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者近乎勇”出自何处?知耻近乎勇的意思_勾践_近乎_知耻

“知耻者近乎勇”出自何处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 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入吴宫,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勾践含羞忍辱,终于获释回国。他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 其实,那个吴王夫差也不是简单人物。当年勾践与吴王阖闾作战,大败阖闾,阖闾因此气病而死。夫差继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你忘了越国之仇了吗?夫差则涕泣说,不敢忘!这才有后来的勾践成为他的奴隶。这是比勾践还早的知耻而后勇!但此人胜利后便沉溺于酒色,又以霸主自居,东征西讨,结怨于诸侯。加上杀贤臣,亲小人,终于灭国亡身。用颜真卿《争座位》里的话来说,就是“可不儆惧乎”!

知耻近乎勇的意思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 正所谓人孰能无过,做错事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敢勇于承认错误,不敢为自己所犯的错承担责任。有的人犯了错并不是想着怎样去弥补,希望能够亡羊补牢,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反而是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在我看来此种人是十足的懦夫。 就像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样,人可以自由选择,但前提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具体什么意思

语出《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白话解: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厉,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