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_学生_不等式_数学

本文目录

  •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 为什么一元一次不等式我学不好,该怎么学求解!!!
  •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 份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 拜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说课稿
  • 在数学课上写英语作业的反思书
  •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听课反思
  •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1

  一、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本次检测试题从整体看不难,检测内容全面,涵盖全册的重难点,难易相结合,试题形式丰富多样,多用直观形象的图形表示,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测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注重数学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化。

  这次检测的题型包括:直接写得数、填一填(内容全面)、分一分(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分一分并填一填、看图写算式、比一比、解决问题七个大题,题型多样化。卷面第四题的图形很不规范,致使学生不能正确数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的学生45人,整体看,卷面整洁美观,抄写认真,答题情况较好,像口算、比较大孝数数、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等题目对题率很高,填一填的题目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数数、数位、找规律填数、位置等内容,出错较多。

  全班45人中,优秀的32人,良好的12人,及格的1人。像王振龙、王欣桐两位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认识的字较少,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致使错题较多。王振龙同学第三题未做答,原因是读不懂题目的意思;第六题不能正确理解问题而列式错误。王欣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比较浮躁,第一题的口算题出错比较多,第二题出错较多,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王宁欣、陆少华、王梦颖、赵经元等同学学得知识扎实,掌握很好,答题很圆满。

  三、学生答题卷面分析及原因分析

  1、第一题:直接写得数,相信你能行。

  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平时训练较多,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学生全部正确,且抄写认真、规范。

  学生基本做对,只有王欣桐同学因为态度不端正,七道题算错得数。

  2、第二题:仔细看一看,你会填对的。共有8道小题

  第1小题,数一数,填一填。掌握很好,唯有王振龙同学数错小棒的个数。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和运用。对题率较高,几个学生因为没有细心读题,不能正确区分第3只和3只的意义而做错,该圈1只的也圈出来了3只,该圈3只的却圈了1只。多加以讲解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区分。

  第3小题,画一画,填一填。课本中有此类题目,掌握得好,仍有个别学生不懂题目的意思而画错图形个数,但算式填对。

  第4、5、6小题,数的组成及意义,掌握很好,全部正确。

  第7小题,找规律填数。前两道填数的题目做得很好,掌握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规律。仅有1人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检查,明明做对了却又擦掉了。第三道按规律画图形的题目对题率只有60%,此题有难度,虽然平时讲过类似的题,但因为一些学生听讲不认真或接受新知慢而没有学会。如,○△○○△○○○△,部分学生只画了4个○,部分学生没发现规律而做错。

  第8小题,在○里填上“《”“》”“=”。比较大小,掌握很好,全部正确。

  3、第三题:分一分(把每一行中不是同一类的圈出来)。

  学生分类正确,仅有1名学生因为学得很差未做,其余全部正确。

  4、第四题:分一分,填一填(相信你的火眼金睛)。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统计,学生能正确区分和统计数一数,答题情况较好。但因为印刷的图形没有正方体,球也变成了椭圆的样子,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圆柱的个数数得很准确。

  5、第五题:看图写算式。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列式计算。此题直观形象,学生感兴趣,学生对这类题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答卷情况理想。仅有1名学生数错个数而列错算式,1名学生有一道题算式列对但算错得数,学习不够扎实。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6、第六题:比一比。

  比较图形的多少的题目正确率高,只有1名学生填错。根据要求画图形的题目,个别学生没有读懂题目的要求出现错误,要求画的圆形比圆柱多2个,而3名学生只画了1个,还有1名学生竟然列出了减法算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7、第七题: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这类题目是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问题在平时上课时是作为重点内容讲的,这次的检测只有3道文字题,学生能正确读题审题并正确列式计算。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填写单位名称。平时教学中要进行更深更透彻的讲解,还要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今后改进措施与建议

  1、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2、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要重视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正确理解题意是做对题的前提,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做题前先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好习惯。有的孩子识字多,我们可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读题给其他同学听,激发其他同学读题的欲望,逐步过渡到让孩子们跟着老师读题。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做题前要先读题的习惯。

  3、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平时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尽量把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及注意力,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当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听课的效果才会好。

  5、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重视辅导后进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于克服困难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2

  一、主要成绩

  1、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有15%的学生得了满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第一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

  3、第二题填空题中的第一小题,看图填数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题目明了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数学生都正确。第六小题是考查学生用凑十法来算题,由于平时对学生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学生完成得较好。

