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电影(电影《1942》怎么样)_电影_灾民_饥荒

本文目录

  • 电影《1942》怎么样
  • 你看过最好看的灾难片是哪一部有什么意义
  •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很少拍灾难片电影
  • 能推荐一部感人的电影吗,要那种看了感人到放声大哭的电影,越感人越好
  • 今天看了一部《1942》电影,让我好久心里难平,作为河南人卖女换粮大家怎么看这部电影
  • 国产电影哪一部电影能让人铭记于心

电影《1942》怎么样

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平淡但又暗藏汹涌,他总是让影片是不是闪现出黑色幽默感。前一个镜头逃荒人们吃着掺着树皮草根的窝窝头,后一个镜头就是政府官员剥着鸡蛋喝着牛奶,前一个镜头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传教士的驴,结果被溃兵一棍子轮死在热锅里,第二天花枝赖在没马的马车上喊着瞎鹿的名字说“你上哪去了,别人欺负你家孤儿寡母都不管”,下一个镜头就是国民党前线战死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合体的小军装在排练迎接美国访中人员的军乐,为首的举杆的小姑娘还有幸被蒋委员长邀请过年去他家发压岁钱。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

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根本不会为“民”办事,而“臣”在做什么,“君”也永远看不到。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这次,我要关一批,杀一批。”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也是如此。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首先,他们是人。”或者说,他们是中国人。

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奸商趁机贩卖人口。。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

历史的尘埃曾埋没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吹去浮尘将微尘拭去时,惨痛沉重的记忆似乎又浮现在眼前。影片讲述1942年冬在河南发生的关于吃的问题。天灾虫害后的河南,荒芜而苍白。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在黑色迷雾下,在此生活的人们压抑而不振。细腻的画面,灰色为基调的主旋律,将老百姓昏暗无力的贫乏困境突出展现。为粮而斗,为食而争,似乎成了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为糊口求生,东家和瞎鹿家被迫迁离家园,开始了逃荒的经历。近景的特写镜头加深了对每个人物个性的描述,突出了每个逃荒人物在饥荒艰难困境下的转变过程。饱受饥寒,面对空袭,日益消瘦的老百姓们,在天灾人祸面前,甘苦受尽,吃树皮,卖人口,只为那斗小米而糊口。种种的经历,家人朋友逐渐的倒下,令人们的斗志消沉,稀落的人们似乎为影片增加了含金量,而顽强能走到最后的人只为传承逝去人们的遗愿,那种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痛。逃荒时在竹篮中端坐的女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娃本应双眸明亮,但逃荒中却暗淡无光,那种沧桑和凄凉,也许预示了逃荒的无奈和悲惨。

你看过最好看的灾难片是哪一部有什么意义

你好,作为专注于影视解说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最近正好分享了一部很好的灾难片《血疫》的解说,收到很好的评价,影片总共6集,我的解说在30分钟内,将故事情节原汁原味的呈现出来,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去我的主页看一下(这里不让发链接)。

《血疫》的故事是根据两起埃博拉真实事件改编的。第一起是发生在1976年的,人类首次遭遇埃博拉事件,第二起则是发生在1989年的,美国遭遇埃博拉事件。

虽然本剧里只展现了两起,但现实中,埃博拉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已经爆发了近30次。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是史上最残酷的一次,共造成了西方多国共计11325人死亡。另一起灾难离我们更近。就在2019年的4月份,埃博拉病毒在刚果金再次爆发,并且直到今天这场浩劫依然没有结束。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目前有超过2500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近1700人死亡。而且数据依然在增长中。这不是已经过去的灾难,而是当下正在上演的人间惨案。据数字统计,在埃博拉近30次的爆发过程中,已经造成了几万人死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但埃博拉最恐怖的地方,甚至都不是它导致的死亡人数,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它下一次爆发的程度,和它神出鬼没的行踪。在1976年,埃博拉第一次肆虐刚果金和苏丹后,它突然神秘的消失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全世界几乎都找不到它的踪影。但是,在1979年,它又在苏丹卷土重来,再次造成了大量的无辜民众丧命。而更加诡异的是,在这一次爆发过后,它又突然销声匿迹了15年。可在15年之后,它又如幽灵般在刚果金再次死灰复燃,再一次造成了无数人死亡。

对于埃博拉,人类虽然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人类永远在路上。时至今日,埃博拉依然还是一个医学尚未解决的难题,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全片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总有英雄在替我们长途跋涉,默默攀登。人类最美的样子,就是不放弃希望的模样,致敬英雄。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很少拍灾难片电影

