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高分报北大考古系,惹大家争议,被考古界团宠的女孩,现如何_考古_父母_自己的

2020年7月,湖南耒阳一位00后女孩高考分数高达676分,不仅成了耒阳文科状元,在全省名列第四,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拿着这么好的成绩报了北大考古系这个冷门专业。

不仅全国人民沸腾了,就连学校办公室的老师们也沸腾了。有人说拿着这么好的成绩可惜了,有人说学历史不如计算机实用,有人说学历史不能直接改善生活······

这个女孩就是钟芳蓉,时隔一年,她现在如何?她还相信当初的选择吗?

01

钟芳蓉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的余庆乡同仁村,她的父母从她7个月的时候就出外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孤单的生活。

后来父母又给她添了一个小弟弟,弟弟的到来给原本寂静的家里带来了很多欢乐,同时也削弱了爷爷奶奶对她的关注,她的感受就渐渐地被忽视,慢慢地她就变成了一个喜欢安静的女孩。

不过因为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对她非常严格,放学后如果她回家晚或者成绩没考好,爷爷奶奶就会罚跪。考了好成绩爷爷奶奶就到处夸奖。激励带给她的荣誉感和存在感成了她好好学习的最大动力。她也因被人注意,成为家人的骄傲而自豪。

展开全文

可惜她所在的同仁村小学因缺乏老师只开办到小学五年级就停办了,学校的老师觉得她是个好苗子,如果因此而停止上学的话太可惜了,于是给她的父母打电话建议送她去更好一点的学校学习。

她的父母也因此焦急,因为在外打工也吃了很多没有文化的亏,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连忙请假回来张罗她上学的事情,他们听人介绍耒阳市有家正源学校还不错,能住校,管理严格,教学品质也可以。只是跟同仁村小学比起来,它要交学费,另外还有住宿费和伙食费,这么加下来一年花费就得两万来块。

钟芳蓉的父母在外打工,每个人一个月仅4000块钱,合起来也就8000块钱。家里修盖的3层的小房子还是借钱盖的,因没有钱装修,其中两层还是毛坯。送儿女上私立学校真是想都不敢想。父母知道女儿肯学习,他们下定决心,就是在外打工挣钱省吃俭用也要先紧着女儿上学。

为了相互有个照顾,钟芳蓉和弟弟都被安排进了正源学校,安排好他们的学习生活后,父母临走时身上仅剩余2000块钱生活费。

钟芳蓉知道父母的辛苦,她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供他们上学不容易,所以她不论从感情上还是生活上都很独立。她很多委屈和心事都不跟父母说,自己独自消化。就连第一次来月事也没有跟妈妈说,自己悄悄处理。

有段时间,母亲决定回来陪他们姐弟俩了一段时间,那是他们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但是因为仅靠父亲一个人打工的收入根本就供不起姐弟俩读书,母亲不得不咬紧牙关再次离开他们出去打工。

从小知道父母辛苦的钟芳容更知道用学习去改变命运,她学习很努力。在正源学校整整7年,钟芳蓉的生活就只有学校、寄宿,上课、做题。她说:“我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件事。”

在那些年里,学生学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考,而且要考上北大、清华。钟芳蓉深深地懂得要想完成“鲤鱼跃龙门”,那就得在游到闸门之前,不懈的勤学苦练。

直到2020年7月23日的那个中午,高考成绩出来时,她在广州打工的父母突然接到学校班主任的电话,她的父亲得知女儿是文科状元,考了676分时,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女儿。

得到消息的钟芳蓉没有太多的激动,而是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显然她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总算不枉费她这些年的努力。她总算游到了闸门前,完成了“鲤鱼跃龙门”。

她所在学校的50多名老师乘坐9台车,抱着烟花炮竹来村里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

02

而真正让她得到大众关注的是他2020年以676分的文科状元成绩没有选北大的金融、法律、经济管理系,而是选择了北大的考古系。

各种掌声、议论、指责,指责者说:“你不想赚很多钱,光耀门楣,可是而对四年以后的出路你想过没有?考古专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学校和老师为了培养你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在外打工千辛万苦,难道你不思回报?”

