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飞来峰有什么历史传说吗?登飞来峰的意思_飞来峰_济公_飞来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飞来峰 飞来峰 济公 飞来

本文目录

  • 杭州的飞来峰有什么历史传说吗
  • 登飞来峰的意思
  • 登飞来峰翻译
  •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写作背景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杭州的飞来峰有什么历史传说吗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这里问的飞来峰,应该指的是杭州灵隐寺之前的飞来峰。

说到杭州的飞来峰,很多游人第一次来杭州的时候,往往会以为是一座比较高的山峰,然后看风景时,是需要往山头上攀登的。

事实上,飞来峰只是一座小丘陵,它孤零零地坐落在北高峰之下,跟周边的山脉显得格格不入,好似从别处飞过来一样。

在传说中,关于这座山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跟南宋高僧济公和尚有关系,在《济公传》当中,有一出“抢新娘”的剧目,说的是今天飞来峰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小村子。一天,济公屈指一算,算到有一座山峰要飞过来,将压埋掉这个村子。于是,他赶紧劝人们快跑。但村民笑他酒喝多了,在说胡话,根本不理他。济公紧急之下,发现一户人家在办喜事。他上前抢了新娘就跑。当大家都出村看热闹的时候,果然山峰压了过来。

逃过一劫的人们很感激济公,就听从他的话,一起在飞来峰山脚下,凿刻了五百罗汉像,让这座山峰不再飞到别处去祸害其他地方。

还有一种,说的是1600多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发现今天的飞来峰,很像是从印度飞来的灵鹫山,那是他当年修行的地方。别人不相信,他就很肯定地说:灵鹫山有一黑一白两只猿猴,当年跟它们已经非常熟悉。现在只要一呼啸,它们肯定就会出现。

说完他打了一个呼啸,果然山上跑出黑白两只猿猴,由此证实这座山峰,就是印度的灵鹫山。这个典故后来被人题写成“灵鹫飞来”四个大字,挂在了灵隐寺的第一重大殿---天王殿的正面门楣上。

生活似旅行,有缘即同行!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本号:【笔尖上的旅行】,一个致力于让文字带上趣味和态度的头条号!

登飞来峰的意思

1.《登飞来峰》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全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出处 为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

4,、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翻译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及注释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王安石在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写下古诗《登飞来峰》。这年夏天,他途径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在杭州写下这诗。这是他的第一首关于仕途宦海的作品。这时他还年轻,并且充满野心,用《登飞来峰》表达自己的宽阔的胸怀和热情。《登飞来峰》给人以哲理的深思,激起人们对登棱观感助无穷品味。

扩展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诗人争做一流,志向远大。无畏浮云遮望眼这句也透露出他自我满足,自大骄横的勇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