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中小学必修课?我听到的为啥是响亮的数钱声音_人工智能_课程_中小学

记者丨李宇欣

“人工智能都纳入中小学必修课了,以后会不会成为中高考科目?”

最近一段时间,家长圈里又多了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教育前沿省份的浙江,日前传出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的消息,更有自媒体赤裸裸地喊出了这样的新闻标题:浙江率先打响AI进入中小学校园的第一枪。

有家长就坐不住了。如果人工智能都成了必修课了,那这培训班是不是得报起来了?

然而,浙江当地媒体《钱江晚报》迅速出来辟了谣,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假新闻。

真实的情况是,据杭州日报报道,3月16日,在2023浙江数字教育大会上,浙江明确提及“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中小学科学、数学等学科,都将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

杭州日报官网截图

听起来是没错,“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但是,这并不等于人工智能会成为专门的一门课程!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成为中小学必修内容,和人工智能成为一门课程,这是完全两回事。

首先,中小学必修课不是随意就能更改的,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还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都需要教育部等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来确定。

目前,最新版(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里,有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日语、俄语、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共16个课程;普高阶段的学科课程标准里(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有包括语文、数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在内的20个课程,都没有人工智能。

眼看假消息越传越广,浙江官方媒体也迅速出面“辟谣”,称人工智能将成为浙江中小学必修课程的消息系误读,浙江不会也不能单独将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为全省中小学必修课。

展开全文

图源摄图网

第二,部分自媒体所宣称的“浙江掀起人工智能进校园的第一枪”,这种说法也很值得商榷。

实际上,自从2017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义务教育阶段就陆续开设人工智能、编程等课程,以培养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

2019年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发布会,确定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和西安这五个城市作为第一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落地城市,3年级到8年级的学生已在2019年全面开展试点。

而浙江作为国内最早在中小学生试水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该课程早已进入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浙江媒体翻阅教材还发现,在初中信息科技教材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占比都不低。

因此,要说浙江此次是率先让人工智能进校园的说法,也是立不住的。

当然,在这则假新闻的背后,还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这条稍加检索就能甄别的假新闻,为何能得到一些自媒体号的热炒呢?又都是哪些号在热传这一则假消息呢?

我们也尝试做了一下检索,发现明确把“人工智能成中小学必修课”作为确切消息热传的主要包括了大量的编程机构、机器人机构、少儿AI课、Steam课程机构等,甚至还有机构在转发时,特意加上了“重磅消息”等字样,还有机构打出了“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这样的旗号。

所以,看到这里,明眼人都能看懂了,之所以热炒“人工智能成中小学必修课”这则假新闻,其实背后是一套并不复杂的生意经:先渲染家长的焦虑,吸引家长的眼球,引起家长的重视,然后再来引导课程销售和报班。

这里也要提醒家长,一门课程是否必修,这是国家主管部门说了算,对于一些小道传闻,还是多检索权威报道;其次,人工智能即使前程远大,但也不是适合所有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和成长规律;第三,目前人工智能相关培训名目众多、鱼龙混杂,家长如果有心培养孩子兴趣启蒙,也要擦亮双眼。

当然,也奉劝热炒这类假新闻的机构从业者,从学科培训的前车之鉴来看,如果谁只是盯着家长、教培机构的钱包,妄图偷换概念,挣快钱、挣大钱,算盘可能打错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