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典故?关于“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是什么_勾践_吴王_吴国

卧薪尝胆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关于“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邻国,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没听伍子胥的告诫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一次夫差求和不成,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羞愧自杀了。

读音:【wòxīnchángdǎn】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出处:宋代,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近义词:

  1.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2. 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3. 坐薪尝胆: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4.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5. 发愤图强:意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或进步。

例句:

  1. 他卧薪尝胆,图谋报复。

  2.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3. 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