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陈霸先这个皇帝?陈朝将领杜僧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被陈霸先俘获,为何不杀他,反而征用他呢_公主_北齐_南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陈霸先  这个 公主 北齐 南朝

本文目录

  • 大家怎么看待陈霸先这个皇帝
  • 陈朝将领杜僧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被陈霸先俘获,为何不杀他,反而征用他呢
  • 南北朝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其实没有直系后代,为什么很多陈姓后人,都说是他的后代呢
  • 陈霸先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侄子
  • 陈武帝陈霸先的太子陈昌为何没有当上皇帝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 陈霸先的祖先是谁
  • 在重视门第,士族当道的梁朝,庶人陈霸先是如何攀上权力高峰的
  • 陈霸先有儿子么
  •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 南朝四帝: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齐高帝萧道成,宋齐梁陈三武一高南朝四帝哪个能力最强

大家怎么看待陈霸先这个皇帝

陈霸先(5O3一559)吴光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颖川,受梁禅称帝,在位三年,死时五十七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的一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政权曰新月异的变化着。陈霸先用自已的胆量与魄力参入了无数战域,更平定了“候景之乱",是梁朝战功赫赫的大将。后梁禅称帝,顶住了西周,梁的进攻,北有齐,岭南少数民族叛乱。他英明神武稳定了江南的局势,让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人心所向乃是护国神器。最终劳心过重,做了几年皇帝便死去了,留下后辈庸才这是后话。

陈朝将领杜僧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被陈霸先俘获,为何不杀他,反而征用他呢

那个时候陈霸先还是梁武帝萧衍的马仔,而杜僧明则是卢安兴、卢子雄父子俩的马仔。卢安兴是南梁广州南江都督,也是萧衍的手下。

但是卢安兴所处的位置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他去世以后,卢子雄继承了父亲的兵权,老卢家在广州地区很有威望,所以杜僧明在卢安兴死后,便尊奉卢子雄为主。

卢子雄本身是忠于南梁的,但是交州刺史萧谘构陷卢子雄,称他与叛军勾结。结果年迈昏聩的梁武帝,居然就这么把卢子雄给赐死了。

这下子卢子雄手下的人马都炸了,其中杜天合、杜僧明两兄弟与周文育三人是最伤心的。他们收到卢安兴父子的照料已经很多年,没想到自己的主子被奸人诬陷了。

所以这帮人便带兵攻打广州,想要杀了萧谘为卢子雄报仇雪恨。与此同时,他们将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封为主公,一天之内,反叛人马增加到了数万人。

陈霸先爱惜杜僧明的勇猛,选择重用他。

其实这件事就应该怪萧谘。萧谘作为交州刺史,他的地盘上发生了内乱,自己管不好,逃到了广州请求卢子雄帮忙。

  1. 卢子雄奉诏征讨叛贼李贲,但是他的兵马是受到广州刺史萧映节制的。卢子雄认为那个时候正是岭南地区瘴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请求晚点再出兵。
  2. 可是萧映果断拒绝了卢子雄的建议,逼迫卢子雄出兵平定交州叛乱。这一战中,因为瘴气太旺盛,卢子雄的兵马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能退兵。
  3. 可是在萧谘看来,卢子雄这就是有意勾结叛军,不愿意平定李贲的叛乱。所以萧谘把这件事告诉了梁武帝萧衍,萧衍这才赐死了卢子雄。

卢子雄死后,他的手下人纷纷为他打抱不平,他们认为都是萧谘妖言惑众,才会害死卢子雄,于是在杜僧明等人的带领下,数万大军攻打广州。

第二年萧衍派遣时任高要太守的陈霸先,带领三千人马支援广州。陈霸先出手,在史书上那肯定是手到擒来,毕竟是他们家的史书。

萧谘启子雄及冏与贼交通,逗留不进,梁武帝敕於广州赐死。子雄弟子略、子烈并雄豪任侠,家属在南江。天合谋於众曰“卢公累代待遇我等亦甚厚矣,今见枉而死,不能为报,非丈夫也。我弟僧明万人之敌,若围州城,召百姓,谁敢不从。城破,斩二侯祭孙、卢,然后待台使至,束手诣廷尉,死犹胜生。纵其不捷,亦无恨矣”---《陈书》

平叛过程中,杜天合被乱箭射死了,而杜僧明和周文育都被陈霸先给抓了。陈霸先早就听说杜僧明是个人才,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将杜僧明给放了,并且给了兵权。

从此杜僧明就跟着陈霸先混了,此后陈霸先带领杜僧明再次征讨交州,成功平定了李贲的叛乱,可见陈霸先的实力是很强的,而且有伯乐的水平。

陈霸先有帝王之心,招揽人才当然很重要。

当时陈霸先只是高要太守,还算不上什么封疆大吏,手里的兵权也极为有限。但是他发现卢安兴、卢子雄父子俩,能够如此深得将士们的尊崇,他心里也很激动。

大家都是地方官,都是手握兵权,凭什么你们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呢?为此陈霸先很希望像卢安兴一样,成为这些将士们新的主人。

杜僧明能够为了卢子雄反叛南梁,这说明杜僧明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这样的人如果陈霸先能够收为己用,那么将来杜僧明也一定会效忠陈霸先。

陈霸先是南陈的建立者,他很早就已经有了帝王之心,伴随着手握兵权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陈霸先当然想要成为新的皇帝。

当年梁武帝萧衍就是南齐的权臣,在手握兵权以后,果断篡位,从而夺取了江山。而南齐的萧道成,当年也是用了这种方法,夺取了南朝宋的江山。

他们俩都能这么干,凭什么他陈霸先就做不了呢?当时梁武帝萧衍已经老迈昏聩了,陈霸先也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心思。

众咸慷慨曰“是愿也,唯足下命之”乃与周文育等率众结盟,奉子雄弟子略为主,以攻刺史萧映。子略顿城南,天合顿城北,僧明、文育分据东西,吏人并应之,一日之中,众至数万。高祖时在高要,闻事起,率众来讨,大破之,杀天合,生擒僧明及文育等,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陈书》

等到梁武帝去世以后,陈霸先的心思就更加是昭然若揭了。不过他要想走上帝位,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招揽人才。

像杜僧明、周文育这样的人才,陈霸先是非常欣赏的。他们能够为了前任主子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这本身就是忠义的代表。

杜僧明投靠陈霸先后,战功赫赫。

梁武帝重用降将侯景,结果遭到了侯景的背叛,梁武帝本人也被活活困死在了台城之中。陈霸先争夺天下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广州刺史元景仲打算投靠侯景,结果陈霸先先下手为强,斩杀了元景仲,夺取了广州的控制权。随后陈霸先便带兵北伐,杜僧明在北伐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少战功。