  4、第八题看图列式是由两道加法题组成的,学生做这样的题比较容易,正确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答卷的时间也比较充足。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是先计算再比较数的大小,题目的难度大了一点儿,出现的错误就多了一些。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能力较差。

  3、第三大题是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由于给出的图较小,印刷又不清晰,学生看不太清,圈错的特别多。

  4、第四大题是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学生数错长方体的特别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数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5、第九题解决问题中的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由于印刷不清楚,学生看不清楚是几只蚂蚁、几个人,数数数错了,列式也就错了。

  三、改进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自己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本学期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大半数学生考出了较好的成绩。情况如下:全班人数34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0。

  二、试卷及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试卷共有五大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成绩不够理想。

  第一大题填空。对于位置有个别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有看错图形的和分不清方位的,还有就是相邻数的填写有及个别的没有填对。

  第二题,猜价格,个别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对于“接近”不理解,少多少也弄不清楚,因此在选择中出错。

  第三题,统计。这次的和以往的不一样,先是让先是对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进行统计,如果学生马虎或者算错就会统计出错,做后面的题目也就相因出错,具有连贯性,在就是让学生吧错题改过了,有的学生不明白题意在就是自己计算也出错了。

  第四题,解决问题。主要是计算还没有过关不太熟练有算多算少的现象,其次就是对于钱的兑换和找零中,尤其是要退位的那种如5元买物品4元8角找回多少,学生很多都是1元2角,在就是算式对了,结果算错的现象。

  三:措施

  针对本次期末考试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注重拓展提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是问题;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后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4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结构

  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同时注意结合具体问题背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满分100分。

  2、试卷特点

  (1)全卷试题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重视考查“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课堂上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较广,试题形式多样灵活,一年级学生想得100分不容易,能较好的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优势与不足,体现一定的坡度,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试卷具有人文特点。试卷注意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具有人文的特点。试卷改变了过去“冷、硬”的面孔,卷首给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调节心理的语言,还提供了生活中图片,图文并茂。

  (4)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

  (5)考查学生对数据、图表的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正确地获取、理解信息,并通过处理数据、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去表达解决问题。

  (6)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二、效果

  全班31人经过统计,此次考试的及格率达100%,优秀率都在75%以上,平均分是84分。

  三、体会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较低。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四、学生感想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走出考场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很好考,可是有少数平时读题认真的学生认为很难,在检查时发现很多错误,如果不仔细很容易犯错。还有学生说题目的字太小,太密集,很难认。大部分字平时都已经认识了,也没必要写拼音了。

  五、教学建议

  (1)从统计的数据和学生解题时暴露出问题可以发现教师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旧的教学观,领悟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对教学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低年级教学中计算是重点,今后应坚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5)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发教材资源,有助于把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对学生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6)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必须到位,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如:陈佳莹、金佳瑶、叶海康等。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与思维空间,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5

  一、试题质量分析

  本着有利于推进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原则,本套试题力争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点的覆盖情况

  章节内容 分值 章节内容 分值

  5.1相交线 2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5

  5.2平行线 3 8.2消元 12

  5.3平行线的性质 4 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6

  5.4平移 3 9.1不等式 3

  6.1平面直角坐标 2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5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0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5 9.4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8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 10.1平方根 2

  7.3多边形及内角和 5 10.2立方根 2

  7.4课题学习镶嵌 3 10.3实数 3

  (二)从考点与分值看试卷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注重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系统性与全面性的考查。从上表不难看出,试卷对各章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关注,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2、试题注重双基,重点突出。整套试题在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的同时,突出了对重点章节和重点知识的考核,为学生后续学习作了较好铺垫。例如6.2节坐标方法的简单运用占了14分,8.2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占了12分。这些章节的内容都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这些分值的集中分布,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3、注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用数学”能力的考查。试卷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用数学”的能力较为关注。如8、19、24、28、30、31题等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且探究性较强,较好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既考查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试题存在的问题

  1、个别知识点的考查超前。如第7题要求学生掌握直角坐标系中关于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点的特点,而本期教材对该知识点还未作讲解;第25题属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学生在学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之后才能完成,考查知识点应属超前。

