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罗瑞卿 的简介?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_工作_战役_总参谋长

本文目录

  • 罗罗瑞卿 的简介
  • 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 1959年,罗瑞卿出任总参谋长,副总长张爱萍为何迅速递交辞职信
  • 罗瑞卿为啥叫罗长子
  • 罗瑞卿的生平简介
  • 谁是罗瑞卿
  • 介绍罗瑞卿用什么背景音乐

罗罗瑞卿 的简介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共和国元老人物。


早年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9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 。长征中曾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参加长征时,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1978年8月3日上午十点左右,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里,我国驻西德大使馆武官处的专线电话响了起来,值班员彭志珊赶紧接了起来,他本能的觉得这个电话或许和罗秘书长有关系,而且应当是好消息。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接起电话来,对面的林千武官却哭着说 :“罗秘书长逝世了。”

听到这句话,彭志珊有一瞬间的呆愣,他在总参部作战值班室值过很多次班,处理和记录过很多电话内容,然而从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让他觉得自己的耳朵出错了。

明明早上交接班的时候,前一天的值班员就公布了一大喜讯,即罗秘书长在联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安装人造股骨的手术很成功,而且罗秘书长也已经从全麻状态下醒了过来。

只不过为了防止感染,医生未让家属进去探望,不过罗秘书长的身体情况确实很稳定,所以这一喜讯很快就通过电波传到了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

值班室的交接班完成之后,彭志珊就将这个好消息向总参和军委各领导的秘书进行了汇报,这一喜讯一经传开,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很高兴,都在为罗秘书长能够站起来、能够正常工作而高兴,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军队和人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彭志珊还很激动地将各位首长对罗秘书长和其夫人郝治平的关心都告诉了林千武官,随后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喜讯电话处理完不过才一个多小时,就再次接到了林千武官的电话,这一次却是噩耗。

彭志珊不敢相信,他激动地大声问 :“你说什么呀,我没有听清楚。”

声音已然是带着轻颤,握着笔的手也在颤抖,他希望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林千说错了,但林千依旧哭着说:

听完这段话,彭志珊流着泪机械地重复了一遍,问林千 :“我记得有无错误?” 在确认好之后他们挂断了电话,然后彭志珊擦了擦眼泪,开始整理电话内容。

为了确保消息的准确无误,他还特意打开了录音记录与手写记录核对了一遍,才抄写到了电话记录纸上,再然后走值班室办事程序,按照部领导的指示报送总参和军委的同志。

当初接到喜讯的时候有多高兴,后来接到噩耗的时候就有多难以置信和悲痛,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件事,也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件事,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罗秘书长的夫人郝治平。

郝治平是陪着罗瑞卿到联邦德国治疗腿疾的,手术当天,郝治平早早就从住处赶到了医院,本想能见到罗瑞卿,给他一些鼓励,却没有想到罗瑞卿被提前送进了手术室,所以她只能等在手术室外面。

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中午12点左右,手术室的门打开,有医生出来告知大家,罗瑞卿的手术很成功。

郝治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掩面痛哭,他们等一刻等了太久,郝治平迫不及待要进去看望丈夫,但被拦了下来,因着医护人员害怕会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郝治平对此很理解,但她没有离开医院,而是一直等在那里,希望能第一时间见到罗瑞卿。

到傍晚的时候,郝治平又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即罗瑞卿已经从全麻状态中醒了过来,精神还不错,还对医生表示了感谢,只不过郝治平还是不能进去看丈夫,所以她继续等在那里,直到晚上12点,得知罗瑞卿的情况已经很稳定,郝治平就在众人的劝说下离开了医院。

回到旅馆后,郝治平就赶紧洗漱一番然后上床睡觉,准备第二天早早去医院看望丈夫,但因为心情太激动,郝治平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罗瑞卿的腿伤。