杜僧明先击败了高州刺史李迁仕,随后又跟随陈霸先攻打建康。杜僧明果然是作战勇猛,连战连捷,在蔡洲烧毁叛军战船,平息了侯景之乱。

表面上杜僧明是南梁萧绎的手下,其实他是陈霸先的心腹大将。萧绎虽然多次想要拉拢杜僧明,可是都没能成功。

可惜的是,杜僧明没能看到陈霸先称帝的时候。陈霸先建立南陈以后,没有忘记杜僧明的功劳,依旧追认他为南陈的开国元勋。

总结:陈霸先看中的,就是杜僧明只认主子不认皇帝的态度。

在乱世很多人有愚忠的体现,只认皇帝,不认局势。比如说曹操统治下的汉朝政权,汉献帝明显就是个傀儡,可是不少汉朝大臣都忠于汉献帝,而摈弃曹操。

因此曹操诛杀了大量汉臣,可是像张辽、徐晃这些人,他们虽然名义上也是汉臣,可是他们始终忠于曹操,为了曹操他们可以和汉朝作对。

陈霸先要的,其实也是这样的人。很显然杜僧明能够为了卢子雄公然跟梁武帝作对,这本身就是一种只认主子不认皇帝的态度,陈霸先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参考资料:《陈书,杜僧明传》

南北朝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其实没有直系后代,为什么很多陈姓后人,都说是他的后代呢

陈霸先共有4个儿子,陈克,陈立,陈权均早夭,陈昌(537年-560年5月5日),字敬业,是陈霸先死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鲁山济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

陈霸先另有两个女儿,永世公主和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陈霸先那还没有称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女儿为陈叔宝皇后沈婺华。

永世公主嫁给了钱蒇,生子钱岊。在陈朝建立前,她已经去世。陈武帝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新安公主。

南陈朝廷想要追封钱蒇为驸马。袁枢援引书梁朝王茂璋(娶长城公主)和晋朝杜预(娶高陆公主)的例子,认为公主已死,不宜再封驸马。

另有无名号的公主陈氏,为母宣皇后,曾许婚王僧辩第三子王頠,稗史中倾心韩子高的玉华公主。

扩展资料:

据《丰泽区姓氏志》载,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陈氏宗室子弟封王封侯,联翩入闽,陈世祖第六子陈伯恭封晋安王(即今南安丰州),陈宣帝第五子陈叔卿封建安王,第二十四子陈叔俭封南安王(即丰州),均居留福建开基。

至此,陈姓已成为闽中林黄陈郑四姓之一,称巨族。

据《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及族谱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陈后主的三个儿子领兵率族南奔入闽,占据桃林场肥湖、官市(即后来的永春县蓬壶、五里街),进行藩镇割据。陈霸先共有4个儿子,陈克,陈立,陈权均早夭,陈昌(537年-560年5月5日),字敬业,是陈霸先死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鲁山济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

陈霸先另有两个女儿,永世公主和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陈霸先那还没有称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女儿为陈叔宝皇后沈婺华。

永世公主嫁给了钱蒇,生子钱岊。在陈朝建立前,她已经去世。陈武帝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新安公主。

南陈朝廷想要追封钱蒇为驸马。袁枢援引书梁朝王茂璋(娶长城公主)和晋朝杜预(娶高陆公主)的例子,认为公主已死,不宜再封驸马。

另有无名号的公主陈氏,为母宣皇后,曾许婚王僧辩第三子王頠,稗史中倾心韩子高的玉华公主。

扩展资料:

据《丰泽区姓氏志》载,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陈氏宗室子弟封王封侯,联翩入闽,陈世祖第六子陈伯恭封晋安王(即今南安丰州),陈宣帝第五子陈叔卿封建安王,第二十四子陈叔俭封南安王(即丰州),均居留福建开基。

至此,陈姓已成为闽中林黄陈郑四姓之一,称巨族。

据《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及族谱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陈后主的三个儿子领兵率族南奔入闽,占据桃林场肥湖、官市(即后来的永春县蓬壶、五里街),进行藩镇割据。陈霸先共有4个儿子,陈克,陈立,陈权均早夭,陈昌(537年-560年5月5日),字敬业,是陈霸先死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鲁山济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

陈霸先另有两个女儿,永世公主和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陈霸先那还没有称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女儿为陈叔宝皇后沈婺华。

永世公主嫁给了钱蒇,生子钱岊。在陈朝建立前,她已经去世。陈武帝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新安公主。

南陈朝廷想要追封钱蒇为驸马。袁枢援引书梁朝王茂璋(娶长城公主)和晋朝杜预(娶高陆公主)的例子,认为公主已死,不宜再封驸马。

另有无名号的公主陈氏,为母宣皇后,曾许婚王僧辩第三子王頠,稗史中倾心韩子高的玉华公主。

扩展资料:

据《丰泽区姓氏志》载,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陈氏宗室子弟封王封侯,联翩入闽,陈世祖第六子陈伯恭封晋安王(即今南安丰州),陈宣帝第五子陈叔卿封建安王,第二十四子陈叔俭封南安王(即丰州),均居留福建开基。

至此,陈姓已成为闽中林黄陈郑四姓之一,称巨族。

据《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及族谱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陈后主的三个儿子领兵率族南奔入闽,占据桃林场肥湖、官市(即后来的永春县蓬壶、五里街),进行藩镇割据。陈霸先共有4个儿子,陈克,陈立,陈权均早夭,陈昌(537年-560年5月5日),字敬业,是陈霸先死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鲁山济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

陈霸先另有两个女儿,永世公主和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陈霸先那还没有称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女儿为陈叔宝皇后沈婺华。

永世公主嫁给了钱蒇,生子钱岊。在陈朝建立前,她已经去世。陈武帝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新安公主。

南陈朝廷想要追封钱蒇为驸马。袁枢援引书梁朝王茂璋(娶长城公主)和晋朝杜预(娶高陆公主)的例子,认为公主已死,不宜再封驸马。

另有无名号的公主陈氏,为母宣皇后,曾许婚王僧辩第三子王頠,稗史中倾心韩子高的玉华公主。

扩展资料:

据《丰泽区姓氏志》载,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陈氏宗室子弟封王封侯,联翩入闽,陈世祖第六子陈伯恭封晋安王(即今南安丰州),陈宣帝第五子陈叔卿封建安王,第二十四子陈叔俭封南安王(即丰州),均居留福建开基。

