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是什么关系?管仲,鲍叔牙,典故是什么_管仲_齐桓公_国君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个人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有个成语叫管鲍之交,就是用来形容朋友关系亲密的。管仲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鲍叔牙了,两个人还一起做过生意。因为鲍叔牙的家境比较好,所以他很照顾管仲。管仲后来虽然做了齐国的丞相,但他以前也做过很多丢脸的事,比如当兵时临阵脱逃等,但鲍叔牙从来都没有嫌弃过他。

鲍叔牙的这种不嫌弃,在管仲看来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管仲之所以会在打仗的时候逃跑,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亲等着奉养,鲍叔牙也知道这一点。管仲的父亲曾是齐国的大夫,但后来他的家道中落了。为了能得到一官半职,管仲多次去求见国君,都被赶了出来,但鲍叔牙从来不觉得他没用,只是时机还不到而已,有个这样的朋友确实挺幸福的。

鲍叔牙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两人后来追随的却不是同一个人。管仲追随的是齐国的二公子纠,鲍叔牙追随的是三公子小白。在齐国的第十三代国君去世之后,他的长子即位,这个人很残暴,后来引发了内乱。新国君被杀后,两个公子之间就开始了竞争,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国,管仲带人去拦截了他。

后来公子小白做了国君,公子纠被鲁国人杀死,管仲也被鲍叔牙带回了齐国。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特别恨管仲,但鲍叔牙却一再请求齐桓公让管仲做丞相。按照正常的人性来讲,鲍叔牙的做法真的是太大方了。他舍弃了齐桓公给他的位子,一心让朋友去施展才能,虽然是为了齐国好,但也能证明他对管仲的好,是个真贤者。

管仲,鲍叔牙,典故是什么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扩展资料

为了使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管仲在外交上协助齐桓公做了许多努力。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国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国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管仲让齐桓公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献计让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前654年,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

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使齐桓公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