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主修的高速路,中国还在用;此君主首创一国两都,南非还在玩_洛阳_杨广_江南

一国两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邓公运用这种极具智慧的方式,成功地收复了香港和澳门。

中国历史上,还曾有一国两都,一国两都的发明者是杨广。现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几个国家仍然玩着“一国两都”,比如南非,他们说不定就是杨广的“超级粉丝”。

实干家杨广自从定年号为大业后,马上就开始建立大业了。他干的第一件大实事就是营建新都洛阳。

隋文帝杨坚登上皇帝的宝座后修建了新都大兴,直到他死时才基本上竣工,按理说杨广继位后,那一座座崭新的宫殿楼阁他想住哪就住哪。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杨广有他的想法,他觉得一个都城不过瘾,还想在江南弄出一个新都城来。原因有二:

一是杨广自从当年伐陈开始,就患上了严重的江南情结,江南的山水烟雨楼阁令他流连忘返,有他写的名诗《早渡淮诗》为证: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展开全文

二是他的妻子萧氏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才女。杨广非常宠爱这位江南美女,据说他虽然后宫佳丽三千,却对萧氏情有独钟,对她始终宠爱有加,羡煞很多人。从他写的这首《江陵女歌》便可看出些许端倪来: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

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杨广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随后向大臣们陈述了他建新都于洛阳的理由:

1.从战略部署来分析。大兴虽好,但远在北方关中之地,对南方的统治力显得不够,一旦南方有变,就会出现“关河悬远,兵不赴急”的危险情况,从尉迟迥和杨谅的造反就可见一斑。

2.从地理位置来分析。洛阳处于富饶的中原之地,自古以来就属于王气所在之地,而且离江南更近,前朝有几个国家就是定都在这里。如果建两个都,可以东西遥相呼应,更有利于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3.从风水五行来分析。大兴是破木的地形,并不适合长久居住。而洛阳在五行中是水形,水能载舟,亦能生木,定都洛阳,大隋皇朝就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杨广的理由这么充分,大臣们自然没有谁敢不识时务地反对,因此,建新都的计划很快就通过了。

接下来杨广充分发挥雷厉风行的作风,任命丞相杨素担任营建东都的“施工总监”,任命宇文恺为“设计和技术总监”。这对黄金搭档一出马就配合得相当默契。杨素几乎把全国的主要劳动力都调来造洛阳,据说每月役使工匠就超过了两百万人。工人稍有怠慢不是被砍头就是遭鞭打。而作为技术总监的宇文恺为了博得杨广的开心,决定走豪华路线,甚至到长江以南的五岭去运来奇材异石,花费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这对黄金搭档,一个监工监到昼夜不停,一个铺张浪费到几近奢侈,因此不但工程进展很快,而且装修得富丽堂皇。很快,东都洛阳就奇迹般建成了,其规模是“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水贯其中”,杨广参观后,称赞这是千古第一都。

为了使洛阳成为隋朝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加强与江南各地区的联系,就在东都洛阳建设期间,杨广的第二大业立马付诸行动—开凿运河。

杨广的具体设想是: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贯穿长江、黄河、海河、淮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分为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公里。通过运河,将东西南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了使运河能尽快完成,杨广定下的工期是五年。

为此,举国上下民众都投入到这场“开河”运动,四段工程完成情况如下: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通济渠。杨广召集河南、河北各州民工近百万人。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导洛水注入黄河。再从板渚引导黄河,穿过荥泽注入汴河,在大梁以东再注入泗水,再注入淮河。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邗沟,在淮南征调民夫十余万人从山阳到扬子挖邗沟,注入长江。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凿永济渠,征河北诸郡民工近百万人,引导沁水向南注入黄河,向北流到涿郡。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其长度和八百里洞庭不相上下。

全部工程正好在杨广规定的五年内完成。但因为工期短,工程量大,在男工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动用了妇女儿童。

竣工后,杨广龙颜大悦,这条旷世运河的开通,意味着京师不再和江南遥不可及,洛阳也不再孤立,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可以走运河及时到达。

基本上就相当于今天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车。

然而,广大人民群众望着这条运河,眼中却没有半分欣喜之情,因为河里流的是他们的血和泪。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但是不管怎么说,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中国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极大地繁荣了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而且造就了涿郡这个大都市。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将杨广修凿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从公正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了此举的功与过。

其诗曰:

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