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切夫斯基(如何评价图哈切夫斯基)_苏联_夫斯基_斯大林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图哈切夫斯基
  • 图哈切夫斯基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人物生平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人物评价
  • “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为何会在“大清洗”中被杀
  • 斯大林中了希特勒的反间计最终是如何处理图哈切夫斯基的
  • 图哈切夫斯基是何等人也,在历史上做过哪些事情
  • 为什么苏联一代名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一夜之间被处决

如何评价图哈切夫斯基

图哈切夫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军事天才,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为人正直,受到了很多人的褒奖。对于他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他对外战役、军队成就和发生在他身上的冤假错案三个方面去看。

一、战功赫赫的图哈切夫斯基

图哈切夫斯基在一战及苏联国内的革命战争有着十分精彩的表现,他被人们所记住的是他在军队建设方面的独特成就。在军队上,他提出了大纵深战略。对苏联军队的作战布局及作战时的据点安排都有其独特的想法,并在战场上一一实现了。他在苏联红军军队建设上,一直担任着上校这一职务。并且同时创办了苏联军事学校,提出了大量的军事理论。他的领导能力是十分突出的,这一点可以从苏联红军与白会军的猛烈作战过程中体现出来,由他所提出的大纵深战略一直被沿用至今天。

二、军队建设

图哈切夫斯基在军队建设领域是佼佼者,他早年加入苏联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光荣上场作战,一路带领苏联军对取的了胜利。回国后,在苏联的国内革命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他清楚地认识到苏联的军事力量后,他开始积极地创办军事学校,致力于强化军事院校的发展。苏联将领朱可夫对其称赞认为他是苏联军事领域杰出的思想博学天才,正是他的军事思想一次次帮助苏联军队取的最后的胜利。  

三、冤假错案

发生在图哈切夫斯基身上最为让人扼腕的一件事情就是政治迫害行动。在当时的整个案发过程中,斯大林疯狂的怼图哈切夫斯基进行了政治迫害。在苏联的大清洗活动中,斯大林认为图哈切夫斯基早年在政坛中的声望极高,以至于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其次,图哈切夫斯基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所谓兵权在手,德国对于他的忌惮心理一直没有放下,并一直对外造谣生事。最终迫使斯大林将图哈切夫斯基逮捕杀害。这次的事件足以震惊全球,直至二战之后才被得到平反。

图哈切夫斯基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红军最著名的统帅之一,曾转战南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红色拿破仑”。从1921年起,他出任军事学院院长、总参谋长等要职。1935年,被首批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1936年,战争阴云笼罩着欧洲,希特勒正在考虑首先进攻的目标——是苏联还是英法。是年底,前沙俄将军史科布林在巴黎向德国情报机构的代表递交了两份情报。第一份是:红军统帅部正在策划反对斯大林的阴谋,首要人物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第二份是:图氏和他的亲信正在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将领进行接触。

这一消息很快就到了海德里希那里。这位冷酷无情、精于谋算又擅长搞政治阴谋的老手,立即嗅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尽管他对此情报的可靠性深感怀疑,但还是决定要试一下。不管成功与否,对纳粹德国都有益无害。他也确信元首会同意他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来自巴黎的情报”落到斯大林的手中,这等于就是将苏联最有才干的军事领导人和他的下属交到苏联侦察机构手中,借刀杀人。如果得逞,势必因此而削弱构成威胁德军的日见强大的苏军的实力,甚至这种打击的后果能使其一蹶不振,若干年后也难以恢复元气。

