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急性心衰2年内死亡!阜外医院全国52家医院研究_心衰_患者_死亡

欧美研究显示,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高达20%~30%,在我国情况如何?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丽华、蒲博轩等分析了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全国52家医院458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数据,发现26.9%的急性心衰患者在出院后2年内死亡,心血管原因为主要死因。

4582 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中,43%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 ),18.7%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40%~50% ),37.1%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 50% )。

出院后2 年内,26.9%患者死亡,其中心血管死亡16.2%,3.7%非心血管死亡,7.0%死因不明。

在心血管死亡中,心衰死亡占比最高(4.1% ),其后依次为心原性猝死(2.5%)、心梗(2.5%)及其他缺血性心脏病(2.4%)。

HFrEF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较高,为31.3%,HFmrEF患者和HFpEF患者分别为24.4%、23.2% 。

此外,在HFrEF 、HFmrEF、HFpEF患者中,心血管死亡比例(19.9%、16.5%、11.8%)依次下降,非心血管死亡比例(3.1%、3.5%、4.6%)依次上升。

多因素分析显示,与HFrEF相比,HFmrEF患者2 年内全因死亡风险低31%,HFpEF 患者低42% ,相应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低28% 和52% 。

除常见临床因素以外,如生活质量、抑郁、认知功能等因素也与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关。

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37%为女性。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较高。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2年内死亡率为26.9%,低于既往欧美国家相关数据,可能是因为国外研究入选患者年龄较大且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合并症比例较高,因此死亡率偏高。

展开全文

研究者还指出,当前研究提示,除常见临床因素外,临床医生还应筛查生活质量、抑郁、认知功能等因素,以及时发现死亡风险较高的心衰患者,尽早给予适当的治疗及合理的健康状态指导,改善远期预后。

在谈及研究局限性,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虽为协作单位提供了统一的超声操作培训,尽可能保障超声心动图数据质量,但由于人为因素的潜在影响,LVEF测量值可能存在偏差。

来源:张丽华,蒲博轩,陈腾,等. 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出院后2 年内生存情况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2): 284-22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3.00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