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溪”是寒山子的哪首诗
- 杳杳寒山道古诗意思 杳杳寒山道古诗原文介绍
- 寒山《杳杳寒山道》的全文
- “杳杳寒山道“全诗的拼音是什么
- 《杳杳寒山道》古诗赏析
- 杳杳寒山道古诗翻译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杳杳寒山道全诗翻译 杳杳寒山道全诗翻译是什么
- 寒山《杳杳寒山道》译文及鉴赏
- 杳杳寒山道原文及赏析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溪”是寒山子的哪首诗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体裁:五言律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真;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介绍: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赏析: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
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评析: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80.htm
杳杳寒山道古诗意思 杳杳寒山道古诗原文介绍
1、全文意思: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2、《杳杳寒山道》寒山 〔唐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杳杳寒山道》的全文
【原文】: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作者】:寒山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真;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介绍】: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赏析】: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
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评析】: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赏析】
寒山是唐代带有传奇色彩的诗僧,贞观年间隐于寒岩(《三隐集记》)。 一说寒山“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仙传拾遗》),则寒山又为中唐时人。他的诗辄题于树间石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有《寒山子诗集》行世。其诗语言通俗浅近,口语俚词皆可入诗,具有质直素朴的特点。在内容上主要以演绎佛理禅机,揭露世态人情为主,某些侧重景物描写的山水诗也别具意境。这首《杳杳寒山道》即可视为佳作。
诗中主要写他居住天台山寒岩时亲眼所见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首二句“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即描述这条山道的形势和位置。一条幽深莫测、寒气侵人的山路,盘绕在寂寥冷落的山涧边。“杳杳”、“落落”的迭字连用,把人引入冷森森的奇特境界。“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这是从声音上描摹寒山道的静寂宁远。诗中连用“啾啾”、“寂寂”两个迭字句,更富于变化。“啾啾”言有声, 以轻细的鸟语反衬出山路的清幽,“寂寂”指无声,以阒无音响的冷寂说明人迹罕至。“啾啾”、“寂寂”的强烈对比,与前人的“鸟鸣山更幽”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前四句以写山路的静态为主,那么以下两句“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则已转向动态描画,着意表现顶风冒雪的自我形象。“淅浙”,指风吹时的形貌;“纷纷”,写雪飞时的情状,两者都处于流动飘舞之中。随着迎风踏雪而来的诗人,山路周围顿时充满生机,从而打破一直凝滞不动的氛围。“风吹面”、“雪积身”,表明诗人正沿着这条寒山路攀登,进入深山,直上高峰。
最后两句:“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情中见景。“朝朝”,“岁岁”,属长短不同的时间概念.而迭字连用,同样可言时间之悠长。也就是说,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以示其超然物外的冷漠心情,与前面孤寂幽深的山路描写,很自然的融合为一体。如果说,前面六句是景中含情,那么结尾两句则是情中寓景。两种表现手法巧妙结合,正是本诗的一个艺术特色。
全诗八句,每句皆以迭字领起,非常新奇。虽然句式略嫌单凋。却未流于呆滞,其原因在于注重选择迭字的词性,并与所描摹的对象自然的统一起来。因而随着迭字所摹拟的物态、音响、状貌、时间的不同变化,诗中的山水、人鸟、风雪、境情,也一一呈现,历历在目,而且都带着一种浸透全诗的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从而烘托出诗人僻居寒岩、不问世事的心情。迭字的妙用,不仅有助于烘托单调寂寞的诗境,也使诗篇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
“杳杳寒山道“全诗的拼音是什么
yǎo yǎo hán shān dào ,luò luò lěng jiàn bīn 。
jiū jiū cháng yǒu niǎo ,jì jì gèng wú rén 。
xī xī fēng chuī miàn ,fēn fēn xuě jī shēn 。
cháo cháo bú jiàn rì ,suì suì bú zhī chūn 。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杳杳寒山道》,作者唐代僧人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
寒山,又名寒山子。唐代僧人、诗人。姓氏、籍贯、生卒年均不详。长期隐居台州始丰(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即寒山)故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丰干、拾得友善,时相过从。据今人余嘉锡考证,公元712年(玄宗先天年间)已见关于寒山子的行迹,其卒年约在公元793年(德宗贞元九年)稍后,年寿可能在百龄以上。旧传寒山为唐初诗人,其说本自伪托的台州刺史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不足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寒山的诗歌表现方法上以教戒说理为主,除间有出以庄语、工语者外,多用村言口语,语气诙谐,机趣横溢。因与当时诗坛重典雅含蓄的风气格格不入,故不为时人称引。宋以来稍见重视。“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体,方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兴趣。而且由于其诗长于以通俗机智的语言表现人生哲理,故在日本、美国等也颇为流行。寒山诗歌数量,据他自称600首,今存300余篇。公元九世纪,徐灵府始编为3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7卷。后又有僧本寂作注的7卷本。今均不传。习见者,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与有正书局影宋本,均为1卷。
《杳杳寒山道》古诗赏析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赏析】: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杳杳寒山道古诗翻译
杳杳寒山道
寒山 〔唐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释
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杳杳寒山道全诗翻译 杳杳寒山道全诗翻译是什么
1、《杳杳寒山道》全诗翻译。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2、出处。出自唐代诗僧寒山《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杳杳寒山道》译文及鉴赏
《杳杳寒山道》
唐代: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杳杳寒山道》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杳杳寒山道》注释
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杳杳寒山道》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杳杳寒山道》创作背景
寒山是贞观(一说大历)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此诗为其中一首。
《杳杳寒山道》作者介绍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杳杳寒山道原文及赏析
原文: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释
⑴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⑵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⑶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创作背景
寒山是贞观(一说大历)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此诗为其中一首。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