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山东3000余名留校中学生“花式过大年”尽享“家”的温暖_学生_留校_新疆

2023

“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寒假期间山东3000余名留校中学生“花式过大年”尽享“家”的温暖

2023

鸿

师生一起包饺子,校长发红包,相互拜大年……1月21日晚,一年一度的除夕夜,青岛六十八中食堂里张灯结彩,笑声不断,百人超级团圆年夜饭里飘出浓浓的年味儿。新疆班学生载歌载舞,共度新春佳节。大年夜,虽身远离家乡和亲人,但有了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他们并不孤单。

这是山东3000余名民族班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留校学生(以下简称留校生)“花式过大年”,尽享“家”之温暖的一个缩影。

怎样让这些学生留校也能享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过一个安全祥和、温馨多彩的寒假?这也是社会各界的“挂心事”。各学校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对留校学生的安全防护和学习生活进行了全面安排——生活上予以安全保障和物资的供给,心理上给以情感温暖和爱的陪伴,活动上注重文化浸润和多元的设计。

展开全文

在“家”的热气里感受年味“食”足

在青岛六十八中,“家”的温馨,就是最浓的年味。

“年味‘食’足!”,有一位新疆班的学生这样形容。

“看好了哈,这样一捏一挤,一个饺子就出来了,肚子要大,皮儿要薄,饺子才好吃。” “来,我们用饺子摆个‘新年快乐’造型!。”除夕夜将临之际,在热气腾腾的学校食堂里,师生们正围着长长的案板热火朝天地包着饺子。

“这边圆滚滚的饺子下了锅,那边丰盛的年夜饭也开始摆上桌。辣子鸡、烤馕、红烧鱼、大虾……摆满桌的年夜饭既有青岛特色,又有新疆味道。”一位新疆班的学生开心地告诉记者,当大家齐聚一堂,正式开启一年最隆重圆满的一餐——除夕年夜饭,满满的仪式感,让他们深切体味到了“吾心安处即是家乡”的深刻内涵。

更让他们开心地是,与之前的每个除夕夜一样,作为“超级大家长”的校长翟召东,现场为学子们挨个送上了新春红包,在一片欢呼声中,将“年味儿”推向了高潮。

对于济南西藏中学的留校生们来说,除夕夜同样是“年味满满”。在校长郑德胜的带领下,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老师来到学校餐厅,与同学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11位初一学生代表,向为了保障同学们生活起居的餐厅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保安保洁工作人员敬献哈达,表达了最深的感恩之情,学校领导代表全体教师为他们赠送了节日慰问品。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和丰盛的年夜饭,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除夕夜,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校园。

在留校学子们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背后,是各校的倾心付出与精心安排。为落实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威海一中假期期间实行封闭管理,制定了《民族学部学生亲友来访规定》,牟平一中建立校级领导24小时带班、新疆部全体老师参与的全员值班制度,以牢牢守住学校安全底线。

为全力做好学生留校生活的物资储备,满足留校学生食宿、取暖等生活需求,莒县启德培智学校制定了营养健康的假期菜谱,除夕为学生准备水饺、营养鸡汤等年夜大餐。威海一中专门为留校学生购买羽绒服,改建学校的暖气管道,检修太阳能热水器,确保留校学生温暖度假。

在“情”的交融里共筑“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如何实现文化认同?也成了山东各办有民族班学校的一大研究课题。

“我在淄博有个家”活动是淄博实验中学为学校西藏生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以家庭为单位,志愿家庭与西藏生结对,采取点对点、不定时、多形式的关爱方式,让西藏生感受“家”的温暖。

今年春节,2022级西藏散插班学生刘怡嘉来到同学刘小溪的家中,“沉浸式”体验了淄博的春节民俗,从赶大集到包水饺,从贴窗花到写对联,在生活中的点滴体验中,让她深切感受到了淄博文化的魅力,汉藏友谊的种子也在两颗越走越近的心灵中悄然播下。

在日记中,刘怡嘉是这样写的:“这是我在淄博的第一个春节。一进门,阿姨便扬起阳光的笑容,用亲切的话语招呼我,很快抚平了我紧张不安的情绪。我们一起包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水饺,吃到了淄博特有的美食——酥锅,让我惊讶的是,作为一道需要高温烹饪的家常菜,居然是一道凉菜,入口带着一股别的地方吃不到的香甜。除夕的夜晚很热闹,饭后叔叔阿姨带着我们一起去放烟花,烟花转瞬即逝,留在人间的却是浓浓的烟火气……”