这腿伤已经跟了罗瑞卿十余年,在最开始的十年时间里,罗瑞卿没有条件也没有动力好好治疗腿伤,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1977年8月,罗瑞卿迎来了他事业上的崭新一页。

他先是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又在随后举行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自此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整顿和拨乱反正的工作。

任命下来之后,罗瑞卿当即就投入到了快节奏的工作中去,因为工作太多而秘书班子又没有提前准备,所以最开始罗瑞卿只批阅文件每天就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吃力的,更何况是年过七十并有腿伤的人了。

但罗瑞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丝毫不减当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要把72岁当做27岁来工作。 ”所以他一直在拼命工作,希望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然而腿伤在这个时候是很拖他的后腿的。

腿伤给罗瑞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只是在办公桌前工作,维持一个姿势工作时间长了,也会腰酸腿疼,甚至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更不用说外出工作了。

而罗瑞卿又不主张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开会,他喜欢下基层、到单位、到郊区去调查研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常常不顾腿伤,多次外出去看地形、看国防工事,视察工作。

但他又无法和别的领导人一样正常地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或者拄着拐杖来完成这样的工作,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渴望,渴望扔掉轮椅和拐杖,如正常人一般工作,他相信那个时候他能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是罗瑞卿治疗腿伤的第一大动力,而第二大动力就是他的夫人郝治平,郝治平在1978年年初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肺部有阴影,就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在医院里诊断为恶性肿瘤。

那段时间,罗瑞卿正好也在邓小平的关心和督促下住进301医院治疗腿伤。得知夫人病情的那一刻,罗瑞卿心疼地落了泪,两人相伴三十多年,他比谁都关心郝治平的身体,在郝治平住院的那段时间里,罗瑞卿总是不顾自己的腿伤在病床前陪伴着郝治平,希望郝治平能快点好起来。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决心一定要快点把腿伤治好,他曾对孩子们说 :“我不能这个样子,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出国治腿。今后,我不能再要你们的妈妈照顾我。我要治好腿,不管她还有多少时间,我要照顾她,要让她过得愉快轻松一点。”

正是对妻子的爱,让他在得知联邦德国可以治好他的腿伤之后就决定去联邦德国治疗腿伤。对于罗瑞卿想站起来的渴望,郝治平很能体会,她也希望丈夫能够早点站起来,于是就有了1978年7月份的联邦德国之行。

到达联邦德国之后,一切都很顺利,就是手术都很顺利,一想到丈夫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不必再像过去的十余年那样依靠轮椅和拐杖,郝治平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她在心里一面想着罗瑞卿的腿伤,一面想象着第二天看到罗瑞卿站起来的场景,这让她感觉无比的幸福,然而就在她平复了心中的激动,渐渐有了睡意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刺耳的电话铃响,紧接着就是急促的敲门声。

深夜里的电话响和敲门声,她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有紧急的事情发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她起床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大使馆副武官熊光楷。熊光楷只说情况不太好,就扶着郝治平上了车,然后迅速开往医院。

这段路程很短,郝治平坐在车上很紧张,她不愿意也不敢往坏的地方去想,她想问一问熊光楷具体的情况,但嘴唇蠕动了好几次还是没有问出口,她不知道熊光楷知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也怕会听到不愿意听的内容,就在她心情忐忑的事情,医院到了。

熊光楷扶着郝治平下车然后去往病房,病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却让郝治平心里咯噔一声,郝治平看到有人在低低地饮泣、有医护人员在撤仪器,也有医生正在抢救,但那抢救已然是徒劳的,罗瑞卿的心脏早已经停止了跳动,那一刻,郝治平感觉自己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眼前的一切告诉郝治平一件事,即她的丈夫永远不会醒过来了。德国波恩时间1978年8月3日凌晨2时40分,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郝治平如何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就在手术的前一天,即8月1日,郝治平还带着一束鲜花在张彤大使的陪同下到医院看望罗瑞卿,当时罗瑞卿情绪很好,两人还一起合了影。那一天,郝治平在医院待到很晚,直到罗瑞卿催了好几次,郝治平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医院回了旅馆。

在郝治平离开的时候,罗瑞卿笑着说: “走吧,走吧,我已经服了睡前药,明天还做手术。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郝治平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夫妻俩见的最后一面,这句话是罗瑞卿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再见已经是天人永隔。

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病床前,抚摸着丈夫已然凉下来的手,她试图捂热那双手,但一切都是徒劳那,那是怎样的一种不能承受之重?

