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_棉鞋_学生_下册
本文目录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兰兰过桥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
一年级语文课文《棉花姑娘》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课文原文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啄木鸟伯伯,请您帮我捉虫吧!”啄木鸟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会捉树干上的害虫,不会捉蚜虫。”
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棉花姑娘说:“青蛙叔叔,请您帮我捉害虫吧!”青蛙摆摆手说:“对不起,我会捉稻田里的害虫,不会捉蚜虫。”
几只圆圆的小瓢虫飞来了,见到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谢谢你们帮我捉害虫。你们是谁呀?”小瓢虫说:“我们身上有七个黑点,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秋后,结满了棉桃,咧开嘴笑啦!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教学札记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一、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字词教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用课件展示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对词义理解设计巧妙,让学生从词语中挑出一种动物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本领后,我又出示三句话:“蚜虫爱吃蔬菜叶子,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啄木鸟姑娘能给大树治病,是大树的好朋友。”让学生读一读,挑选一句向同桌介绍一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本领,丰富了知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它着急地求救了!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说的话。”再让学生读好燕子的话,“燕子,燕子,你就帮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边的燕子医生帮帮她吧!”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我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让童话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认识了蚜虫,在朗读中表现了对蚜虫的厌恶之情后,我问学生:“棉花姑娘,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你想说些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来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虫来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我在学生的额头贴上七星瓢虫的标志,说:“你就是七星瓢虫,介绍一下自己吧!”让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扮演七星瓢虫,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虫,做一做捉虫的动作,还要跟棉花姑娘说说话,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七星瓢虫的能干。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治、啄”是翘舌音,“盼、斑”是前鼻音。
本课生字较少,认记时,可以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姑、娘、蚜”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斑”可以用“班”字换部件的方法识记。
本课要求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雪、帮”二字上大下小,要注意“雪”字中雨字头的书写变化;“星、只”二字上小下大,要提醒学生,“只”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
二、朗读感悟
童话故事是儿童非常喜爱阅读的文体,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各段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几个词语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
三、实践活动
小调查:我们的好朋友。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寻找益鸟和益虫,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想一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回到班级进行交流。
四、资料袋
1、蚜虫。
蚜虫是一种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通称腻虫。有的地区叫蜜虫。
2、七星瓢虫。
瓢虫的一种,因背部像葫芦瓢而得名。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大类群。前者以植物为食,对人类有害,但数量较少;后者占绝大多数,以捕食蚜虫、粉虱等农业害虫为主。七星瓢虫是肉食性瓢虫的一种,它体长不足七毫米,呈卵圆形;背部拱起似半球,头黑色,顶端有两个淡黄色斑纹,前胸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它是捕食蚜虫的好手,特别喜欢吃棉蚜、麦蚜、菜蚜、桃蚜。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可以吃掉一百三十多只蚜虫,所以农业科学家常常用它来治虫。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课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家庭文明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即学会体贴。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课文原文
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妈妈说。
“为什么呢?”小峰又问。
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
吃过午饭,奶奶要睡午觉,妈妈收了棉被铺到床上。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奶奶睡着了。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
奶奶醒了,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奶奶起床了,把脚伸进棉鞋里,奇怪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小峰笑了笑,说:“奶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课文教学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出示生字条,给生字找朋友,再给词语找朋友。先说说,再连线。
晒盖收脱睡合
棉衣午觉眼睛棉鞋棉被棉花
2、生字的识记:
注意读准翘舌音“照、晒、收”,后鼻音“躺、睛”,前鼻音“棉、眼”。
可借助“被”字认识衣字旁。结合“被”的意思,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
要提醒学生注意,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认记生字举例:
“说──脱”、“很──眠──眼”、“清──精──情──睛”、“给──合”、“日──西──晒”、“目──青──睛”、“衣──皮──被”。
谜语:
⑴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
⑵家中人一口(合)。
3、写字指导:
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出现了两种相同的偏旁,可以分类指导学生书写。“妈、奶”二字都有女字旁,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⑴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
⑵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乃”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提醒学生注意。“放、收”二字中都有反文旁,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书写:
⑴反文旁是四笔写成;
⑵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
⑶第二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
⑷捺要写得舒展开。
“午”字,下横要写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朗读感悟
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以后,可以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
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更暖和)
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棉鞋里也有棉花”,晒过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阳光”)
3、结合理解课文,可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⑴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⑵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三、实践活动
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况,想想他们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做个长辈的小帮手。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课文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课文原文
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读一读,想一想,你和你的学生还看到了什么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两只鸟蛋》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检查预习:
如果有些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
捧、抬、投,这一组字都是表示手的动作,可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帮助识字,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3、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如:
冷──凉。由此可看出,带“冫”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4、结合课文,通过组词识字:
鸟蛋、取出、轻声、仿佛。
5、用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如:车──连,口──向。对既要求认又要求写的字,可采取认写结合的方法识字。
