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皇权、至高权力,不知令多少英雄豪杰沙场喋血、让几多枭雄权臣阴诡觊觎,但真正能杀出尸山血海、踩过白骨荒冢问鼎九五至尊的,寥寥无几。近年,有论文根据新披露的日文史料《宇都宫太郎日记》,指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和光绪仓皇出逃,大清帝国政局动荡之际,湖广总督张之洞一面公开表示拥护两宫,一面暗地有独立称帝的计划。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历史关键人物,生前是政治明星、国际国内瞩目,甚至集毁誉于一身,死后也一直被众说纷纭,虽盖棺而不能定论。
王图霸业谁不想?
一、庚子国变,"帝王梦"因何而来?
1900年,慈禧太后不顾光绪帝苦劝,毅然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随即一路从天津杀进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大清帝国一地鸡毛。乱象丛生的时局,也在考验着各路封疆大吏的政治态度。
身为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接到清廷带兵勤王的圣旨。看到下属拟制的电文说:"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张奋然掷烟枪而起:"这老寡妇(慈禧太后)要骇她一下!改为: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展开全文
张之洞
据相关论文的说法,此时张之洞已萌生独立称帝的念头,证据主要有:
1.私下联络。私下派长子张权带领部分湖广军官前去东京,与湖北留日学生监督钱恂一起活动,寻求日援。
2.征询试探。建立渠道,通过日本参谋本部军官宇都宫太郎,向日本政府征询对组织新政府及提供军事帮助的态度。
3.扩军练兵。寻求日本派军事专家前来湖北协助练兵,同时提出购买先进枪支弹药,加紧训练新式军队。
4.暗中观望。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等人联络会党和清军部分官兵组织自立军,准备在安徽、湖北、湖南几个省份起义,建立君主立宪的"新自立国",还通过日本劝说张之洞,计划拥戴他建立"东南自立之国"。张之洞一直未表态,而是对自立军活动采取虚与委蛇的模棱两可态度。
二、乱世迷局,帝王梦真相如何?
历史是由无数人、无数事件、无数片段互相叠加、影响而成的,后人研讨历史,也必须依靠大量的史料来互相印证,从而更加接近真相。偏听偏信、一家之言都可能有失偏颇。
借助当代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今天的我们能够更便捷地得到更多的史料。大量史料表明,在晚清时,尤其是19、20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日本政府、民间双重势力在华长期经营,对大清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广泛而深远。有许多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前后,日本势力相当深地介入了改革派的活动,日中修好一度成为两国邦交的主调。
日本教习是当时的风尚
在如此大背景下,日本政府,尤其是军方背景的参谋本部,特别重视张之洞、刘坤一等南方实力人物,并大力展开工作。作为东南门户、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其外交、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活动,自然免不了与日本的大量接触。
庚子事变之际,张之洞动用甲午以来逐步建立的多种与日联络的渠道,为东南互保、停战议和等交涉与日本政府积极沟通,派出长子张权游学日本、招聘日本军官、派员考察军事、求购军火物资,这些也成立构成其"帝王梦"之说的直接依据。
但这些依据,大都缺乏力度。下面逐项分析。
1.理由:私下联络。实际:提前派出、中途召回。
张之洞的长子张权当时作为新科进士,被张之洞派出留洋,主要还是为了历练世事、增长才干,以利其仕途发展。而且最初计划的考察对象,也不止日本一地,包括东西洋各国。更重要的是,张权虽是自费出国,但张之洞为谨慎起见,特别关照事先领取了南洋大臣公牍,而且提前向总署备案,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秘密外交的痕迹。
张权到日本后,一直住在大清国驻日公使馆内,同行的还有湖北省派出游历游学的武官、武备生及留学生20余人,此前短期回国的学生监督钱恂也一道随行。公使李盛铎对其行动始终掌握,背着朝廷秘密接触之说,缺少依据。
一行人于5月2日由武昌启程,5月中旬抵达日本。而此时义和团事变尚未发生,张之洞即便再怎么神机妙算,也不可能提前几个月预判到,清廷将被八国联军打的逃窜西北。
2.理由:征询试探。实际:所派非人、绝难联系。
在东亚同文会会长近卫笃麿日记里,对张权极为不满,愤言"如此愚物可令其早日归国矣!"其原因,竟是张权态度狂傲、任性妄为、不重礼节,反推一下,如果真的张之洞派他试探日本支持其"独立称帝"的态度,又怎会如此据狂呢?
