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红颜血泪史:隋炀帝杨广皇后——萧皇后(上)_杨广_皇后_独孤

肖氏 影视剧形象

萧氏,具体名字已经失传,史称愍皇后。有人考证她叫萧语纤,乳名美儿,但没有史料佐证,不足信。萧氏的一生大起大落,坎坎坷坷,侍奉过6个皇帝,羊献容与她比也是小菜一碟。

萧氏的出身比前面任何一个皇后都要高贵,她是西梁明帝萧岿的女儿。西梁是南北朝时期从梁国独立出来的一个小王国,领土主要是现在的湖北襄阳、荆州地区。西梁类似于一个特别行政区,它并没有真正的主权,属于编外的王朝,没有列入帝王年表。北周曾设有江陵总管来监视西梁。

萧岿这个非主流的帝王那是相当有才,出版了《孝经》、《周易义记》、《大小乘幽微》等十四部书籍,放了现在也是个高产的著名作家。他聪明能干,雅量深沉,可惜同时代的杨坚天时地利与人和占得更全,所以弹丸之地的西梁国在夹缝中生存,只好低眉顺眼地求个平安。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后,萧岿亲自到长安表示祝贺;杨坚篡权登基后,萧岿又亲自赴长安祝贺。表现的非常谦恭和顺从,赢得了杨坚的信任,在隋朝初期延续设立江陵总管的做法而没有消灭西梁。

萧氏出生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话说隋唐年前有一个很邪门的星相家袁天罡。看过《神探狄仁杰》的读者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袁天罡是一代术数大师,他所做的各种预言几乎全部命中。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他的传记。野史更是把他称为“半仙”。他最有名的预言是给襁褓中的武则天相面。

肖家想起被丢在乡旮旯里的扫帚星四女儿来,袁天罡不是说她会母仪天下吗?赶紧把她找回来。这时候的萧氏象所有穷苦的农村姑娘一样,穿补丁衣服,吃咸菜腌肉,头上扎根红头绳。萧岿砸重金让人把她好好包装一下,香汤沐浴,找最好的化妆师给保养保养,穿上最高档的定制时装。人靠衣服马靠鞍,美女都是妆出来的!萧家四小姐经过一番折腾后真的改头换面,好像一块美玉洗掉了瑕疵抹掉了灰尘,变得冰清玉洁、婉约可人。

“岿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算命的掐指头一算,绝配!要问天底下谁说话就有杀伤力?那当然是算命先生了!他金口一开,就能把你推上了享福的天堂,也能把你打入遭罪的地狱。于是萧氏被华丽丽的迎亲队伍带进了繁华的大城市京都洛阳,册封为晋王妃。这一年,她不过十四岁。

《隋书》这样描述萧氏“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萧氏从小被扔在乡下,没能接受皇家的正统教育,竟然也能才情过人。真要好好谢谢她那位穷光蛋舅舅张珂,也要说人家老萧家基因就是优良。萧氏一入宫就得到了杨坚、独孤和杨广的宠爱。“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

展开全文

肖氏

杨广可是个花心大萝卜,能对萧氏百般宠爱,足见她的确是千娇百媚惹人怜。她为杨广生下了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和南阳公主。还记得独孤一节,杨坚试探高颖的话吗?“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晋王的王妃有神仙曾预言她能母仪天下。指的就是袁天罡给萧氏掐指算命的事情。估计在当时,这件事是人尽皆知,连杨坚都听说了。之所以独孤一心一意要废掉杨勇立杨广,杨广处心积虑谋求皇储的位置,估计都是因为萧氏这颗希望之星给了他们希望和信心。

杨广开始排演夺储的大戏后,萧妃给予了积极而充分的配合。每次杨坚和独孤皇后派人到杨广的住处,无论地位高低,萧妃都陪着杨广到门口迎接,为来人准备一顿大餐,还有吃有拿,哄得这些人开心。她还假戏真唱,凭借着独孤伽罗对她的厚爱,经常进宫去老太太耳边吹吹风,闹闹情绪。说晋王为了工作经常熬夜加班让自己睡冷炕头。她和杨广夫唱妇随,一个演红脸,一个演白脸,为杨坚和独孤演了一出长达7年的大戏。

夫妻本是同林鸟,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萧妃没有别的选择,她只有与杨广一起夹着尾巴,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过着人格分裂的生活。虽然比较假,但是杨广陪她的时间的确多了,家里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女人出现了,有点像个正常人家的日子了。杨广最后成功登上太子位,军功章上也有萧妃一半。两个人联袂演出,都必须全心投入,充分发挥自己高超的演技才能蒙骗得天下人都以为他们是金童玉女,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隋书》并没有责怪萧妃,“萧后初归藩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就是说,萧氏刚嫁给杨广的时候,怀揣着辅佐一个正人君子的理想尽心尽力。杨广乱来不能怪萧氏没管好他。父子之间还经常猜疑,况且是没有血缘关系被包办婚姻拉到一起的两口子!这个评价还算比较公正,面对一个着了魔的极品老公,公公婆婆都被耍得滴溜转,她能怎样?肯定不能拆他的台。

公元605年,杨广登基,“立妃萧氏为皇后”。这时杨广36岁,萧氏38岁。这印证了袁天罡“母仪天下”的预言,古代的巫术和相术是一种神秘的学问,有时候灵验得吓死人。诸葛孔明、徐茂公和刘伯温前推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神奇预言功能究竟是不是真的,还真是要打个问号。在封后的诏书里,杨广对自己这个同甘共苦的老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