钟芳蓉蒙了,她没有想到她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填报了一个志愿,怎么会引起社会上这么大的言论和指责。

还有人说:“填报志愿可不是脑门一发热乱填的。”

其实钟芳蓉报北大考古专业并不是一时脑门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在高考的前几个月,她就想过学考古。

她为什么会热心于这么“冷门”的一个专业呢?因为她从小安静,不爱多说话,但是却喜欢看书。她家里没有太多的书可读,一到暑假她就去舅舅家,舅舅家表姐有很多历史书,包括《文成公主》、《花木兰》之类的,那是一个表面无声,却可以穿越时空分明听见金戈铁马和名士成林的世界,她因此爱不释手,所以每年暑假去舅舅家就是她最快乐的事。

还有一次,她在书中看到了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文物“素纱禅衣”,也看到了“T形帛画”。她因此惊叹早在2000多年前,老祖宗就有这样的工艺和作品。随着她看的这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越来越多,她就越感兴趣。于是她对那些从事考古工作的学家们充满了敬佩。

她曾在电视上看过关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事迹,她深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她说:“我敬佩樊先生的奉献、淡定、从容,敬佩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敦煌的保护与研究,扎根沙漠,矢志不移。”

在各种争议和指责下,钟芳蓉正陷入郁闷中时,她收到了一件令她欣喜的礼物,这件礼物正是她最崇拜的樊锦诗先生委托出版社寄给她的一本自己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和一封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82岁的樊锦诗和18岁的钟芳蓉,她们一老一少,关于爱好、奉献、理想、信仰,进行隔空对话,鸿雁传书,竟然成为了2020年在疫情的阴霾下,人们心头最美好的的抹亮色。钟芳容这只有幸跃过了龙门的“小鲤鱼”,终于展开了眉头,坚定了信心。

9月1日还没有到开学的日子,钟芳容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令她心驰神往的北大校园,未名湖畔……

钟芳蓉以一人之身在与一个时代对话:“难道一个人一生必须随大流,不为房子、车子、票子的世俗利益挣扎就是不对?考上北大,不选一个所谓的热门高回报专业,就是不对?没有体面的工作,没有丰厚的收入,就是浪费了青春,对不起父母家庭?”

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对于钟芳容来说,考古就是她的“诗与远方”。

钟芳容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志愿,到底是钟芳容的自私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混乱呢?

03

北大开学后,钟芳容激动不已地来到了教室,进入了更加系统地接考古专业课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不仅对自己最初的选择没有动摇,相反,她更觉得需要在这个领域深耕。

2020年11月,在钟芳蓉大一开学两个多月时,她有幸和一位考古专家在彼岸书店展开一场对话,而和她对话的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许宏。

在对话中,钟芳容向许宏教授提问道:“您从1999年到2019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主持遗址发掘,如何做到一干就是20年的?”

许宏教授回答说:“乐趣。对于考古,喜欢的就有了。”这句话还真是说到钟芳蓉的心坎里去了。

许宏教授来之前知道钟芳容曾因高分进入北大读考古备受社会关注,而她本人突然成了考古界的“团宠”,将这个小女孩捧这么高,她如果以后突然想改行,那就尴尬了。

所以还安慰道:“不要管舆论,无论怎样,义无反顾地跟着心的感觉走。”

后来许宏教授说:“当然,考古是很苦的。”

钟芳蓉却说:“我不怕苦,农村孩子苦惯了。”

许宏教授说:“考古也不赚钱。”

钟芳蓉回答:“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点理想主义,应该更加偏向自己的爱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场对话下来,令许宏教授意外的是,她没想到这个只有18岁的女孩子却是如此坚决。

时隔一年多,钟芳蓉也已进入了大二,她走出了耒阳,来到了北京,进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随着学习的深入,见识的增广,她有没有什么改变呢?

曾有采访记者问钟芳蓉:”你觉得这么久过去了,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改变呢?”

钟芳容说:“要说改变,可能是更宽容了。社会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好与坏来评判。”

这个变得包容的女孩,也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她的选择了,她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跟着心走。高唱着她青春的狂想曲,在考古这个领域去深耕。

其实有很多像钟芳蓉这样的例子,包括钟芳容崇拜的樊锦诗,还有飞天女英雄王亚平·····她们都是为了内心崇高的追求,甘于坚守理想,守得住寂寞的人。

在多少年轻人在和平富裕、科技发达的今天选择了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时,一个人能始终坚守兴趣爱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面对以后纷繁的生活环境,以及更多元的人生选择,钟芳蓉的内心不知会不会泛起波澜。但是我相信她是认真地爱着考古,而当她的这份爱好和民族、历史的需求,以及自己的未来紧密结合时,她也不会轻易受外界诱惑。

她从一开始默默地选择,到如今欢快地前行。19岁的她未来的人生,风光无限,她自会好好地挖掘,提前祝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