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昏君萧宝卷,被潘妃三寸金莲迷得神魂颠倒,甘以奴仆自居_太监_自己的_也不

引言

三寸金莲和古代压迫妇女的裹足陋习有关,具体来源于哪个朝代的人也是众说纷纭。

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裹足最早应该起源于五代,三寸金莲的说法就是来自于“大名鼎鼎”的妖妃潘玉儿。

妖妃背后站的是昏君

潘玉儿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还要多亏了南朝昏君萧宝卷。萧宝卷的昏庸无道和他不幸的童年或许也有些关系,萧宝卷自幼丧母,所以养成了孤僻怪异的性格。因为亲哥哥身有残缺不能担当大任,他在后面捡了个便宜,拿到了太子之位。

谁知他个人的幸运,造成了国家百姓的不幸。打小就不爱念书的萧宝卷,自然也不懂什么治国安邦的大道理。

天性如此也并非完全不能更改,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大人好好教导,一个正在长歪的树苗也是能掰正的。

展开全文

可惜他的父亲当得也不称职,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淘气爱玩,不仅不严加看管,反而纵容无度。原本太子应当一日一朝,觐见天子,萧宝卷的亲爹见儿子爱玩,直接把一日一朝改成了三日一朝。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变成什么样子也不奇怪了。再大一点,到了需要学习料理朝政的年纪,萧宝卷却整日领着太监打闹玩耍。

步步生莲的祸水

以至于继位之后,他不喜也不善于和官员交流,最亲信的就是一群太监,在一群奸佞的蛊惑之下,萧宝卷肆意举办选妃大赛,从各地挑选美人相伴左右供其玩乐。

潘玉儿便是其中之一,她相貌出众,一身媚骨,萧宝卷见之就被迷得死去活来,封了潘玉儿为贵妃。

潘玉儿尤其是一双三寸金莲让萧宝卷爱不释手。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萧宝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潘玉儿打造了一座奢华的宫殿“玉寿殿”,根据记载这座宫殿不仅用金珠嵌满墙壁,用白玉铺地,还让无数工匠雕刻出黄金莲花贴在地面上。

潘玉儿赤着一双美足走在这地面上,婀娜前行,在萧宝卷看来就是仙子下凡,由衷发出感叹:“仙子下凡,步步生莲!”。这就是步步生莲的来由。

为博美人一笑 甘为奴仆

光是物质上的宠爱还不够,一代帝王为了让潘妃一笑,自愿当“舔狗”,宁愿让一个女人踩在自己头上,在潘玉儿面前称自己为奴仆。

出宫游玩的时候,让潘玉儿坐在轿子中,自己则骑马相随左右随时伺候,朝臣均认为这样不成体统,萧宝卷却乐在其中,不以为然。

潘玉儿生下的公主夭折之后,萧宝卷为了抚平她的失子之痛,又压榨百姓耗费重金打造了三座宫殿。

即便南朝的皇帝多奢靡,但做到萧宝卷这个程度的还是屈指可数。

萧宝卷被潘玉儿迷惑,爱屋及乌,不仅讨好潘玉儿,对潘玉儿的家人也极好。

潘玉儿并非什么大家闺秀,只是一个商贾之女,自古以来便是重农抑商,商人排在最底层,潘玉儿可以说是出生低贱。

但是自从成为了萧宝卷的宠妃之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萧宝卷给了潘玉儿的父亲一个官职,堂堂一国之君称其为“阿丈”。

潘父也不是得省油的灯,当官之后依旧不改商人唯利是图的习性,仗着自己的女儿是皇帝宠妃,四处陷害家中富有的官员,后侵占他人的家产。

为了抹除自己的罪行,也为了防止别人报仇,还给人安上各种罪名,杀害族人男丁以防后患。如此恶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却是敢怒不敢言,生怕自己招惹上这无妄之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昏暗的统治注定会将萧宝卷送上末路。可是他却没有半点处在危机之中的自觉性。

为了迎合潘玉儿,萧宝卷在皇宫内廷布置了一个市场,其中还设立了大大小小的商铺,将民间商商铺街道直接复刻到了皇宫之中,并且命令宫女太监打扮成商贩,让宠妃潘玉儿当人统管整个市场的“市令”。

自己则扮成卖猪肉的摊主,此等荒唐行径也在民间流传开来,百姓编了一首歌谣,“至尊屠肉,潘妃沽酒。”,以此来嘲讽这位昏庸的君主。

昏庸是一方面,残暴又是另一方面。萧宝卷沉溺于与潘玉儿取乐,无心朝政,他的两个亲表叔实在看不下去,苦口婆心地劝谏,却被他直接杀害。

不得民心,朝中之人也是怨声载道。梁王萧衍替天行道,带兵打到城外之时,萧宝卷仍旧不知悔改,身边太监请求他能够赏赐城中将士,他却只说:“城外的反贼进城之后,难道只抓朕一人,还要什么赏赐?”

待到梁王的军队包围了大殿,萧宝卷还在怡然自得地吹笙,一太监举起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呵斥道:“奴才也要造反吗?”

太监没有回答他的话,直接砍下了他的人头。

南康王萧宝融被拥立为帝,改年号为中兴。剥夺了萧宝卷的帝号,贬为“东昏侯”。

结语

萧宝卷死后,潘妃失去了依仗,因为貌美被梁王赐给大臣,潘妃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自刎了结性命。萧宝卷和潘玉儿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其实萧宝卷十六岁继位,十九岁被杀,不过只当了三年的皇帝,却因为自身的昏庸无道给当时的百姓造成了无数苦难,潘玉儿也成为一代妖妃。不过要说萧宝卷的最后落得这般下场是潘玉儿造成的,也有些冤枉她了。在其位谋其政,萧宝卷既然坐上了那个位置就该尽责,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最后惨死也是自作自受,死有余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