至此,陈姓已成为闽中林黄陈郑四姓之一,称巨族。

据《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及族谱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陈后主的三个儿子领兵率族南奔入闽,占据桃林场肥湖、官市(即后来的永春县蓬壶、五里街),进行藩镇割据。

隋朝仁寿四年(604年),他们奉隋文帝之旨,释兵就地定居。陈后主的儿子陈敬台(又作陈镜台),名易知,散军为民,居住慕仁里溪西;其弟易任,后来化佛,称为威应侯。陈霸先共有4个儿子,陈克,陈立,陈权均早夭,陈昌(537年-560年5月5日),字敬业,是陈霸先死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鲁山济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

陈霸先另有两个女儿,永世公主和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陈霸先那还没有称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女儿为陈叔宝皇后沈婺华。

永世公主嫁给了钱蒇,生子钱岊。在陈朝建立前,她已经去世。陈武帝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新安公主。

南陈朝廷想要追封钱蒇为驸马。袁枢援引书梁朝王茂璋(娶长城公主)和晋朝杜预(娶高陆公主)的例子,认为公主已死,不宜再封驸马。

另有无名号的公主陈氏,为母宣皇后,曾许婚王僧辩第三子王頠,稗史中倾心韩子高的玉华公主。

扩展资料:

据《丰泽区姓氏志》载,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陈氏宗室子弟封王封侯,联翩入闽,陈世祖第六子陈伯恭封晋安王(即今南安丰州),陈宣帝第五子陈叔卿封建安王,第二十四子陈叔俭封南安王(即丰州),均居留福建开基。

至此,陈姓已成为闽中林黄陈郑四姓之一,称巨族。

据《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及族谱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陈后主的三个儿子领兵率族南奔入闽,占据桃林场肥湖、官市(即后来的永春县蓬壶、五里街),进行藩镇割据。陈霸先共有4个儿子,陈克,陈立,陈权均早夭,陈昌(537年-560年5月5日),字敬业,是陈霸先死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鲁山济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

陈霸先另有两个女儿,永世公主和会稽穆公主。

会稽穆公主嫁给了沈君理,生女沈婺华。陈霸先那还没有称帝,以女婿为府西曹掾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女儿为陈叔宝皇后沈婺华。

永世公主嫁给了钱蒇,生子钱岊。在陈朝建立前,她已经去世。陈武帝陈霸先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新安公主。

南陈朝廷想要追封钱蒇为驸马。袁枢援引书梁朝王茂璋(娶长城公主)和晋朝杜预(娶高陆公主)的例子,认为公主已死,不宜再封驸马。

另有无名号的公主陈氏,为母宣皇后,曾许婚王僧辩第三子王頠,稗史中倾心韩子高的玉华公主。

扩展资料:

据《丰泽区姓氏志》载,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陈氏宗室子弟封王封侯,联翩入闽,陈世祖第六子陈伯恭封晋安王(即今南安丰州),陈宣帝第五子陈叔卿封建安王,第二十四子陈叔俭封南安王(即丰州),均居留福建开基。

至此,陈姓已成为闽中林黄陈郑四姓之一,称巨族。

据《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及族谱记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陈后主的三个儿子领兵率族南奔入闽,占据桃林场肥湖、官市(即后来的永春县蓬壶、五里街),进行藩镇割据。

陈霸先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侄子

建立陈朝的陈霸先,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英明皇帝。陈霸先一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早夭,一个叫陈昌的儿子活了下来。

在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那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陈昌已经22岁了。而且据史料记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是个相当不错的人。既然如此,英明神武的陈霸先,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陈昌,而是传给了侄儿陈蒨呢?

(陈霸先)

是不是陈霸先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呢?

当然不是。陈霸先对他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可是寄予厚望的。陈霸先虽然一生都在戎马生涯之中,他依然时时惦记着自己儿子的学习,曾经先后派遣谢哲、蔡景、杜之伟这些当时的大儒教育自己的儿子,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且陈昌也不负他爹的厚望,记忆力超群,“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陈霸先最终没有传位给自己儿子呢?

原来,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这个儿子并没有在自己身边,而是在北周。

南梁的时候,陈霸先奉梁武帝之命,南下征讨李贲。李贲本来是个大臣,却拥兵作乱,自立为帝。陈霸先把李贲给灭了后,国内又爆发了侯景之乱。梁武帝给活活饿死。陈霸先率军讨伐侯景,侯景把陈霸先的老婆章要儿和儿子陈昌都给囚禁了。后来,陈霸先和另一大将王僧辩联合起来,平定侯景之乱,救出章要儿和陈昌后,当时的皇帝梁元帝封16岁的陈昌为吴兴太守,同时还封他为陈霸先的世子。可见,当时无论在陈霸先的心中,还是在皇帝的心中,陈昌都是陈霸先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梁武帝画像)

不过不久,西魏南下,攻破江陵,袭击荆州,梁元帝被杀,陈昌也被西魏俘虏回去当了人质。不过仅过两年,西魏权臣宇文觉废黜西魏皇帝,自立为帝。这样一来,陈昌又变成了北周的人质。

北周建国不到一年,陈霸先也取代了南梁,建立了陈朝。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多次派使者去北周,要求北周归还自己的儿子陈昌。北周表面上答应,但是却用种种借口拖延。陈霸先虽然不高兴,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因为陈朝国内也不太平,陈霸先也不顾过来和北周交接这件事。

谁知道,陈霸先只当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了。去世之前,他还一直在盼望着自己儿子能够回来。但是他病得很突然,死得也很快。也就是说,实际上他并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就去世了。

陈霸先去世后,大臣们和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商量,是不是立陈霸先哥哥的儿子陈蒨为帝?章要儿不想答应,但是自己儿子没回来,国不可以一日无君,也没办法,只得答应立陈蒨为皇帝,他也就是陈文帝。

(陈文帝剧照)

却是这时候,北周为了动摇陈朝,让陈朝内乱,又把陈昌给放了回来。陈昌在回来的路上,又因为南梁的残余势力王琳占据了陈朝和北周之间,回不来,被阻挡在安陆。

后来,陈朝消灭了王琳,陈昌才得以继续往回走。

陈昌在往国内走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给陈蒨来信说,他作为“太子”,要回来了,陈蒨你还是赶紧回你自己的藩国去吧。

陈蒨的心腹大臣侯安都给他出主意说,干脆别让陈昌回国,半路把他搞掉算了。于是陈蒨派侯安都等人去迎接陈昌,半路上,陈昌被侯安都推下水,淹死了。假意回报说因为船坏了,陈昌溺水去世。

陈蒨亲自哭着去迎接陈昌的遗体,把他追谥为“献王”,隆重安葬。这样一来,陈霸先开创的江山,就很完整地落入了侄儿的手中。

(参考资料:《南史》)

