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读史| 《显微镜下的大明》藏黄册的“南京后湖”就在玄武湖_玄武湖_大明_赋役

改编自马伯庸历史读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中的“丝绢案”,并且是马伯庸首次担任编剧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正式开播了。让观众看到了一副更加真实的大明王朝平民政治生态图景,也通过剧情的推进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经济、税赋、民生等诸多情况。而且剧中提及所谓“黄册”、“南京后湖”,就在南京玄武湖。

张若昀化身数学天才,发现惊天大秘密

提起马伯庸,他改编的网剧《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都成为了口碑爆款。导演潘安子联合马伯庸,对《显微镜下的大明》动手了。首部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播出效果虽不“狂飙”,但从置景美术、镜头设计来看,还是呈现出了极强的电影质感,极具水墨感的徽派建筑,带来返璞归真的视效美学。

从《庆余年》中的范闲,到《警察荣誉》中的李大为,再到帅家默这样的算呆子,张若昀选角色,感觉自成一派。剧中,张若昀饰演的天才学霸帅家默得以查阅全县的赋税记录,竟发现了金安府仁华县百年税赋漏洞,每年比其他7个兄弟县多缴纳3530两银子。

经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他几乎可以肯定,这笔钱本应由金安府下的八个县共同承担,却不知何时被人全部转移到了仁华县一个县的头上。这笔“人丁丝绢税”十年下来,就是35万3千两的巨款,给百姓们造成了极大负担。这么多年来,普通人既无帅家默的计算能力,又没有机会接触到赋税账册,才使得这样严重的财政漏洞成为了“房间里的大象”,被众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而帅家默的不断上告,更是引发了一场地方官员、豪强乡绅、平民百姓之间的激烈博弈。一波又一波的危险找上了帅家默,率先下手的,还是明明能因此获利的仁华县令方懋珍(侯岩松 饰)。甚至,就连为他的调查提供支持的金安府知府黄凝道(高亚麟 饰)和支持他把真相公之于众的好友丰宝玉(费启鸣 饰)、丰碧玉(戚薇 饰),目的都不单纯,各自怀着利用他的心思。放眼望去,帅家默的身边,可真是“全员恶人”。或许呆呆傻傻的帅家默,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从小,父亲就反复叮嘱他要牢牢记着3530这个数字,不久后他的双亲更蹊跷地丧生于火灾。

展开全文

玄武湖为何叫“后湖”?

冲着精良的制作,很多人追剧追得上头,但有也有不少人反馈:《大明》有些难懂,追不下去。其实,要看懂《大明》并不难,要搞懂一些关键词。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第四集、第七集中,均提及或出现 “黄册”以及“南京后湖”。而黄册不仅对明朝至关重要,还与南京玄武湖有着莫大关联。剧中,同阳知县邓知县说道,南京后湖有父子二人偷偷潜入后湖黄册库,试图改写自己籍贯的记录,结果被抓,判了绞刑。

南京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位于钟山脚下,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

玄武湖在六朝时就已经被辟为皇家园林,声名显赫起来,但是到北宋时,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还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直到元朝时,玄武湖方才重新出现,这就使得很多古代人文遗迹损失殆尽,尤为可惜。后来,明代定都南京,设为后湖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最后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明代南京玄武湖,是明王朝政府国家级档案黄册的存放地,时称“后湖黄册库”。经过两年多精心建设,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于2022年元旦正式开馆。该展馆位于玄武湖梁洲,展览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共计161幅展示版面,展示内容包括天下禁地、湖祭文化、黄册来演、册库经费、册库防卫、册库逸闻、黄册制度等,市民游客还可以看到黄册库砖、黄册复制件等珍贵的实物展品,以及“镇馆之宝”后湖界石。

揭秘“明代国家档案馆”

何为黄册?在明代,呈进到户部的册籍必须以优质黄纸或黄绢做封面,以备皇帝御览,故而称之为“黄册”。此外,自隋唐以后,黄色便成了御用色,所以进呈册采用黄色也更加符合封建皇权统治。

