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苦与乐,如何“离苦得乐”_安乐_生命_追求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如何  乐” 安乐 生命 追求

当人处于快乐和痛苦的体验之中的时候,有三个问题常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1个问题,佛学总是说无常与苦,难道没有安与乐吗?

第2个问题,人性总是避苦求乐的。总追求拔苦与乐、亦苦亦乐、避苦趋乐,为什么世人明明是为了追求快乐,去落入痛苦的陷阱而不可自拔?

第3个问题,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而避免掉落痛苦的陷阱?

第一个问题,佛学总是说无常与苦,难道没有安与乐吗?

一般刚接触佛学的人,看到经典中到处都是“无常、苦、空”,可能会误以为佛学只说苦,否认生命体验中的乐。

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我们虽然深入探讨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苦,更加深入的去拓展生命体验,如何超越生命存在根本的问题“苦”,苦是如何被一步步超越,达成乐的生命境界。

佛学承认世间人有欲乐,世人往往把追逐欲乐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和目标,而世人沉迷在欲乐之中却是苦的根源。

在洞悉生命存在问题“苦”的过程中,也逐渐超越了导致苦的因,那就是欲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验到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等全新的超越了苦的生命境界。

第二个问题,人性总是避苦求乐的。为什么世人明明是为了追求快乐,却落入痛苦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人性的本能反应就是避苦求乐的,这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常识,无须强求证明的。

但是当我们客观观察人类行为现象时,很容易会发现这样一个悖论:世人明明是为了追求快乐的,却落入痛苦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世人追求的快乐往往是欲乐——感官享受的快乐。

而欲乐是建立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之间产生的感受上的,这个太无常了。

一方面很容易产生感受疲劳,比如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就厌恶了;

另一方面,盲目追求欲乐,增长了你的贪欲心;

追求欲乐而不得,甚至得到的是苦受,就增长了你的瞋恚心;

而当你的感官未得到明显刺激,而感受不明了时,就容易增长你的痴心。

当贪瞋痴占据了你的心灵时,你越发忽视了生命的基本因果规律,而去盲目追求欲乐,从而导致落入痛苦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个问题,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从而避免掉落痛苦的陷阱?

这正是杂阿含第91经中世尊要教导我们的内容。

师尊洞悉了生命的实相,完全掌握了生命的因果规律,因此为我们教导了现世安乐法、后世安乐法以及究竟安乐法。

现世安乐法,就是为了这一生一世的幸福生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去实行。

后世安乐法,对生命有所深入思维,深信生命轮回的人们,不仅仅关注现世安乐,更关注生命品质的提升,至少不要堕落,因此师尊教导我们如何提升生命品质保证不堕落。

究竟安乐法,是针对少数已经具备生命觉悟条件的人而教导,让这些人获得究竟解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