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节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国各地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策划组织了猜灯谜、赏花灯、逛展览、看演出及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出浓浓的文化年味。
书海灯谜会持续举办近20年的底气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展开全文
▲ 山东省图书馆“书海灯谜会”现场 苏 锐 摄
自2004年首次举办开始,山东省图书馆书海灯谜会至今举办近20年,成为齐鲁大地公共图书馆领域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元宵节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之一。近20年间,书海灯谜会的相关主题在不断变化,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参与人群在增加。唯一不变的是,活动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态度,对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的普及与推广意识。正如读者在山东省图书馆留言簿上所写的:“书海灯谜会是民俗文化的百花园,告诉人们乡愁在哪里,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元宵节不可或缺的活动
在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张泓炜近期将启程回校。2月5日,山东省图书馆自习室里,他拿着平板电脑,完成今年书海灯谜会的挑战任务。
“今年还是线上答题。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小程序,输入姓名、手机号参与活动。”张泓炜说,进入答题界面后,可在传统灯谜、齐鲁文化、黄河文化3个类别中任选其一进行闯关,每关5道题,每题限时45秒。可能因为他比较关注传统文化,所以成绩不错。
张泓炜与山东省图书馆的书海灯谜会有特殊情缘。2011年,读小学的他被爷爷带去山东省图书馆参加元宵节活动。首次猜灯谜,成绩并不理想。回家路上,爷爷拿出一本书,告诉张泓炜谜底都在书里。那是一本讲解齐鲁文化的书。之后张泓炜每年都参加书海灯谜会,并因此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2023年的书海灯谜会,从农历正月初七便开始,持续到元宵节当天,共9天。
元宵节猜灯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山东省图书馆不断探索。从首届“逛书海猜灯谜”活动举办以来逐渐扩充灯谜数量,追求书海灯谜会的系列化发展,与时俱进地推出更新颖、更鲜活的竞猜形式与大家见面。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表示,近20年时间,书海灯谜会在灯谜内容储备方面不断充实,从字词、成语到地名、诗词、文史、自然、百科等诸多类别,迄今为止已经积累了10余万条灯谜。今年的线上书海灯谜会,山东省图书馆沿用去年线上灯谜会的基本框架,并且从“传统灯谜”“黄河文化”“齐鲁文化”3个板块着手,组织专人搜集相关灯谜、拓展题库覆盖范围、开发专门的竞猜程序。
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与2022年相比,今年书海灯谜会新增“齐鲁文化”板块,从山东沿黄流域9个城市扩展到了全省所有城市。同时,山东省图书馆提取了山东各地极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文化、地区特色民俗、地方特色产品等元素,设计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谜面。
“齐鲁文化”题库中,除包含《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外,还提取典籍背后的故事或知识点。例如,题库中出现的填空名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出自《论语·雍也第六》。为了进行延伸,山东省图书馆又同步设计了“自汉代起,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中,为首的一般是颜回”这样相关联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使齐鲁文化中的文化典籍与历史知识相关联,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山东省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常安军介绍,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衍生出类型众多、数量浩繁的灯谜,不少口头相传的“民间谜语”至今尚未辑录。进入21世纪,相当多的灯谜爱好者将新挖掘和诞生的灯谜上传互联网,让灯谜有了更加多元的承载平台。
在谜语的搜集整理上,山东省图书馆自2004年以来,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每年都会成立项目小组对新灯谜进行收录整理。尤其近几年,图书馆加大了对传统古典灯谜的挖掘整理,推出了儒家经典、四大名著、传统戏曲、词牌曲牌等传统谜语板块,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可以说,山东省图书馆通过近20年的积累和沉淀,展现出灯谜储备的深厚底蕴和辐射能力,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文化的殿堂,读者的家园,市民的客厅”。
为文化传承发展鼓与呼
山东省图书馆的资深读者赵传昌,今年已年过七旬,年均借书量超100册,也是书海灯谜会的铁杆粉丝。
“年节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灯谜会的举办不仅是增添年味,也对年轻人、孩子们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赵传昌说,公共图书馆是延续文脉的重要阵地,书海灯谜会则是读者的心灵寄托。