海德里希深知,仅凭这样一份不确凿的情报,难以使苏方相信并上钩。必须设法伪造大量证据,诸如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与德国高级军官的秘密通信以及要求帮助等等。自然,要伪造这些文件,就得在笔迹、语气等方面都十分逼真。这对于善于编造、做假的海德里希来说,无异家常便饭。同时凑巧的是,20年代苏联与德国曾经有过一些经济和军事合作,作为红军主要领导人的图氏与德国一些高级将领有过书信来往,这些原件和有关重要材料都存放在德国最高司令部的档案室里,这就为制造阴谋提供了便利。海德里希决定充分利用这些文件。为了保密起见,同时防止别人插手,他命令手下的特工人员潜入参谋本部的秘密档案室,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有关图氏的档案偷出。在这份档案中,保存着德国国防军一个代号“R”特别处的文件。这个组织存在于1923至1933年间,公开名称为“商业企业家活动促进协会”,它曾与苏联人打过交道。

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为取得恢复和喘息的时间,曾和德国签约结盟。这个同盟始于经济领域,以后则逐步发展到军事领域,因而其中有德国军官同图哈切夫斯基谈话的汜录就不足为怪了。1925—1928年间,图氏曾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同德军统帅部的代表和德军驻苏武官处代表的会晤、交谈完全是份内之事,自然是代表官方所为,丝毫与私人无关,况且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希特勒掌权之前。然而不幸的是,它却被恶魔肆意滥用,成为图哈切夫斯基招致杀身之祸的“有力罪证”。

从1937年4月起,伪造工作在盖世太保柏林总部的一个地下室里秘密进行。为此目的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技术用具一应俱全的实验室。参加人员都经过严格挑选,并有专门的警卫把守。海德里希下令篡改那份档案,在谈话记录和来往信件中增添一些词句,加上新的信件并改变语气。经过特工专家精心编造、模仿和加工,一份无懈可击的、内容丰富的档案很快就搞出来了。所有内容的笔迹、语气乃至签名都难辨真伪,这份档案完全能够令人信服地将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将领以叛国罪送交军事法庭。几天后,案卷送到希特勒手中。他看后大为赞赏,指示设法迅速把这些材料抛出去。

海德里希阴谋计划的第一步业已完成,他开始着手第二步。伪造文件并使其达到乱真的程度,对于任何一个间谍机关的专家们来说都能做到。但是,将伪造的文件送到该送的地方,且又不引起怀疑,这才是真正的难题。特别是要将它送到斯大林手中,就更不容易了。然而,海德里希却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936年间,德国外交部时常通过捷克斯洛伐克驻柏林公使马斯特内,了解在未来德法交战的情况下,捷克斯洛伐克将持什么立场。海德里希便利用这个情况,指示人有意无意地向这位公使透露一点有关消息。马斯特内得知消息后,随即向布拉格发出一封密码电报。电文提到,以前同他接触的一名德国外交官,突然对他所谈的题目失去兴趣。这使他极为吃惊,因为以前德国人非常关心这方面的问题。从这位外交官的言谈和暗示中,他意识到,德国人正在同苏军中一个反斯大林集团进行接触。柏林显然是在等待莫斯科政府的更迭,故而这时对捷克斯洛伐克持何种态度就无关紧要了。而如发生这种变化,将使欧洲力量的格局朝着有利于纳粹德国的方向发展,这是相当危险的。

这一电文很快就到了捷克总统贝奈斯那里,他感到有立即通知苏联的必要。因为捷克斯洛伐克正面临着德国夺取其领土苏台德区的问题。贝奈斯期望在捷德这场斗争中,苏联能站在他一边。于是贝奈斯马上召见苏联驻布拉格大使亚历山大罗夫斯基,向他介绍了马斯特内报告的内容:将军们阴谋反对斯大林,希特勒和德国的将军们也参与了这一阴谋。

大使聚精会神地听完这一情报,急忙回到大使馆,立即飞回莫斯科报告。海德里希抛出的情报,就这样到了它要去的地方——斯大林手里。

也就在这一段时间,正值苏联国内肃反扩大化,从上至下,都在揭露暗藏的“阶级敌人”,甚至从肉体上消灭他们,这无疑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不少人也就因此而命丧黄泉。而像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大间谍”,则更是肃清对象无疑了。

这年5月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原定参加仪式的苏联代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突然被宣布因病不能前往,而改派海军司令奥·米·奥尔洛夫。几天以后,这位元帅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不多久,报刊上又公布了他和另外7位高级将领被捕的消息。

