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生活中有哪些不起眼的小事儿温暖了你
- 有什么简短暖心的小故事可以分享
- 你记录过哪些小温暖
生活中有哪些不起眼的小事儿温暖了你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对我们的心情既温暖又温馨的事有很多。本来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各种小事组成的。而温暖的小事,能振奋精神,愉悦身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当我们主动为邻居或同事按下了电梯楼层号,听到随之而来的一声谢谢时,心里特别温暖;
当在清晨收到同学发来的一个“老同学早上好”的微信问侯时,心头一热,惺忪的眼神为之一亮;
当我们认真撰写的日记,发表在每日一百字日记个人主页上,并被电脑系统推荐到头条首页时,一天的劳累和不快瞬间就消失了;
当远在外省市打工的子女,因表现优异,通过微信发来一张被集团公司表扬的文件照片时,认为子女在外地闯荡,没有给自己丢人,为自己增光添彩了,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疫情期间,社区或街道干部的一句善意的把口罩戴上的提醒,也让我们感到特别的亲切;
当我们在寒冷的天气,去银行或超市办事购物时,能从服务员戴着口罩的眼神中看到一个微笑。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总之,被小事感动和温暖的事,每时每刻都存在于社会中。只是我们不仅只让别人温暖自己。我们自己也要主动通过小事温暖周围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让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没有阴暗、没有寒冷到处充满阳光,充满温暖。
有什么简短暖心的小故事可以分享
两个发生在身边人身上的暖心小故事,分享一下,人间自有真情在:
1、简短的关于爱情的小故事
他和她在网上认识,那时QQ刚刚兴起,两个在不同省份读大学的年轻人能敲着键盘聊上整整一夜。
他从未想过要见面,只是单纯的想和她聊天,聊天聊地聊人生。
她也从未想过见面,只是单纯的把他当作一个可以聊的来的朋友。
毕业了,她来到南方一座城市,在那里她交到了一个帅气的男朋友。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
留在老家就业的他忽然非常强烈的想见她,刚好那座城市有他的同学,也刚好他的同学刚联系了他,说有工作可以介绍给他。
于是,年轻的他就辞掉了老家的工作,背起行囊来到她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但是命运捉弄,他被他的同学带入了传销组织。他的同学强迫他发展她为下线,他拒绝,同学竟甩了他两巴掌。
许是害怕也许是想见她的愿望实在太强烈,他在同学的监视下约了她。他特意将见面地点约在离她公司和住处很远的地方,他害怕传销组织骚扰她。
终于见面了,她同他想象的一样,明媚的像春天的太阳。他们就像两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聊个不停,但是他只字未提传销的事情。
四个多月后,她收到他的QQ信息:“抱歉四个多月没联系你。我已经回老家了,这里太热,不适应。你照顾好你自己。”
然后她发现,她被他拉黑了,她打他的电话,电话也显示停机。
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四个月多里,传销组织一直逼迫他发展她作为下线,甚至威胁他如果不照办,就以他的名义约她出来。他为了保全她,砸毁了自己的手机,在一个夜里逃出传销窝点时,不幸被发现,被打断了一条腿,他挣扎着跑到一处居民区求救,幸运的被好心人救起,这才彻底逃离那里。
2、一个简短的关于热心的陌生人的故事
玲坐的火车严重晚点,当她下火车时已是凌晨一点半,但是她必须要赶在早上9点前赶到学校参加答辩,所以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火车站出口处一辆蓝牌运营的小巴。
下巴开动了,朝着玲的目的地行驶。
小巴上有几个人开始大声说话,玲听出来了,那是当时一种中奖骗局。那几个人一边说还一边瞄着整个车厢的人,玲不自觉的抱紧了自己的背包,低着头,一声不吭。
下巴走到一个站点,司机招呼着几个农民工打扮的人下车:“到汽车站了,下车”,那几个农民工虽然疑惑,还是下车了。玲朝窗外看了看,她很清楚的知道,这里离汽车站还有非常远的路程。
玲开始感到害怕了。
下巴晃晃悠悠朝着郊区的方向开,玲要去的地方刚好在郊区边上。终于到玲的目的地了,玲颤声说:“师傅,我到了,停下车。”
司机犹豫了一下,说:“这里没站点。”
“那不是站牌吗?快停车,我也在这站下车。” 一个高壮的男人拎着包站了起来,手里还拿着那个年代很少见的手机。
司机瞄了两眼那个男人,慢慢的停了车。
玲赶紧冲下车,学校就在站点对面,看着学校的大门和在门口抽烟的学校保安,玲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时一起下车的男人问:“你是对面学校的学生吗?”
玲点点头。
男人说:“好,再会”,说完拿起手机拨了一个号码。
玲听见他说:“你来接我一下吧”,“我知道这里离那里很远,火车站没打到车,坐的小巴抛锚了,只好半路下来了。”
玲心里一阵暖流涌起。
你记录过哪些小温暖
一个人自从学会了走路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要与鞋子打一辈子交道。俗话说:脚上没鞋丑半截嘛!现在我就要讲一讲我和棉鞋的故事。
1978年9月,我考入了县实验中学,在参加升学考试时,如若不是初中班主任老师强行把我拽到考场并嘱咐监考老师强行替我交上了考卷,恐怕我至今还在乡下务农吧!咳,都是家穷惹的祸呀!
上了高中不久,寒冷的冬天就到来了。母亲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地为我赶做了一双棉鞋,这是哥哥、姐姐盼望许久也不能得到的奢望。穿着新棉鞋的我脚底有了热量,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只是每每想到家人的困窘,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倍加爱惜这双饱含母亲的心血与期待的棉鞋。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无论我怎样小心,棉鞋都被雪水浸透了。晚上回到学生宿舍,我把鞋脱下来放到火炉边上去烤,谁知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竟闻到一股糊巴味:完了,我的鞋底被烤坏了个洞,那黑糊糊的洞残忍地向我狞笑着,扯痛了我的心。看着这双浸满母亲心血的棉鞋被毁,别提我有多难受了。我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我为父母的辛劳而痛苦,我为拮据的生活而烦恼不已,而更紧要的是我怎么去走这个冬天漫长的雪路呀?
生活在甜蜜家境里的爱人是如此评价她所看到的我家的:全省最穷的是你们市,全市最穷的是你们乡,全乡最穷的是你们屯,而全屯最穷的是你们家。其实这话用来评价当时同是来自农村的我的同学们也一样是贴切不过。所以那时我不可能求助到一双可以令我驱寒的棉鞋。我就这样穿着快要掉底的鞋走在宿舍到食堂,食堂到教室,教室到宿舍的三点一线上,每一步都是刺骨的寒冷,每一步都是无尽的心酸。坐在教室里的我尽管脚被冻得麻木,却不敢稍稍抬起,十五岁的我早就有了自尊;在一片跺脚声里,我却不敢轻举妄动,那弱不禁风的鞋哪禁得起再遭摧残?忍着痛、揪着心上了十多天的课,我是一筹莫展。
有一天上晚自习,教化学的杨老师把我叫到屋外,我以为他又是给我讲题,不想他突然把背在身后的手伸出来,递给我一双崭新的棉鞋。原来他发现了我的困境,家里并不富裕的他马上到商店为我买了一双黑棉鞋。手捧着老师送给我的这双新棉鞋,我心里涌动着阵阵暖流,若不是男孩子的那点不好意思,我真的会抑制不住泪水的。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决不辜负老师的关心,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的“雪中送炭”。
1980年8月,年仅17岁的我考入了某石油学院。四年后,我毕业来到油田工作。如今的我不仅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