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一首经典的咏雨诗,全诗无一个雨字,却句句写雨,淅沥沥下了千年。
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够很好的利用诗词来抒发出来,简短而又富有节奏的诗词老幼皆宜,深受后世之喜爱。
自古以来,文人多悲秋,而雨作为陪衬,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视野当中。雨好似装饰一般,总会随着季节带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给人的感觉就是悄无声息的惊喜之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种清新的感觉让人读起来便是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秋天的雨与春天的雨却大不相同,当雨水配上秋天这个萧瑟的季节,便衍生出了太多的忧伤之情。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词,其中的一句感人至深“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料想不管是谁读到这首词,必然会被其中忧伤苦闷的心情所感染。
李商隐的《微雨》,成为了咏雨的杰作
李商隐这首诗写于唐文宗时期,当时的李商隐参加进士考试,结果非常遗憾,李商隐这次失败了。恰巧遇到了下了一场雨,李商隐恰巧趁着此时借景抒情,作了这首《微雨》,全诗没有一个雨字,却将雨烘托出极致。
展开全文
微雨
唐代: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本诗的开头点题,“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诗人对于傍晚微雨刚刚落下之后的景色进行描写。诗人的本意是说,微雨下完,就感觉是林中的雾霭一样漂浮在半空中;随之而来的是伴随着夜幕的降临而带来的丝丝寒意。
这里的林霭指的是林中的雾气。微雨初下的时候,淅淅沥沥的打在林中,人远远望去,分不清到底是雨水还是雾霭,那种雾蒙蒙的感觉,让人感觉特别有情调。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诗人进一步描写微雨落久之后的情形,雨一直从下午下到了天黑,随着雨继续下,人虽然躲进了屋子里,但也并不能进一步阻挡寒意的侵来,仿佛连屋内的油灯都感觉到了阵阵的寒冷而变得闪烁不定。随后诗人笔锋一转,随着下月的深入,现在诗人在屋子中已经能够听得到雨水的声音了。
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随着夜越来越深,显得周围也越来越寂静。另一个原因,那便是这场微雨在越下越大。
诗人本来写的是一场微雨,但全文并不包含一个雨字,诗人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等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将这场微雨完美的刻画了出来。
这首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李商隐在自己进士初试失败后,恰逢下雨,有感而发所作。必然蕴含着足够浓郁的情感在其中。李商隐通过这首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深山看雨的图片,总体之中透露着丝丝的哀伤。
毕竟文择优而仕,李商隐借用天气的寒冷,越来越大的雨声,向人们透露出一直淡然又夹杂些许悲凉的情绪。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大雨带给人们的是强烈的震撼,而小雨带给我们才有着数不尽的伤感。当年伟人也写过一首词其中便用到了大雨,“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这和淅淅沥沥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相比较,大雨自带磅礴特效。
因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婉约伤感之时,写的都是小雨,读罢李清照写的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这种文字的衬托之下,想不幽怨都难。
后记
这虽然是一首写《微雨》的诗,李商隐通过其独特的写法,全诗无任何雨字的情况下,将雨表达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淅淅沥沥下了千年,依旧有人为他疯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