6、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如:
“蛋、连”和“凉、定、捧、轻、仿、向”。
7、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是口字旁和“走之”。“听、唱”二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字要写得小而高。“连、远”二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关键要指导学生写好“走之”:
⑴三笔写成。
⑵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
⑶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
⑷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
“向”字是半包围结构中上包下的形式,要指导学生注意把里边的“口”字写得往上一些。“定、连、向”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可结合认字指导书写。
二、朗读感悟
1、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出的,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一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读顺。
3、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
4、教师再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气。
5、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小节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6、学生展示读,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可先在小组里展示,选出小组优胜者在全班展示。
7、可通过朗读和造句,理解“焦急”“仿佛”的意思。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8、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会读,谁读得好。
9、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从而喜欢朗读诗歌,愿意朗读“语文园地三”里的诗歌,课外喜欢收集诗歌,朗读诗歌。
10、说说这首诗讲述的事,试着背诵这首诗,比比谁能背下来。
三、实践活动
1、“找朋友”。课后“我会读”是让学生体会词序的变化。在学生读完“我会读”中的三组词语后,可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组词语。还可以在几张卡片上分别写上: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把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朋友是平等的,可以交换位置。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这一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从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图。
【资料袋】
〖世界上有多少只鸟〗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世界真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无穷。无论是陆地、海洋、高山,还是河谷、城镇、密林,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世界上的鸟类是陆栖脊椎动物中一个最繁盛的大家族。它们的种类比哺乳动物多一倍。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鸟呢?据英国鸟类学家希尔的估计,大约有1000亿只。有的鸟类学家曾对在美国繁殖的陆栖鸟做过估计,认为不会少于50亿只。
极少国家掌握较准确的鸟类的总数,芬兰是其中之一。芬兰的一位鸟类学家曾使用一种所谓“线切”的方法来计算本国鸟的数目。他首先把国土划分为多个边长1公里的正方形,然后用15年的时间,每年6月到7月上旬,每天出发沿划界路线视察,记录所听到和看到的每一只鸟。在这15年内,他走遍了芬兰的每一个角落。南至芬兰湾,北至北极,都有他的足迹。结果,他估计出全芬兰的鸟大约有6400万只,平均每英亩有1.3只,而且他还指出每一种鸟的大约只数。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种数为8700种。古生物学家从研究鸟类化石等方面推测,古代生活在地球上的鸟类可能多达15万种。也就是说,原有鸟类的大部分,已经或正在从地球上消失。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种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课文原文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教学札记
〖激活低年级学生创新思维初探·质疑问题,激活创新勇气〗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要提倡,要引导。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使学生敢问、会问。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文时,小白兔看见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蚂蚁说:“是要下雨了。”学到这里,我鼓励孩子们质疑:“谁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一定是聪明的学生。”一句话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同时有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其中有个学生问“究竟是谁告诉谁要下雨?”我马上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讨论。有的说:“课文明明写着是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有的说:“可是在小白兔告诉他之前,蚂蚁已经开始搬东西了,说明他们知道要下雨了,而且说:‘是要下雨了’,就是肯定小白兔说的对。”最后有同学综合道:“表面是小白兔告诉蚂蚁,实际上是小白兔看见蚂蚁搬东西,又听见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更证明了燕子、小鱼说的话是对的,它完全相信了,所以才加快步子往回跑。”这样,使学生在质疑难解惑中训练了思辨能力,增强了创新勇气。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读课文:
学生自己勾画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2、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3、本课合体字居多,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同时可用熟字带出生字,如:
池──潮、湿、消,都与水有关。
吃──喊、哗,都与嘴有关。
坪──坡,与土地有关。
刚──割,与刀有关。
感──闷,与心有关。
伸,与人的动作有关。
摇──搬,与手有关。
4、“虫”字在本课既是要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可在指导写字中认字,还可结合本组已学过的虫字旁的字来帮助识写。
5、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联系起来。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本课六个字中,“吗、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特点和规律,然后指导书写;“往、得、很”三个字可以作为指导的重点。第三课已经写过“行”字,可复习巩固双人旁的写法。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可以说说图意。
2、分段朗读:
朗读第一段,体会“天气很闷”;朗读第二、三段,体会“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结合“读读说说”,先读后说,让学生充分说,在读与说中感悟“……正……呢”的意思;朗读第四、五、六、七段,想一想: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可用“连忙”造句;朗读第八、九段,注意体会“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与“大雨下起来了”的不同。
3、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
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4、分角色朗读:
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特别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
5、背诵课文:
可先看图背诵,再独立背诵。
三、实践活动
1、学做小小气象员:
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来预报下雨;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2、你还能从哪里知道要下雨了?平时要注意观察。
【资料袋】
〖动物知天气〗
1、好天气的征兆:
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好的日子,叫得特别厉害。多日阴雨后,麻雀鸣叫,雨就要停了。
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以知道这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早上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2、下雨的征兆:
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有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下雨的前兆,准确度颇高。另外还有几种:
蚂蚁过马路──在地上挖洞生活的蚂蚁,知道一下雨洞就会被淹,所以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松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这也是天将下雨的征兆。
此外还有蚊子成群成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等。
〖为什么燕子低飞要下雨〗
快下雨时,天气闷热,天空中的一些小飞虫翅膀沾上空气中的小水滴而飞得很低。燕子为了捕食这些小飞虫,所以也就飞得很低。另外,在快要下雨时,空气中的气流动荡不定,燕子受到气流的影响,总是上上下下、忽高忽低地飞着。所以,人们看到燕子低飞,就知道快下雨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兰兰过桥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兰兰过桥》讲述了爷爷带着兰兰走过两座神奇的现代化的桥的故事。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兰兰过桥》,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兰兰过桥》课文原文
兰兰的爷爷是桥梁工程师。有一天,他开着小汽车带兰兰去玩。在路上,他们遇见一条波浪滚滚的大河。爷爷没有停车,一直向大河里开去。兰兰吓得闭上了眼睛。
“兰兰,下车看看大桥吧!”听见爷爷的喊声,兰兰才敢睁开眼睛。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爷爷告诉她,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
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
兰兰看了一会儿,跟爷爷坐上汽车,来到鲜花盛开的原野上。兰兰下了车,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又遇到了一条小河。
兰兰说:“我想去河对岸玩,可是怎么过去呢?”