常安军说,山东省图书馆近20年对灯谜艺术的发掘、总结和提升工作,更多的是体现图书馆系统对猜灯谜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今,每年固定举办的书海灯谜会也体现了时代所赋予公共文化机构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作为元宵节乃至整个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猜灯谜在传承和演变上也与时俱进。在古代,当时人们把谜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现场参与感比较强。如今,线上灯谜因其更具互动性和普及性受到群众追捧。”刘显世表示,未来,山东省图书馆将在目前书海灯谜会的基础上开拓新形式、打造新概念,还将尝试把灯谜与歌舞、影视、书画等大众艺术相结合,让灯谜活动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赢得更多受众。
展览馆中年味浓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实习记者 王 慧
▲ 内蒙古展览馆举办的剪纸活动 内蒙古展览馆供图
过新年、游九曲,走过弯弯曲曲的九曲黄河阵,期盼来年的顺利通达。春节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简称“内蒙古展览馆”)以“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为主题,推出了游九曲、赏花灯、逛展览、看电影、熬奶茶、做手工等系列文化活动,为春节假期增添了浓浓的文化趣味。
在内蒙古展览馆广场上,气势恢宏的九曲黄河阵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爱好者前来体验。尽管天气寒冷,人们依然循着通往“幸福的通道”前行。夜幕降临,远望九曲黄河阵宛若群星落地,又似滔滔黄河蜿蜒曲折。大弯套小弯,小弯连大弯,人在灯中游,灯在人上飘,在一轮朗月之下,呈现出一片欢乐、安详、幸福的场景。
可以看到,在九曲黄河阵的8个关口处,挂满了“党的二十大知识”“传统诗词”“民俗灯谜”,几人一组,答题接力,一路闯关,让市民在玩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展览馆广场中央,还布置了“民族团结”大花篮、党的二十大主题花灯以及吉祥兔宝宝等各式花灯,花灯周围摆放着“春节习俗日历”知识展板,12种字体的“福”字,寓意岁岁团圆,人人安康。
在展览馆楼内,“亮丽内蒙古 奋进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以及“献礼党的二十大——全区老年书画、摄影、美术作品展”等展览为市民在假日期间营造了沉浸式的观展空间。此外,座无虚席的“红色影厅”,插花、剪纸、糖画、萌物手创等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活动项目。
带孩子来内蒙古展览馆打卡体验的市民王梅说:“每年春节都会来内蒙古展览馆,今年展览馆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活动项目,不仅增添了新鲜感,还让孩子们在春节假期有了好去处。正月期间,展览馆每天下午免费放映一场爱国主义电影,对于孩子们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值得观看。”
内蒙古展览馆宣教部主任马静介绍,春节期间的活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达到高潮。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动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后内蒙古展览馆举办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特点是活动规模大、内容项目多、参与人数多,目的就是要为市民和游客送上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
内蒙古展览馆结合群众假期释放心理压力、祈盼新年顺利、丰富文化生活、掌握更多知识的精神需求,将非遗技艺展示、特色美食品尝等也加入活动之中。展览馆精心筹划的年俗活动,不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还紧扣时代脉搏,在每一个体验环节中都能让群众在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扩大展览馆的服务半径。
图书馆引领文化过年新风尚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荣坤
▲ “迎新春·猜灯谜·庆元宵”活动现场 临夏回族自治州图书馆供图
元宵节当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图书馆(简称“临夏州图书馆”)举办了“书香浓浓读经典 图书馆里闹元宵”“庆元宵·猜灯谜·看好书”“迎新春·猜灯谜·庆元宵”活动和月下燃灯共猜谜(线上)等活动。听朗诵、赏花灯、猜灯谜、看好书……活动现场人头攒动。4岁半的马勇昊朗诵的《读中国》引得台下阵阵掌声;有的人一下子猜对十几个灯谜,奖品拿到“手软”;有的人则拿起一本书,静静品读……群众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享受着节日中图书馆精心准备的公共服务产品。
1月13日至18日,由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临夏州图书馆承办的“书墨飘香·悦享新年”迎新春送福送春联送书法作品进警营、进医院、进机关活动在州公安局、州人民医院等地成功举办。7天时间里,为2000多名群众和干部职工赠送“福”字1000多份、春联2000多副、各类书法作品1400多幅。
“手冻僵了,就搓一搓;墨汁冻上了,就加点热水化开。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书法家们不顾疲惫,一写就是三四个小时,大家排着长队争相领取书法作品。”临夏州图书馆副馆长马雪梅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广大干部职工对作品赞不绝口。
1月14日至17日,临夏州图书馆还组织17名优秀朗诵选手参加了甘肃省“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 我的‘悦’读生活经典朗读活动”,选手们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1月25日,临夏州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室专门举办“阅读辞旧岁·书香过大年”少儿绘本故事分享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家长和小读者参与。18名小选手分享了14个精彩的绘本故事。家长们纷纷感慨,该活动是提升孩子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信的好方法。
