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来稿丨屡建战功的程明将军_红军_空军_起义

程明少将是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人,1918年9月27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不足14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教育下,经过革命战争的磨炼,程明屡建战功,成长为颇有名气的人民军队将领。

▲程明少将

出色的红军宣传队长

1929年5月,程明的家乡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农民群众喜笑颜开,程明也进入了乡苏维埃列宁小学读书。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共青团支部书记兼儿童团中队长。由于程明工作积极、善于宣传、表现出色,1931年5月,他被组织推荐到麻埠的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英山县,先后任少共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治保卫局审讯科科员。但程明一直想去主力红军部队上战场杀敌,1932年2月,他报名参加红军,在红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当传令兵,随即投入鄂豫皖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主力西去川陕。程明所在的部队留在鄂豫皖坚持斗争。随着部队的改编,他先后担任红八十二师宣传队队长、红二十五军宣传队长。为了发挥好红军宣传队发动群众、瓦解敌人的重要作用,程明以身作则,带领宣传队员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

红军转战,每到驻地,程明都不顾疲劳,带领宣传队立即沿街张贴或刷写标语口号,表演文艺节目,宣传红军的政策和纪律,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参加红军。同时,他还组织人员到部队教唱歌曲、慰问演出,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每逢战斗,程明就带领宣传队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进行战场喊话,一方面威慑敌人,另一方面宣传红军宗旨和优待俘虏、欢迎哗变士兵等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剿共”的东北军广大官兵思乡怀土、不愿打内战、要求抗日心切和对蒋介石放弃东北不满的情绪,在与东北军作战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如在喊话中喊出“奉军士兵们,你们的老家被出卖了,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都成了帝国主义的奴隶,你们要打回老家去,不要当亡国奴”“你们不要到鄂豫皖苏区打自家兄弟——工农红军”“起来,收回东北失地”等口号,还向东北军的驻地散发传单标语,有效地消减了东北军官兵对红军的敌对情绪,致使东北军士兵中秘密流传“不打红军,要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许多士兵作战时朝天开枪,还有不少士兵开小差或哗变投奔红军。这对红二十五军多次打败人数多装备好的东北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

1934年7月17日,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罗山长岭岗对东北军第一一五师两个团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战斗中,程明率宣传队同作战部队一起开展政治攻势,阵地上到处响起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穷人不打穷人”“缴枪不杀”的喊话声,对方迅速崩溃,纷纷缴械投降。此战,红二十五军歼敌5个营,缴获轻机枪60多挺、长短枪800多支,其他军用物资甚多。总结战斗经验时,“进行有力的政治攻势,瓦解敌人士气”被列为重要的一条。

这时候,程明还不足16岁,他这个十分活跃的小红军宣传队长已颇有名气。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程明带着宣传队沿途张贴省委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标语,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宗旨,号召国民党军队与红军订立协定,共同抗日,减少了征途的阻碍。

部队进入豫西平原地带,当地村落围寨稠密林立,地主武装不时骚扰阻拦,对我军威胁很大。程明率领军宣传队和各团的宣传队一起沿途张贴传单,每到一个围寨便用喇叭筒喊话:“老乡老乡,不要惊慌,红军所向,抗日北上。借路通过,不进村庄,奉劝乡亲,勿加阻挡。”结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大多数围寨的地主武装保持中立,有的甚至持友好态度,在围寨边摆上桌椅、香烟、茶水、食品,迎送红军过境,大大减少了部队前进路上的阻力,使我军赢得时间,顺利通过了围寨地区,摆脱了敌军的追堵。

由于工作出色,程明于1935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彭德怀难忘的团俱乐部主任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接应中央红军到陕北。11月,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

▲程明资料图

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会师后,程明所部一直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中央首长身边生活和战斗。在行军路上、宿营地和战场上,程明经常可以见到这些首长。这些首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下属都非常关心,见面交谈总要嘘寒问暖,询问各方面的情况,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彭德怀有一匹马,但他在行军时很少骑,总是让给伤员或年纪小的同志。这些都使程明和广大指战员深受感动,深受教益。

1936年1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东进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命令》,2月20日,红一方面军开始东渡黄河,转战晋西。程明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东征战役。

红十五军团东渡黄河后,挥师北上,于1936年3月逼近太原附近。阎锡山十分恐慌,急调韩楚率一个旅奔赴太原解围。这个旅奔赴太原途中,经过红军二二四团附近,离红一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只有约10公里,直接威胁着前敌总指挥部的安全。为了保护前敌总指挥部,红二二四团首长命程明带一个班前往总指挥部送信,并就地保卫总指挥部。

