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吉祥的石碑,曾为孝庄太后延寿,几百年未曾被发现_福字_康熙_嘉庆

最近,一年一度的集福活动又开始了,虽然没有第一年火爆,但从朋友们反馈的情况来看,敬业福还是目前最为缺少的。如果别的办法都不行的话,那么看看康熙御笔书写的福字吧,它被誉为“天下第一福”,从它的诞生开始就伴随神奇的传说,而根据这个福字所制成的石碑,更是失踪200多年之后才重见天日。

这个福字的来由要从孝庄太后说起,孝庄太后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家,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其中,康熙皇帝和她的感情很深,从小就是在她的悉心照顾下长大成人,继承帝业,最终开创康乾盛世。

在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时,孝庄太后迎来了六十大寿,这本应该是普天同庆的大日子。不过此时,孝庄太后的凤体欠安,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宫中太医束手无策。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康熙查到古来就有请福续寿之说。自己是天子,可以向上天请求为自己的祖母“请福续寿”。于是,康熙虔诚的沐浴斋戒了三天,满怀希望写下了这个著名的福字。他将对于祖母的孝心倾注在这个字中,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以此镇压一切妖邪。

别小看这个福字,它本身就是“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康熙御笔所写的福字,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古至今,从未有人能把五个字如此不露痕迹的蕴含在福字之中。

展开全文

说来也真是神奇,自从康熙皇帝为祖母写下这个福字之后,孝庄太后的病情逐渐稳定,居然慢慢康复了。后来又多活了十五年,直到康熙二十七年,她才以七十五岁高龄告别人世。

因为这个字的神奇,后来康熙也曾多次尝试再写一次。但由于各种原因,尽管临摹得很像,却总是难以写出当年的神韵。因此,这副康熙御笔福字也成为了唯一。

为了能让御笔永生永世流传不朽,清廷特意将此“天下第一福”刻成石碑,这就是现在仍然保存于恭王府的“福字碑”。恭王府是一座王府,虽然地位重要,但怎么会有宫中的珍宝呢?

原来,经过康熙、雍正二朝后,在乾隆时代,宠臣和珅得到了这块福字碑。和珅能得此物,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他仗着乾隆的宠信,大胆妄为,从宫中偷偷窃取的;有的则说这是乾隆爱女固伦和孝公主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时的嫁妆。

不管怎么说,和珅确实得到了福字碑。他用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修建成龙状,而这块福字碑则放置在龙脉之中。可是,由于和珅的贪得无厌,福字碑也没能保全他的性命。等乾隆一死,嘉庆亲政,就勒令和珅上吊,并对和府进行抄家。

传说当嘉庆帝准备将福字碑重新运回皇宫时,有风水师告诉他,福字碑正好镶嵌在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上,移动必然折断寿字,反而不吉利。另外,拆掉福字碑有损于龙脉,所以万万动不得。

嘉庆没想到和珅还有这么多鬼点子,却又无可奈何。他只能下令将福字碑所在的假山封死,永远关闭密云洞,让这个稀世珍宝永远埋藏在和府。

嘉庆扳倒和珅之后,将和府赐给了自己的弟弟永璘。后来,咸丰又将和府改赐给恭亲王奕訢,这就是后来的恭王府。历经两百多年,无数人从这里走进走出,但直到解放前,这个王府仍然没有福字碑的消息,仿佛从来没有来过人间,也仿佛所有人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在1962年,工作人员在清理恭王府的时候,这才查找到已经被嘉庆皇帝封锁了两百多年的密云洞,并在其中发现了“福字碑”。这个宝贝才得以面世。

如今的福字碑,已经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所珍藏。但为了满足中外游客的祈福愿望,仍然有大量的拓片出售。北京人有句话叫做“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就是指的这座福字碑。

参考资料:《清史稿》、《天下第一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