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漫漫抗战史,曾涌现过无数的有志青年。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很多人为保家卫国在战争中死去,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道抵御敌寇的城墙。而那些有幸带着满身荣誉活下来的人,无一例外地都甘愿藏起自己的赫赫战功,隐匿到人群中做了一个“无名之辈”。正应了《侠客行》中的那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张文魁,便是这样一位深藏功名六十载的侠客。
2019年,丹江口市作家协会主席高飞在与张文魁女婿李令君的一次交谈中偶然得知,张文魁是一名退伍老兵。高飞想对他的事迹有进一步的了解,于是便找到了张文魁本人。
“老爷子,能给我们讲讲您当年的事迹吗?”高飞轻声问道。
年过九十的张文魁看到众人采访,连连摆手道:“没啥,有啥好说的,你们走吧。”
高飞和李令君见此法不通,左思右想之下,又萌生了一个法子。
没过几天,高飞再次登门拜访。一见到张文魁就说道:“老爷子!我这次来是应组织要求,对您这样的退伍老兵做一个登记......”
一听是组织要求,张文魁立马来了精神,颤颤巍巍地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个白布包裹,里面全是张文魁曾经在战场上获得的奖章和证书。
这一下子把在场的人都惊住了,就连张文奎的子女都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在战场上得到过这么多荣誉。随着张文魁一字一句地给众人解释这些奖章证书的来由,他的光辉过往也显现在了大家面前。
展开全文
1928年,张文魁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其实在他出生之前,他还有六个哥哥姐姐。只不过因为当时家里穷,孩子们一生下来就穿不暖吃不饱,生病也没钱医治,便早早夭折了。怎奈祸不单行,在他出生仅三天后,他的母亲也因过度虚弱去世了,整个家只剩下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短短数月时间,整个华北地区就已全数沦陷。
山西作为煤都,日本人自然也不会荒废掉这天然的矿产资源。他们强行征用当地强壮的劳动力为他们挖煤以供军需,张文魁的父亲也被抓了去。
后来,张文魁的父亲因为一点小事和矿场的日本兵起了冲突,结果竟被日本兵打断了胳膊,由于没得到及时的医治,张文魁的父亲也由此落下了残疾。
看着自己的父亲遭受迫害,年幼的张文魁愤恨不已。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从军,为父亲报仇!”
1945年6月,日军败局已定,但仍有部分日军残部不甘失败做着无谓抵抗。而此时17岁的张文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眼看日军大势已去,他带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日民兵武装队伍。很快,作战英勇、行事果敢的他就被任命为了当地抗日民兵队的队长。
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带着民兵队伍奔走于各个战场之间,不但积极掩护解放军队伍作战,还发动群众为解放军募集物资运送战备,做尽了力所能及之事,帮助解放军队伍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1947年3月,19岁的张文魁凭借其突出表现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同年9月,解放战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前方战事愈发吃紧,解放军来到张文魁所在的地区招募新兵。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广泛动员曾经民兵队的战友参军。在他的动员下,村子里先后有六名年轻人加入到了解放军的队伍之中。可当张文魁自己提出加入组织的要求时,解放军的工作人员却拒绝了他。
作为曾经的民兵队长,张文魁实在想不通原由,便找到组织询问:“同志,为啥不让我参军哪,我哪里不符合条件吗?”
解放军负责招募工作的人员见他言辞恳切,耐心地解释道:“张文魁同志,不是组织不让你参军,只是你家里就只有你和你父亲两个人了,何况父亲还落下了残疾,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假若你这一走,你的父亲又交给谁照顾呢?在村子里领导民兵队伍,不一样也是干革命嘛!”
话虽如此,可张文魁却还是死活不答应,执意要参加解放军。解放军的招募人员拗不过他,便同意了他的参军请求。只不过让他回家询问一下父亲的意见,看看父亲怎么说。
张文魁刚回到家,父亲便一眼看穿了他的想法。父亲缓缓起身,语重心长地对张文魁说道:“娃,我知道你要问啥!放心吧,你老爹我能照顾自己。反倒是你,既然参了军,就好好为国家做贡献,别想着拿照顾我当掩护,三天两头就往家里跑......”
张文魁兴奋不已,忙说:“我一定好好表现,等我打完仗,再回来照顾您!”