陈武帝陈霸先的太子陈昌为何没有当上皇帝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首先谢谢悟空邀请。

由于南梁内乱,西魏攻陷江陵,杀害梁元帝萧绎。公元555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拥立萧渊明为梁朝皇帝,但南梁大将陈霸先不承认,起兵于京口,率军袭击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实际上控制南梁的朝政,萧渊明暴死,引发齐梁大交兵。北齐大军兵发芜湖,攻取建康,陈霸先的主将侯安都带领十二员铁骑突入齐军大营,大破齐军,陈霸先亲自率领三千大军大败北齐,俘获齐军军粮数万斛,战船百艘。

陈霸先一场大战活捉北齐主帅萧归和东方老总计四十六元员主将,其他军卒战死,淹死无数逃回齐国的寥寥无几。经此大战,北齐再也不敢南侵梁朝,但北齐皇帝高洋羞恼之下,把在北齐为人质的陈霸先的侄子给宰了。陈霸先有此大功,自封为长城公。

公园557年6月,梁朝长沙刺史王琳起兵征讨陈霸先,陈霸先命周文育和侯安都平定王琳叛乱。9月,陈霸先自封为相国,陈国公,三天以后,为陈王,又过三天,陈王为陈帝了。即公元557年9月梁敬帝禅位于陈霸先,梁朝亡国,历经四帝,五十六年。陈霸先为陈高祖。时年五十四岁。前朝末帝也是不能活的,陈霸先派人杀16岁的梁敬帝萧方智,这个16岁的少年大哭道:当初我不愿为帝,陈霸先非让我当皇帝,现在又要杀我,军卒不管这些,一刀就把这个少年给杀了。

公元558年,南梁王琳立梁朝宗室萧庄为帝,领兵十万征伐陈霸先。但意料不到的是,陈霸先大将侯安都与周文育暗中买通狱卒,来了个胜利大逃亡,居然得以安全返回建康。运气真是不错。转过年来的八月,陈高祖陈霸先驾崩与于建康,史称陈武帝。在位三年,时年57岁。南朝四国开国之君都是权臣篡位,但陈霸先总体不错,平定候景之乱,安定江南地区,比梁武帝萧衍强多了。陈霸先死后,由于儿子陈昌在长安,侯安都等人立侄子陈倩为皇帝。史称陈文帝,时年38岁。

陈霸先死的时候,儿子在长安,侄子在临川,外有叛乱,内无帝嗣,皇后怕尸体发臭,用蜜蜡把陈霸先的尸体封住,然后秘不发丧,派人速召利川王陈倩入建康继位。陈倩入京的时候,遇见越狱而逃的侯安都,在侯安都军队的护送之下,陈倩顺利到达建康,平安继位史称陈文帝西魏很有政治头脑,陈霸先在位的时候,数次要求西魏权臣宇文泰放回自己的儿子陈昌,宇文泰就是不放,当得知陈倩继位以后,立即无条件释放陈昌,显然没安好心,而陈昌显然没有政治头脑,认为自己回去就是当皇帝的,在给陈倩的回信里,言辞很是恶劣。陈倩让侯安都去迎接陈昌,同时让皇宫准备登基大典,并且告诉侯安都,太子回来我去就要当藩王了啊,侯安都明白人,对陈倩说,一切都有臣在。

侯安都迎接陈昌以后,共同坐船回建康,在船头赏景的时候,侯安都亲自把陈昌投入长江淹死,随后把陈昌带来的部属全出部诛杀,最后凿露战船,完毕以后,回建康禀报陈倩,太子陈昌遇水灾而死。可以说,陈昌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可怜,谁是陈倩也得这么做。陈昌虽死,但自己的亲弟弟陈顼还在西魏,经过几次交涉,西魏放回陈顼,陈倩加封自己的亲弟弟为中卫将军,安城王。就此南陈安定下来。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陈霸先的祖先是谁

陈霸先的祖先是汉太丘长陈寔。但是由于时间久远,陈家早已败落,陈霸先在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社会中,他是彻头彻尾的寒门出身。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这一职位在当时也是贱民阶层的人担任的。

汉太丘长陈寔也是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虽然他的官位不高,但是因为才德兼备,明高于世,在当时和后代都得到了极高的尊重。他也是颍川陈氏的始祖,三国时期的名臣陈群就是他的孙子。陈霸先登基称帝后,追封康乐侯。太建元年,加封颍川郡公。

当然,这方面也可能存在陈霸先攀附陈寔的可能。因为陈霸先的出身实在是太过低微,而陈寔的后代又遍布各地,颍川最多。虽然陈霸先号称是陈寔的十九代孙,可是也可能是他发迹之后,为了提高身价和名分,而冒称是他的后代。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为后代皇帝中这种情况并不鲜见。隋文帝杨坚冒称弘农扬氏之后就是一个例子。因次,陈霸先的祖先也需要审慎的看待分析才可以确认。

在重视门第,士族当道的梁朝,庶人陈霸先是如何攀上权力高峰的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极少见的被挫骨扬灰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从广东岭南走出去建立局部性统一政权的唯一一人,他建立的陈朝统治江南地区32年。作为庶族出身的陈霸先如何能在士族当道的魏晋南北朝登上皇帝宝座呢?

社会背景:士族已进入衰弱期,军事贵族化政权已经出现。

其实陈霸先不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第一个庶族出身的帝王。南朝的开创者也是刘宋建立者刘裕已经开了此项先河。因此陈霸先的登基在当时来看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反而倒是顺理成章之事。究其原因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已经进入了一个军事贵族政权时代。在当时士族已经开始衰弱,庶族渐渐崛起,而国家政权则由军人建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都是如此。

  • 士族政治从东汉开始萌芽,到曹魏正式确立,两晋到达顶峰,东晋末期开始已经进入衰弱期。这个时候的士族阶层已经彻底的腐朽堕落,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寄生虫。公元399年爆发的“孙恩之乱”,持续数年,江南的世家大族几乎都惨遭屠戮。这次动乱不仅严重动摇了东晋王朝的统治,也使士族阶层受到严重的损失,力量削弱。更重要的是东晋王朝的军事支柱北府军彻底被庶族出身的军人控制,进而导致了刘裕取代东晋皇帝建立了刘宋王朝,我国的历史也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 刘裕建立刘宋王朝,就已经开了庶族军人当皇帝的先例。后来的齐、梁、陈三朝都是由庶族军人建立,因此南朝的这些王朝我们又常称为军事贵族政权。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陈霸先作为庶族军人登上皇帝宝座并非毫无可能。