  2、个别试题有误。如第23题本是一个解方程式的题,但是掉了一个“=”号,给出的是代数式而非方程,给学生解题带来了不便。

  3、试题难易比例设计稍欠合理。一是因为所考查的个别知识点超前,二是因为整套试题难度略大,人平仅56.81分。这均为出题者对新教材挖掘不够、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实际考虑欠周所致。建议出题者紧扣教材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注重试题坡度,以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每一位学生恰当、合适、公平、公正的检测机会。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对学生试卷的随机抽样,学生答题情况大致如下:

  1.选择题30分,平均得分17.5,得分率58%。

  2.填空题30分,平均得分20.2,得分率68%。

  3.计算与证明题共40分,得分率约为36.7%。其中26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分,平均得分8.4分;27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分,平均得分4分;28题几何结论猜想与证明题4分,平均得分2分;29题几何计算题5分,平均得分4.2分;30、31题是综合性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两题共12分,平均得分4.4分。

  由此可见,学生在答题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的“双基”还欠扎实,亟待巩固与提高。从抽样情况来看,学生在基础题目上的得分率为68.7%,失分较多。一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如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性题目出错较多。二是强化训练不够,导致平时练习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出错仍然较多。如在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有“—”号之处易出错,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去分母时出现了“漏乘”,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未改变等。三是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较差,如28题属几何结论猜想与证明题,此题所用知识点较单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情况,三个步骤即可完成,但学生在此题的得分率仅为50%,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该知识点认识不到位,而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题型见的少,同一知识点,仅换了一种考法便无从下手。此题若换成常见的几何证明题型,学生的得分情况定会有改观。四是学生基本功欠佳,如表示角时忘了用“∠”的符号,出现了“DBA=EDB”这样的错误,在一个顶点(如B)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来表示角(如∠B)等。

  (二)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欠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0、3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需要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决,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此题的得分率仅为36.7%,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此题得分为0。

  三、几点建议

  根据学生在此次检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少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一种误解,以为学生学习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对此我们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学生的能力也无构建与提高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引导学习那些有实用价值、能促进发展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参与、组织、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获得知识。为此,本期教学内容中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点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解方程中的漏乘问题、移项中的符号问题、解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问题等在教学中同样需要重点讲解与反复强调。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建模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此次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中看出,还有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积极、行动不够主动、效果不够明显。教学中仍然沿袭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教学中缺少变式与创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远远没有落实。因而学生未能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看到、听到和学到新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新型题目,从而导致学生在所谓的“新题”上失分较多,如28题,有教师认为这是一道“超难度的试题”。其实,所谓的新题也只是题目形式的改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复杂,只是这些题目更多地强调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创新性、灵活性的训练,特别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着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6

  本次期中考试从整体上看,这张试卷得高分的不多,但60--80分的较多,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80分,或许达到了出卷者的意图,但却使许多家长感到失望,也使任教的教师感到惭愧。在一般人眼里,一年级学生应考个九十来分那才算正常,而大部分只有七、八十分真有点接受不了.不理想之一是平均分不高,之二是优秀率不高,不理想之三是有十人不及格.我认真仔细分析了的试卷,发现三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计算方面的失分率达到了37.25%。特别是在进位、退位加减法计算上失分更大。

  其计算失分主要表现在:

  1.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还没有学习,好学生还能行,差生答的一塌糊涂.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读题,分析题的能力弱,十分率较高.

  3.还有最低级的错误是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也会出错。

  基于以上的错误,是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书写上的习惯。如,数学阿拉伯数学的认真书写;列竖式时数位要对齐;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要有进位标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要有退位标志等。

  (2)认真检查的习惯。可以先估算,再口算,再列竖式计算。

  (3)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的符号,再计算。

  2.每天练一练,强化口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量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口算具有花时间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形成技能。

  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在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争;把练习变成小游戏;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

为什么一元一次不等式我学不好,该怎么学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个知识点比较有趣,它和一元一次等式相对应,解法也和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是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清晰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概念是掌握这章节知识的关键,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常规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方法和三组不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专题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知识点的解题技巧,时间大约5分钟。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类似,先去分母,后去括号,再移项化简,形成标准形式之后,再两边同时初一未知数的系数,从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那么这个计算过程对你而言也不是难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练习一下,如下题:解不等式,我们看到有分母,就先执行去分母化简的操作,两边同时乘以2和3的最小公倍数6,然后化成了一个带括号的式子,再根据步骤去括号,然后移项,把未知数X的项全部移到不等号左边,其余常数项移到右边,得到标准形式-7x《=4,再两边除以-7(这里要注意除以负数要记得变号!),最后得到结果,非常具体、清晰。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一份优秀的数学教案是数学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数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对函数的概念加入“对应”,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2.过程与 方法 :通过学生自身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了抽象、概括、归