中国人为什么很少拍灾难片电影?因为1840年以来,我们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是灾难性不断的国家,苦难深重,光天灾人祸几乎年年都有,为了不勾起大家对苦难深重的回忆录,大家均不愿意去勾起历史性回忆。

灾难性题材,因电脑特效合成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很大,能真实逼真的反应出来很少,无法避免拍摄影片的效果显著。

影响力震撼人心的影片,需要准备的时间长,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非常巨大,一般的电影公司,根本就无法筹集资金,无法聘请技术含量高的特效公司加盟。

影片费用大部分都用在演员聘请费用上去了,制作上的费用几乎占比很少,无法避免拍出来的效果粗糙,无法避免尴尬的回收成本,所以一般都不拍摄。

能推荐一部感人的电影吗,要那种看了感人到放声大哭的电影,越感人越好

推荐题主看一部2003年出品的老片《暖春》。虽然是一部小成本(两百万元投资)的影片,但是不得不说是一部催泪瓦斯般的片子。现在很少看到这种苦情影片了,如果你某刻突然想哭,但是哭不出来了,建议你看看此剧,你一定会“泪如泉涌”的。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我百无聊赖,平时爱看的战争片、动作片都看完了,没啥好电影看了。无意间,翻到了这部剧,之前听舍友说过这部片,说是非常感人。我平时不太喜欢看这种太教化人的片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倒要看看到底有多感人。

总体来说,剧情也是非常简单。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 有个小女孩叫小花,她是一个孤儿,亲人都死了。被村里人收养,受不了村人的虐待,逃了出来。年事已高的宝柱爹,他费力的背起这个小女孩回家了。宝柱觉得没了面子,他认为他爹是因为不满媳妇香草没有生育子女。宝柱的爹疼惜这个女孩,便不管儿子媳妇的不满收留了她。小花的乖巧懂事令爷爷倍感安慰,可是香草却非常眼红,竟然安排骗走小花。小花一直想有个妈妈,她非但没有怨恨叔叔跟婶娘对她的伤害,一次一次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宝柱跟香草。小花听到婶子跟叔叔无意中说到吃了一万只蚂蚱就可以生小孩,小花利用放学时间瞒着爷爷翻山越领的找了一万只蚂蚱。后来,婶子终于被感动了。。。

前一个小时我以为可以抵得住催泪瓦斯的攻击,觉得也没啥。但是,最后我的防线还是崩溃了,居然满眼都是泪水,哭的稀里哗啦像个女人似的。几个无良的室友居然还围观、拍照。其实,也没啥,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

据说,适当的流泪就可以很好的促进皮肤的毒素排除。同时,泪水还可以润滑我们的眼球,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没看过这部片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

今天看了一部《1942》电影,让我好久心里难平,作为河南人卖女换粮大家怎么看这部电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部以虚构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真实历史关系不大。

早在刘震云创作小说时,他的一些恶意的历史常识错误,已经被军史方面的专家甚至普通网友批评烂了。

但有用吗?

作为黑国军和国民政府的小说,仍然堂而皇之的拍成电影。

这里说明几个要点:

第一,河南大饥荒绝非国统区出现,而是三家控制区普遍出现

电影中,只有国统区的人民被饥荒折磨的抛弃妻女。

实际上,饥荒不可能选择阵营。

在日军和八路军控制区,仍然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

具体不方便多说,但日军和八路军控制区都出现大量饥民,饿死的不再少数。

八路军报告说“灾民生活吃糠稻子棉籽都算又爆发....尽想死的办法,全家睡到炕上不起,等饿死在炕上,自己烧死,有人挖坑等着死....”

第二,日军从没有在刘震云老家延津放过粮食,救济过灾民

事实上,刘震云老家在抗战初期就被日军占领,随后始终是日占区。

日军发现出现饥荒以后,就让老百姓单纯的饿死,或者让灾民逃往到国军控制区。

没有日军大规模放粮赈灾的记录,刘震云是在胡说。

第三,国民政府救灾还是比较积极的

开始确实没有估计到灾难的规模如此之大,因为河南本来属于灾难多发区,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灾荒。

没想到,1942年饥荒经验如此严重。

电影中,国军横征暴敛,把老百姓当做猪狗。是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不顾一切,向中央慷慨陈词,才挽救了灾民。