很快,苏联政府成立了以维辛斯基为首的特别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审判是秘密进行的,图哈切夫斯基及其他7名被告均被指控犯有“叛国间谍罪”。他们被法庭出示的“确凿无疑、自己亲手签名”的文件弄得目瞪口呆,难以申辩。图哈切夫斯基痛苦地说道:“我好像做了一场梦。”最后法庭宣布,被告犯罪证据确凿,供认不讳,全部判以死刑,立即执行。

就这样,图哈切夫斯基这位苏联出色的军事领袖,由于纳粹德国的离间计所致而遭到错杀,年仅44岁。24年以后,在苏共“二十二大”上,他和许多无辜者才得以平反昭雪。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人物生平

1893年2月16日,图哈切夫斯基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一个贵族之家。由于家道中落,1904年其父带全家搬至奔萨省乌拉日村,后又于1909年迁居莫斯科。18岁时,图哈切夫斯基离开中学进入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后转亚历山大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7月毕业,获少尉衔,到谢苗诺夫近卫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图哈切夫斯基随部队开赴前线,因作战勇敢6次受奖。1915年2月19日,他在战场被德军俘虏,送至德国的军官战俘营囚禁。
翌年,他多次试图逃跑,均未成功,反被转移至专门关押“逃犯”的因戈尔施塔特第九号堡垒继继监禁。后来,他在又一次逃跑被抓回时机智地混入了士兵战俘集中营。1917年秋,在该营被俘士兵的帮助下逃回俄国,并在其原来的部队充任连长。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图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遇到自己的老同学,布尔什维克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在其影响下,图哈切夫斯基选择了新的生活道路。1918年春,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图哈切夫斯基开始在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并于同年4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6月,他奉命去东部战线负责整顿零散部队,筹建红军第一集团军。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亲率部队多次战胜白卫军。1919年3月,图哈切夫斯基曾一度指挥南部战线第八集团军作战。但为时不长即被调回东部战线接受了第五集团军司令的任命。第五集团军在粉碎高尔察克匪帮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图哈切夫斯基由于领导和指挥部队作战有方被授予红旗勋章。
1918年5月,外国干涉军策动苏俄国内的原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叛乱,图哈切夫斯基被派往东线,协助东线总司令穆拉维约夫组建红军高级兵团,并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后因穆拉维约夫叛变被处决,图哈切夫斯基接任东线临时总指挥。他亲率部队多次战胜白卫军和外国干涉军。
1919年3月,原沙皇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组建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向莫斯科发起进攻。图哈切夫斯基奉命指挥第5集团军出击,在别拉亚河上,图哈切夫斯基率军歼灭高尔察克白卫军主力,被授予红旗勋章和荣誉宝剑。1920年1月,图哈切夫斯基被派往南方,指挥高加索方面军对阵邓尼金白卫军。在他的得力指挥下,仅用3个月便消灭邓尼金白卫军主力。
1920年4月,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前往白俄罗斯反击波兰干涉军。他到任后,认真分析了波军实力和两军态势。他认为波军由于战线拉长、后勤补给困难,攻势已成强弩之末。于是他突然发动反攻。波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华沙城下。
