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之遇》:在痛苦中勇敢前行的女性肖像_女性_困境_海湾

女性的困境从来都是复杂多样的,生计困境、职场困境、婚姻困境……《海湾之遇》选女性创伤后的疗愈,女性如何挣脱心灵的枷锁和限制。

“我们不能回去!”

叶丽娅在海里打了个滚,回头对着岸边不断呼唤她的白发珠珠说道。她的哭声并没有被海浪淹没,而是那么的清晰,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回音……

以前觉得《海湾之遇》这部电影比较“静水流深”,当时却像是“见血堵喉”。

能听到和看到的是他们的爱和悲伤。

能听到和看到的是他们与命运的无声抗争。

魔灯(宁波)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海湾之遇》。和宁波财经学院一起,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登陆全国影院。本片讲述女性成长的困境,以四位不同年龄的女性为主角展开故事,呈现女性在不同社会角色中与孩子、恋人、父母的爱情与冲突。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各自代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身患癌症的舞者叶丽娅;岛上的家庭教师葛素素,他的儿子再也做不了母亲了。各有千辛万苦的过往,各有各的创伤,以不同面貌出现的女性在漫山岛相遇。

不知为何,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非常具有代入感,即使悲伤的过去并没有太多的形象化,也只存在于“我”或“他”或“她”的描述中。影片中,他们走着平凡的道路,过着平凡的生活,命运却给他们压上了难以承受的重担。他们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它。至于为什么没有类似经历的人能感知到,很可能是:他们的生活经历看似“极端”,但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却不是孤立的事例。那一帧一帧的,看似并没有流露出多少痛苦,却不断将痛苦注入人的灵魂深处,而这种缓慢的渗透,让痛苦持续的时间更长。这一切都来自——

把伤痕深埋在心里。

这也是不可逆转的伤疤。

生死离别,喜怒哀乐,将各自的生命绑在了一个不解的结上。包括后来出现在岛上的弃婴。

展开全文

弄清她们的命运,弄清她们个人的成长历程,仿佛展现了千千万万女性的人生,从初生到年老体弱,所面对的伤痛伤痕累累,卑微至极。《海湾之遇》从无数女性的故事中提取她们的经历,无非就是以她们曲折的人生为截面,刻画那些深陷痛苦的女性——

因先天性疾病被遗弃的女婴;因父亲再婚而无法融入新家庭的叛逆女孩;一个中年妇女,因意外失去孩子而不能再做母亲,难以忘记失去孩子的痛苦;身患癌症的职业舞者,无法面对丈夫和可爱女儿生死分离的迫在眉睫;30年前独自沉浸在世界里的老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往事……

就像剥了一层皮的“洋葱”,每一层都有一层“伤口”。女儿、妻子、母亲……不同形式的苦难影响着她们的生活,她们以不同的身份被束缚在自己的角色中,各自都是一座“牢笼”。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对生活和命运的种种迷茫却将他们凝聚成一个整体,因为所有人都在寻找同样的期待,都在寻找活下去的勇气,都在寻找爱与希望。

影片前期的基调始终是凄凉冰冷的。悬在海面上的漫山岛也恰如其分地衬托出每个人内心的挣扎、空虚、游离和孤独的生存状态。好在那些克制与包容的忧喜、克制与包容的思念、克制与包容的情感,都没有让《海湾之遇》太过煽情或催泪。近乎平淡的故事,就在一个场景里,让人有挫败感。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

“我们不能回去。”

那一刻我心里想:回不去了,哪里回不去了?这让我开始思考女性的命运。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女人回不去的地方总有很多。弃婴无家可归;她的离开使她没有一个完整的家。舞者叶丽娅无法回归事业和家庭,因为生命倒计时,她无法再跳舞,无法引导女儿成长;失去孩子的葛素素无法回到曾经幸福的婚姻生活,因为她非常想成为一名母亲却做不到;她分不清锦溪是不是和熙的珠珠,她有回不去的过去,有回不去的故乡……

“我们回不去了”,只是叶丽娅的口号?不,那是几个女人的叫声。

无论是剧情设定还是冲突设定,《海湾之遇》都不复杂,也不激烈。导演高建国选择不借助跌宕起伏的剧情刻意放大人间苦难,但影片依然给人一种久违的幽默感。心情是压抑和绝望的。在无处安身的彷徨中,就连观者都有一种走进迷雾森林的感觉,无力感,找不到生路。尽管他们都在微笑,尽管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努力,尽管他们沐浴着阳光和海风。庆幸的是,正是女性之间温柔细腻的关怀和友情,冲淡了悬在空气中的伤感,让即使困境就在眼前,伤痕无法愈合,我们依然怀揣着人性的柔情。平静的美——

在叶丽娅快要崩溃的时候,林一欣悄悄出现在她的身后,可以平息她的悲痛;叶丽娅力不从心时,是葛素素夫妇送她去医院,全程陪在她身边;脸上的伤虽然无法掩饰,但叶丽娅知道自己很快就起不来了,便带着珠珠找到了城隍庙,嘴里念叨着要回去。当林一欣表达他对他的新家庭的不满时。当时,叶丽娅用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她;珠珠活在过去的岁月里,无法解脱,但在关键时刻,她知道如何阻止疯狂冲向大海的叶丽娅……

他们理解彼此的痛苦,成为彼此相爱相惜的纽带,共同经历失去与收获,共同感受重逢与别离,最终与世界、命运与自己和解。

影片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众多呈现女性困境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总是离不开男性。女性群像在主流叙事中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摆脱情感背叛的阴霾,而是从家庭主妇向事业型独立女性的转变。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于从多重身份中重新发现自我。在这样的作品中,男人通常被“贬低”并附在他们身上,有道德和人性上的缺点。但是《海湾之遇》里的男性角色相比之下,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可爱”了。叶丽娅身患癌症,她的丈夫从未离开过她;林一欣的父亲不是一个不管女儿的人;葛素素的丈夫,在她为救学生失去骨肉后,回岛陪她,包容她的坏脾气;珠珠的记忆是混乱的,但她还记得丈夫的名字,可想而知,“他”在她无法逃避的思绪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女性的困境从来都是复杂多样的,生计困境、职场困境、婚姻困境……《海湾之遇》选女性创伤后的疗愈,女性如何挣脱心灵的枷锁和限制。生活可能是完整的,但没有完美的一刀切答案。他们“未完成”的人生,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找到重拾生活在“沼泽”中的勇气的路径。我们当然知道,伤疤不会消失,也不会是与过去说再见的一天,但面对伤疤的存在,从原地踏步到重新开始,才是一场艰难的胜利。

阴沉的气氛直到影片的结尾才完全明亮起来,展现了他们经历至暗时刻后的“重生”。从前期的压抑到后期的治愈,《海湾之遇》这次的心灵触动之旅,不仅是写女性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更要引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关注。特殊女性群体,提请注意所有女性命运的起伏。也表达了“直面困难,勇敢自救”的应有之义。影片中坚强、勇敢、美丽、善良的女性群像也完成了使命。主创们表示,《海湾之遇》的初衷之一就是致敬身边的女性,致敬所有不被打败、勇往直前的人。

幸好这次遇到了。

(中国妇女报作者端木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