  纳知识以及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应用

  意识、创新意识。相互合作学习,增强其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探究为主,讨论法为辅

  学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概念情景引入:

  思考1:(课本P15)给出三个实例:

  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课本P15图)

  C.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见课本P16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记作:

  三、概念理解: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思考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小试牛刀.1下列四个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

  2.集合,,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M为定义域,N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归纳:(1)一次函数y=ax+b (a≠0)的定义域是R,值域也是R;

  (2)二次函数 (a≠0)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B;当a》0时,值域;当a﹤0时,值域。

  (3)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

  2.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 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

  (2) 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3) 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

  这里的实数a和b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数轴表示见课本P17表格)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我们把满足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表示为

  。

  小试牛刀:

  用区间表示R、{x|x≥1}、{x|x》5}、{x|x≤-1}、{x|x《0}

  (学生做,教师订正)

  3.概念应用:

  例1.已知函数,

  (1) 求的值;

  (2) 当a》0时,求的值。

  (答案见P17例一)

  练习.已知函数f(x)=x2+2,求f(-2),f(-a),f(a+1), f(f(x)).

  答案:f(-2)=6 f(-a)=a2+2 f(a+1)=a2+2a+3 f(f(x))=x4+4x2+6

  【例2】已知函数.

  (1)求的值;(2)计算:.

  解:(1)由.

  (2)原式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四、效果验收、归纳小结:

  (一)当堂检测

  1. 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2. 已知函数f(x)=3x+5x-2,求f(3)、f(-)、f(a)、f(a+1)的值;

  3. 课本P19练习2。

  4.已知=+x+1,则=__3+____;f=_57_____.

  5.已知,则= —1 .

  (二)归纳小结:

  函数的实际背景说明了什么?

  函数概念的本质你认为是什么?如何领会函数的对应关系?

  什么样的集合可以用区间表示?

  作业布置:

  习题1.2A组,第4,5,6;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教学 反思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乃到一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函数本身源于在现实生活,例如自然科学乃至于社会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函数本身是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等内容的桥梁。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和方法。

  3、函数部分内容蕴涵大量的重要数学方法,如函数的思索,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换元法,侍定系数法、配方法等。这些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重点讲解学生重点掌握的部分。

  然而函数这部份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当不容易,接受起来就更难这又是由于函数这部份知识的主要思想特点体现于一个“变”字。即研究的主要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变量的眼光,运动变化的关点去看侍和接触相关问题,这与初中学习知识的以静态观点为中习的思维特点有较大差异,所以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首先到的一条拦路虎,有些学生高中 毕业 了,对函数这个概念也没有理解透澈。

  实际上,在学习函数这部份知识中,函数概念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最难的地方,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现行的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表现的都是数学知识的技术形式。函数的概念亦是如此,不管是传统定义也好,还是近代定义也好,表现出来的都是抽象数学形式,在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要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发展过程和本质。对越是抽象的数学概念,越是如此。所以函数概念的教学更忌照本宣科,要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提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

看了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上册数学不等式教案

2.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练习题

3.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

4.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5. 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份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今天听了 老师的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看到了 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现目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完成了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拜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说课稿

加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
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d,那么a+c》b+d.
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
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n》bn,且.
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若a》b,c=d,则ac2》bd2;(假)
若,则a》b;(真)
若a》b且ab《0,则;(假)
若a若,则a》b;(真)
若|a|b2;(充要条件)
命题A:a命题A:,命题B: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完成一种规范的证明或解题过程,在完善解题规范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a,b∈R且a》b,比较a3-b3与ab2-a2b的大小.(≥)
说明:强调在最后一步中,说明等号取到的情况,为今后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作思维准备.
例4:设a》b,n是偶数且n∈N*,试比较an+bn与an-1b+abn-1的大小.
说明:本例条件是a》b,与正值不等式乘方性质相比在于缺少了a,b为正值这一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对a,b的取值情况加以分类讨论.因为a》b,可由三种情况(1)a》b≥0;(2)a≥0》b;(3)0》a》b.由此得到总有an+bn》an-1b+abn-1.通过本例可以开始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练习:
1.若a≠0,比较(a2+1)2与a4+a2+1的大小.(》)
2.若a》0,b》0且a≠b,比较a3+b3与a2b+ab2的大小.(》)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若a》b,则a2》b2;(假) (2)若a》b,则a3》b3;(真)
(3)若a》b,则ac2》bc2;(假) (4)若,则a》b;(真)
若a》b,c》d,则a-d》b-c.(真).
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k,b为常数,k≠0)
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II、一次函数的性质:
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 △y/△x=k
III、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2. 性质: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3. k,b与函数图象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IV、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
y1=kx1+b① 和 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V、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1)以二元一次方程组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y=-a/bx+c/d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
y=-a1/b1x+c1/d1和y=-a2/b2x+c2/d2的图象的交点.