1920年初,图哈切夫斯基升任高加索战线司令。这一战线的各部队在他的领导下成功地实施了叶戈尔雷克战役和北高加索战役,歼灭败退到北高加索的邓尼金主力部队。1920年4月,他被任命为西部战线司令,率所部偕同西南战线的部队对波兰干涉军作战,通过七月攻势,红军强渡维斯瓦河,直逼华沙。但由于他的轻敌和经验不足,在华沙战役被劣势的波兰军队打的惨败,损失了4个集团军15万人。为了推卸责任,他指责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的西南方面军支援不力,这激起了曾长期在这个方面军工作的斯大林的极端不满。 图哈切夫斯基虽然骁勇善战,但连续的胜仗也让这位年轻将领滋生出轻敌思想。兵临华沙城下后,图哈切夫斯基既未考虑红军因连续作战而实力大减,也没有理会波军增援部队抵达华沙的情报,于1920年8月13日向华沙发起全面攻击,终因兵力分散未获进展。而波军发现红军兵疲力散的弱点后,以2个集团军于8月16日突击红军侧后,使红军陷入混乱。
远在明斯克方面军司令部内的图哈切夫斯基直到8月18日才得知波军发动侧翼攻击的消息。他虽然立刻发出撤退命令,但部队已无法执行其命令,正在实施迂回的红军两个师无力向东突围,只好撤入德国境内并被解除武装。
波兰干涉军的反攻,使红军西方面军被迫全线溃退。直到8月25日,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才在后方预备队支援下阻止了波军前进。 1921年2月下旬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乱发生后,列宁建议任命图哈切夫斯基为平定叛乱的第7集团军司令员。4—5月,他又被派往唐波夫省平定安东诺夫匪帮的叛乱。图哈切夫斯基迅速地平息了这两起叛乱,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哈切夫斯基担任过苏军一系列高级职务:工农军事学院院长(1921年)、西部军区司令、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24年—1928年5月)、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28年5月—1931年6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1年)、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国防副人民委员(1934年)、国防第一副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1936年),并于1935年同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4名高级将领一起首批接受了苏联元帅的头衔。
1937年6月,苏联进行肃反期间,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使用了反间计,故意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所谓图哈切夫斯基是德国间谍的假材料泄露给苏联,元帅因此被指控犯有“间谍和叛国罪”而遭处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此后,苏联官方和舆论界公开为其恢复名誉,认为他是在红军中成长起来的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的名字将永垂国内战争史和苏军建军史。在其诞生九十周年(1983年)之际,苏联党、国家、人民和军队隆重纪念他,并再次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人物评价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卓越的、有才干而富有吸引力的独特人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统帅、国内战争胜利的缔造者。
朱可夫认为他“是军事思想的泰斗,我们祖国军界巨星中最大的一颗明星”。
这位旧队中的连长在1920年初担任红军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时,年仅27岁,可谓少年老成。在1935年11月20日被授予元帅时,也只有42岁,在所有苏联元帅中,他也是最年轻的。许多人甚至还把他看作是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鼻祖。他也被后人看作是首批元帅中最为杰出的一员。
图哈切夫斯基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各种军事现象,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当代战争的性质、战略战术特点和其他有关的军事学术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了苏联早期的军事思想。
苏军内外一些权威性的报刊认为,图哈切夫斯基在实施大纵深作战的重要战略战役思想方面提出的一些论点是后来苏军战斗训练的理论基础,至今也没有失去意义,并称他的学说完成了军事艺术的根本转折。