就这样,19岁的张文魁正式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随后被分配到了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九纵队27旅,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从军生涯。
1948年,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张文魁所在的第九纵队在司令员秦基伟的带领下强渡黄河,直逼豫西。在后续战斗中,第九纵队一路长驱直入,接连攻下了十五座县城,不出数月就打到了郑州城下。
同年八月,郑州战役打响,张文魁所在的27旅成为了郑州攻坚战的主力部队。但国民党也依靠着牢固的防御工事殊死抵抗,郑州久攻不下,双方伤亡都十分巨大。战事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郑州才得以解放,而此战中被俘的国民党官兵更是达上千人之多。
淮海战役打响后,张文魁被组织抽调到了师部警卫团负责首长的警卫工作。在后方战线上,他依然发挥着自己机灵肯干的品质,尽心尽力地为首长的安全着想,完美地完成了多项警卫任务。而他出色的表现,也被首长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后来,随着解放军在战斗中节节取胜,缴获了国民党不少新式大炮。但这些大炮对于解放军的炮兵来说,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甚至出了毛病都无从修理,白白扔掉也实在可惜。
解放军队伍里苦于没有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1948年12月,张文魁被上级选派到了刚解放不久的郑州学习修理大炮的相关技术。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他的从军生涯便与炮兵这个岗位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9年2月,张文魁所在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被编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15军。两个月后,渡江战役打响,当时已是炮兵连副排长的张文魁承担起了给江面发射烟幕弹的任务,为先行渡江的战友们打掩护。
在各个兵种的紧密配合下,渡江的过程十分顺利。解放军以横扫千军的气势乘胜追击,打得国民党军队四散而逃。而张文魁作为炮兵,战斗打到哪,他就得拉着大炮跟到哪,可以说是辛苦至极。
解放战争胜利后,张文魁又跟着部队深入云贵山区以及四川多地参与了剿匪斗争。多年的战争经历也磨练出了他吃苦耐劳、敢冲敢干的性子。
1950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至我国安东地区,严重危害了我国领土安全。1951年4月,张文魁所在部队被编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15军,在辽宁丹东举行了誓师大会后,当天夜里就浩浩荡荡跨过了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张文魁跟随部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他所在的第十五军更是涌现了一大批诸如邱少云、黄继光的战斗英雄。在艰难的作战环境下,他眼看着战友一个个牺牲,惨烈的战斗场面常常让他睡不好觉。
战争结束后,他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奖章以及和平万岁纪念章。加上国内战争获得的战役奖章,可谓是战功卓著。
1953年,25岁的张文魁被部队选派回国内军校进行深造学习。但对于他来说,这样的选调让他一点都不踏实,战友们还在前线拼命,自己却在国内安然度日,实在心有不安。在他的再三请求下,组织便让他重新回到了朝鲜前线,直到1954年5月才跟随志愿军队伍回到祖国。
1958年,为响应国家的社会建设号召,张文魁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地方,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当时身边不少人都问他:“按照你在部队的功绩,留在部队发展肯定比现在好得多呀,干嘛要回到地方上呢?”
“我是个党员,只要国家需要我,我做啥都可以。社会建设需要我这样的螺丝钉,国家让我钉在哪,我就钉在哪。名利不重要,能为国家做贡献就知足了。”张文魁如是说。
1959年9月,张文魁得知丹江口市要新建一个大型的水利设施,急需大量人手,但因为交通不便和生活过于艰苦,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但他二话没说,就带着妻子和仅仅八个月大的女儿去了丹江口。一家人到了丹江口后,张文魁被安排在了水利大坝的建设工地,他数年如一日地投入到建设工作中,直到大坝竣工并投入使用。
而他一家人所处的环境也正如料想之中的那般差,油毛毡搭建的简陋棚子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破洞,每当下雨的时候,就要忙着补漏。年幼的小女儿更是因为环境问题而变得抵抗力极差,常常生病。
可即便如此,张文魁还是没有丝毫抱怨,一直在一线岗位上坚守着,为了方便工作,一家人也就在丹江口定居了下来。他难得的务实精神也让其他建设者们敬佩不已,所以他在丹江口水利工程局一直以来的威望都很高。
1966年7月,张文魁在做调研工作时突遇火情,他不顾众人阻拦协同消防员救火。可惜他在救火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大脑因撞击受到严重伤损。
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完善,众人把张文魁送到医院后,医生都没有办法确保他能够苏醒过来,甚至医院方面早早地就提醒家人做好心理准备,单位更是连棺材都准备好了。
万幸的是,张文魁最终凭借超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但这次意外也在他身上落下了不小的病根,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受到了严重障碍。
他自知无法再胜任领导工作了,于是他主动向组织请示,辞去领导职务,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单位也遵从了他的意愿,让他在丹江口工程局大礼堂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1983年9月,55岁的张文魁光荣离休。
而从张文魁参加工作以来,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跟他人提及过自己的革命事迹,更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补助要求,所得的勋章也藏了起来,就连子女都不知道。直到2019年,丹江口市作协主席高飞和他女婿李令君的一番善意谎言,才使得这个91岁老革命光辉的革命史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众人才发现:这个说话不利索的平凡老人,一点都不平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