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字高考满分作文,阅卷组长写下2000字注释才看懂,谁写的?_作文_这篇_阅卷

高考的时候,语文要想得高分,作文是重中之重。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考生都会在作文上下大功夫。渐渐地,光是立意新颖已经不行了,一些考生又开始在语言方面寻求突破。希望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一些人也确实因此取得了成功。比如01年的时候,一个名叫蒋昕捷的考生就别出心裁地用文言文写了一篇作文《赤兔之死》,最终获得了满分。

8年后,一个名叫黄蛉的考生更进一步,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面对这样一篇作文,阅卷老师根本看不懂,后来紧急请古文字专家帮忙翻译成简体字才化解了尴尬。经过评审后,阅卷组认为这篇作文跑题严重,最后只得了6分。高考成绩下来后,黄蛉的总成绩只有428分,这个分数连三本都上不了。但后来川大看中了他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不仅破格将他录取,还专门安排了教授一对一对他进行教学。

如果不是这篇甲骨文作文,黄蛉的成绩根本上不了川大。一年后,一个江苏考生以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了高考作文,最终获得了满分。这名考生名叫王云飞,江苏如皋人,很小的时候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古诗词。读初中的时候,王云飞开始接触古典文学,由半白话入手,慢慢能读全古文的线装书。

展开全文

随着对文言文了解得越来越多,王云飞对古文字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在读书的同时,他开始尝试用文言文写作文,在理科生当中,这是十分难得的。10年高考的时候,王云飞很快就做完了语文试卷前面的基础题。当看到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后,他先是迅速确定了中心思想: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明21世纪环境遭破坏,幻想能回到农耕时代。

中心思想确定后,王云飞决定冒一把险,用古文来写这篇作文。由于古文基础相当扎实,这篇作文他写得行云流水,自己也很满意。然而阅卷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却犯难了,先不说意思理解不理解,光生字就有30多个不认识。我们摘录一段大家看看就懂了“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佌佌之豚,日食其羓,洎其成立,未识豜豭”。

“佌佌”、“豜豭”这两个词有几个朋友认识呢?反正我是不认识,这段话更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由于看不懂,阅卷老师没敢贸然评分,而是把这篇作文提交给了专家组。最后阅卷组组长亲自出面批改这篇作文,光注释就写了4页纸。翻译成白话后,这篇作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在遣词造句方面也没有任何毛病。

最后专家组一致给这篇作文打出了满分。一位专家甚至表示,这位考生的水平直接读古文献的硕士都没问题。王云飞也凭借这篇作文迅速走红,被网友戏称为“穿越人”。为了争取这名奇才,北大和东南大学都表示愿意对王云飞提前预录取,由于他学的是理科,最终他选择了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并表示自己的梦想是产业报国,所以才会选择东大。作文创新是好事,但一定要有相关的基础,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王云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