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湖南饥荒采食树皮草根现场照每天上千人被饿死_树皮_饥民_湖南

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严重破坏,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中国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储备,衣物甚至房屋都严重缺乏。因此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百姓并没有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反而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

1945年-1946年原本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湖南,却因为战争和旱灾成为了当时全国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1945年,湖南衡阳、祁阳、东安等县遭遇了大旱,河流断绝,人们取水往往都要走十多公里。这场旱灾一次持续到了1946年的3年,并在1946年的4-7月让湖南这场因旱灾导致的饥荒更为严重。

展开全文

仅衡阳每天的死亡人数就达上千人,1945年9-11月,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死亡高达9万余人。祁阳更是高达97%的耕地受灾,饿死人数达到了3149人。到了1946年2-4月,衡阳饿死、病死9万人,因为饥饿身体患病20多万。在路边的河流和池塘中随处可见倒毙于野的饥民。

走投无路的饥民不得不依靠采食树皮野菜充饥。湖南各地食草根、泥土、树皮以维持生命的人就有数百万,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署长余籍传表示:“灾民相率掘食草根树皮,过着非人的生活。

在伍家桥一带2287户10927人种,卖儿卖女的有110户139人,饿死37户44人,出外逃荒乞讨的88户261人,卖掉耕牛求生的178户180头,卖掉农具的473户866件,,卖家具的695户2060件,卖田地的152户370亩,卖房屋的59户88间。在衡阳附近有一个村原有居民140人,在饥荒中饿死和逃亡的就达60人。

在饥饿的状态下,湖南饥民为了求生食用的树皮草根多达39种,当这些都吃完之后,“观音土”都成为了许多饥民的奢求。更有甚者,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还发生了偷食死尸的人间悲剧。

在当时湖南中部,西部,北部各县,到处都在发生着饿死人的惨剧。

1946年3月3日的《湖南日报》上这样写道“灾民在未死之前,仍然有着最后一股强烈的求生意志。因此掘食草根树皮,鬻子卖妻,甚至逼得铤而走险,抢米充饥的事,在今天已经是极普遍的现象。草根树皮有时尽,卖子卖女无人收,走险行劫的事,要受到法律制裁,生命力薄弱的,就只得坐以待毙,或自杀速死了。零陵太和、太保两乡,饿死的就有两三百人。衡阳一地,饥民举家投河自杀,2月份就发生了十余起,至于因抢米而被捉将官里去的,三县的牢狱里,无县无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