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什么意思?有何讲究?_古人_俗语_有什么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韩非子·内储说上》

古人特别信奉宿命论,他们觉得任何事情都是有定数的。比如古人十分看重一个人的生死,无论是新生命的诞生还是生命的凋零,他们都十分尊重。在古人眼中,生与死都是大事,一个代表着生命的开端,一个代表着生命的结束。

古人觉得人的死亡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他们觉得子孙后代的发展离不开祖先的庇佑,于是出现了一句的俗语,叫做“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

在古代,人们去世之后选择的是土葬,他们认为土葬是对生命的尊重,认为入土为安符合自然界的循规律。因此人死了之后,需要君办葬礼,亲人都会参加,逝者会安躺在棺材中,然后埋入坟墓之中。如果在埋葬的时候,下起了雨,雨水打在棺材上面,后人十年之内都不会翻身,过着辛酸的生活。

展开全文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毕竟刮风下雨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样的自然规律人们很难的改变,而雨水打在棺材上面也只是巧合罢了。子孙后代的生活也不会受到这样的影响,毕竟生活是自己创造的,这样的俗语只是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曲解。

这句主要说的是,逝者在安葬之后,恰巧下起了雨,这个时候下雨对于安葬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于是古人见到这样的景象就感觉这是老天爷的庇佑,于是有了这种美好的期盼,觉得出现这样的兆头,意味着子孙后代会遇到贵人。也意味着生活会越来越好,其实这只是古人美好的期盼而已。

古人其实很喜欢把一些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他们崇尚宿命论,觉得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而且上天会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暗示,其实这些都只是古人的猜测,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如今这样的俗语也不适用。但是从这些俗语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一些想法,他们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时常自我安慰。

对于这些俗语,我们应该了解其中的意思,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好地传承古代文化。其次对于一些俗语,我们应该结合当前时代,毕竟有些俗语已经脱离了实际。无论任何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都有着期待,在生死问题上,古人崇尚宿命论,因此才会有这样的俗语。

我们常说的“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历史典故?

她出身卑微,入宫十年侍寝两次成一代贤后,为何最后却含冤而亡?

古人平时怎么说话?都是用文言文吗?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古人说“床头打架床尾和”,床尾有啥东西能缓解矛盾?有什么道理

古人说:“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么意思?真的有道理吗?

《韩非子·内储说上》、《民谚俗语集》、百科资料等

题/“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古人说得有道理吗?文/寻历史真相-宥乾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