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比他更优秀的将领都死了,所以斯大林才选择了他?_洛夫_朱可夫_斯大林

(大清洗运动中,苏联群众举手表决处决政治犯) 1939年6月1日,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上将正在为演习做讲评。突然莫斯科打来电话,电话中命令他立即动身,第二天向“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元帅报到。 电话没有说明此行的内容,这让朱可夫的心凉了半截。 “大清洗”运动覆盖苏联全军,白俄罗斯军区也不能幸免。朱可夫的上级同僚隔三岔五就接到这种莫名其妙的通知,然后就在“报到”过程中一去不复返,其中就包括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鲍列维奇。久而久之,“报到”近乎成为死刑判决书的代名词。 再怕也不能不去,一路上朱可夫都胆战心惊,不知道自己的脑袋还能在脖子上呆多久。 1939年6月2日,朱可夫走进了伏罗希洛夫的接待室。 伏罗希洛夫首先询问了朱可夫的健康状况,然后就说到了已经结束的第一次诺门罕之战。据伏罗希洛夫透露,斯大林对苏军在第一次诺门罕战役中的表现并不满意。因为在刚刚结束的这场冲突中,苏军虽占有火力上的优势,但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战绩,以致于指挥所被端、空军落败,后面的仗也打得一点都不轻松。

苏军高层预计诺门罕还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日军将会卷土重来,伏罗希洛夫指着地图说:“一场严重的军事冒险正在酝酿。无论如何,事情不会就此结束……” 说到这里,他问朱可夫:“你能立即动身飞到那里,并在必要时接管部队的指挥吗?” 朱可夫马上领悟过来,斯大林不是要砍他脑袋,而是要授予指挥刀。 虽然伏罗希洛夫用的是问句,但实际上就是下达命令,听到这句话的人没有任何其它选择。松了口气的朱可夫当即回答:“我已准备好马上起飞!” 应该说,如果不是“大清洗”,朱可夫还不一定能得到如此重用。 第一代红军领导层中名将太多了,完全可以用灿若繁星来形容,不说加伦,即便是朱可夫曾经的顶头上司乌鲍列维奇,也十分了得,此人被称誉为二战前苏联最优秀的军区司令员。显然,从资历到实战经验,无论他们中的谁,都比朱可夫更有资格担任前线总指挥。 正因为这些更有资格的人都挂了,朱可夫才会成为斯大林的最佳人选。 朱可夫出身骑兵,是布琼尼元帅的得力助手和下属。到“大清洗”结束,五大元帅杀了三个,留了两个,留下的这两个,一为伏罗希洛夫,一为布琼尼,二位同属于苏联国内战争时第一骑兵军的将领,而第一骑兵军称得上是斯大林的嫡系武装。 顺着布琼尼这条线,朱可夫在政治上首先达到了“及格线”,这也是朱可夫能够保住项上人头的重要前提之一。 除此之外,就得有点真本事。朱可夫从骑兵排长做到骑兵军长,有着指挥机动作战的丰富经验,同时指挥军区演习的经历,又使他初步具备了调度大兵团的那种宏阔眼光。 还有一点也可能是斯大林予以考虑的因素。那就是抗战爆发后,朱可夫曾作为军事顾问援华,尽管他当时只是在技术问题上为中国军队提供咨询,并未参与具体作战计划的制定,但多少积累了一些对日军的认识和作战经验,如今在诺门罕战场上正用得上。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