“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为何会在“大清洗”中被杀

其实不仅仅是“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从1937年开始到1938年,短短两年的时间,斯大林开始对苏联红军进行从上至下的彻底清洗。上至苏联革命委员会,下至各军区、舰队、军、师、团,无一例外,主要领导人均遭到清洗。

斯大林

而苏联红军队伍中,军官的清洗比例更是令人咋舌:高级将领中,三名元帅,13名集团军级干部,57名军级干部,110名师级干部,220名旅级干部和75名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被清洗。而当时苏联红军中元帅只有五人,集团军级干部15人,军级干部85人,师级干部196人,旅级干部406人,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委员更只有80人。

苏联五元帅

也就是说,当时苏联红军的高级军官,绝大多数都已被清洗,集团军级干部和最高军事委员会,更几乎全军覆没。不仅仅是高级军官,上校以下的军官,也就是中低级军官,更有高达3万余人遭到逮捕。当时苏联军队的骨干几乎被一扫而空,军队建设更是遭到毁灭性破坏。

苏联红军

因此,当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数百万大军闪击苏联时,苏军几乎一溃千里。苏联军队在苏德战争初期败得如此之惨,除了纳粹德国先进的武器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外,斯大林对军队的清洗,导致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显然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巴巴罗萨计划

这些被斯大林清洗的军官,大部分都是在苏联卫国战争崛起并立下功勋的功臣。尤其是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图哈切夫斯基,更是苏联红军中最优秀的军事天才。在沙俄军队中,最高仅当过连长的图哈切夫斯基,在加入红军后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其升官速度之快,用火箭提升都不足以形容。

图哈切夫斯基

但是,骤得高位的图哈切夫斯基不但没有胆怯,反而在这个位置上真正发挥了他自身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他率领苏联军队,在苏联内忧外患之际,先后击败高尔察克、邓尼金、波兰干涉军等当时苏联政权最主要的敌人,为苏联的最终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哈切夫斯基

在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图哈切夫斯基先后担任苏联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国防副人民委员等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机械化、坦克战和大纵深战略。无论是德国的闪击战,还是斯大林的大纵深战略,都与图哈切夫斯基有密切的联系。

当二战爆发时,如果图哈切夫斯基还活着,也只有40多岁,正是一个将军的黄金年龄。斯大林明知德国的威胁,为什么还要自毁长城,清洗图哈切夫斯基呢?

图哈切夫斯基

第一,纳粹德国精心准备的反间计。纳粹德国的间谍头子海德里希精心炮制了两份报告,并将其送到来斯大林的手中。而这两份报告分别讲的是苏联红军正在策划反对斯大林的阴谋,而这场阴谋的主谋是图哈切夫斯基,同时,图哈切夫斯基还同德国拥有密切的联系。这个情报,显然令自建国以来,一直被几乎全世界敌视和包围的苏联十分紧张和敏感,行动因此过激,也并不令人意外。

苏联红军

第二,斯大林为彻底掌握军队。图哈切夫斯基自加入红军以来,就与斯大林没有什么交往,相反,他还因苏联红军在波兰华沙城下的失败与斯大林交恶。也就是说,两个人不但没有交情,反而还有矛盾。再加上图哈切夫斯基在红军队伍中崇高的威望,这显然对斯大林彻底掌握军队产生了障碍。

苏联

第三,斯大林判断失误。苏德必有一战,这几乎成为德国和苏联的共识,但是对爆发的时间,彼此双方认知上却有巨大的不同。斯大林预估的时间并非1941年,而是在几年之后,有了这关键的几年,斯大林对部队的清洗的后患也可以大部消除,对于当时的军队战斗力也没有过大的影响。但显然,希特勒的闪击战,彻底打破了斯大林的如意算盘。

斯大林中了希特勒的反间计最终是如何处理图哈切夫斯基的

贝伦茨化名来到布拉格,通过德籍移民柏米与捷克总统贝奈斯联系,提出出卖图哈切夫斯基谋反“专卷”时,贝奈斯信以为真,立即电告斯大林。

很快,贝奈斯的联络员与海德里希的代表直接接触。莫斯科的全权代表叶若夫也飞抵柏林。希特勒为了使阴谋更加逼真,向苏联方面索价300万卢布。然而,苏联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一笔数目巨大的卢布,而是更耸人听闻的惨重代价。

1937年5月20日,图哈切夫斯基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任命为伏尔加军区司令员。这个极不正常的贬谪,不仅引起了外界的众说纷纭和种种猜测,图哈切夫斯基本人也预感到了不祥之兆。人们无法想像,这个在五一节上还一身戎装陪在斯大林身边的红军元帅,怎么这么快就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数日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偕同妻子尼娜•叶夫根尼耶夫娜来到莫斯科喀山火车站向战友们告别。“元帅,请多保重!”“一切都会过去的。”前来送行的战友、部下真诚地握住他的手,仿佛给这位尊敬的人注入战胜一切的力量。“谢谢。”图哈切夫斯基竭力保持镇静,然而他的精神被摧垮了,昔日如炬的目光黯然失色。举手投足之间,一副因衰老而心力交瘁的病态。

