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天日前面一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_古人_今人_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文目录

  •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同一意思吗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问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诗?


前言

这句诗应该是题主记错了,原句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来自于李白的《把酒问月》

这种今古对比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见到,怀古也是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一、李白《把酒问月》

这是一首七言的古体诗,押了四个韵部,平仄韵相间,如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以上平声韵(支韵):时, 之,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换入声韵(月韵):阙、发、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换上换平声(真韵)韵:春、邻、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换上换仄韵(上声纸韵):水,此,里

二、创作时间

这首诗不能确定写作的时间,据推测可能是写于唐玄宗宗天宝三载(744年),这一年夏天,李白被赐金放还,建功立业的理想破灭。

从诗中李白的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判断这首诗是其辞官以后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白在被召入长安以前,也常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是与《把酒问月》中的洒脱不太一样。一个是没有遇到伯乐以前,一个是繁华落尽世事看破的一种淡然。

例如他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对于宇宙中的疑惑,自古有之,屈原在其长诗《天问》中也问过: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这两句的诗意在比李白大了几十岁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也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李白说:月亮常在,今天的人看不到古代的月亮是什么样, 但是我知道,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今天的月亮能看到我们的祖先。

今人和古人一样,如同流水逝去,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都曾经一起看到过相同的月亮。

结束语

关于咏月的诗词不胜枚举,老街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序: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老街味道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同一意思吗

谢谢!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是一个意思。

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队,不顺应自然规律,不顺应民意、不合乎情理的错误决策和奋斗目标,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意孤行是注定要失败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激励着一个人活在当下,就要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不受穷;实干兴邦获成功,风雨过后见彩虹。崇德向善敢担当,舍得奉献正能量;顺应潮流奔前方,努力奋斗逐渐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随时删除。)

本人才疏学浅,敬请您的高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