她伏在丈夫的身上,哭喊着,试图唤醒丈夫,让他再看她一眼,再对她笑一次,再对她说一句话,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的,看到毫无动静的丈夫,她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哭喊和挣扎。

众人怕她身体承受不住,试图将她从罗瑞卿身边弄走,但她使劲挣扎,最后还是医生给她注射了镇定剂,才终于让她安静了下来。

两天后,中共中央派专机将罗瑞卿的灵柩迎回北京,那一天,北京下着小雨,好似天空也在哭泣,好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干部都等在北京西郊机场,邓小平亲自到机场去迎接罗瑞卿的灵柩。

在机场,邓小平紧紧地握住郝治平的手,那一刻,他们的悲痛是相通的,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战友,他失去了自己的战友和国家的栋梁。

邓小平最初听到罗瑞卿病逝的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不相信,但他又不得不相信,他忍不住扼腕长叹 :“太不幸了,太不幸了,怎么会这样呢?”

罗瑞卿于邓小平而言,不仅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一个国家的栋梁,国家刚刚有了新气象,正值用人之际,没曾想罗瑞卿就这样离开了,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已然失去了太多。

1972年,陈毅病逝;1974年,王稼祥和彭德怀病逝;1975年,李富春、董必武病逝;1976年,周总理、张闻天、朱德、毛主席病逝,如今罗瑞卿也病逝了,邓小平怎能不悲痛?

罗瑞卿为国家和人民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毛主席曾说 :“罗瑞卿往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放心。天塌下来,有他顶着。” 这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罗瑞卿个子很高,有“罗长子”的称号,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毛主席对罗瑞卿的肯定。

罗瑞卿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受到爱国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大革命失败之后,罗瑞卿在上海找到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土地革命时期,罗瑞卿奉命前往闽西组建和训练游击队,率部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后编入第四军,在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战斗。

第二次反围剿中,罗瑞卿头部中弹,伤势严重以至于并发了大叶性脑炎,高烧不止,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很多人以为罗瑞卿挺不过去了,但后来罗瑞卿在昏迷数日之后竟有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随后不久,罗瑞卿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并因工作出色荣获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长征开始之后,罗瑞卿担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除了行军作战外,罗瑞卿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主持保卫局的日常工作中,以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

长征结束之后,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成立,罗瑞卿担任抗大的教育长,主持抗大的工作。全面抗战开始不久,罗瑞卿奉命率抗大总校和陕北公学数千名教员和学生转移到华北敌后去办学,此次转移途径三个省三十个县总共三千里路,还要通过两条铁路封锁线,堪称小长征。

到达抗日前线不久,罗瑞卿就被任命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以及多次的反扫荡,在此期间,他总结抗日游击战争政治工作的经验,写了多篇文章,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罗瑞卿担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被任命为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参谋长,协助叶剑英同国民党谈判。

解放战争中,罗瑞卿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并在平津战役中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罗瑞卿又奉命组建公安部并担任公安部部长,开创了国家的公安和国家安全事业,为国家良好的 社会 治安秩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战犯的改造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5年,罗瑞卿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可以说,罗瑞卿自参加革命以来,无论组织交给他什么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建国之前,用朱德的话说就是 :罗瑞卿是“此间优秀干部”,“平时训练、战时指挥均能胜任。” 建国之后,他又在公安事业上大放异彩,为新中国的 社会 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罗瑞卿又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参与组织战备,指挥海防和边防作战,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这样的一位大将,正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领导人,也是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1977年他成为中央军委秘书长之后,就协助邓小平展开各项工作,尽管他年逾七十且有腿伤,但他还是将全部心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他希望尽己所能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