图哈切夫斯基挽着妻子的臂膀,步履蹒跚地登上了月台。6月4日,伏尔加沿岸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图哈切夫斯基端坐在主席台上,他眉头紧蹙,脸色苍白而疲倦。此时,他正在作《关于军事训练的任务和当前的工作》的报告,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报告。随着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图哈切夫斯基缓缓起身,向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会议刚一结束,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立即被逮捕了。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公开揭露红军中的“反革命军事法西斯组织”,号召彻底粉碎军人中的“反革命阴谋”。

1937年6月门日,《真理报》发表了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军事将领被捕、并交付军事委员会审判的消息。一切都进行得突然而迅速。次日,图哈切夫斯基和基辅军区司令员亚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鲍列维奇、伏尔加军区副司令员帕里曼科夫、红军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红军干部部长费里德曼,以及埃捷曼、普特纳两位军长,全都因犯“间谍和叛国罪”被处决。

图哈切夫斯基的战友、副国防人民委员戈马尔尼科,则在内务部人员前去逮捕时开枪自杀。由希特勒导演的这幕惨剧致使苏联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从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间,苏军5名元帅失去了3位,16名军区司令员中的14人,67名军团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全都被—一处决。计有3.5万名红军各级优秀指挥员被镇压。至此,苏联红军元气大伤!希特勒为进攻苏联打下了一定的削弱对方指挥力量的基础。

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的信任,不仅使他失去了一批优秀和忠诚红军指挥员,还为此后希特勒进攻苏联提供了有利条件。果然,时隔不久,希特勒就撕毁了《苏德和平协议》,一度攻陷了苏联的大部分国土。

图哈切夫斯基是何等人也,在历史上做过哪些事情

在1935年,经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苏联红军首次授予军衔,一共晋封了五位元帅,分别是图哈切夫斯基,铁木辛哥,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布柳赫尔五位名高级将领一起接受了苏联元帅的头衔。布柳赫尔与图哈切夫斯基都死于斯大林这手,应该说,最善战的两位元帅死于战前,如果不死,也许二战另外一个结果,但实事求是地说,图哈切夫斯基绝非一个善战的武将,各个各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比他的前辈伏龙芝。比之后来的后来的朱可夫,罗科索罗夫也差了不少。就战术而言,图哈切夫斯基也仅仅是比布琼尼强一点罢了。但从战略上说,图哈切夫斯基还是优秀的。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1937年),苏联开国五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军拿破仑”之说(不说是军事家,是战略理论家)俄国贵族出身,职业军官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参加苏军。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以图哈切夫斯基的实际能力,他更适合做军校校长,而非指挥大兵团做战。

这么大的名声,一是死的太冤。二是大家揣测,如果其不死,参加二战会如何,这不过是想当然,不算数。图哈切夫斯基对苏联军队的建设做出来一定 的贡献,大纵深战略理论可以说在二战中拯救了苏联。朱可夫可以说是他最好的学生,他的战略意图影响了朱可夫的所有的做战意图。这也许是图哈切夫斯基最大贡献吧。

苏波战争发生在1919年—1921年。而其中最能体现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能力的就是波兰战役。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把这次战役的失败的原因推卸给了斯大林(斯大林时任西南方面军司令),这也造成他日后的悲剧,在军事和战略局面几乎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由于斯大林和他切夫斯基两个方面军行动不够协调一致,造成出现空挡。毕苏斯基发现并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调动部队全线反击反击,攻入苏军后防线,掐断苏联后勤补给,就此造成苏军全线崩溃。

这是典型的绝地反击之战。波兰这一仗打的干净漂亮。而图哈切夫斯基却觉得输的冤枉,而且认为责任不在他。他把此事责任算在了斯大林的身上,但实际上,这完全应该由图哈切夫斯基完全承担。正式由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造成了华沙战役被劣势的波兰军队打得惨败,苏联损失了4个集团军15万人。分兵过于分散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终因兵力分散未获进展。以2个集团军于8月16日突击红军侧后,使红军陷入混乱。