  • 南朝军事贵族政权的特点是:士族因为腐朽堕落已经开始在国家大事上的话语权变小。而庶族因为普遍的办事能力突出,同时又大都出任掌握实权的职务,因为也日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些庶族职业军人出身的皇室家族上位后,大多害怕别人重走老路,于是就把军权交给了宗室掌控。由此就出现了“庶族掌机要,宗室握兵权”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又直接导致了野心勃勃的庶族政客联合同样野心勃勃的宗室亲王们屡屡发动叛乱。南朝的皇帝也大都死于这样的叛乱战争,这种宗室内斗最后就导致新的掌握军权的庶族军人控制朝政进而篡位建国。陈霸先也一样是走的这条路,因此才能在当时建立陈朝。

综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庶族已经开始崛起,士族则已彻底腐朽,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庶族军人掌控国家政权是当时的普遍现象。陈霸先也不过是把刘裕开创的庶族军人夺权之路重新走了一遍而已。接下来我们看看陈霸先具体是如何走这条路的:

依附宗室,走上军旅之路。

在南北朝时代,像陈霸先这样的庶族子弟要想出人头地,走职业军人这条路无疑是最好最快的捷径。因为那些清贵的士族们是不可能去当兵打仗的,所以庶族子弟就可以毫无阻碍的在军队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正如前文提到南朝的军队大多掌握在宗室手中,因此庶族军人也往往依附宗室,在参与宗室争权夺利战争中不断壮大自己,随后反噬旧主,取代前朝建国登基。陈霸先也是如此,根据他的履历,甚至我们可以称他为“人中的卢”,当陈霸先的主子似乎命运都不好。

  • 陈霸先祖上原来是河南颍川人(今河南禹州),后来南渡之后住在浙江吴兴(今浙江长兴)。早年的陈霸先许多帝王一样,胸怀大志,不事生产,涉猎史籍,尤其喜欢阅读兵书,还通晓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同时练就了一身武艺,明达果断,当时的乡里都十分推崇他(看来当皇帝都得游手好闲)。他早年在乡里做小吏,后来到了都城建邺做了一名油库管理员。

  • 当时梁朝的宗室新喻侯萧映担任吴兴太守,由此认识了陈霸先,他非常看重陈霸先的能力。由此陈霸先也依附于他,开始在南梁朝廷登场亮相,告别了他的小吏生涯。公元540年,萧映出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他到广州,先任中直兵参军,后奉命募集了一支军队镇守宋隆郡,之后郡内有人叛乱,陈霸先带着这支军队平叛有功,随即升任西江督护,高要郡守。萧映也成为了陈霸先的第一个主公,同是他也是唯一得到善终的一个。后来陈霸先的领导或主公都没有好下场。

越南平叛,声名鹊起

当时的梁朝的疆域不仅仅包括现在中国的岭南一带,还包括现在越南的一部分,尤其是北越基本都是梁朝的领土。但是当地人不服管理经常叛乱。

  • 公元541年,越南河内附近的豪强李贲起兵造反,赶跑了当地的交州刺史,梁武帝闻讯马上派军队前往镇压,但是却大败而回。愤怒的梁武帝认为前线将领有通敌嫌疑,勒令统兵平叛的将领在广州赐死,结果引发了这些将领的部下兵变,兵变的士兵包围了岭南重镇广州城。危机时刻在高要的陈霸先为了救自己的主公萧映(当时任广州刺史,在广州被围)。率兵三千急援广州,迅速解围并平定叛乱。梁武帝得知后大喜,封陈霸先为直阁将军,加封子爵,还让人给陈霸先画像送呈他御览。

  • 公元544年,萧映去世,陈霸先本来护送他的棺木回返建康,刚到大庾岭梁武帝的诏书就送到了,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武平(今越南永安市)太守,并要求陈霸先跟随新任交州刺史杨蒨去讨伐在交州造反的李贲。由此陈霸先开始了他在越南的平叛生涯,在平叛过程中,他冲锋在前,屡建功勋。历时三年到公元547年,陈霸先等人才彻底平定了李贲兄弟的造反,陈霸先也又一次获得晋升,虽然他还是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但是这次给了他一个新的权力——都督七郡诸军事。也就是说陈霸先可以掌管当时岭南七个郡的军队,这一下子让他在岭南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将领。

侯景之乱,天赐良机

公元548年,梁朝爆发“侯景之乱”,这场羯族人掀起的暴乱给南梁朝廷和南梁士族带来的损害丝毫不亚于东晋末年的“孙恩之乱”。但是所谓乱世出英雄,这场浩劫对陈霸先而言却是一个天赐良机,这样的动乱包括后来的诸王内战就为他这样的庶族职业军人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当然可能当时的陈霸先倒还没有称帝的野心,“妨主”的他正忙着给自己找新的主子!

  • 此时陈霸先的领导是广州刺史元晋仲,但是这个元晋仲当时也想乘侯景之乱割据岭南,又害怕陈霸先不支持自己,于是准备暗中干掉陈霸先。可惜陈霸先已早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公元549年,陈霸先在南海起兵讨伐元晋仲,成功击败元晋仲之后,陈霸先发现他这几年不是在越南就是在岭南,都是偏僻之地,和其他梁朝宗室结识不多,无奈之下的他只好找在越南平叛的时结识过的宗室贵族萧勃(虽然当时陈霸先就不是很看得起他),公元549年陈霸先迎立萧勃到广州担任广州刺史,自己在萧勃手下听命。

  • 当时北边的侯景之乱愈演愈烈,陈霸先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情绪,他眼见汉人的江山被臭名昭著的羯族人侯景占据,于是就在岭南招兵买马,积蓄粮草,迫不及待地要北出岭南讨伐侯景。但是身为宗室贵族的萧勃却不这么想,他竟然派人劝说陈霸先,要求他放弃北伐,静观时局,甚至也流露出想乘机割据岭南自立的想法(当时梁朝的宗室们大都有如此想法,无节制优待宗室的梁武帝看到这样的情形心里是多么的痛苦)。但是陈霸先坚决要北上讨伐侯景,于是他干脆撇开萧勃,派人向当时打着讨伐侯景旗号的梁朝湘东王萧绎表达了投效之意。于是萧绎就成为了陈霸先的第三个主子。

  • 公元550年,找到新主子的陈霸先从广东始兴出发,北上参与讨伐侯景。被陈霸先抛弃的萧勃非常生气,他命令部下蔡路养在南野(今江西南康)拦截陈霸先。结果被陈霸先轻松击败,无奈的萧勃只好任由陈霸先北上。乘胜进占南康郡(今江西赣州)的陈霸先被新主子萧绎封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爵位也从新安子爵升为南野县伯。此后陈霸先就在赣州一带和侯景的支持者李迁仕展开长达一年多的拉锯战。直到公元551年,萧绎手下头号大将王僧辨在湖南岳阳和湖北武汉击败侯景主力,战争形势逆转。陈霸先也击败了阻击他一年多的李迁仕,从赣州出发,沿赣江北上,与萧绎主力会师一起消灭侯景。

