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是词牌还是曲牌?浪淘沙是什么_浪淘沙_词牌_平平

本文目录

  • 浪淘沙是词牌还是曲牌
  • 浪淘沙是什么
  • 《浪淘沙》是唐代的诗词还是曲
  • 浪淘沙的词牌格律
  • 浪淘沙是一个词牌还是一个曲牌名
  • 《浪淘沙》的词牌名是什么
  • 浪淘沙词牌及代表作
  • 《浪淘沙》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

浪淘沙是词牌还是曲牌

浪淘沙是词牌名,而竹枝词不是词牌名。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竹枝词不是词牌名,而是一种诗体。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之后人们对竹枝词越来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浪淘沙是什么

一、《浪淘沙》是词牌名。

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为七言绝句体。其有两种格式,一为仄起式,一为平起式,四句二十八字,与七绝仄起平起式全同。代表作有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

二、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隋唐燕乐大兴,文人善取乐入诗。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为七言绝句体;五代李后主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

《全唐诗》在词部中说“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在诗乐结合的大时代氛围中,刘、白善习民歌并依当时流行歌谣曲调而创制七言绝句体唱和《浪淘沙》,被《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残损的民间乐调的杂曲,由乐府机构加以整理而得以保存的诗歌,其内容多是诗人述志感怀之作。

《浪淘沙》是唐代的诗词还是曲

《浪淘沙》是唐代的词牌名。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单调四句,为七言绝句体。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浪淘沙慢》),均与原词《浪淘沙》不同。此调代表作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等。

格律说明

浪淘沙词牌有多体。刘禹锡、白居易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作七言绝句体。有两种格式,一为仄起式,一为平起式,四句二十八字,与七绝仄起平起式全同。

此与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盖宋人借旧曲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绝句也。按《浪淘沙》词创自刘、白,刘词九首与此同,惟白词六首皆拗体耳。

浪淘沙的词牌格律

浪淘沙词牌格律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例子:

《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扩展资料:

浪淘沙词牌格律平仄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

《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浪淘沙是一个词牌还是一个曲牌名

浪淘沙最早是唐朝的教坊曲名,后来演变为词牌名。之后的文人对这个题材做了不少改动,变成了不太一样的体裁,有单调四句,也有长调慢曲等。所以,提到这个名字其实是有很多作品的,不过一直以来刘禹锡所做的《浪淘沙九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现在人们提到的浪淘沙组诗一般也是指刘禹锡的作品。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释义:

九曲回环的黄河携带着泥沙,波涛滚滚一直奔流而且,仿佛被飓风颠簸着从遥远的天涯而来。

到了这里像是要飞到天上的银河一样,一起去牛郎织女的家里看看。

词义解释:

九曲:我们经常听到“黄河九曲”这个词,其实这是指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而这些省区又由其中的各个渡口而闻名。

黄河自青海玉树发源地由西向东流入四川、甘肃两省,再折向青海省,之后又北折流入甘肃,这个河段绕了一个很大的S型。之后从青海境内自上而下流经曲玛莱、玛多、甘德、达日、久治、玛沁、河南蒙旗、同德、贵南、兴海、共和、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十六县,流程1455多公里,其间有许多古渡口。这弯弯曲曲的路程道路,一直被人们称为九曲黄河。

万里:其实这只是一个虚指,黄河的长度肯定不到一万里,但是古人为了体现黄河的气势等会选择用这样夸张的词汇来形容。

天涯:本意是指天的边缘处,用来形容距离很远。《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银河:是由无数暗星的光引起的,其实银河就是无数星星的集合而成的一种天体现象。但是古代人的天文水平达不到,认为是神仙的手笔。

牵牛织女:这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古典神话,织女是玉帝的女儿,和地上的人类牛郎相爱了。王母娘娘为了阻挡他们,然后用发簪一划,一条银河就出现了。

刘禹锡的《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是安史之乱后刘禹锡从京官调任地方官时所做,基本是每到一地就会创作一首相关的诗作。这些事不是一个时间所做,是之后慢慢收集汇总起来的。也有人认为这组诗是写于夔州后期,刘禹锡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的词牌名是什么

词牌名
例:
浪淘沙
作者: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九曲】河图“黄河九曲,长者入于渤海”
【如今】《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饮之,因问此是何处,答曰:‘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亦作词牌
【江隈】江曲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浪淘沙词牌及代表作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代表作品: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等。

《浪淘沙》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

浪淘沙是词牌名。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