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德浩:平生读书只一“淘”|中原作家_南阳_读书_南阳市

作者:左德浩

来源:文学头条(企鹅号)

读书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爱好。相比于其它休闲娱乐项目,我对读书显然要长情得多。

这一生也涉足过其它的游戏、娱乐和文体项目,少则一时兴起,稍纵即逝;多则历经数载,终因身体、年龄限制或没有时间等原因分道扬镳。兜兜转转大半生之后,唯有读书不离不弃。

去年在市图书馆参加书香河南启动活动,会前就去流动书市淘书。今春新正初五,路遇仲景路边有许多旧书摊,似乎又回到几十年前,蹲下身子,细细搜索,仍旧淘书。

只不过,此时淘书,已不同于近三十年前在师范读书的岁月。那时年少,自己是个没有经济收入的农家子弟,没有钱买新书,能在学校门口、红庙路口、农校桥头,淘来几本便宜的旧书读,已属奢侈,甚至因为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而惴惴不安。

此时在路边淘书,则完全有“淘尽黄沙始到金”,在旧书中发现奇珍异宝的意味了。因为尽管书籍比报纸有更长的寿命周期,却也有自己的时代特征。现在一些文革前出版的书,或者前些年出版的地方图书,在新书市场已经几乎绝迹,买不到了。所以,只能寄望于到旧书摊上淘宝。

正月初五日,我在仲景路边旧书市场淘到的图书有《古城南阳》《南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共南阳地方史简编》《宛东曙光》《红军与南阳》《南阳市革命遗址统览》《南阳赋》等。还在市场上发现了《南阳县教育志》《南阳市教育志》《南阳地区志》等与南阳当地密切相关的图书。大约受南阳作家群体的影响,这些年,我已经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以及与其有关的文史资料了。这也算是我读书的一个方向。淘到这些书,对我来说也就是按图索骥罢了。

而且据我了解,由于岁月沉淀,一些旧书已经很难找,有的近乎文物了。加上物价上涨等原因,有些旧图书价格已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上涨。因为不是收藏家,也不是为了囤聚居奇,我没有过多考虑这些。能找到一些完整的旧书和资料来读,对阅读者也是一种幸运吧!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印刷业的发达,可选可读的书是越来越多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是,有些读书的人已经被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包围,占去了太多的读书时间。我却仍然对纸质读物保持着情有独钟的兴趣。

展开全文

小时候,偏僻的山村阻断了我与外界的联系,贫瘠、贫穷限制了我的视野和想象力。代表外界文明的书籍家里是一本也没有。读了小学,除了课本,能够接触到的是各年级同学们带到学校的连环画,偶然的一本《三国演义》《岳飞传》或战争画册,不系统、不完整,一圈人头凑在一起偶然瞟几眼,能够拿到手上自己翻一翻已属难能可贵。

读了初中,初一、初二的功课不太忙碌,可以在熟悉的老师办公室找一些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来读,也有外国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另外,街上的文化站有图书,租借起来也很便宜,就有机会接触写辛弃疾的《青兕英雄传》和《岳飞传》《水浒传》之类的书了。

师范学校的图书馆更加丰富,办了借书证,偶尔光顾,借书的人太多,只能在门口看目录匆忙借阅,里边是进不去的。阅览室倒是有报纸和杂志可以翻阅,只是快餐式的信息少了书的厚重和底蕴。

参加工作二十八年来,在工作的忙碌、生活中的嘈杂中,断断续续整理、借阅学校的图书,断断续续看书。很多时候难得有宁静读书的时刻,人静不下来,心沉不下来,总是被夹七夹八的事务和烦恼缠绕。坐在书斋里安静读书成为奢望。

当我真正开始摒弃外界的纷纷扰扰,定下自己的心,发现也并不是真的抽不出看书的时间。散碎的时间和大块的读书时间也还能找到。而且,越读书,越安静。

现在,逼仄的房间内,自己的书架已拥挤不堪,有些书无处安放。我还是会去逛书店,甚至路边的旧书摊儿。有些书,在时代中诞生;有些书,在时代中走远。人生走一遭,我希望,自己和它们有更多的缘分遇见。

平生读书只一“淘”。淘尽自己心灵的杂质和浮世喧嚣,淘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此生不觉寂寞,人生终有所得。

作者简介

左德浩,微信名饮茶洗心,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青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任职于南阳市第十一小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