“孩子和家长热情很高,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应家长和孩子的要求,活动还临时增加了六七个节目。大家对活动的热情和支持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文具、水杯等新年礼物。”马雪梅说,未来会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通过亲子阅读营造全民阅读的风尚。
临夏州图书馆负责人马玉国介绍,春节期间,除了多项线下活动,图书馆还举办了“书墨飘香 悦享新年”国图讲坛视频展播、“品传统经典、过文化大年”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春节趣味民俗知识闯关”有奖知识竞赛、“非遗民俗品年味”等活动,有5000多名读者参与。文化过大年已成为临夏读者节日生活的新风尚。
多彩文旅活动庆元宵佳节
费 菲
▲ 吉林省文化馆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元宵佳节灯谜会 吉林省文化馆供图
赏名曲、猜灯谜、看秧歌……今年元宵节,吉林省各级文旅部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群众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度过一个热闹愉快的传统佳节。
2月4日,吉林省文化馆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元宵佳节灯谜会。活动前,社区工作人员精心挑选谜面,灯谜的种类涵盖了“成语大全”“植物谜语”“科普常识”等方面内容。猜谜活动开始后,市民争先恐后地竞猜抢答,有的独自思考,有的一起商量探讨,不时传来一阵阵开心的笑声。不到一小时,近百个灯谜谜底基本被猜中,市民们拿着灯谜和工作人员兑换了小礼物。
吉林省文化馆副馆长张海梅说:“每逢元宵节,我们都会跟社区一起举办猜灯谜活动,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颇有趣味。”
在吉林省图书馆,除了可以感受“闹元宵”的热烈氛围,还能听一听吉林省交响乐团的民乐演奏家在书香四溢中飘散乐曲的“芬芳”,享一享中华传统技艺的非凡魅力。2月4日,“猜谜赏‘乐’‘吉’兔送福”元宵节活动在吉林省图书馆一楼大厅拉开帷幕。活动还没正式开始,现场就已经围满了读者,来自吉林省交响乐团的“民乐青年派”室内乐组合首先演奏了一曲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赛马》,热烈欢腾的旋律迅速感染了现场读者。“古韵传承”传统技艺体验现场开展了古籍线装书制作活动,同时,灯谜长廊成了馆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驻足猜谜。
56岁的李先生是猜灯谜活动的粉丝,年年都不会错过,当天他更是一大早就出了门。“过了大年三十就盼着正月十五参与图书馆的猜灯谜活动,这里布置得非常有年味,很热闹。猜了灯谜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春节。”李先生拿着猜灯谜的礼品高兴地说。王女士也是图书馆的老朋友了,她说:“这些活动让图书馆变得非常有年味,也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到民乐的魅力,我们在图书馆度过了一个有文化、有趣味的元宵节。”
元宵节当天,“幸福长春 欢乐元宵”2023年长春市元宵节群众文化专场展演活动在文庙广场举办。在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元宵佳节带给广大市民这样的文化惠民大餐,营造出浓厚的年味。参加演出的6个团队分别带来特色龙狮、威风锣鼓、传统秧歌、花棒秧歌、大型百人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表演节目。同时,长春市在全市范围内还组织开展了6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
“元宵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寓意着团圆美满,这场演出也是今年‘迎新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压轴活动,演出团队的规模接近400人。”长春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副处长王小虎说。
这个“文化年”潮流又时尚
中国文化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 观众观展 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到文化馆领春联,去火柴盒营地看“潮流东莞·火柴盒”音乐会,在大众美育馆体验雅致家风,来广场看舞狮逛非遗墟市;到企石看“我要上村晚”2023年百村迎春文艺晚会,去清溪看麒麟客家山歌展演,到大朗参加“欢乐织城 年味大朗”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手机党”可以线上欣赏东莞古筝乐团的“筝筝日上”演出,跟随“非遗小姐姐”的脚步观看“莞味年夜饭”短视频,用文化馆的限定红包封面发红包……兔年春节假期,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用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市民过了一个既时尚又潮流的“文化年”。
春节期间,“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鸿福癸卯 喜乐新春》专场音乐会在东莞市文化馆火柴盒1号营地欢乐奏响。瑞亚乐队、小虫乐队、红石岩乐队等东莞本土乐队及音乐人表演了吉他弹唱、萨克斯、二胡等器乐演奏等节目,奏响潮流的音符,唱出对新年的祝福。像这样小型、别致的音乐会,全市各镇园区共举行了30场。演出现场张灯结彩,满是年味。市民在露营、游玩、团聚、购物的时候,总能听到飘来的歌声。
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组织了众多充满年味、传承传统习俗的文化活动。春节前在全市各分馆组织的挥春现场,挤满了前来讨福纳福的市民。市民陈女士高兴地说:“每年文化馆举行的送春联活动,我都会参加。春联领到了,一家人一起贴,很开心!”穿戴舞狮服、架好锣鼓、装饰狮头……大年初一上午,各村的龙狮麒麟队共聚在谢岗广场。随着锣鼓敲响,醒狮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其中的“采青”表演更是精彩,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博得现场群众的阵阵掌声。大年初二,“国风粤韵”粤剧专场在虎门镇执信公园上演,虎门金英子粤曲私伙局为戏迷们带来了折子戏《重逢》和《胡风汉月两牵情》、粤曲独唱《卖荔枝》,以及民乐演奏《喜洋洋》和《金蛇狂舞》,让市民感受“南国红豆”的魅力。留莞过年的陈先生说:“今年比往年热闹很多,很有气氛!”