  • 两军会师之后,陈霸先遇见了此后与他纠葛一生的王僧辨,两人都已是梁朝的著名将领,但是王僧辨早就投效在萧绎的手下,也是萧绎手下的头号大将。会师之初,王僧辨忌惮陈霸先的能力,害怕陈会取代自己,因此对陈有防备之心。此时的陈霸先发现王僧辨率领的萧绎的主力部队因为长期的作战非常缺粮,陈霸先主动将自己从广东和江西等地筹集的军粮三十万石慷慨的送给王僧辨等人,同时甘居王僧辨之下。不仅打消了王僧辨等人的顾忌,还赢得了萧绎帐下大部分将领的信任。这一期间王僧辨不仅爵位又从伯爵提升为侯爵,官职也屡屡升迁,他也成了萧绎手下地位仅次于王僧辨的将领。

  • 公元552年正月,萧绎命令王僧辨和陈霸先分别率军进攻占据建康的侯景。共事了一段时期的王僧辨和陈霸先两人在安徽会师之后,登坛盟誓,不仅约定共同消灭侯景,某种意义上两人也明确了王僧辨为主,陈霸先为次的地位安排。此后陈霸先一直甘居王僧辨之下,辅佐帮助王僧辨。盟誓之后两军齐心合力,迅速消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侯景。随后萧绎登基称帝,王僧辨在朝出任司徒和尚书令,陈霸先则任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南徐州(京口)。

诸王争权,渔翁得利

从侯景之乱时就已公开化的梁朝宗室争权大战,在侯景被杀后,显得更加疯狂和白热化。而此时的陈霸先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 登基称帝的萧绎开始了消灭其他宗室竞争对手的作战,而王僧辨和陈霸先两人就是他的王牌。但是占据优势的萧绎却因自己的一个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的萧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拒绝了到建康去登基建议,他留在了经营多年的老巢江陵。而且还得罪了西魏权臣宇文泰,结果导致在公元554年,宇文泰派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等人偷袭江陵,萧绎被俘后被杀。陈霸先的第三个主子就这样惨死了。

  • 此后王僧辨和陈霸先商定,拥立萧绎的儿子箫方智为太子,并在公元554年底将箫方智迎到建康。被拥立的箫方智从名义上来说应该是陈霸先的第四个主子,但是此时的梁朝中央政府已经被王僧辨掌控,王僧辨出任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时还获得了同样拥有重兵的陈霸先的支持。某种意义上王僧辨可以算陈霸先的半个主子,如果顺利发展下去,王僧辨可能会取代梁朝建立自己的新政权。

  • 但是王僧辨性格中的怯懦导致了他和陈霸先的决裂。公元555年三月,实力强大的北齐也来南边指手画脚一番,他们派人护送被他们俘虏的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回国,要求让他来当梁朝的皇帝,企图在南方扶持一个亲北齐的政权。一开始王僧辨和陈霸先的意见一样,拒绝了北齐的要求。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北齐一看王僧辨等人不听话,那就打到你听话。派遣名将高涣攻打梁朝。王僧辨一看,吓得赶紧和高涣和萧渊明商量,最后在这一年七月接受了北齐的要求,拥立萧渊明为帝。尽管陈霸先表示强烈的反对,他觉得这样和投降卖国没有区别,但是萧渊明还是在名义上成为了陈霸先的第五个主子。

  • 心中不服的陈霸先开始谋划对付王僧辨了,两个月后,陈霸先从京口率兵突袭王僧辨。猝不及防的王僧辨被俘虏,陈霸先进入建康。陈霸先立即逼迫萧渊明退位,又重新拥立第四个主子箫方智登基。同时以阴谋篡位的罪名处死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和半个主子王僧辨,自己出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彻底控制了梁朝中央政府。此时的陈霸先已经具备了篡权夺位的实力。年仅十三岁的箫方智只不过是他的傀儡罢了。

讨平叛乱,篡梁建陈

  • 控制了梁朝中央政府的陈霸先,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王僧辨旧部和北齐的怒火。王的旧部立刻起兵讨伐陈霸先,北齐也派兵渡江助战。陈霸先领兵坚决抵抗,不仅击退了王僧辨旧部的攻击,还击败了北齐的援军。而且陈霸先也早已派人向北齐称臣,代表箫方智向北齐承诺永远作北齐的属国。本来就被陈霸先击败了的北齐只好无奈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放弃干预此事了。同样无奈的王僧辨旧部只好随同北齐的军队退到北齐境内,投靠了北齐。

  • 解除了王僧辨旧部和北齐的威胁之后,陈霸先开始着手消灭国内仍然不服的其他割据实力。首先是快要被我们忘记的陈霸先的第二个主子萧勃,这个一直待在广州的梁朝宗室不知道怎么突然雄起了。从555年十月到556年年底,陈霸先和王僧辨旧部和北齐军队鏖战之时,这家伙待在广州不声不响,等陈霸先搞定了这些王僧辨旧部后的557年二月,这家伙在广州跳了出来,举兵北上讨伐陈霸先,而且还迅速控制了江西。但是很快就被陈霸先派兵击败了,连他本人也被部将所杀,三个月时间陈霸先就重新占据了江西,并且控制了自己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广东。陈霸先的第二个主子也领盒饭了。

  • 陈霸先的对手仿佛都是商量好的,一个一个上,绝不围殴。搞定了萧勃后,控制湖南、湖北的王琳又跳出来反抗陈霸先,不过这个王琳倒是有几分本事,竟然击败了陈霸先的平叛部队,连陈霸先手下的头号大将侯安都也被王琳俘虏了。但是王琳进攻建康也被陈霸先击败,双发陷入僵持阶段(陈霸先一直到死都没有最终消灭王琳)。但是此时陈霸先已经等不及了,他要篡位登基了。

  • 公元557年八月开始,陈霸先把历朝历代篡位的程序都走了一遍,一直到这一年的十月,陈霸先终于登基称帝。完成了一个庶族子弟,通过成为职业军人,到执掌大权,最后篡位登基的逆袭之路。

尾声

  • 陈霸先解决了北齐的威胁后,公元556年,北齐要求陈霸先将萧渊明送回北齐,陈霸先答应了这个要求,但是很巧的是,在临出发前,萧渊明病逝了。虽然正史上的记载是萧渊明是毒疮发作病死的,但是陈霸先在这个事件中嫌疑非常大。但是不管怎么说陈霸先的第五任主子也死了。