肖氏

他色胆包天,竟然在老爸的病榻前调戏起了自己的后妈——宣华夫人。你说一个人怎么这么快就从一个谦谦君子变成了野兽?这不是瞬间完成的。杨广在独孤皇后死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了他面具后的脸。独孤伽罗的灵柩放在灵堂,白天杨广当着杨坚和大臣们的面是一副悲痛欲绝,欲生欲死的孝子模样;晚上回到自己家就肉照吃舞照跳,该说说该笑笑。每天早上他当众只让人弄点米吃素的,私下却命令仆人买很多肥肉、干肉、酿鱼肉,装在竹筒里用蜡封住口,用衣帕包起来偷偷运进府内。对他的这些勾当,萧氏肯定也知道的清清楚楚。(因为《隋书》是杨广的死对头李世民这一家子所编,有摸黑搞臭他的嫌疑。所以,关于杨广的风流事,看看则已不必当真,依我的判断多数是李世民那帮人瞎编乱造的)。

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陈氏是陈后主的妹妹,风姿绰约,是个美娇娘。公元588年,杨广领兵横渡长江,灭了南陈。陈氏与后宫的嫔妃、皇族的女子全数被收入杨坚的后宫。在灭南陈的战役中,杨广就对这位大美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念念不忘。只不过当时他要扮演君子,更不能跟老爸争女人,只好忍着。独孤伽罗死后,杨坚封陈氏为宣华夫人,天天醉生梦死,把政府事务全都交给杨广处理。公元604年,宣华夫人在病重的杨坚床前伺候,杨坚打发她们更衣休息。

宣华夫人离开仁寿宫去更衣时,半道遇上了杨广。这家伙色从胆边生,火急火燎地要后妈跟自己快活快活。杨坚死后,宫女们都为不用殉葬开心得活蹦乱跳,宣华夫人在这敏感的时刻担心杨广会伺机报复,没想到竟然收到了他的同心结。当晚,杨广便恩威并施占有了宣华夫人。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容华夫人蔡氏。陈氏不愿意一身侍父子两代人,一年后死去,年仅29岁。野史的说法是,萧氏妒忌宣华夫人受宠,逼她搬到了冷宫仙都宫,最后郁闷而死。

杨广在自己玩乐的同时,从来都不会忘了自己的正宫娘娘萧氏。“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他下令凿通大运河,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到江南旅游。每次下江南,运河中里船接船,船连船,绵延几百里;给他们俩的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貌美的宫女,小蛮腰款款摆动,姿态曼妙(这不是摧残美女嘛)。宫女们梳妆洗下的脂粉流满了运河,香气弥漫,几个月都一股子脂粉味。杨广还写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大业拾遗记》写有一段杨广和萧皇后的风流事。某日,杨广和萧皇后到月观和文选楼找乐子。两个人坐在窗前无聊数星星。“帝凭妃肩,说东宫时事。”杨广乖巧地倚在萧氏肩头,小声说当太子时的美好往事。这时有小黄门在蔷薇丛里调戏宫女,还傻乎乎地美滋滋地笑。杨广看见那个女人腰肢纤弱,还以为是宠姬袁宝儿,赶紧起身出去捉奸,发现原来是宫女雅娘。萧皇后笑话他多疑,杨广就说,“往年私幸妥娘时,情态正如此。此时虽有性命,不复惜矣!后得月宾被伊作意态不彻,是时侬心,不减今复对萧娘情态。曾效刘孝绰为《杂忆诗》,常念与妃,妃记之否?" 想当年我跟你情深意浓,就是他们那种情形。我曾经给你写过一首小情诗,记不记得?萧皇后好记性,张嘴就开始背诵那首诗:

忆睡时。待来刚不来。卸妆仍索伴。解佩更相催。博山思结梦。沈水未成灰。忆起时。投签初报晓。被惹香黛残。枕隐金钗袅。笑动上林中。除却司晨鸟。

杨广一听,竟然伤感起来了,“日月遄逝,今来已是几年事矣!”光阴似箭,哧溜一声就几年过去了。萧皇后接过话茬想劝谏几句,“闻说方外群盗不少,幸帝图之”听说现在外面造反的很多,希望你做好防备。谁知道杨广来了句,“侬家事一切己托杨素了。人生能几何?纵有他变,侬终不失作长城公,汝无言外事也。”国事我都托付给杨素了,人生苦短,如果有什么不测,顶多做个亡国的长城公,你不要谈国事了!真是扫兴。好好的风月谈情给她毁了。长城公指即南陈的陈后主,宣华夫人的哥哥。他投降了隋朝后,杨坚封他为长城公。

萧皇后虽然没有她婆婆独孤伽罗管的宽,但也力所能及地控制后宫。后宫有个美女侯氏,很有才华。但是在杨广挑选美女充实他在扬州建的行宫迷楼时没被选中。那就意味着她被控制在萧皇后的手心里,不能接近杨广。侯氏很有个性,干脆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临死还写了几首诗,放在锦囊里系在手臂上,然后上吊自尽。杨广听到死讯看到侯氏留的诗,觉得才气横溢,赶紧跑去看了看侯氏的尸体,“此已死,颜色犹美如桃花。” 死了还这么美,可惜得呲牙。但是又不敢怪罪萧皇后,只好怪中使许廷辅办事不利,打进大牢,赐死。厚葬侯氏,让她的家人升官发财。他很喜欢侯氏的诗,让文化部的人把侯氏的诗编成流行歌曲,在宫中传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