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民国十八年的陕西大饥荒_关中_饥荒_劫难

饥荒,对于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人们来说,都是一场生死灾难。民国十八年那场席卷北方八省的大饥荒,陕西受灾最为严重,但是陕西人很少提及那场惨绝人寰的劫难,那是他们最不愿提及的伤痛,饥荒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烙印在他们心头上永远的伤痛,拂之不去、抚摩不褪。

展开全文

东汉迁都洛阳后,白渠(郑国渠)一度废弃,直至十六国时,前秦以关中为根据地,苻坚方组织农工对白渠加整修。西魏定都关中后,也对白渠加以重修。到唐朝时,郑国渠已经完全废弃。白渠遂成为关中的主要灌溉河渠。唐高宗时期,白渠灌溉面积达一万多顷,成为关中农业命脉。唐中期之后,由于白渠上大量设立水车、水磨等水力机械,且泾河上游用水增加,导致白渠水量急剧减少,虽然几乎每二十年疏浚一次,灌溉面积还是减少至原有的五分之一。

今天,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基本上没有感受到饥荒的难捱。过往的噩梦、痛苦、劫难已在渐行渐远的岁月中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真切地希望过去的劫难不再重演,但我们绝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毫无节制地任意挥霍浪费粮食。节约粮食,从我们自身做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