新春习俗因时而异,因地而变,但浓浓的年味始终不变,家人团圆欢聚的年夜饭也不会变。春节期间,东莞市文化馆“非遗小姐姐”推出“莞味年夜饭”短视频,让人们在线体味传统美味以及其中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意的生活,向来与美相伴。大年初三至初六,东莞市文化馆举行2023家庭美育系列活动春节专场,4场活动共提供了128个名额,举办香囊手工、岁朝插花、香文化体验、茶道等课程,让市民在兔年的美好春光里,共同塑造美好家风。
烹调文化大餐送群众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 2023年西安市新城区“西安年 贺新春”非遗作品展 秦 毅 摄
2月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两馆一中心”下沉广场上,多名小朋友满怀期待地看传承人如何“变出”剪纸“幸福兔”。当天,由新城区文旅体局主办、新城区文化馆承办的“新年兔开心 新春好市来”2023新城区文化馆元宵非遗游园会主题活动在此举办,一场元宵文化与国风古韵深度结合,集国潮、民俗、非遗、美食等元素于一体的视觉盛宴,让群众眼前一亮,纷纷来赶集。
“自古元宵节就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逛庙会等民俗活动。”新城区文化馆馆长易婧说,“崭新的新城区文化馆新馆位于西安‘幸福林带’中,举办元宵游园会就是要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为群众烹调文化大餐,让广大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腊月二十日,在新城区文化馆新馆门前,“百姓舞台秀·出彩新城人”2023新城区群众文艺大汇演开演,喜庆欢快的锣鼓、悠扬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管弦乐表演,拉开了“文化惠新城 幸福中国年”2023新城“西安年 贺新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序幕。
春节前后,新城区文旅系统围绕文化惠民、年味年韵、美食娱乐、休闲健康等内容,推出“文化惠民 暖新城”“烟火缤纷 聚新城”“年味年韵 逛新城”“欢乐健康 悦新城”四大主题20余项活动,为群众送上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货,如组织书法家进部队、辖区养老中心和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幸福在新城’2023年新城区万福送万家写送春联”活动,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军人和辖区居民写春联、送祝福、添年味。
“兔年春节长假期间,我们策划举办了‘非遗大拜年 福兔贺新春’新城区非遗项目线上展、2023年新城区‘西安年 贺新春’非遗作品展、2023年新城区非遗项目古法斫琴公益展演3场大型活动。”新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张娟说,活动依托新城丰富的非遗特色文化,发动广大非遗传承人参与互动交流,集中展示了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近20个,如古法斫琴、秦腔板胡手工制作技艺、白猿通背拳、西安剪纸、新城棉絮画等,观赏人数近3万。
其中,“非遗大拜年 福兔贺新春”新城区非遗项目线上展,分为技艺篇、美术篇、美食篇、医药篇、体育篇等篇章,以“视频+图文”的方式在线上持续推出,受到广泛关注。笑称自己为“吃货”的西安市民孙敏感慨:“看传承人在镜头前展示技艺,越看越着迷,我最喜欢的是美食篇。”
“我们向群众呈上浓浓的年味文化大餐,除了恭贺新春、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外,还为2023开好局、起好步提供精神文化之力。”易婧说。
2023年2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书海灯谜会持续举办近20年的底气》、
《展览馆中年味浓》、
《图书馆引领文化过年新风尚》、
《多彩文旅活动庆元宵佳节》、
《这个“文化年”潮流又时尚》、
《烹调文化大餐送群众》
责编:陈晓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