“别急,我带着桥呢!”爷爷打开皮包,取出一包塑料管子,说:“这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打进空气就成了一座轻巧的桥。”
兰兰跟着爷爷走上塑料桥。这桥又平又稳。
过了桥,爷爷打开放气孔。哧──塑料桥跑完气变软了,又自动折叠起来。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兰兰过桥》教学札记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感性材料,还可以获得愉悦的体验。愉快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得比较多的一个名词,我认为所谓愉快教学不仅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境愉悦,相对于某些学科而言,更是指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知识后的快乐,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是愉快教学的关键之一,挂图、幻灯都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存在呆板、单调,引不起学生兴趣的特点,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及功能为一体,提供比挂图和幻灯更为直观生动的辅助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能更为牢固的掌握需要的技能,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将为学生的难点学习扫除障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而它展现的绚丽色彩和生动的动画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我在教学《兰兰过桥》这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从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随着课文的学习,展示潜水桥、塑料桥,多美丽、多神奇啊,看了真让孩子们高兴,最后由感性基础引发创作设计欲望,看着一座座美观、新奇、实用的桥从自己的手下诞生,孩子们一个个咧开嘴笑了,我想,如果可能的话……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兰兰过桥》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读báo。
认记字形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本课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新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以上下结构为主,可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
⑴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⑵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⑶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较长,建议教学时大胆取舍,在全文基本读通的基础上,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部分。
1、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玻璃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有一定道理,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书,得出正确答案。比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可以这样引导:
⑴反问: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⑵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桥建在哪里。不过,你只说出了这座桥的位置,还没说出这座桥的名字。请你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2、这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本课介绍的两种桥特点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这些特点大都体现在课文生动具体的描述之中,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概括,只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再指导学生把这些语句读好就可以了。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未来的桥。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河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座桥,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要求:⑴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⑵设计好桥的式样。
这个活动可以结合《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进行教学。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爱幼的好风尚,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课文原文
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妈妈说。
“为什么呢?”小峰又问。
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
吃过午饭,奶奶要睡午觉,妈妈收了棉被铺到床上。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奶奶睡着了。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
奶奶醒了,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奶奶起床了,把脚伸进棉鞋里,奇怪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小峰笑了笑,说:“奶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教材分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建议
本课比较浅显,可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出示生字条,给生字找朋友,再给词语找朋友。先说说,再连线。
晒盖收脱睡合
棉衣午觉眼睛棉鞋棉被棉花
2、生字的识记:
注意读准翘舌音“照、晒、收”,后鼻音“躺、睛”,前鼻音“棉、眼”。
可借助“被”字认识衣字旁。结合“被”的意思,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
要提醒学生注意,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认记生字举例:
“说──脱”、“很──眠──眼”、“清──精──情──睛”、“给──合”、“日──西──晒”、“目──青──睛”、“衣──皮──被”。
谜语:
⑴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
⑵家中人一口(合)。
3、写字指导:
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出现了两种相同的偏旁,可以分类指导学生书写。“妈、奶”二字都有女字旁,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⑴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
⑵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乃”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提醒学生注意。“放、收”二字中都有反文旁,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书写:
⑴反文旁是四笔写成;
⑵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
⑶第二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
⑷捺要写得舒展开。
“午”字,下横要写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朗读感悟
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以后,可以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
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更暖和)
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棉鞋里也有棉花”,晒过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阳光”)
3、结合理解课文,可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⑴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⑵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三、实践活动
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况,想想他们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做个长辈的小帮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