在数学课上写英语作业的反思书

我来回答:去英语周报网
那里有很多你需要的好东东
3 2006-03-16 (319)/(0)

初中数学口诀--与函数有关的 2006-03-14 (390)/(0)

17章第五节的一课一练 2006-02-24 (322)/(0)

17章第五节的教案 2006-02-24 (249)/(0)

第17章第四节的一课一练 2006-02-23 (299)/(0)

初二数学17章第四节教案 课件 教学参考 2006-02-23 (410)/(0)

17章第3节的教案 课件 课例 2006-02-22 (450)/(3)

17章第三节的一课一练(一次函数)内有几个学案,其它学校的 2006-02-22 (371)/(0)
初二下期中
--------------------------------------------------------------------------------
(综合)八年级下各学校期中考试试题汇总(引用) 2006-05-10 (256)/(0)

八年级下期中试题及答案---华师大版国家级实验区试题集锦 2006-03-28 (679)/(1)

8下数学期中题分类--华师大版国家级实验区试题集锦 2006-02-09 (628)/(2)
初二下教学计划及说明
--------------------------------------------------------------------------------
广州市天秀中学2004学年下学期初二数学课时安排表 2006-02-13 (317)/(0)

初二下教学进度表(旧的,供参考,2005年2月) 2005-12-19 (352)/(0)

华师大八年级下华东师大教材培训 2005-09-23 (422)/(0)

初二数学教学指导意见和 2005-07-30 (473)/(0)

2005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浙教版-初二和初一资源113 2005-06-15 (421)/(2)

初二数学资源招标--------初二数学八上的教学进度 2005-06-11 (409)/(0)

初二数学资源招标--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上)--教材说明 2005-06-11 (394)/(0)
初二上教学计划建议4
--------------------------------------------------------------------------------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113中学) 2005-12-22 (728)/(1)

113 2005-12-20 (165)/(0)

初二数学教学进度(113中学的) 2005-09-18 (372)/(1)

数学8上第一学期个人教学计划 2005-07-31 (686)/(5)

初二上的必看 2005-07-30 (1645)/(3)
第11章平移和旋转
--------------------------------------------------------------------------------
几种图形变换的综合课(素质教育的体现) 2005-10-30 (448)/(0)

初二数学的几个好课件(下次用) 2005-10-30 (733)/(0)

初二第三11章的复习课和章节测试题 2005-09-12 (563)/(2)

初二11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课件的修改(在天河部落的资料的基础上改 2005-09-09 (333)/(0)

113中学初二第11章第二节一课一练 2005-09-06 (350)/(0)

初二11章第一节113中学的一课一练(在天河部落的资料的基础上改) 2005-09-03 (364)/(0)

初二数学第12章的第三节的资源 2005-08-24 (444)/(0)

第11章复习的资料 2005-08-20 (681)/(1)

第11章2个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的补充资料 2005-08-20 (267)/(0)

第11章第三节:中心对称2 2005-08-20 (443)/(1)
第12章平行四边形(19)
--------------------------------------------------------------------------------
12小结与复习(没完功的,不看)-修改(教案和习题2个课时) 2005-10-19 (239)/(0)

12章的复习补充资料 2005-10-02 (679)/(4)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005-09-29 (999)/(1)

初二数学国庆期间练习和第12章的新题 2005-09-28 (469)/(0)

初二第12章前第二节的习题课 2005-09-25 (377)/(0)

初二数学第12章的复习资料 2005-09-25 (680)/(0)

初二第12章第二节的一课一练 2005-09-24 (487)/(3)

