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成书的《水经》最早记载了隆中之名!_隆中_襄阳_水经

桑钦字君长,东汉洛阳人。是我国古代学者、地理学家。虽然桑钦名声不显,生卒年不详。但他尽终生之力踏遍全国考察水道情况,撰写了一部叫《水经》书。该书记下了137条主要河流的基本资料,共一万多字,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南北朝时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以《水经》为纲,为《水经》作注,撰写的《水经注》被誉为不朽的地理名著,《水经》反倒名声不显。但《水经》原文仍被收入《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正史,成为研究东汉三国时期地理历史的重要文献。

桑钦《水经•沔水篇》记载:“沔水又东,为漆滩; 又东,过山都县东北。沔水又东,径乐山北。沔水又东,径隆中;又东,过襄阳县北。”

这部普遍认为成书于东汉末、三国时期的《水经》明确记载了隆中、乐山两地的地名,明确记载了隆中、乐山在汉江南岸,在襄阳西。这就充分证明隆中之名起码在汉末就已经存在,与诸葛亮所处时代高度一致。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忠实记录诸葛亮躬耕史实时记载“先主见诸葛亮于隆中。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一个史书中常用的“号曰”,却被一些历史编造者污蔑成“隆中之名是习凿齿所号”“习凿齿之前并无隆中”的鬼话。

桑钦《水经•沔水篇》的记载不但粉碎了历史编造者的谎言,也证明了习凿齿所述隆中方位的正确。

展开全文

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南阳古隆中,至今有1800年的历史记载,称为古隆中,名副其实。

宛城卧龙岗那个伪装成躬耕地“筑居以像之”的“亦隆中”,也彻底坐实假货之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