  • 陈霸先登基后半年左右,他的第四任主子箫方智死了,虽然正史上没有明确他的死因,但是幕后主使者应该是陈霸先无疑。因为他不可能会让这样一个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和他的陈朝的统治稳定的前朝废帝活在世上。

  • 三十多年后,隋朝发起灭陈之战,王僧辨的次子王颁当年在江陵被西魏偷袭时被俘虏到了西魏,随后就在关中生活了下来,隋朝时王颁已经成为了隋朝的一名官员,而且还有县公爵位。在这次灭陈之战中,王颁主动要求参战,并自募兵勇加入韩擒虎的灭陈先锋部队。在亲自参与灭了杀父仇人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后,王颁仍不满足,他秘密召集父亲王僧辨的旧部,据说当时赶来的还有千人左右,他们乘夜将陈霸先的陵墓捣毁,将陈霸先挫骨扬灰,还将陈的骨灰加水一起喝进肚子。因此陈霸先也成为了史上罕见的被挫骨扬灰的开国皇帝。

陈霸先有儿子么

他儿子当时在北方当人质吧,北周不放人陈霸先能有什么办法

衡阳献王陈昌(537年-560年),字敬业,陈高祖陈霸先第六子。南梁太清末年,陈霸先南征李贲,命陈昌与母亲章要儿随沈恪回吴兴。陈霸先东讨侯景时,陈昌与章要儿、陈蒨都为侯景囚禁。侯景之乱被平定,梁元帝拜陈昌为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陈昌时年十六。

  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陈霸先派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佐陈昌,又派吴郡杜之伟教授陈昌经书。陈昌读书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后来与陈顼一起去荆州,梁元帝以他为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陷落,又和陈顼一起被俘虏到关右,西魏因为陈霸先的原因,对这些人质很礼遇。

  陈霸先即位,频频遣使请北周释放陈顼及陈昌,北周许诺而未遣。陈高祖陈霸先驾崩后,陈国无皇嗣,皇侄陈蒨接任了皇位,北周欲给陈制造内乱,反而立即将陈昌放还。当时南梁残余势力王琳据守长江中游,陈昌不得还,居住在安陆。王琳被南陈所平后,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

  陈昌自恃是陈霸先嫡子,在途给堂兄陈蒨写信,言辞非常不客气,要求堂兄让位。陈蒨很不高兴,说:“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陈昌由鲁山济江,三月入陈境。陈蒨遂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渡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坏溺死。四月庚寅,丧柩至京师,陈蒨亲出临哭,追谥号献,风光大葬。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伍子胥复仇不过开棺鞭尸,王颁复仇却吃光对方骨灰!

开皇九年,隋军攻破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南陈灭亡,天下再次一统。就在举国欢庆之际,有个叫王颁的将军,却率领一千多个老头,趁着夜色悄悄地潜入陈朝开国之君陈霸先的万安陵。

这群人有备而来,他们迅速掘开陵墓,挖出陈霸先的遗体,一把火将它烧成了灰。接着这群人又做出一个骇人听闻的举动,他们将骨灰撒进水中,全都喝进肚里。

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吾恨不能生死汝肉”这样的毒誓,可现实中真正这么做的却寥寥无几。那么王颁和这一千多个老头是什么人?他们跟陈霸先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原来,34年前陈霸先杀了一个叫王僧辩的人,王颁就是王僧辩的儿子,这一千多个老头就是王僧辩的部下。陈霸先为何要杀王僧辩?事情要从梁武帝太清二年的侯景之乱说起。

为了方便阅读,先交代一下历史背景。此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已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南朝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轮番登场,此时正处于南梁时期,梁武帝萧衍即南梁开国之君。

侯景原本是东魏将领,叛逃到南梁,被梁武帝接纳。一年后反骨仔侯景发动叛乱,将梁武帝囚禁于建康台城。不久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其子萧纲作为傀儡被侯景推上龙椅。

皇帝蒙难,萧氏皇族子弟在救援问题上却各打各的算盘。有的畏惧观望,有的喉咙大雨点小,有的干脆自立山头。

梁武帝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相对来说算是皇室子弟中最积极的一位,屯驻江陵的他,派出几路大军,沿长江东进,与侯景展开激战,王僧辩就是萧绎的领军将军。

与此同时,另一路大军从广州北上,在南康一带与侯景的大军拼死搏杀。这支部队的将领就是梁武帝钦命的振远将军、督七郡诸军事陈霸先。

侯景之乱爆发后,陈霸先比萧家子弟都积极,他率先北上勤王,但可笑的是却遭到了萧家子弟的阻拦。很明显这些萧氏诸王,巴不得侯景杀光建康的萧家人,他们好借机割据坐大。

陈霸先孤立无援,听说萧绎要东进打侯景,于是他主动派使者联络萧绎,接受萧绎的统一节制。

有南梁第一战将陈霸先的支持,萧绎如虎添翼,两路大军从南路和西路夹击,直逼建康。公元552年,陈霸先与王僧辩通力合作攻破建康。侯景兵败被杀,并且被老婆溧阳公主(梁武帝之女)吃了肉,为时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结束了。

战乱结束,萧绎顺理成章地在江陵称帝,史称梁元帝,两位主要功臣陈霸先和王僧辩,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战后,陈霸先屯驻扬州,王僧辩屯驻建康,二人各自掌握一支南梁最精锐的部队。曾经精诚合作的二人,却因为一件意外事闹翻了。这件事的起因纯属萧绎无事生非,他不光搞丢了自己的命,还直接把南梁帝国推向万劫不复。

当初萧绎正在与侯景角逐的时候,他的弟弟武陵王萧纪在背后捅了他一刀,这家伙在益州称帝,并打着平定侯景的名义,率大军顺江而下。

萧绎吓得一身冷汗!萧纪在萧绎的上游,要想打侯景势必要经过萧绎的防区,这岂不是“假道伐虢”的翻版吗?而此时萧绎还没有称帝,萧纪已经黄袍加身,萧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承认弟弟的帝位,接受他的领导,要么兄弟阋墙。

关键是萧纪做事不地道,你就算有野心,程序上至少要先拉拢一下哥哥,而不是直接发兵威胁。萧绎怒了,但兵力不够怎么办?于是他生出一计——向西魏求救。

西魏接到萧绎的求援开心死了,他们正愁没借口南下呢,于是宇文泰一挥马鞭,大军从汉中南下,干掉了志大才疏的萧纪。

萧纪死了,萧绎也笑不出来,因为他发现求救西魏于就是引狼入室,宇文泰占着益州不走了。萧绎的无知暴露出来,天下分裂群雄逐鹿,吃到嘴的肉再吐出来,岂不是太玷污军阀的“金字招牌”?可萧绎不干,他要派人跟宇文泰讲理,讲理就讲理吧,态度还很傲慢。