1月19日下午,淄博四中举办民族团结联谊会,上演了一场“有声有形有感”的共迎癸卯兔年庆新春活动。联谊活动在民乐社喜庆的《喜洋洋》、《金蛇狂舞》中拉开帷幕。活动中热情洋溢、特色凸显的民族舞蹈,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校园歌曲,活力四射的现代舞,诙谐幽默的声相小品等轮番亮相,各民族同学载歌载舞,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绽放联谊会的舞台。

“写对联、剪窗花,写进的是祝福,剪出的是赞美,送出的是感恩,更彰显了各民族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淄博四中校长朱文玉告诉记者,1月21日,两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艺术课开讲,深受学生欢迎。活动结束,参与活动的新疆班同学主动提出把春联和剪纸作品送给寒假期间陪伴他们的老师、食堂和宿舍的叔叔阿姨共贺新春。1月22日上午,春节第一天,学校给全体新疆班学生送出了350个红包,每个红包上都有派驻教师李嘉欣根据对同学谈心谈话的不同了解,用毛笔书写了“金榜题名”“笑口常开”“未来可期”等不一样的新春祝福。据悉,假期期间,淄博四中还将组织新疆班学生和艺体专业队举办系列文体活动,开展新疆班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学校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充实的假期,

像淄博四中一样为留校师生同步开启多彩活动的,还有济南市长清一中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系列主题假期活动,青岛六十六中和六十八中组织留校学生开展朗读者大赛、服装设计大赛、校园配音大赛,潍坊第一中学的春节观影等。

一直以来,山东各民族班学校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促进各民族学生情感上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增进学生文化认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心”的协奏里同赴美好未来

心与心的距离,似乎是世界上最长的路,但也是最值得奔赴的路。

春节期间,如何纾解留校学生远离家乡产生的心理不适,各校纷纷立足实际,为学子们定制了形式各异的暖心牌“锦囊”。

淄博四中的除夕夜,学校通过视频连线、屏幕传情的方式,组织学生给家乡的家人、老师和朋友拜年,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扑面而来”的祝福,往届新疆班优秀毕业生一句“我们在大学等你”的鼓励,给了新疆班学生一份惊喜和温暖——屏幕是冷的,但传递的温情却是热乎乎的,瞬间拉近的不只是镜头,还有消弭了距离的心。

为让民族班同学感受家的温暖,农历春节期间,泰安一中、泰安二中师生共同度过热热闹闹的春节,泰安二中党委书记、校长张庆军今年已经是连续第11年在除夕夜和初一这两天晚上陪着西藏同学一起迎新年了。在他看来,在这个重要时刻,只有身在现场,只有与学生在一起,才是实现“汉藏心连心”的重要纽带。

爱,不只在除夕,而是日常点滴。“付出真诚与耐心,会让爱心流动与传递。”一个学期内,长清一中新疆派驻教师热合曼·阿吾提经常性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1名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走出感情误区,安抚、鼓励3名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用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迎新春心理团辅活动”是威海一中注重以心理赋能,让新疆班学生乐享成长,保持积极向上精神状态的一大“法宝”。春节前夕,学校民族学部联合心理与学法研究室开展了迎新春心理团辅活动,分小组通过创意pose“兔年送吉祥”、穿越同心圆、“团结就是力量”、“阖家大团圆”四个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互相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感受爱与温暖。“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能继续带着这份温暖前行。”教师姜绍玲说。

据民族学部主任王永军介绍,威海一中还举办了“职业生涯人物线上访谈”活动,让学生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职业并选择一名从事该职业的劳动者作为生涯访谈人物进行访谈。“通过采访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从业任职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可以帮助自己建立对某一行业的认知,助力自己更好的做好生涯规划、未来学科专业选择和马上面临的高一选科。”学生叶力扎提·巴合达告诉记者说。

“有爱的地方就是家!”大年夜,这是一名新疆班学生的感怀,也道出了留校生们共同的心声。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往期精彩回顾 

事关特殊教育办学!教育部印发《评价指南》

五部门发文!计划到2025年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国家五部门发文:支持高校加强虚拟现实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事关“双减”!国务院这份报告了解一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