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的阴山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是一个地方吗为什么?阴山岩画是什么_阴山_将在_不教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阴山 阴山 将在 不教

本文目录

  • “敕勒川,阴山下”的阴山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是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 阴山岩画是什么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李广总打败仗为何后人还称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

“敕勒川,阴山下”的阴山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是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两个阴山严格来说,就是同一个地方,只不过在地理上有一些差距,要清楚说明两个阴山的区别,就得结合当时的朝代和地理来说明。

“敕勒川,阴山下”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北朝大多是鲜卑政权,《敕勒歌》也是由鲜卑语翻译成汉语。

“敕勒川”是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而“阴山下”是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在阴山的脚下,这里的阴山就是今天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

这里的阴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群山,阴山山脉自西向东包括了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大马群山等山脉,当时的整个内蒙古河套及阴山山脉都属于北朝的势力范围,无论是北魏、还是东、西魏并存,或者是北周与北齐并存的朝代,阴山都是北朝的内山。

阴山是一系列的山脉组成,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只要是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称为阴山。

由于在《敕勒歌》中这个阴山指的是敕勒族生活的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南北都有敕勒族生活的地区,敕勒族最早是在阴山以北的,后来北魏不断的征讨敕勒族,敕勒族逐渐融合进北魏,于是在阴山南北都有生活。

所以“敕勒川,阴山下”中的阴山指的是阴山山脉地区,有可能是阴山之南,有可能是阴山之北,是阴山脚下的一大片区域范围。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全诗是这样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翻译过来就是: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万里征战的人还没有回来,即使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绝对不会允许胡人南下阴山牧马。

这里的阴山还是指阴山山脉,阴山在中国古代是天然的南北分界线,自从强盛中原政权夺取阴山后,这里就成为了中原政权与游牧政权的交界线和角逐处,王昌龄的《出塞》中描述的是边关的情况,王昌龄是唐朝人,但这首诗写的却是汉朝人,飞将是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山西太原的别称,而诗中的阴山就是汉朝与匈奴的国界线。

第一个跨过阴山出击匈奴的汉将是卫青,当时的汉朝虽然打垮了匈奴,但是汉朝防守的边境线仍然是阴山,出了阴山就进入茫茫大草原,就进入了游牧民族的地盘。

所以,“不教胡马渡阴山”中的阴山仍然指的阴山山脉,也可以将阴山理解为两国的国界线,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域范围。

阴山岩画是什么

很高兴来回答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阴山岩画,是蒙古高原的石刻史书。阴山岩画是我国岩刻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和科学价值,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它的大批发现,在我国考古学和历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从历史研究上看,这些岩画虽然有不及文献记载之处,但也具有其他历史文献所不可比拟的独有价值。

阴山岩画,如同一朵奇葩把这些游牧民族的灿烂古文化向世人一一展示。它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其内容丰富多彩,取材极为广泛,把它说成是一部北方游牧民族的画史也是不过分的。

透过道道石刻、雕凿或绘画,那些岩石上的图像以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这里有他们狩猎、放牧、舞蹈、战争、交媾的场景,这里也有各种动物图像,有天体、文学,有车辆、原始数码等等。远古的先民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在石头上创造着强烈浪漫主义的同时,也记录了生活的写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

??这是著名诗人王昌龄《出塞》中的第二句:【但使龍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里的龍城飞将指的是汉将卫青
??“秦时明月汉时关”
,那时常有【匈奴】入侵边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指汉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深入匈奴腹地,千里追杀匈奴残兵的壮举。汉时匈奴常犯边关,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武帝时【大司马大将军】,战法创新,勇猛过人,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龍城】,打破了自汉初以來“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维钭单于;卫青善于以战养战,敢于大胆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极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从不居功自傲;武帝元封五年逝世,起冢如庐山常茂陵东北,谥号【烈】。
??诗中【龍城飞将】
即指卫青,他是西汉初期能征善战的飞将军,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与我们所熟知的李白,王维,王之涣等人为一个朝代的诗人,主要以“七绝”而出名。在他笔下的诗主要分为三大类;“边塞”“宫怨”“送别”那么这一首就是他最为主要的边塞诗。

从整首诗来看,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朝廷的用人制度是觉得不当的,或者说有些不满。认为那些将帅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才能。直接抒发了报国之心与渴望巩固边疆的愿望。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描述了秦汉时期延绵不断的战事,带给人们的伤痛,民不聊生。作者也在这里表达了渴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情感。那么怎么样才能平息这些战争呢?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武帝时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无敌,多次击败来犯中原的匈奴。突然来诗人心中那希望过上安定的日子,就想着要是李广在就好了。

“不教”就是不让,不允许。这里的“教”读平声。“胡马”诗人在这个指的是入侵的外族骑兵。“度阴山”就是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也是汉代北方边境上的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好理解了,这两句的大概意思就是,要是李广在的话,是绝对不会允许外族骑兵跨过阴山的。巧妙而含蓄的写出了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渴望和平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讽刺了当时朝廷的用人不善。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所以王昌龄也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通过这首诗也联想到,历来为了和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勇士们,永远都活在了我们的心中。“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大丈夫驰骋疆场,不图名利,不图高官厚禄。只愿能够回到自己梦中的家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的慨叹,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原文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李广总打败仗为何后人还称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

李广有名是因为有个好朋友叫司马迁。实际上无论从实力,能力还是运气上讲,李广只能算是良将。虚名太盛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飞将指的是西汉名将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此役便是龙城飞将的又来,李广虽名为飞将军,但多小胜,大型战役无较大战果,得“李广难封“之名。后人称李广为龙城飞将实为谬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

意思是: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原诗: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的诗意和描写手法是值得学习的,诗中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和平的愿望是从古至今人民们最殷切的希望。

扩展: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