政权的建立者刘渊,也自称是汉匈和亲的后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中山靖王刘胜和长沙定王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兄弟,都是汉景帝刘启之子。

从刘邦建立西汉至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 600 年间,刘氏后人可谓是搅动天下风云。估计是受了汉高祖刘邦的影响,这些人的出生都不高。刘邦是泗水亭最靓的古惑仔,老流氓加老炮儿,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无所不干。刘秀在乡间放牛,刘备是否卖过草鞋存疑,但刘裕确实卖过草鞋。刘裕不仅卖过草鞋,还种地,砍柴,打鱼,无所不做。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贫苦出身的就刘裕,一刀一枪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从无名小卒到开国皇帝,在《宋齐梁陈》四朝二十四帝中,绝对是独树一帜。

在东晋偏安江南的 103 年时间里,先后有祖逖,桓温等北伐,但刘裕的北伐成果最大,成就最高。刘裕从建康(南京)出发,跨过长江,收复河南山东,并一度将陕西关中地区纳入东晋版图。

关中虽然得而复失,但东晋末年及刘宋时期的北部防线,已经推至黄河,潼关一线,这也使得刘宋政权成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中疆域面积最为广阔的王朝。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刘裕无疑是做的极为出色的。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先后灭掉鲜卑族建立的南燕及羌族建立的后秦,并将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及后秦末代皇帝姚泓斩杀。鲜卑族建立的诸燕政权,便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心心念念想要光复的大燕国。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刘裕并非简单硬碰硬,而是积极进行战术创新,灵活应对。刘裕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佼佼者和杰出的战术大师,他将水兵,车兵,骑兵,步兵,弓箭兵联合一体作战,其所创造的“却月阵”,让不可一世的北魏铁骑,也只能留下满地尸骨。

刘裕是一位钢铁战神,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从底层中来,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他深知民间疾苦,并懂得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于是刘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义熙改革”或“义熙土断”。

刘裕坚决打击地方官宦豪强,抑制土地兼并,将豪强土地分给失地的农民,并将地方官宦豪强占有的湖泊山林向农民开放,自由捕猎采摘。就连东晋皇后所占有的大量田也被刘裕一一剥夺,分给农民耕种。

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裕从布衣到天子,并未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节俭是他的本色,不忘初心是他一直坚持的品格。刘裕后宫嫔妃寥寥,宫室简陋,明令禁止地方进贡各种珍宝。一次有人向刘裕进贡一只琥珀枕,刘裕得知琥珀可治创伤,便将琥珀枕打碎,分给将士。

刘裕贫寒出身,这也使得他对文化知之寥寥。在幕僚的建议下,刘裕开始读书,练习书法。在北伐的军事过程中,他一路搜罗各种失散的古籍经典,运回建康,使得东晋末年国家藏书从 4000 卷达到刘宋时期的 6 万多卷,对保存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作为,显然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火烧阿房宫更加高明,更有远见。

前文说过,刘裕的成功北伐,使得南方刘宋政权的北部防线向北推至潼关黄河一线,这使得江淮以及江南地区远离战火,得以稳定发展,对开发江南极为重要。

宋武帝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在刘裕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刘宋政权达到了南朝顶峰,史称“元嘉之治”。

有军事的强力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科学和文化的繁荣。祖冲之,裴松之,刘义庆,范晔,谢灵运等一批科学文化巨子应运而生,《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宏篇巨著横空出世。

公元 422 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时,不幸患病去世,时年 59 岁。若天肯假年,南朝第一帝刘裕的文治武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不可估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类北伐中,哪一次成果最大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从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东西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逐渐失去对北方领土的控制,不得已撤退到南方。历史上被统称为南朝,后来南朝组织过几次北伐,我认为成果最大的还是刘裕进行的北伐。

东晋自从衣冠南渡,在南方重新建立政权后,长期处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状态。虽然也进行过一些北伐,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

东晋元兴二年,积蓄力量的刘裕击败篡权称帝的桓玄,拥立晋安帝复位,控制了朝政大权。同时刘裕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牟取更高的权力,开始积极筹划北伐。