初二12章第一节反思(平行四边形) 2005-09-23 (505)/(3)

初二第12第1节平行四边形反思 2005-09-22 (515)/(0)

初二第12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的一课一练.rar 2005-09-22 (478)/(0)
第13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中考不等式问题归类例析---专题讲座() 2005-11-10 (252)/(0)

13章的题分类(题多) 2005-10-29 (485)/(2)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2005-10-25 (567)/(3)

八年级数学第13章基本要求和综合要求测评 2005-10-20 (337)/(0)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教案(加了二个公开课的) 2005-10-20 (488)/(0)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教案 2005-10-20 (295)/(0)

第8章的复习用的课件 2005-10-19 (212)/(0)

8章的不等式应用题的基础题--针对中下生的 2005-10-17 (448)/(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教案和课件 2005-10-16 (632)/(1)

第8章第三节一课一练 2005-10-14 (313)/(0)
初二上期中复习资料(5)
--------------------------------------------------------------------------------
05学年(上)初二数学期中试卷评价(113 初二) 2005-11-08 (513)/(1)

初二数学期中考试22题的课件 2005-11-06 (440)/(0)

(天河区数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和答案 2005-11-03 (571)/(6)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考试题(华东师大版)2 2005-11-02 (662)/(0)

八年级上期中试题(华师大版国家级实验区试题集锦) 2005-11-02 (485)/(1)
第14章整式的乘法(16)
--------------------------------------------------------------------------------
第14章的复习资料 2005-12-12 (461)/(1)

第14章数学阶段性测试(含答案) 2005-11-21 (496)/(0)

第14章整式的乘法公式的课件 2005-11-20 (463)/(0)

14-1章第一节 幂的运算法则的复习 2005-11-13 (405)/(1)

初二第14章课例学习--“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说课稿八年级数学 2005-11-10 (504)/(0)

第14章北师大《分解因式》中考热点透视 2005-10-29 (354)/(0)

第14章单元测试卷(共3份题) 2005-10-27 (559)/(4)

第14章14.4因式分解(一份习题 一份教案 一份测验卷) 2005-10-27 (524)/(1)

第14章14.3乘法公式(4份同步练习) 2005-10-27 (426)/(0)

第14章14.2整式的乘法(3份同步练习) 2005-10-27 (438)/(0)
第15章频率和机会(10)
--------------------------------------------------------------------------------
第15章的新题目(可用于单元测试)(8份期末题分类)中等难度 2005-12-23 (584)/(0)

15章频率和机会的单元测试(难的) 2005-12-22 (465)/(0)

第15章的期末复习教案--八年级数学 2005-12-21 (433)/(1)

第15章的其它补充课件 2005-12-07 (346)/(0)

15.3模拟实验一课一练 钟添琼 2005-11-28 (381)/(0)

15.3模拟实验教案(2课时) 钟添琼 2005-11-28 (424)/(1)

15.2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一课一练 钟添琼 2005-11-28 (367)/(0)

15.2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课件 钟添琼 2005-11-28 (433)/(0)

15.2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教案(3课时) 钟添琼 2005-11-28 (427)/(0)

15章第一节的公开课资料(113中学) 2005-11-28 (483)/(0)
初二上期末复习(专题)
--------------------------------------------------------------------------------
天河区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目 2006-01-10 (416)/(2)

13章期末复习专题(基础) 2005-12-28 (493)/(0)

14章期末复习专题(基础) 2005-12-28 (362)/(0)

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 2005-12-26 (1092)/(0)

13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题(难)__期末专题 2005-12-26 (350)/(0)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的课件 2005-12-26 (473)/(0)

05初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重发一次) 2005-12-22 (1287)/(1)

第14章的新题目(8份期末题的分类) 2005-12-16 (672)/(0)

第12章的期末复习专题 2005-12-14 (439)/(0)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资料--第11章的复习资料(2005年) 2005-12-03 (648)/(0)
学因生的经验
--------------------------------------------------------------------------------
数学学困生教研资料集 2005-11-26 (2061)/(57)

数学学困生教学经验交流 2005-09-27 (452)/(3)

数学学困生教学心得1 2005-09-27 (347)/(1)
中考的资料
--------------------------------------------------------------------------------
2005年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中考试题及答案(本站录入)WORD 2005-12-26 (379)/(1)

华师桂林会议-2005年各地省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2005-10-28 (484)/(1)

