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预期寿命是多少?_寿命_人类_研究

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 据美国《发现》月刊网站4月21日报道,古人的预期寿命是多少?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缺乏古代人口和死亡时间的详细资料——而且追溯得越早,资料就越少。

如果不考虑暴力、疾病、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人类的寿命极限不太可能在数万年里发生显著变化。但是,我们很难通过某种方式验证这一假设。这是因为只要你在这个星球上活得足够长,就会遇到暴力、疾病、自然灾害之类的问题。

塞浦路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专家马里奥斯·基里亚齐斯说:“(远古人类)活下来,生孩子,然后遇到疾病或者掠夺就丢了性命。”

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沃尔特·沙伊德尔研究了罗马帝国的人口问题。他认为虽然过去出现过有人活到150岁的传闻,但是多数例子很可能被夸大了。

基里亚齐斯主持了题为“衰老的历史:人类寿命的进化”的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分子进化杂志》上。

他说:“大自然塑造人体的时候,允许我们生儿育女,然后多活几年看着儿女长大,我们也许还能继续活到孙辈出生的时候。”

由于卫生、医疗和营养条件得到改善,越来越多人活到了孙辈出生的年纪。但基里亚齐斯也提到,慢性退行性疾病之类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大自然不允许我们的身体在经过某一时刻之后继续进行自我修复。

研究古人寿命难度较大,是因为科学家没有足够的遗存来得出坚实的结论。不过已经有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与欧亚大陆西部发现的一些早期人类的预期寿命并没有太大差别。

另一些科学家发现,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寿命似乎发生了变化,因为较年长个体相比较年轻个体的比例出现了上升。科学家还发现,从大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平均寿命开始跨越30岁大关。

另一个重大变化发生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转向定居生活方式、移居到土耳其恰塔尔霍于克遗址这类城镇中心的时期。有专家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偏向游牧的生活方式比在人口密集的城镇里生活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城里缺乏合适的排污系统和卫生设施。随着人们彼此间的生活距离越来越近以及人们与家畜的距离越来越近,疾病在人类与家畜间传播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有学者在研究了恰塔尔霍于克遗址后发现,随着城镇人口越来越稠密,居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很可能导致平均寿命下降。

基里亚齐斯说:“人们原本有能力活得更长久,但许多人死于疾病和饮食。”

在罗马时代,某些方面的资料要充足得多。沙伊德尔研究了大约2000年前埃及作为罗马帝国行省时期的人口普查资料,发现当时的平均寿命约为20多岁。

当然,许多人的寿命远远超过20岁,平均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沙伊德尔介绍说,当时的人如果能够活到5岁以后,那么预期寿命就能达到40多岁。

对于罗马帝国诸位皇帝的研究也揭示了类似数据。沙伊德尔说:“那些没有被谋杀的皇帝基本上寿命差不多。”

图说 2021年4月,考古学家在埃及开罗东北部一处遗址发掘出了110座墓葬,图为其中的人类遗骸。(美联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