此时北方还是几个政权并存的状态,其中南燕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奸臣当道,社会混乱,刘裕看到这个机会,决定起兵,正式开始北伐的历程。

刘裕经过前后2次北伐、一举灭亡南燕和后秦,大败北魏。收复了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区,一度光复了长安、洛阳两都,取得巨大影响,黄河以南的疆域尽入版图。唐代史学家朱敬则后来称赞此次北伐:

“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也称赞刘裕的北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由此可知,刘裕的北伐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之前的北伐都没有取得刘裕北伐的成果。刘裕北伐改变了汉族政权自西晋灭亡以来的孱弱形象,巩固了汉族政权的统治,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取得了很大的历史功绩,是值得后世肯定的。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如何用“金戈铁马”原创一首藏头诗

金甲蟻蝗陣無際,

戈耀寒光鋪連天。

鐵騎踏塵遮蔽日,

馬嘶士吼旋河川。

历史上有哪些为挽留爱情而作的诗词歌赋

谢邀请!

有很多名人的爱情诗,看了好多友友已经答出我想答的好诗,只能选中了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献给大家欣赏!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浊,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思之痛,你问我何时归故乡,可是回家的日期我定不下来啊!只能在此想着,憧憬着在不远的未来相聚团圆,幸福遥望此时!挽留爱情的不舍!

南朝四帝: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齐高帝萧道成,宋齐梁陈三武一高南朝四帝哪个能力最强

综合考虑,梁武帝萧衍最强,贡献最大的,宋武帝刘裕次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这四个人共同点都是在政局不稳的混乱局面里,一步步掌握了大权,最终改朝换代。从出身上讲,梁武帝与齐高帝同出于兰陵萧氏家族,属于门阀贵族,起点高,宋武帝刘裕与陈武帝陈霸先出身寒门,较低。四人同为开国皇帝,但对历史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贡献大的自然综合能力就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从军事能力上讲,四人都在内部权力争夺上,平定过叛乱,消灭了各方的军事力量,所以说这四个人的军事能力旗鼓相当,政治权谋手腕也都差不多。但从武功角度来讲,自然是宋武帝功劳最大。因为刘宋王朝是南朝版图最大的王朝,当时的北方正处于十六国末期混战年代,刘裕北伐已经收复了当时沦陷已久的长安,要不是宋武帝年老,他甚至可以统一中国,所以他在开疆拓土方面贡献最大。但我们不能否定其他三人的能力,因为刘裕所处的时代,北方属于割据混乱时期,刘裕能够抓住时机,前后消灭了后秦南燕的小国,其他三人所处的时代属于南北对立时期,南齐与南梁面对的是统一后的北魏王朝,实力各方都比南朝要强的多,就是刘裕处在这个年代,也不可能在开疆拓土上有所作为,虽说南梁末期,东西魏分裂,梁武帝却专注内治弘扬佛教,无暇顾及北伐,即使北伐,北方的高欢宇文泰也不是等闲之辈,未必给梁武帝机会,陈霸先时期,北方的北齐北周都不是吃素的,他们三人的军事能力面对强敌仍然能够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经非常不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从文治上来讲,刘裕萧道成陈霸先三人与萧衍比,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多年,其他三人在位时间都很短,没机会表现,即使有机会表现,其综合素质与萧衍差太远,也不会有太大作为。而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南朝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为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同时梁武帝重视农业发展,多次组织沈约等文人编撰前朝史籍,并且他自己与太子还成为了南朝文学的领袖人物,并亲自讲学,为弘扬佛教还多次出家,在他的倡导下,南朝的佛教寺院盛极一时。他的这些举措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晚年不得善终,但不足以掩盖他的丰功伟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从武功上讲,刘裕时期处于攻势,其他三人所在时期处于守势,刘裕的武功最大。从文治上讲,萧衍虽然稍逊无功,但他在文治上的贡献巨大,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再看其他三人,除了刘裕扩大了南朝地盘之外,三人除了改朝换代,在文治上毫无建树。所以说综合考虑,萧衍的能力最强,刘裕次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联:金戈铁马拾山河,如何对下联

上联:金戈铁马拾山河,


下联:雄姿英才保疆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