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不如李清照,写词不输李清照,清代第一女词人,死于婆媳矛盾_李清照_婆婆_西青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里面的才女多少能看出几分李清照的影子。有意思的是,林黛玉写的诗被贾宝玉拿出去炫耀时,林黛玉急得骂了他几句:“你真胡闹,我们的笔墨不该传到外头去!”所以,由于种种规矩限制,古代才女很少有机会向世人展示才华,李清照是个例外。

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的才华我们非常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清照还受过牢狱之灾。赵明诚死后,孤苦伶仃的李清照再嫁,谁知那人是冲着李清照的藏书字画来的,婚后他拿不到财产便家暴李清照,李清照不堪忍受,向官府申请离婚,按照宋朝的律令,妻子状告丈夫,即使罪名成立,妻子也得坐几年牢。

幸好李清照有名气,没多久被营救了出来。但另一个女词人就没李清照这么幸运,同样是被夫家虐待,她的结局可悲苦多了。这名女子就是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的贺双卿,贺双卿名气可能不如李清照,但写起词来绝对不输李清照,可以看看她写的《惜黄花慢·孤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展开全文

贺双卿的诗词几乎都是悲伤哀苦基调,不像李清照一样还写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欢乐小儿女情态。原因很简单,李清照至少和赵明诚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但贺双卿出嫁后,一直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她的婆婆处处挑刺,家里每天都是愁云惨雾——

贺双卿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江苏薛埠丹阳里人,典型的农家女,家境贫困,身体孱弱。但小时候的贺双卿活泼好动,爱笑爱闹,她的舅舅镇上的学馆打工,小双卿没事就跑去找舅舅玩,一来二去,她对读书着了迷,站在学馆外面听先生讲了3年书后,才华猛涨。

但在封建礼教严格的古代,父母不会允许双卿一直调皮下去,10岁后,双卿就被关在家里做女红,她对读书的渴望并没有因此消除,所以她常常问舅舅借一些纸笔,写下自己的诗词文章。18岁那年,父亲离世的贺双卿被叔叔做主嫁给了隔壁村的一户农家,丈夫叫周大旺。

贺双卿的才华,在当时一文不值。周大旺除了埋头种田外什么也不会,他身强体壮,脾气暴躁,娶了贺双卿后,起初觉得这个妻子很特别,对她柔情蜜意,可贺双卿的婆婆十分泼辣蛮横,看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怒火中烧,便开始处处为难贺双卿,周大旺从小丧父,是母亲把他养大,因此他对母亲言听计从,久而久之也觉得贺双卿“不中用”了。

贺双卿身体不好,但每天都要被婆婆逼着干许多农活,稍微休息一下,婆婆和丈夫便是一顿痛打、责骂。有一次,贺双卿把家里内外扫干净,洗了一大盆衣服,喂完鸡和猪,正准备休息会儿,婆婆就骂了起来:“懒婆娘,还不去把外面的谷子给舂了再做饭!想等到太阳下山?”

贺双卿只好去舂米,周大旺回来看妻子扶着腰站在石臼边休息,以为她偷懒,便怒气冲冲将贺双卿推倒,那石臼正压在贺双卿腰上,痛得她死去活来;因此,做饭时贺双卿不小心把粥洒出来弄脏了灶台,婆婆听到动静,冲上来骂她浪费粮食,扯下她的耳环,撕裂了她的耳垂。

这些只是贺双卿受的苦冰山一角。在婆家的日子,贺双卿仍然坚持用炭棒、叶子写诗词,婆婆不懂那些,每次看到贺双卿写那些“没用的东西”,便一顿臭骂,出手就打。贺双卿在婆家的虐待下身体越来越坏,大约在雍正末年,她就香消玉殒,才华湮灭了。那么,究竟是谁记下了贺双卿的名字和诗词故事呢?

这个人叫史震林,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是贺双卿故乡有名的才子。他的写实笔记《西青散记》记载,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和友人段玉函在乡下碰到了一个绝美女子,打听后了解了贺双卿的身世才华,不禁同情万分,他们曾经想帮助贺双卿逃走,被贺双卿拒绝了。

贺双卿虽然有才,但依然深受封建礼教影响,和史震林等人诗词唱和时不敢越雷池一步。史震林出于惊艳惋惜,在贺双卿死后将她的经历、作品收录进《西青散记》,世人才晓得清代还有一个这样的女子。郁达夫就曾经写诗悲叹双卿的人生:“逸老梧冈大有情,一枝斑管泪纵横,西青散记闲来读,独替双卿抱不平!”至于贺双卿自己,是这样泣血悲吟的:“命如蝉翼愧轻绡,旧与邻娥一样娇。阿母见儿还认否?苦黄生面喜红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