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线“李郭画派山水画,为何会在元朝早中期突然“爆红“?_绘画_元代_山水画

在中国历代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元代是一个文化交融性很强的朝代。在元代早中期,曾经默默无闻的李郭传派受到世人青睐,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也正因此,李郭传派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么该画派在元代早中期得以繁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朝代更替与画家表达政治诉求的需要

李郭传派即由画家李成、郭熙绘画风格发展而来的画派。蒙古人南下灭宋建立了元朝,政权更替之下为李郭传派山水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朝代的更替并非政权的变化那么简单,换皇帝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浅层次的,而隐藏在政权更替之下意识形态的变化才是最根本的变化。

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是最为稳定的,汉人和金人千百年来的文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蒙古人作为外来民族,虽然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但在这一点上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因此,蒙古人在灭掉宋和金之后并没有立刻对金人和汉人进行文化打压,而是在统治的早期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以减少被统治民族的反抗意志。

这种文化政策让当时的元大都成为了文化交融的中心,是元代的文化中心。宽松的文化政策对于绘画艺术领域的影响是极小的,因此中国的山水画基本上按照原有的习惯进行发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的新分支,而李郭传派山水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交汇点也获得了大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全文

李郭传派山水画本身就具备的内在要素也是其在元代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写意是元代绘画的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向,将作家的情感意识融入画中的作画方式迎合了画家表达政治诉求的需要,而李郭传派画作一开始便具有表达政治意识的特点。元代之前的画作大多以记实为主,但元代作画者以虚代实,重视笔中神韵,从而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这种流行的绘画趋势与李郭传派不谋而合。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诲,因而入仕为官,匡扶天下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中国古代的有名画家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他们渴望参政议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少有只会作画而不参政的文人。李郭传派山水画的开创者,在绘画之初就将自己的政治意识融入画作之中,这样的作画方式被后来者继承,再加上当时作画者写意的趋势,该画派才得以在元代大放异彩。

此外,李郭传派山水画多描绘政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清平景象,这和统治者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一致的,该画派画作中所反映的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之景,极大程度满足了当时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的美好愿景。

二、文人出仕的需求和统治者的有意引导

李郭传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政治景象和展现的审美趋向得到了统治者的有意引导,加上文人出仕的需求,李郭传派山水画得以在元代繁荣发展。蒙古统治者作为中原大地新的主人,在统治的早期,维护政权的稳定是当务之急。因此,消除汉人的抵抗意志成为了首要的政治任务。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策略,无疑是给予汉人足够的利益,这既包括政治上的,也包括经济和文化上的。和文化一样,元代初期亦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而在政治上,吸纳汉人加入元朝政治系统成为了元朝统治者的最佳策略,这样的政策满足了汉人知识分子的从政需求。

因此,他们的画作之中表现出对海清河晏之景象也不为怪了。李郭传派本来就具有表达政治意识的传统,因此被当时想要从政的文人墨客广为接纳。

实际上,在蒙古人统治中原这种新的政治环境之下,中原汉人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拒绝和抵抗蒙古人的统治,远离蒙古人新建立的政治系统;而是相互合作的态度,汉人加入新的政治系统之中,协助蒙古人进行国家治理,参政议政。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蒙古统治者亦存在这样的忧虑,他们对于汉人的忠诚度始终存在怀疑。于是,借助某种方式瓦解汉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也是蒙古人在统治初期的策略。

绘画作品作为最直观的意识形式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他们有意引导绘画中的审美倾向,借助这种肉眼可见的艺术形式来消弭汉人的抵抗情绪。于是,本身就蕴含着表达政治意识传统的李郭传派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以画入仕成为一种可能。据史料记载,从仁宗皇帝开始,朝廷对于画师的需求逐渐增多,招纳进入宫廷的画师数量急速上升。二十多年间,绘画艺术在官方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李郭传派一类的绘画风格得到官方的有意引导,精致典雅的绘画风格深受统治者的青睐,此类画家和画作不断增加,李郭传派山水画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李郭传派绘画多采用立轴的方式创作,成品的画作非常适合用来做屏风墙壁,这与蒙古和汉人贵族以画作为屏风的习惯相吻合。于是,李郭传派山水画和当时的上层贵族们形成了一种供求的关系。

三、著名画家赵孟頫的支持

赵孟頫“古意说”的提出让画家更加重视绘画技法的提升,加之他对山水画家李成、郭熙的支持,李郭传派山水画在元代获得大发展。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他对于李郭传派山水画的支持让该派获得了大发展,让该绘画流派在元代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他所提出的“古意说”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元代绘画的发展,为李郭传派山水画的繁荣增添一份坚实的基础。顾名思义,“古意说”主张复古,在绘画上将前人的技法和精神加以学习并将作为当下画家的根本之道,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明白绘画。

由于战乱的影响,元代初期很多画作在绘画技法上不够成熟。赵孟頫“古意说”的观点旨在是提醒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要重视对绘画技法这个练习和掌握,在绘画中重视绘画的法度,不能急躁求成。

赵孟頫本身就有着非常大的名气,在他的推崇下,“古意说”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很多画家开始重视对绘画技法的研究,画家的绘画质量和绘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李郭传派画家亦如此,这为该派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山水画方面,李郭传派画风的开创者李成、郭熙成为了他推崇的对象,他认为五代时期的绘画正好能够弥补元代画家普遍存在的“巧太过而神不足”的缺点。

除了在绘画上推崇李郭传派之外,本身就是朝廷大员的他对于李郭传派画家也多有提携。在赵孟頫的人际关系网中,李郭传派代表人物高克恭就与他存在多少少少的联系。很多李郭传派画家都受到了赵孟頫的青睐,可以说,赵孟頫对于李郭传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元代早期是蒙古人推行统治的困难时期,面对汉人的抵抗意志,蒙古人必寻找有效的方式消弭汉人的反抗,而李郭传派绘画传统正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加之文人入仕为官的需求,李郭传派山水画的在元代得到了巨大发展。

在官方的有意引导和当时赵孟頫的大力支持之下,李郭传派山水画在元代呈现出一派繁荣之景象。此外,李郭传派自身的绘画修养也是改派在元代得以发展的原因,在赵孟頫“古意说”的影响之下,画家在绘画技法上得到了提升,为元代绘画繁荣奠定了基础。

朝代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意识形态的更迭,李郭传派山水画的繁荣发展无不印证这一观点。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传承久远,已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李郭传派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元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透过画作领略改派画家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草堂雅集》

《石林燕语》

《在山堂谈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