看到罗瑞卿拼命的工作,邓小平有时候不得不提醒他 :“老罗,你身体要紧,不要太拼命了啊。”

邓小平一直对罗瑞卿的腿伤很关心,早在1974年的时候,罗瑞卿就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前往福建治疗腿伤,后来罗瑞卿成为中央军委秘书长之后,邓小平更是多番打听能为罗瑞卿治疗腿伤的医生,还让罗瑞卿住进了301医院,他希望这位老战友能赶紧将腿伤治好,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

然而,罗瑞卿还是在1978年的8月3日病逝了,邓小平很是悲痛,国家终究是又失去了一位栋梁。

8月1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罗瑞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上,邓小平用沉痛而缓慢的语调读完悼词,悼词中说:

1959年,罗瑞卿出任总参谋长,副总长张爱萍为何迅速递交辞职信

1954年10月末,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由粟裕担任总参谋长,与此同时,中央竟还一口气任命了11位副总参谋长,这个配置也是相当豪华。

不过,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各个方面都缺人,所以这11位副总参谋长实际上有七人是并未到职的。哪怕是到职的四人,大部分也很快就因为调动而离开了这个岗位。相对来说就张爱萍担任副总长的时间要长一点。

张爱萍先后与粟裕、黄克诚、罗瑞卿三任总参谋长密切配合过,他的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但是这里面也有个小插曲,1959年9月罗瑞卿就任总参谋长时,张爱萍却当即写了辞呈,表示想去一线部队工作。

以至于罗瑞卿见信后苦笑: 难道你这么不希望我当总参谋长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莫非是二人有什么恩怨?

其实张爱萍想离开总参谋部,并不是因为与罗瑞卿关系不睦,相反他跟罗瑞卿还是以兄弟相称的好友,两人都是四川人,交流起来很亲切。

据张爱萍之子张胜所说: 早在红军大学时两人感情就很好,彼此都能讲出一些鲜为人知、甚至是个人隐私的笑话来。 抗日战争初期,二人又同样作为八路军代表前去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还留下过很多合影。

并且其中一张只有他们两个人的照片,罗瑞卿还在上面写下了“送给爱萍小弟存念”然后送给了张爱萍。

既然不是私交问题,那为什么张爱萍的举动会如此反常呢?其实主要还是跟当时总参谋部的人员调动有关。

最开始在总参,张爱萍是配合粟裕工作的,两人也是老战友了,解放战争初期两人都在华中军区,那段时期来往非常多。

后来张爱萍因为负伤前往苏联治疗,回国后没多久便担任了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继续与粟裕进行配合。他对粟司令过往的战绩以及工作的能力都非常佩服。

晚年张爱萍曾对子女说: 总参工作最顺畅、最有效率的时期,就是粟裕在当总参谋长时。 可见他心里是很想与粟裕共事的,然而这段最让他满意的时期却没持续多久。1958年,粟司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时对粟裕态度最强硬的是彭老总,这可就让张爱萍有些尴尬了,因为他是红三军团出来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属于彭老总的嫡系,而且他对彭老总也非常敬重。

两边对张爱萍都可以称得上是好同志、老上级,他夹在中间很难表态,所以公开场合基本上都保持了沉默。不过他还是希望双方能化解矛盾,他多次去拜访了粟裕,建议粟裕能跟彭老总推心置腹地谈一谈,消除工作中的误会。

当时张爱萍能做的都做了,事情最终的走向他也控制不了,而在粟裕退居二线后,黄克诚继任为总参谋长。黄克诚也是红三军团出来的人,在张爱萍担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时,黄克诚就已经是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曾是他的直属上级。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师长,而张爱萍是他的副手副师长,两人配合也非常密切,张爱萍的妻子李又兰回忆过: 他们两人经常为工作上的事情吵架,甚至相互拍桌子,但是在事情过后,他们又亲如兄弟一般!