黄册是明王朝社会经济发展之下的产物,是其用来管理户口和征调赋役的一种依据。广大农民有田可耕,赋税徭役按产业厚薄、人丁多少有区别地征取,户等亦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负担比较平均,因此社会较为安定,生产有所发展,与元朝后期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农民负担极为沉重相比,有了相当的改善。《明史·食货志》称明初这段时间“百姓充实,府藏衍溢”,可以说,这是明朝近三百年中最为稳定和富足的一个阶段。

然而,到了明中后期,随着封建统治阶级政治腐朽,黄册制度也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和漏洞,《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的历史背景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明代的南京玄武湖,是大明王朝政府国家级档案黄册存放地,时称“后湖黄册库”,民间更形象地称之为“天下图籍府”。

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也是遗址保存得极为完好的档案库,明后湖黄册库收录了从1381年到1642年260多年间170多万本黄册,保存着大明王朝几乎全部的人口、土地和赋役档案,掌握着几乎每人的生老病死、每家每户的田亩买卖和赋役增减等动态信息。帅家默等人所去的架阁库,即相当于保管在地方的“黄册”档案馆。而黄知府等一众官员在衙门听取帅家默、丰宝玉的上告陈述,其多次提及查询的成化年间等税赋账本,属于黄册的地方版本——青册。

要懂剧,玄武湖所藏宝册了解下

剧中,在给村民丈田时,帅家默发现田亩和田契对不上,就想去查看鱼鳞图册,结果在查金安府账册时,意外发现了人丁丝绢税的疏漏。所谓鱼鳞图册,就是官府为征收赋税,把每一土地进行编号、绘制图形、确认产权,全部登记在册。因图上地块排布状如鱼鳞,所以得名。鱼鳞图册就是明代全国土地的总登记簿。在传统农业社会,国家的税收主要来自土地,鱼鳞图册作为征税的依据。

后湖黄册库除了收贮黄册,还收贮鱼鳞图册。明朝用赋役黄册来管理户口与赋役,用鱼鳞图册审察核实并管理田亩。黄册以户为主,于是“赋役之法定焉”,“税不可逋”;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于是“土田之讼质焉”,“业不可隐”,两种册籍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正可谓“鱼鳞册为经,黄册为纬”。明代田赋制度就建立在黄册和鱼鳞图册两个基石上,一方面能杜绝奸弊,大大减少了豪强富民隐漏人丁田产、逃避徭役税粮等现象,另一方面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基础。

在比较彻底的人口调查和土地丈量基础上,明朝根据各户人家的产业厚薄和人丁多少,划分出上、中、下三个赋役等级来,依此有差别地向人户征取赋税和编派徭役。洪武十八年(1385年),朝廷下令,全国各府、州、县衙门要以“民户上、中、下三等为赋役册,贮于厅事,凡遇徭役,发册验其轻重而税之,以革吏弊”。凭借人口和土地的“大数据”,有区别地计征徭税,加上实施“养民”“宽赋”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元末以来存在的严重的赋役混乱、负担不均问题,相对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对于明初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出现的“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的繁荣景象,具有促进作用。

明朝中叶以后,黄册和鱼鳞册逐渐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保管不善、官员舞弊,图册散佚损坏日益增多,后湖藏册已经和全国的实际人口田亩不相符合,也已无力承担管理户口与田地的职责。随着明朝灭亡,在短短几十年间,后湖百万本黄册遭受严重损毁。

今天的人口普查工作,在目的、技术上都与古代的人口普查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人口普查工作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每一位公民都将从高质量发展中受益。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昔日收贮明朝人口土地籍册的玄武湖,早已褪去了皇家禁地的神秘面纱,成为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千顷湖光涵塔影,十分山色拥亭台”,如诗如画的山水城林尽收眼底。人文厚重,绿树成荫,微风习习,四时皆景,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也使人感受到新时代的安宁与美好。要想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明代黄册库,可以前往南京玄武湖景区,参观一下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沉浸式体验大明壮观的人口、土地、税赋普查形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图源自南京玄武湖

校对 徐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