实际上,恰恰相反,真正拯救灾民的是第一战区战区司令蒋鼎文。

他在1942年秋西安军事会议上,对蒋介石再次面陈河南灾情严峻。蒋介石随后决定在1942年征收军粮由500万石陡减至250万石,并且开始运输救命粮食和专款赈灾。

相反,李培基对于河南饥荒估计不足,开始没有及时将灾情上报,才是造成饥荒初期严重后果的关键人物。

仅仅1942年,各种救灾款就有2亿元,占国民政府当年财政支出的3.8%。仅仅从陕皖鄂购进的平粜粮就高达,2405万斤,全部拨交于河南,配销各县。

可以说,国民政府也是用尽力量了。

毕竟当时还在打仗,连军队的口粮都无法保证,官兵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打仗。

这种情况下,放弃军事第一,优先将钱用于赈灾,也是不顾一切了。

第四,河南驻军尽力救援了灾民

电影中,国军士兵基本比日本鬼子还狠,堪称无恶不作,逼得灾民走上绝路。

实际上,早在蒋介石下令赈灾之前,汤恩伯在豫中的部队已经开始主动放粮赈灾,从自己紧巴巴的军粮中省出来救命。

稍后,河南省各部队,团体都在搞“一把米”运动,每人每日节约一小匙米,救济灾民,驻扎河南军队则“节食救灾”,三月为期,从当年12月开始节食,部队共省出300万斤小麦用于赈灾。

第五,饥荒的背景是战争

其实,当时即便没有饥荒,河南这个地方也是会陷入饥荒中。

因为饥荒就是抗战的普遍现象,包括军队也是如此。

1941年,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才22岁,是1名稍微排长。他没有布鞋可穿,没有袜子,只能光脚穿草鞋,吃的是如石块一样的玉米,和水吞下去,只能吃个半饱。因为剧烈的通货膨胀,军政部的军服款项常常无法买齐全师所需的衣服,所以黄仁宇所在第14师的师长,不得不让军需官偷渡去越南,买来白布染色制成军服。而据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说,军中一套棉军服要分给三个人穿。

第六,报道的白修德等人有明显政治意图

白修德的美国老板曾经说过:我解雇白修德只有一个原因,他是共产党。

这方面很敏感,也不多说,大家自己领悟。

白修德是是看到新闻界报道,如《大公报》在1942年9月和12月的河南灾荒报道,才在1943年2月奔赴灾区进行报道的。

然而,他的报道和普通报道有很大不同,对国民政府严厉攻击。

我们现在知道,他有很多照片是摆拍,也就是捏造的。

比如这张啃树皮的照片。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就算吃树皮不能直接抱着树啃,起码也要把树皮从树上剥离下来。

更重要的是,当时全河南省并没有一个城市的行道树有镂空护栏的,这应该是在较为发达的上海,是白修德雇用中国人进行拍摄的。

萨沙还能说什么呢?

我什么也说不出,出门陪女儿看动画电影去了,不生这个闲气。

国产电影哪一部电影能让人铭记于心

国产电影范围很广,哪一部电影能让人铭记于心呢?我个人认为《唐山大地震》这部灾难电影让我感受很深,也铭记于心。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介绍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张国强和陈瑾等联袂出演。

影片讲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通过电影《唐山大地震》给我们的启发

通过电影《唐山大地正》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认识到了天灾人祸给我带来的影响。面对天灾人们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是如此的无助。在天灾面前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是世界上最不能忍受的。

在面对天灾人祸面前我们不能放弃,不能抛弃任何一个有生命迹象的希望,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都是一个国家兄弟姐妹,呼吁大家”抗争救灾,众志成城“

08年“汶川大地震”让我珍惜生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伤亡惨重,身在四川成都的我感同身受。地震来临时我正在网吧上网。一瞬间商铺的卷帘门摇晃很大。对于没有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一声“快跑,地震了”,大家四处逃窜。我很清醒的记得大步跑向街面,蹲下看向地面,地表面波动很大,就像大风吹来的湖面。抬头一看,电杆好像在跳舞东倒西歪。一下我脑海里出现了危险信号,仿佛生命就要终止于此。

在持续2分钟的摇晃后终于停止了,成都街面上全是人。有的还在睡午觉,各式各样,有的裹这浴巾,有的没穿上衣,甚至有的裸体。面对死亡,面对天灾人祸大家都顾不上那些了。那几天连续余震几百次,但成都这边都没有人员伤亡。人们都是在公园或者空旷的地方休息,睡觉,不敢进入自己的家里。

听我的朋友说都江堰也很严重,地面到处是死人尸体,那个场面不堪入目。国家做了一个专题“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每次看到这个专题我的眼泪都会不由自主的留下来。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珍惜生命,珍惜家人,珍惜自我。我们不能控制灾难的到来,但我们要有不卑不亢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要做到“国家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唐山大地震》这不电影让很多人认识到天灾人祸的无情,天灾人祸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但还是我上面说到的“灾难无情,人有情”,国家及群众的帮助给予了我们信心,面对灾难面前绝不退缩。希望多一点这样电影也呼吁大家:珍惜生命,珍惜家人,珍惜自己。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