3.理由:扩军练兵。实际:教习未到、军火禁运。
早在1898年,湖北省即已开始与日本参谋本部在军事改革方面的合作,除派出武备留学生、实地考察军事外,还包括引进日籍翻译、译介日本武备书,聘请技术人员,建设农业试验场、制革厂及改造旧枪炮厂等内容。张之洞曾聘任日本参谋本部中佐大原武庆为武备学堂教习,次年,又增聘工兵大尉平尾次郎、步兵大尉久米德太郎。但东洋人倨傲难驯,且多有不轨之举,张之洞在1900年6月初,即决定不再续聘日本军官为教习。
关于购买军火,自义和团初露峥嵘之时,张之洞即派人到地理近的上海联络外国洋行购买军火,但随着战事爆发,大沽开战后,列强实行对华武器禁售,原来联络的"泰来洋行"宗主国德国坚决拒绝出售。6月17日,张之洞被迫转向日本求购军火,计划购买无烟枪药六万镑,三生七、五生三、五生七炮药一万五千镑,枪弹五百万颗,上项各炮弹五万颗,但这些军火,直到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也没有买到。
4.理由:暗中观望。实际:早有警惕、提前镇压。
当八国联军开始入侵、慈禧向各国宣战时,唐才常以挽救时局、保种救国为名在上海召开"国会",选举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同时,他加紧购置军火,组织力量,自立军迅速发展。唐才常计划8月9日起义,以汉口为中心,其余几处同时响应。
对此,张之洞早有所闻,增招2000兵丁,加设江河巡逻,加强对自立军的防范。8月18日起,大批会党成员潜入武汉,准备23日起义。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张之洞赶在自立军起义之前于22日清晨突然行动,将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起义领袖20多人一网打尽,并在当晚就将这20多人斩杀!
三、东南半壁无主,"帝王梦"真能成功?
东南半壁无主,老帅岂有意乎?最早出自曾国藩。荡平太平天国后,坐拥湘军30万,权倾朝野、功盖天下,大清8大总督,5个是"曾派";15个巡抚,7个属于湘系。说曾坐拥大清东南半壁江山,毫不为过,但当属下王闿运和胡林翼、甚至死敌石达开和李秀成都劝他称帝时,他一概置之不理。
曾国藩
至尊皇权、至高权力,不知令多少英雄豪杰沙场喋血、让几多枭雄权臣思虑觊觎,但真正能杀出尸山血海、踩过白骨荒冢问鼎九五至尊的,寥寥无几。曾国藩之权势实力,比张之洞强了数倍,仍然拒绝称帝、激流勇退,对张之洞而言,即使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光绪亡命西北,如果想要称帝,胜算微乎其微。
1.清廷势力仍有一战之力
清廷虽遭八国联军暴击,京城失守,两宫出逃,但太后和皇帝仍在,仍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占据道义上的优势。满清编练的神机营、武卫中军小战即降,并未遭到致命打击;西北、东北诸省的驻军保持完整,具备一定实力。
神机营是清廷倚重的重要力量
2.汉族重臣互相掣肘
有清一朝,自削"三藩"到拆湘军再到贬袁世凯,朝廷对汉臣的猜忌、控制从未停歇,而利用汉臣之间矛盾互相制衡,也是其权术之一。也正为此,曾国藩和左宗棠同为当世人杰,纵然彼此欣赏、昔日有恩,但却不得不公开表现为互相鄙夷、甚至怒骂,以此来打消清廷的猜忌。
1900年,张之洞主政湖广固然实力不俗,但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封疆大吏,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江宁宴会图》,都是当时重臣
汉人搞窝里斗,个个都是高手。鲁迅先生说过:大家谁都没有,可以;但是你有我没有,那就绝对不行!
大家都做满人的奴才,没问题,两百年都是这样的;但你要做了主子,让我给你做奴才,做梦!
3.洋人列强虎狼环伺
当时,八国联军仍占据北京烧杀辱掠、耀武扬威、赖着不走,一旦大清帝国再生内乱,必然带给列强干涉的借口,到时不仅中华大地四分五裂、被洋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甚至亡国灭种都难以避免。
洋人习惯的伎俩,就是忽悠一些利令智昏的家伙割地独立、称王称帝,许以各种特权、军事支持,但真的迈出叛国那一步,洋朋友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你不过是个傀儡而已,连自己的命都掌握在人家手里,随时干掉,比如汪精卫。
列强环伺,等着瓜分中国
结语: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有关研究提出的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时,所谓张之洞"帝王梦",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动机,恐怕都只是凭空揣测,难有实据。
几千年封建帝制已走到尽头,西方世界大多已经历革命,将皇帝扫尽历史尘埃。在大清帝国内部,越来越多的子民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自由、民主的呼声此起彼伏,推翻帝制的民心已是暗潮涌动,无论张之洞还是其他人,独立称帝都是逆历史潮流而行,断无成功可能。无论是十余年后的袁世凯倒行逆施、自立称帝,还是辫子将军张勋拥戴溥仪复辟,都不过是过街老鼠,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尾声
1907年,张之洞患肝病,写了一首诗,既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也是他的绝笔:"诚感人心心乃归,君民末世自乖离。须知人感天方感,泪洒香山讽谕诗。"1908年8月21日晚,张之洞肝痛加剧,向老友陈宝琛叹曰:"国运尽矣!"转而对子孙说:"勿负国恩,勿堕家学,勿争家产,勿入下流。"并说:"我生平学术行十之四五,政术行之五六,心术则大中至正也。"未几,阖然长逝。
参考资料:
1.孔祥吉、【日】村田雄二郞《戊戌维新前后的康、梁、张之洞与日本》收入《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成都,巴蜀书社,2004。
2.《日本陆军政策:陆军大将宇都宮太郎日记》全3卷,东京,岩波书店,2007。
3.《致鹿滋轩》,见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