远在明斯克方面军司令部内的图哈切夫斯基,直到8月18日才得知波军发动侧翼攻击的消息。他虽然立刻发出撤退命令,但部队已无法执行其命令,正在实施迂回的红军两个师无力向东突围,只好撤入德国境内并被解除武装。波兰开始全线反攻,使红军西方面军被迫全线溃退。

而且当时他一直在明斯克,没有亲临前线,离前线几百公里远,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果断措施,而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经过数次伤亡严重,战线拉得很长后勤补给十困难。波兰虽然被击败但元气还在,远没有伤筋动骨。最大的优势在于补给顺畅,粮弹充足、工事坚固。苏联以寡击众,难度很大。但图哈切夫斯基由于远离前线,对此没有切身体会。图哈切夫斯基为确保消灭波军有生力量,兵力过于分散使用,理应集中使用四个集团军正面攻击华沙,只要攻克华沙一切都好说,苏联红军第16集团军在遭敌攻击24小时后才想起上报情况,时间就此耽搁掉。而且无论斯大林也好,还是图哈切夫斯基都想指挥对对方。不能彼此合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此,斯大林恨透了图哈切夫斯基,所以在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高检察机关宣布以间谍罪处死,走狗,卑鄙无耻的叛徒图哈切夫斯基还包括一家有10个人被枪毙,堂堂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军训部部长居然是间谍,真是最大黑色幽默了。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被宣布平反。但已经是为时已晚了。

为什么苏联一代名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一夜之间被处决

1937年6月11日,《真理报》突然发表了关于前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7名红军高级将领因犯“间谍和叛国罪”被捕的消息。第二天又宣布,他们均已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巳被处决。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人们感到惊讶不已。图哈切夫斯基,这个被称为列宁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国内战争时期盛名远扬的英雄、苏联红军的著名军事将领,怎么突然变成了帝国主义的间谍呢?全世界正义的人们无不惊讶、迷惑、忧虑。而在柏林,希特勒和他的党卫军保安局头子海德里希则欣喜若狂,庆幸自己的离间计得逞。

1936年底,德国情报机构的头子海德里希从前沙俄将军斯科布林林那里获得一份情报,其内容是: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一批苏联高级军事将领正在密谋反对斯大林的政变,并同德军最高司令部的高级将领进行了接触。海德里希的职业警觉使他立即嗅出了其中的价值,不管情报真实与否,只要德国利用了它,就可以给苏联一次沉重的打击,于是马上呈报给了希特勒。这时,希特勒正在考虑未来的欧洲战争中如何避免两线作战,是先联英法打苏联,还是先联苏联打英法。

对于这份情报,希特勒考虑可以采取两种行动方针:一是支持所谓政变来打击斯大林;二是把情报透露给斯大林,借以削弱苏联的军事力量。但是,希特勒也不相信情报的真实性。他担心,如果冒然采取第一种行动方针,一旦失败,就要冒同苏联断交而进入战争状态的风险。因此,他决定采取第二种行动方针。当时,苏联国内的肃反扩大化愈演愈烈,希特勒深信,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一定会被严厉处置。这样,他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好处:既借刀杀人,为尔后的对苏战争除掉一个劲敌;又讨好斯大林,使苏联在德国与英法的冲突中保持中立。希特勒责令海德里希把这份情报转交给苏联政府,务必使其深信不疑。

生性狡诈的海德里希知道,单凭一份不确凿的情报是难以使斯大林相信的。于是,他伪造了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高级将领之间的来往信件,信中有关于反斯大林政变计划已获得德国国防军支持等内容,这些信件的笔迹、语气模仿得极其逼真。为了不使苏联情报机关怀疑,海德里希还故意索取3000万卢布的高价,于1937年5月中旬将情报和信件卖给了苏方代表。6月,图哈切夫斯基就遭处决,时年44岁。一代名将,因为纳粹德国的离间计而遭错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