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海丹灶金沙岛:生态之洲绽放新活力_金沙_湿地_南海

北江奔流不息,在三水思贤滘与西江短暂相会后,继续蜿蜒南下进入佛山市南海区境内。金沙岛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丹灶镇北江段,这里也是佛山的几何中心。北江和南沙涌环绕着金沙岛静静流淌,滩涂绵延、碧道蜿蜒、满眼翠绿,吸引不少周边市民前来休憩游玩。

近年来,丹灶镇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在土地整治、生态修复、水质治理、科普宣教等多方面全力投入,推动金沙岛的生态品质持续提升,逐步走上以生态促产业、以生态引人才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的丹灶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一岛两湖”布局一批优质项目,支撑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同时要打响“金沙户外”区域品牌,打造国际化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借助规划引领,随着更多外部资源汇入,金沙岛这片生态之洲即将绽放全新活力。

金沙岛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丹灶镇北江段。林洛峰摄

复垦复绿打造优良生境

从高空上看,金沙岛就像一叶轻舟,北起南海与三水行政界线处,南至南沙涌与东平水道交会处,停靠在丹灶东边的江面上。江岛面积约6400公顷,岸线周长约42公里,相当于一个全程马拉松的长度。

金沙岛就像一艘生命之舟。这里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孕育出数百种维管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各种鸟类栖息提供优渥条件,这里是全球鸟类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的重要通道,是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各种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也在江岛及其周边水域繁衍生息。

优美生境使金沙岛成为多样生物的天堂。但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进程也曾让金沙岛这颗北江明珠一度蒙尘。就在几年前,金沙岛所在区域还散布着化工厂、铝材厂、五金厂、仓库、堆场等,这些厂房建筑不仅效益低下,而且环保、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最近五六年,丹灶也在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氢能、智能安全、生命电子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带动一批院士项目、科创团队扎根发展。创新资源对丹灶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全文

丹灶花大力气在金沙岛国家生态湿地公园范围内腾退工业土地,进行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多个节点项目建设。通讯员供图

2017年,金沙岛湿地获批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公园范围内包含水域、滩涂、林地、草地等,总面积达1576.11公顷,约等于78个南海千灯湖的大小,其中湿地面积1510.45公顷,湿地率95.83%,是南海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在省、市、区的支持下,丹灶花大力气腾退工业土地,进行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多个节点项目建设。

2017年,金沙岛湿地获批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公园范围内包含水域、滩涂、林地、草地等,总面积达1576.11公顷。通讯员供图

几年来,金沙大桥脚附近原有的水泥构件厂被改造成公园入口广场;大藤水岸公园水清岸绿,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好去处;位于东联社区的金沙旧水厂则变身为科普宣教馆,全方位展现湿地风光魅力;自2021年以来,岛上已建成广东万里碧道北江段10.4公里,建成南沙涌碧道11.6公里,到2025年底,丹灶计划在岛上建成总长约65公里的乡野型碧道,并沿线打造一批特色景观节点。

自2021年以来,金沙岛上已建成广东万里碧道北江段10.4公里,建成南沙涌碧道11.6公里。林洛峰摄

自南海在2021年11月打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被确立为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并复垦复绿的示范项目之一。此后,丹灶进一步集中资源和力量,为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绿色赋能。

在东联渡口所旧址,周边107亩区域范围是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核心区。借助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丹灶依法依规对该片区周边低效旧厂房进行关停清理及征拆,推动片区内所涉100户厂企全部签订搬迁协议并完成搬迁,完成拆除面积约13万平方米。

腾退大量工业厂房后,丹灶复垦复绿,推动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保障了湿地生态红线不退缩的同时,在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湿地缓冲带,扩大湿地面积,持续提升片区的生态品质。

近年来,金沙岛的生态品质持续提升。林洛峰摄

“金沙户外”擦亮江岛品牌

坚持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存共生的理念,金沙岛上的业态正悄然生变。

位于金沙岛及河心岛上的部分农地,由于常年耕作的原因,滥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生态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有见及此,丹灶镇政府至今已累计在金沙岛及河心岛统租约3000亩农地,通过历史耕作区一次性赎回方式收回土地约1000亩,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助力乡村实现产业振兴。

通过上述两种模式,一部分农用地用作农业观景提升,对靠近水源保护区的农用地进行适当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后期丹灶还计划探索氢水种植农业,寻求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生态农业方式,促进岛上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踏上金沙岛,逐浪金沙滩,开启一趟户外休闲运动之旅,是许多佛山人的共同美好回忆。随着近年金沙岛生态品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岛上户外休闲运动文化迸发出全新活力。

最近天气放晴,金沙岛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周边市民游客前来露营。林洛峰摄

丹灶“扒龙舟”作为南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传承数百年,成为丹灶的重要文化内核之一,金沙岛一带则成了丹灶重要的龙舟训练基地和赛事举办地。就在1月22日年初一,18支龙舟队在金沙岛海琴湾河段激扬竞渡,共贺新春。

丹灶镇真开心龙舟俱乐部负责人叶清杰介绍,一直以来,金沙岛海琴湾河段都有举办龙舟赛事的传统,而大约从10年前开始,到如今金沙岛一带已聚集了8家龙舟俱乐部,在天气好的日子里,俱乐部成员都会下水练习扒龙舟,努力提高竞技水平,展现丹灶龙舟精神。

岸边上,蜿蜒的碧道串联起湿地公园入口广场、大藤水岸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核心区等多个重要节点。最近几天持续放晴,一路可见市民游客或轻歌曼舞,或休闲散步,或轻松骑行,或安营扎寨,一片怡然自得。

疫情前几年,在政府和相关体育协会的支持和引导下,半程马拉松、环岛自行车骑游等赛事活动陆续在金沙岛上兴起,成为展示丹灶乃至南海现代文化风采的一扇窗口。以此为契机,政府层面也有意在金沙岛打造水上世界、环岛马拉松、自行车骑行、汽车越野等运动品牌。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金沙岛文旅发展迎来更大机遇。去年,南海启动“水上南海”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的6条主题游线中,包括了有为之约之旅(昼夜线)和东平金沙之旅,前者可畅游“有为水道”,后者可领略金沙岛的无限风光。

位于东联社区的金沙旧水厂变身为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全方位展现湿地风光魅力。通讯员供图

今年的丹灶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强心”战略,围绕“一岛两湖”谋划、储备、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支撑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同时,打响“金沙户外”区域品牌,打造“户外生态、户外运动、户外艺术、户外产业”四位一体的国际化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

展望未来,金沙岛将不仅肩负着助力丹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重要使命,也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广的范围内树立旅游和户外休闲运动的新地标。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作者】 林洛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