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寒山赞》南宋•释居简_天台_寒山_拾得

寒山指出,拾得执指。

不曾见月,矮子看戏。

展开全文

释义:

赞:即“贊”,一种文体,用于颂扬人物。如小赞、像赞等。

寒山、拾得:寒山,唐代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中过进士,做过小官,弃仕归隐。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作诗随性而为,一旦心有所感,就写在树上、墙上、石头上,其诗随性,但仍合于典雅。

清代《全唐诗》,寒山诗列为释家诗之首。寒山子与国清寺和尚拾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充满哲理的对话,被广为传诵。

清雍正帝敕封为寒山“和圣”, 拾得为“合圣”、百姓奉为“和合二仙。”

指出:提出论点看法。

矮子看戏:多形容己无所见而随声附和。《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正如矮子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

释居简(1164年-1246年)

南宋临济宗僧,诗人,字敬叟,号北涧,俗姓龙,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出生于一个世代习儒的书香之家,自幼对佛学便有着浓厚的兴趣,青年在潼川的广福院圆澄得度,后游历各地寺院,求学于诸高僧、名僧。

1205年左右,居简住台州般若院之报恩寺,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

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

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作为诗僧,他在诗中写了僧寺之中禅僧间弹琴同调的生活和感受,其中又隐含了对于尘世之间现实生活深深的厌倦之意。

有《北涧文集》、《北涧诗集》等。

寒岩

寒岩洞位于天台县城西30公里,洞高近10米、宽60米、深45米,号称天台第一大洞,平坦宏大,冬暖夏凉,因唐代闻名国内外的白话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而得名。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又名“潜真洞”。

洞顶巨嶂覆盖,“飞岩若坠接苍溟”,气势雄伟。

洞前有寒岩寺遗址,洞口有石头茅草覆满,据说叫“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处,传为当年寒山、拾得、丰干小憩吟咏处。洞口两侧有奇岩“上山龟”和“出洞蛇”洞两侧有石似蛇龟头,卓然而立,高约丈余。附近的鹊桥、月亮岩、龙顶洞等景象都以幽奇著称。

洞壁阴刻的“寒岩洞天”,笔力遒劲,传为清内阁学士齐召南手书,右侧有“雍正二年季春之吉”字样,在此北五六米下方,有“小清凉”三字,细辨两边字迹,有“康熙”、“古越”字样。

洞中有“寒岩古井”,其貌不扬,大旱之年,地势比村野要高的这口井却永不枯竭。

出洞后转左百步处,峭壁如嶂,高约百米,一挂飞泉飘洒,似珠似沫,时疏时密,夕阳映照其上.珠沫闪闪烁烁。特别是阵雨过后,彩虹挂在岩壁间,使人眼花缭乱。这就是“寒岩夕照”的来由。

寒岩洞右半山上,两崖对峙,中架一石桥,桥洞高五六米,桥下冬夏无水,故称旱石梁,又称“鹊桥”。

插图:彬、王同汉、郑龙、陈红军 等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桃源春晓》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山十景 琼台夜月》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双涧回澜》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华顶观日》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赤城栖霞》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山十景 石梁瀑布》 清 • 齐召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