程明带队迅速出发,一路疾进,一个多小时后赶到前敌总指挥部驻地时,发现总指挥部已经转移,随后敌人就进了村子。程明当即带领全班战士急速向总指挥部转移的方向赶去,经过一路疾驰,终于在凌晨3点钟左右找到了总指挥部。

这时,彭德怀还没有休息,立即亲自接待了程明一行。他笑着握着程明的手说:“你们辛苦了!”接着详细询问了一路上的情况,并吩咐炊事员赶紧做饭,还特别嘱咐要做小米饭、南瓜菜,还要炒一盘鸡蛋。

询问完情况,彭德怀亲切地说:“你们走了一夜路,饿了,吃饱后好好睡一觉。”

“睡觉?”程明听后很惊讶,心想,敌人离得很近,哪能睡觉呢?

彭德怀看透了程明等人的心思,笑着说:“小鬼,放心吧。毛主席刚才对我说,好好睡一觉,等醒来时,敌人就走远了。”原来,毛泽东、彭德怀早已对敌情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果然,程明等饱餐一顿后,天还没有大亮时,敌人已经走远了。

让程明想不到的是,时隔22年后,彭德怀还记得程明送信这件事。

195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到西北巡视。这天,时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的程明和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袁克服到西安迎接彭德怀。吃饭时,大家谈到了红一方面军当年东渡黄河的事,彭德怀看着程明,想了一下说:“你不就是十五军团二二四团的俱乐部主任吗?小鬼,长高了。”

程明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送信的事过了这么多年,而且彭德怀还只是在晚上和自己见了个面,他居然还能认出自己,这说明程明这个年轻的俱乐部主任当时给彭德怀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护送罗炳辉、谭震林过徐宁封锁线

1936年12月,程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调任抗大四期二大队三中队政治指导员。1938年任军委卫生部政治部组织科长。1939年调新四军工作,任第四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6月,任第四支队十四团政治部主任。

1940年9月初,盘踞在南京、扬州的日伪军出动1万余人,分7路对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程明奉命率第三营在六合县竹镇、盘山、程桥一带进行游击战。6日中午,日军一部约70人携带重型武器和电台从竹镇向盘山开进,程明指挥部队在盘山以南设伏。战斗打响后,日军猝不及防,被打死打伤十几人。日军迅速组织反击,并出动飞机24架次,战斗十分惨烈。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歼灭日军26人(包括一名指挥官)。这次伏击,迫使敌人原定1个月的“扫荡”计划仅12天就草草收场,程明他们受到中原局和新四军领导刘少奇、张云逸的表扬。

1943年1月,程明任中共津浦路南段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新四军第二师铁路便衣大队政委。铁路便衣大队的任务是负责从徐州到浦口铁路沿线的交通联络以及护送首长和物资安全过路。当时,铁路沿线敌情复杂,不仅有日伪军的据点、巡逻队,还有地方伪政权和反动武装。程明和大队长张宜爱率领便衣大队迅速行动,采取化装袭击、夜袭、伏击等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日伪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并在铁路沿线的边缘地区建立了3个区委和20多个乡级政权,威慑了反动势力,安定了工委管辖区的社会秩序,很快打开工作局面。程明还率领工委成员和便衣队员设法深入伪政权人员和伪军中开展统战工作,进行民族气节教育,讲明利害关系,使很多伪乡保公所人员和伪军大小头目幡然醒悟,主动为新四军传递情报、筹集看管物资。工委随即建立了工作站和联络站,控制了一些伪军和两面政权。

1943年秋天的一天,程明接到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罗炳辉的命令,急行50公里,赶到半塔集的大柳营接受任务。

程明没有想到,这次的任务是护送罗炳辉和谭震林通过津浦路徐宁封锁线,到路西区开展工作。首长还特别要求,要看一看被便衣大队掌握的伪军。

此前,程明曾多次完成护送上级首长过封锁线的任务,他每次都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确保万无一失。这次要护送两位首长,他更是不敢大意。为完成好任务,程明特地在过路的前一天,专门按照行动路线自己先走一趟,并检查各工作站的情况,进行了预演。在确保没有问题后,他便前往离铁路1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迎接罗炳辉和谭震林的到来。

傍晚,程明带着一行人向铁路奔去,进入了离铁路不足1公里的工作站。待日军第一列火车过去后,程明将被我方掌握的两个伪军中队约100多人集合到路边,迎接首长过路。当罗炳辉和谭震林通过时,队伍响起了“首长好”的问候声。罗炳辉和谭震林看到这种情景,非常高兴,连声说:“中国人的内心是不愿意当亡国奴的。”