宇文泰憋不住直乐:瞧这哥们真是贴心呐,先给我一个吞并益州的借口,这会儿又给我一个进攻江陵的理由!他一抹脸,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顺长江挥师东进。

陈霸先和王僧辩都来不及增援,江陵就被攻破,萧绎遇害身亡。

国不可一日无君,陈霸先与王僧辩紧急磋商,并达成一致,拥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帝。江陵已经在西魏手上,所以南梁的都城又回到了建康。

请注意这个微妙的变化,陈霸先的势力在扬州,王僧辩的势力就在建康,从这时候起,王僧辩的影响力盖过了陈霸先。

又一方势力的插手,让陈霸先与王僧辩走向了对立面,这个势力就是东魏。

东魏和西魏两边互掐,又不断在南方比着扩充地盘,眼看西魏从南梁割走了益州,馋得东魏口水直流。于是东魏权臣高欢派人找到王僧辩:萧方智娃娃一个,不足为君,我给你送个人来,萧渊明如何?

萧渊明是谁呢?梁武帝的侄子,当年他奉命与东魏作战,结果兵败被俘,一直留在东魏。这会儿高欢打了个如意算盘:把萧渊明送回南梁当傀儡,俺就是太上皇,这便宜可就赚大发啦!

王僧辩不傻,一口回绝。不料东魏早有准备,王僧辩话音刚落东魏的大军就到了江边上。王僧辩软了,只好屈服应允东魏。陈霸先苦苦相劝,怎奈建康是人家王僧辩的势力范围,他无力回天。

就这样,王僧辩的膝盖发软,导致南梁再次帝位更迭,并成了东魏的傀儡政权。

几个月后,陈霸先经过一番密谋,对王僧辩发动突然袭击,并且逮捕了王僧辩,再度复立萧方智。

两位曾经精诚合作的战友,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刻,陈霸先竭力主张处死王僧辩。其实此时萧方智也做不了主,陈霸先说啥是啥,于是王僧辩被以谋逆罪处死。

王僧辩死后,他的部下们多次发动叛乱,企图替他报仇,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人也逐渐流亡民间,大多不知所终。

王僧辩的死,让南梁的军政大权全都落入陈霸先之手。于是老套的剧本重复上演,陈霸先剿灭各路割据势力后,在群臣的拥戴下,接受了萧方智的禅位,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

回到本文的开头,王僧辩被杀的时候,王颁当时在荆州,所以幸免于难。得到父亲遇难的消息后,他哭得昏厥了过去:“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不久,荆州被西魏吞并,王颁摇身一变成了西魏的臣民。再后来西魏变成北周,北周又变成隋,皇帝轮流做,王颁作为士族子弟官位一路上扬。

无论怎么变,王颁始终坚持一个习惯,吃素,下班穿素服,晚上睡稻草,跟勾践比就差吃苦胆,复仇的烈焰在王颁的心里燃烧了整整34年。

隋灭陈的战争,王颁自愿从军,建康城一破,他立刻四处寻访,找到了一千多个当年曾经为父亲复仇的老部下。

王颁一见到他们啼哭不止,老头们不解:陈朝已灭,你的仇也算报了,且你从军有功,一举两得,为何还这么伤心呢?难不成为不能亲手杀了仇人而含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跟你一起,掘了陈霸先的陵,将他挫骨扬灰,为老主人复仇,如何?

王颁抹泪笑了。

这就是陈霸先被掘陵焚尸的经过,可惜一代帝王,因为王颁狭隘的复仇观惨遭羞辱。事后,王颁向隋文帝自首请罪,隋文帝竟然赦免不问。

南朝四帝: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齐高帝萧道成,宋齐梁陈三武一高南朝四帝哪个能力最强

综合考虑,梁武帝萧衍最强,贡献最大的,宋武帝刘裕次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这四个人共同点都是在政局不稳的混乱局面里,一步步掌握了大权,最终改朝换代。从出身上讲,梁武帝与齐高帝同出于兰陵萧氏家族,属于门阀贵族,起点高,宋武帝刘裕与陈武帝陈霸先出身寒门,较低。四人同为开国皇帝,但对历史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贡献大的自然综合能力就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从军事能力上讲,四人都在内部权力争夺上,平定过叛乱,消灭了各方的军事力量,所以说这四个人的军事能力旗鼓相当,政治权谋手腕也都差不多。但从武功角度来讲,自然是宋武帝功劳最大。因为刘宋王朝是南朝版图最大的王朝,当时的北方正处于十六国末期混战年代,刘裕北伐已经收复了当时沦陷已久的长安,要不是宋武帝年老,他甚至可以统一中国,所以他在开疆拓土方面贡献最大。但我们不能否定其他三人的能力,因为刘裕所处的时代,北方属于割据混乱时期,刘裕能够抓住时机,前后消灭了后秦南燕的小国,其他三人所处的时代属于南北对立时期,南齐与南梁面对的是统一后的北魏王朝,实力各方都比南朝要强的多,就是刘裕处在这个年代,也不可能在开疆拓土上有所作为,虽说南梁末期,东西魏分裂,梁武帝却专注内治弘扬佛教,无暇顾及北伐,即使北伐,北方的高欢宇文泰也不是等闲之辈,未必给梁武帝机会,陈霸先时期,北方的北齐北周都不是吃素的,他们三人的军事能力面对强敌仍然能够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经非常不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从文治上来讲,刘裕萧道成陈霸先三人与萧衍比,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多年,其他三人在位时间都很短,没机会表现,即使有机会表现,其综合素质与萧衍差太远,也不会有太大作为。而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南朝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为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同时梁武帝重视农业发展,多次组织沈约等文人编撰前朝史籍,并且他自己与太子还成为了南朝文学的领袖人物,并亲自讲学,为弘扬佛教还多次出家,在他的倡导下,南朝的佛教寺院盛极一时。他的这些举措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晚年不得善终,但不足以掩盖他的丰功伟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从武功上讲,刘裕时期处于攻势,其他三人所在时期处于守势,刘裕的武功最大。从文治上讲,萧衍虽然稍逊无功,但他在文治上的贡献巨大,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再看其他三人,除了刘裕扩大了南朝地盘之外,三人除了改朝换代,在文治上毫无建树。所以说综合考虑,萧衍的能力最强,刘裕次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