两人几十年的战友情,推动工作那自然是相当顺畅。但令人唏嘘的是,黄克诚在总参谋长职务上也没有工作多久,1959年的一场会议,彭老总、黄克诚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被免掉了军职。

这个结果让张爱萍非常失望,因为他很熟悉彭、黄两位老首长的为人,知道二人不会无的放矢。虽然他没有像邓华、洪学智、万毅等人那样直接在大会上出言为彭老总申辩,但他也用行动表示了对彭老总的支持——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都不敢跟彭老总共搭一驾飞机回京,只有张爱萍登了上去,哪怕彭老总多次劝他走,他依然坚持与彭老总一同回了京。 此事就能看出张爱萍磊落的作风。

总参谋部人员的频繁调动,加上张爱萍很尊敬的三位首长都接连出了事,所以他渐渐不想在这个部门任职,更希望到一线去,那样能远离很多问题,他的这段话就表明了心意:

“凡和我关系不大的、能不参加的活动和会议我都懒得参加。那些驴打死马、马打死驴的事,我一概不听,不问,不参与。”

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接任为总参谋长,张爱萍都会提出辞呈,他并非对罗瑞卿有意见,只是罗瑞卿恰好是那个人。

不过当罗瑞卿说出那句“难道你这么不希望我当总参谋长吗”后,张爱萍就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莽撞了。 本来总参谋部就人心不稳,新官上任原副总长却要辞职,这让外人怎么想?是张爱萍要给罗瑞卿来个下马威?以后罗瑞卿的工作还怎么好开展?

所以在一番长谈之后,张爱萍收回了辞呈并表达了歉意,他们二人还是很愉快地共事下去了。

罗瑞卿也没有因为此事而心生不悦,往后的工作中都给到了张爱萍最大的支持,张爱萍对罗瑞卿的评价也非常高,他晚年跟孩子说过: 罗这个人,工作有魄力,有干劲,能决断,雷厉风行。他对我是很信任、很放手的。

张爱萍的性子向来都很直,他认为对的事情会支持,认为错的也会出声,往后那么多年,他没有说过上级一句坏话。哪怕自己也受到不公对待,依然保持了正直的作风。

他建国初长期从事着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两弹一星”、导弹部队等等国防利器都有张爱萍的贡献。

70年代末,久经考验的张爱萍复出工作,继续狠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等尖端武器,后来他还担任过国防部长,在职务上超过了粟裕、黄克诚、罗瑞卿这三位老上级。

罗瑞卿为啥叫罗长子

罗瑞卿被称作罗长子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192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派罗瑞卿从上海到闽西,参加当地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不久,这支游击队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合。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了罗瑞卿,看到这位同自己差不多高的人,便问道:  “你是北方人吧?”  “我是四川南充人。”罗瑞卿回答。  毛泽东略显惊讶:“哦,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  从此以后,罗瑞卿便得了个“罗长子”的外号。

“长子”在这里是南方人形容他人个子很高的方言说法(长是长短的长),而并不是“大儿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

罗瑞卿,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四川南充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

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罗瑞卿的生平简介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南充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

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扩展资料

人物形象:

罗瑞卿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既是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又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罗瑞卿对开创新中国的公安政法工作、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他为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全军战备训练,发展国防尖端武器和航天事业,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谁是罗瑞卿

罗瑞卿(1906~1978)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四川省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闽西游击大队长,团参谋长,纵队、师、军政治委员,第一军团保卫局局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8月3日逝世。

介绍罗瑞卿用什么背景音乐

介绍罗瑞卿用永不退缩-NeverBackDown。这是一首表达上升、自信、坚定等情绪的管弦乐作品,主要使用了铜管、弦乐、管乐演奏。罗瑞卿是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