2005年济南市中考数学命题及考试情况的评价和反思 2005-10-22 (346)/(0)

华师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计划 2005-09-15 (611)/(0)

2000-2004的最新中考评价 2005-09-15 (303)/(0)

中考数学 2005-09-11 (464)/(0)
其它
--------------------------------------------------------------------------------
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中国数学史 2006-05-04 (107)/(0)

初二年级网络教研----不要去错地方 2006-03-17 (215)/(0)

第17章的第三节的教案(草稿) 2006-02-12 (200)/(0)

初二数学资源建设的阶段总结材料 2006-01-15 (214)/(0)

在共享中得到快乐,在共享中得到成长 2005-12-01 (300)/(1)

数学13章第二节解不等式的学案(东山区的) 2005-10-29 (382)/(0)

初二下和初三的一些资料,以后用,先放在这 2005-10-22 (462)/(0)

13.2-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学案)用时把答去掉 2005-10-20 (165)/(0)

第13章第二节的(一部份) 2005-10-19 (197)/(0)

初二数学13章第一节的学案 2005-10-08 (213)/(0)
德育教育专题反日,军队
--------------------------------------------------------------------------------
两会网上调查问卷”发表评论 ---值得一说的 2006-03-12 (198)/(0)

交流的(有码)-不看 2005-11-28 (170)/(0)

【转帖】成龙在北大的演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看! 2005-11-21 (247)/(0)

思想游牧者--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2005-11-14 (339)/(2)

每月拿40元代课教师艰辛执著震人心 2005-11-06 (293)/(5)

带您走进英勇的解放军(组图) 2005-11-06 (286)/(1)

中国“北剑—0510S”大军演 2005-10-20 (245)/(0)

对越反击战珍贵解密照片(组图)!!!!!!! 2005-10-20 (231)/(1)

共同社:日首相小泉上任以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5-10-17 (203)/(14)

三十七中学进行“国防教育到军营”活动 2005-10-06 (164)/(0)
保密栏目
--------------------------------------------------------------------------------
优秀数学科组申报书2006.2 2006-03-20 (231)/(0)

第12章的特殊四边形课件 2005-08-24 (467)/(0)

11第一节的教案和课件(有码) 2005-08-02 (386)/(0)

八年级上中心对称.ppt 2005-08-01 (366)/(0)
技术支持: 广州市时代财富科技有限公司 7120希望对你有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听课反思

每位老师上课的风格不尽相同,存在问题也不尽相同,
下面一个反思,可以借鉴。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听课反思
周四有幸听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公开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从这节课中也让我有了很多的反思。
一、上课的引入(情境创设)
1、 要与新课有关联,不能脱离新课的内容,否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2、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境的创设不能太难,要学生易于理解,同时要科学符合实际,不能脱离现实。
二、课中老师的指导
1、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细化学习任务,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展示的机会,并实行组长负责制,同时在组内实行互助制,以促进全组学生的共同进步。
2、 老师在学生小组学习时的巡查力要到,而且要多给学生以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出现的新问题。
3、 学生的学习任务的布置上要合理,要求老师在课前要编好预习提纲(以课内练习为主),要求学生在自学合作学习时能够完成为目标。
4、 老师对于例题的理解上要更加注重其本质,真正的理解例题的意图,不能让其功能退化,就成为老师口中的一个题而已。
三、老师的作用
1、 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加理解学生要什么。
2、 要让学生在做中去学。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一)
  1、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用“同大取大、同小取小、相向取中、相背无解”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 思想教学,体现课程标准中: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纠错”题型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剖析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3、把握教学目标,防止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过高的要求,陷入旧教材“繁、难、偏、旧”的模式,重点加强文字与符号的联系,利用题目中含有不等语言的语句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问题,注意与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区别(不等语言),防止学生应用方程解答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接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的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通过问题四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成功,用自信蕴育自信,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课堂。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三)
  在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用“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解不了”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经历探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从而使他们能:①准确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②能正确地找出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知到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而两个约束条件都是不等式,这样,引入不等式组就比较自然;在探究“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已有知识,很容易得出求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至于用“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解不了”口诀求解不等式组,我认为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系统的回顾,梳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给以恰当引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学困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我会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总体来讲,在教授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采用的将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颖、有效。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利用数形结合,变的有趣、易懂。不但促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促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
看了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看过:

1.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2.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3. 初一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4.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