通过徐宁封锁线后,程明率部一直将罗炳辉、谭震林送到路西军分区机关所在地的池河镇,顺利完成了任务。罗炳辉、谭震林对程明和特务大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他们工作做得不错。还特地指示程明等人在这里多休息几天,让炊事员做点好吃的。

▲程明与其夫人

配合汪伪空军专机起义

1944年底,程明任中共甘泉县委书记兼甘泉支队政委,率部在扬州以北、江都以西、仪征以东、天长以南地区坚持抗日反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由他组织配合的汪伪空军专机起义也顺利成功。

日本投降前夕,日伪内部一片混乱。在汪伪空军供职的扬州航空训练处副处长白起、飞行教官周致和(后名蔡云翔)、飞行员黄哲夫(后名于飞)、轰炸员秦传家等人密谋驾机起义。1945年7月7日,黄哲夫和秦传家以到南京做生意为由,秘密进入了秦传家的家乡宣城抗日根据地,找到了县委书记彭海涛,表达了驾机起义的意愿。彭海涛说事关重大,要向时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的粟裕汇报,请示军部和中央。

3天后,粟裕在长宜山区接见了黄哲夫,对起义表示欢迎,询问了具体情况,讲述了党的有关政策,最后交给黄哲夫两个联络关系,其中一个就是在扬州城外杨家庙的程明。

7月20日,黄哲夫来到扬州杨家庙找程明接头。程明已经接到粟裕的指示,在杨家庙等待着黄哲夫。黄哲夫将起义准备情况向程明汇报后,程明说,扬州城内城外都有我们的人,你有事随时来找我。

随后,黄哲夫和准备起义的同仁对起义计划进行了反复研究,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8月19日晚,黄哲夫等在杨家庙和程明研究,认为起义准备工作已就绪,决定20日起义。由程明负责向延安发电报,向党中央报告:“日内有机来延,万勿误认敌机。”

8月20日上午8点多钟,起义人员驾机从扬州空军机场起飞,飞往延安。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于下午到达延安机场。程明随后收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电报,告知此次起义人员有6人,他们是周致和、赵乃强、黄哲夫、管序东、沈时槐、黄文星。

此后,8月22日,程明在杨家庙接待了汪伪空军的何健生、吉翔、陈静山携家眷8人起义,让他们参加了新四军;9月初,程明又接待了白起携家眷、副官等10人,派人护送他们到新四军军部参加了新四军;10月,秦传家也从南京到达江苏淮阴新四军军部。

这批起义的空军人员在此后人民空军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程明功不可没。

▲程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屡建战功,为建设人民空军做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程明调任淮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苏皖解放区的自卫反击作战。1946年以后,程明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淮安、鲁南、孟良崮、临朐等战役,率部攻克亳县、界首、阜阳、新蔡等县城。1948年2月,六纵攻占兰考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一一九旅。1948年,六纵参加豫东战役后,程明在河南任华东野战军留守处副政委。期间,他对留守处进行整顿,使留守处的3万多人中有2万人回到前方,受到粟裕、钟期光的表扬。淮海战役中,程明率部完成了阻击敌张淦兵团、黄维兵团东进徐蚌地区的作战任务。1949年4月,程明任河南军区警备二旅政委,奉命在许昌、南阳地区和伏牛山、熊耳山区开展剿匪反霸等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灭顽匪数十股,解放了匪患严重的豫西全境,受到了中南军区和河南省军区的表彰。

1950年初,程明参与组建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高射炮兵第一师,并任师政委,承担抗击美蒋空军袭击,保卫重点目标、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重任。组建初期,一切从零开始,困难重重,程明从狠抓部队思想教育入手,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为增强教育效果,他还创办了《高射炮兵》杂志,刊名由时任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亲笔题写。经过思想教育,广大干部战士工作热情高涨,刻苦训练,很快掌握了各种装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作战能力。不久,叶剑英在华南防空军指挥所观看实弹演习后,十分满意,对部队建设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1951年底,在高射炮兵第一师的基础上组建了华南军区防空司令部,下辖4个高炮团、2个地监团、1个探照灯团和1个雷达营,程明任政委。不久,高炮部队又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原有基础上改编为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程明任副政委。

1957年5月,防空军合并入空军,程明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62年任空军第一军政委。1964年任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为人民空军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程明

1955年9月,程明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改任沈阳军区空军顾问(正兵团职),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1987年离休,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4年3月26日,程明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96岁,后被安葬在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作者:闫荣安 系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的会长,程明少将之女程江南 提供稿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